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蘋論:改革派保守派標籤還適用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03/19357961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並沒有出現外界盛傳的高層人事異動,但會後海外親共輿論仍熱炒新政策、新人事動向,甚至把中共將大幅放寬電影劇本審查、放寬入口電影門檻,說成改革派得勢的標誌。只不過,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共權貴家族已經沒有不下海的,迄今堅定反對市場經濟、資本經濟的,只有聞名於網絡上的幾個左王、毛粉,對中共高層領導人來說,這種標籤還適用嗎?誰是改革派代言人?誰是保守派代言人?

五中全會閉幕後,中國最受關注的幾宗政治事件,說起來似乎都與改革派、保守派的較勁有關。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據稱對現行電影審查制度有顛覆性的改革,加上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早前公開批評文化部微博刪貼,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被說成改革派集中發力並逐漸得勢。但是,禁網絡大V、禁美劇等政策並未放開,保守派也未失勢吧?

二是《刑法》(修正案九)實施,減少了九個死刑罪名、取消嫖宿幼女罪,這是順應民意的部份。但是,在微信微博等網絡或媒體上傳播假信息將被定罪,最高刑罰為判囚七年,這不是以言入罪的又一重刑嗎?這是改革派得勢或保守派得勢?  

習江鬥難分改革與保守
三是當局加快公佈暴力救市的查處進度,涉嫌操控股市和期貨的官員、操盤手,抓的抓,逃的逃,自殺的自殺,中紀委巡視組的進駐,更讓一行三會(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風聲鶴唳,官員人人自危。五中全會決定改革「金融監管框架」,這些前奏是改革派得勢或保守派得勢?

1980年代實施改革開放以後,中共高層的確曾有改革派與保守派配對共治的情況,如鄧小平與陳雲,江澤民時代的李瑞環、朱鎔基與李鵬,胡錦濤時代的溫家寶與薄熙來。但是,習近平主政後,改革派、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又是誰?對中共高層權鬥的對手,海外猜測最多的是習近平對江澤民及其代言人劉雲山等,但習近平、江澤民,又豈是給他們一頂改革派或保守派的帽子就能識別的?

再從五中全會去觀察中共的權力鬥爭,也無法得出改革派或保守派得勢的結論,甚至無法得出習近平是權勢無兩還是集權受挫的結論。一方面,習近平親自上陣為十三五規劃建議作說明,一反25年來由總理作說明的傳統,讓人覺得李克強被靠邊站;另一方面,海內外把習近平將重組中央軍委和軍隊領導架構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但結果落空了,似乎習近平也不是說一不二吧?

而且,五中全會對中共指導思想的新提法,同樣令人可有不同的解讀。全會第一次把習近平的「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納入中共文憲,甚至吹捧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但又重提前兩次中央全會未提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加起來是不是可以說,習近平成為保守派的總司令? 

紅臉白臉包裝增賣座率
會中、會後的這些動向,與其套用傳統的改革派、保守派標籤法,不如換一個角度去看,所謂政策打架、法律打架,目的還不都是為了鞏固中共一黨專政,無非是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而已,而且,紅臉、白臉還可隨時轉換角色,把紅臉、白臉包裝成改革派、保守派,無非是為了增強賣座率。一如所謂允許生育二孩、所謂放開市場價格,你要把它當作中共尊重生命、尊重市場的標誌,那就是把自己當儍仔。
 
中共利用海外輿論、利用新媒體大作宣傳,技巧已爐火純青,紅臉白臉角色的設定與轉換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堪與一比的,只有近年權鬥時利用報章、網絡的手段,無論是拋出試探風球,還是大打泥漿戰,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