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黃金是量度價值的度量衡

我們用刻分來量度時間。我們用斤兩來量度重量。我們用攝氏(Celcius)或華氏(Fahrenheight)來量度氣溫。我們用尺寸來量度距離。

刻分﹐斤兩﹐尺寸等等﹐都是度量衡。而充當度量衡的東西都必定要有穩定性的﹐否則不能有效地作為量度的工具。試問﹐如果一尺今天有十二寸﹐明天有十六寸﹐後天有八寸﹐每天都不同的話﹐那麼它就不能再用來量度距離了。這個道理連小朋友也可以明白的。

既然量度時間﹐重量﹐氣溫﹐距離等等﹐都有公認的度量衡﹐那麼我們亦應該有公認的度量衡來量度價值。千古以來﹐人類嘗試了無數的可能性﹐在眾多選擇中挑選了黃金和白銀來作價值的度量衡﹐應該是有其充份的理由。

正確來說﹐黃金和百銀的數量﹐隨著時間改變是會有增加的﹐因為人們可以不斷開發新的金礦﹐但平均的增幅是微不足道﹐不會對現存﹐日久積蓄的總數量﹐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雖然黃金和百銀的數量隨著時日是有變動﹐但長久還是比任何一種取代品更為穩定。

有人會反駁說﹐價值是與時間﹐重量﹐氣溫﹐距離不同﹐因為價值是隨著供應(supply)和需求(demand)而改變和浮動。供應多了價值就下降﹐需求大了價值就上升。這是似是而非﹐因為這樣說是把兩種東西混淆﹐沒有分清楚被量度的和用來量度的。

任何物品的價值當然是可以浮動。我們不質疑這個事實。但相反﹐用來量度各物品的那樣東西﹐換句話說﹐量度價值的度量衡﹐就不能浮動。正如冬天和夏天的日子有長短﹐但是時刻不能有長短。又例如每天的溫度都有不同﹐但是寒暑表的度數不能有不同。又例如每個人的體重都不同﹐但是測量重量的量度器一定要有固定的刻度。所以﹐被量度的東西之浮動和用來量度的工具是兩回事。

有人又會反駁說﹐用來量度重量﹐氣溫﹐和距離的工具其實也有不同。例如英國人用英尺(foot)﹐歐洲人用公尺(meter)。美國人用華氏 (Fahrenheight)﹐歐洲人卻用攝氏(Celcius)。因此﹐美國人用美元﹐英國人用英鎊﹐日本人用日元等等﹐又與前者有甚麼分別呢﹖各國的貨幣單位都不同﹐而每個貨幣單位都是用來量度價值的東西。而各貨幣之間的兌換價是不斷浮動的﹐因此沒可能有固定的價值度量衡。

這也是似是而非﹐因為浮動貨幣的存在只有四十年的歷史。1971年之前﹐全球的貨幣都兌美元浮動﹐而美元則不浮動。當時美元的價值是固定的﹐硬性規定值三十五份之一盎司黃金。因此當時行使的貨幣制度被稱為美金本位﹐即美元是建立於黃金之上﹐而全球的貨幣又建立於美元之上。因此行使的是個間接的金本位。

那麼既然金本位行之有效﹐能長久給予人類一個有效的價值度量衡﹐又為何在1971年要廢除了它呢﹖原因就是美國印發了過量的鈔票﹐遠遠超出它所擁有的黃金數量﹐故此被逼對其它各國毀約﹐不再以固定的黃金數量來交換已向世界發出的美鈔。從1971年起﹐世界就失去了一個能公正公平量度價值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