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

有一種港孩,叫陳百祥


【聿山】:  有一種港孩,叫陳百祥
自稱「阿叻」的陳百祥,多年來一言一行,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不必贅述,但你以為陳百祥是稀有物種?非也。他正正代表了從某個時代背景成長的某一撮人(非全部)的獨特思維,甚具人類學究價值。
不是嗎?總有一類大概年紀在五十或以上,出生於上世紀回歸前的香港,發跡或曾經發跡,或自以為曾經發跡於經濟最蓬勃的八、九十年代,他們的特點或簡單以一首歌總結:「叻,我至叻,我哋餐餐都做阿head!」
「我至叻」的另一面,必然是踩低別人,他們當中,有些會以為,一切成功全因自己比別人優秀及努力,無視當時國際時局的因緣際會;另一些亦會歸功於當時的社會政策,得益於成本較低、相對自由、多勞多得的競爭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深明順民之道,即是少理政治,漠視公義,冷眼弱者受欺,就可換來當權者手上一粒糖。於是有些人就視令自己得益的高地價政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這種傳統風俗習性,就如搶包山一樣充滿原始森林風味,亦繼續反映在每年對財政預算案的關注: 「究竟財爺派幾多粒糖?」、「我呢個階層有乜著數先」?
這類有糖就扮乖的港人,無論是否真的成功,也肯定是戰後香港的第一代港孩,其自我中心與幼稚無賴,當冠絕全球,而且貫徹終身。由於他們見識仍停留在上世紀,就只能以「阿叔食鹽多過你食米」的老海鮮態度面對別人挑戰,言必「我係做生意㗎,你唔係」,卻無視自己現在只是一個面容浮腫,已屆退休之齡仍捱更抵夜在熒幕前嬉皮笑臉刷老細鞋的老坑電視藝員 (當然會煞有介事強調自己只為興趣工作)。
這種人年輕時或真有點才能,例如能將滿清所皇帝的稱號倒背如流,且自鳴得意,覺得自己比電腦還博學,但從不細讀歷史盛衰,不深思滿清皇族拖延改革引致自身覆亡,國家潰敗。又或者,他們從不在乎,因為從來是勝利球迷、馬迷,將「成王敗寇」當成人生絕對真理,所以永遠只追逐下一個當權者。
如果他們膝下猶虛,則更無機會親身面對下一代正常人的挑戰與奚落,只能與同樣自以為富貴高尚的友好掹車邊圍在尊貴的哥爾夫球俱樂部裡取暖,又或散落於油尖旺深水埗屯門元朗一帶街頭,一樣染著東莞style金毛,一樣的「阿叔當年如何如何」的高談闊論、口沫橫飛。
不過,「江山代有人才出」。正如那一代出生的港人亦非個個如此,這種港孩思維是超越世代的,見高拜見低踩自以為是的「醒目仔」不會因這一代人的衰亡而絕,尤其在今天香港已處身於比殖民地更不堪的土匪威權時代。
利申: 本人乃七十後一名,絕非你們這班廢老不知哪來的自信極盡輕蔑的後生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