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李怡:他代表香港未來的希望

中共視法律為統治工具,法治就是黨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22/19705017
 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前晚被捕,凌晨保釋離開警署時,感謝傳媒和支持者關心

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因今年一月參與圍堵校委會會議,在前晚被捕,凌晨他以現金保釋離開西區警署時,冷靜地對傳媒和支持者表示,感謝各位關心,但目前最重要的、放在首位的事情,是如何幫助其他可能面對同樣問題(指可能被捕)的同學。

看到這畫面很難不感動。在個人遇到厄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同學。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呀?

我沒有見過馮敬恩,但他在當選學生會會長時,曾邀過我去他的就任典禮,我婉拒了卻取得了彼此的聯絡。去年10月,他向外界爆出8名校委否定任命陳文敏的理由,社會上有人認為他違反了保密原則,毀了誠信,甚至有撐梁特者呼籲全港僱主對馮敬恩永不錄用。我當時撰社論表示,義應放在信之上。《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意思是大德行的人,不必拘泥於說話一定要守信,行事一定要徹底,但必須堅持義之所在。他在給我的短訊中說:「上次衝,大家都覺得衝錯了,我卻覺得那次不得不衝。今次爆,大家都覺得好,我卻很糾結,會不會discredit了港大。」面對有人呼籲全港僱主對他永不錄用的時刻,他沒有想到自己,主要考慮居然是港大。

今年6月,馮敬恩接受商台節目《雲常開》訪問,憶述在小六升中一的暑假,他發現患上血癌,他當時雖是小學生,已明白癌症是怎樣一回事,他感到憂慮,知道自己的病會對家庭經濟造成負擔,他辛苦捱過化療,欣慰的是母親經常在病房陪伴他,與他聊天及在病床邊讀聖經。他說,「見到阿媽好攰,感覺有人一齊行」。

誰料到中四時他又被診斷出有腦血管瘤,「又嚟,搞幾耐?」是他的第一個反應,亦開始想到死亡。他憶述治療過程痛苦,但時間較小學那次短,是一次性手術。

22年的人生,得兩次重病,馮敬恩體會生命脆弱,明白到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終局。但22歲,太年輕了吧?就要面對死亡,公平嗎?

有這樣經歷的人,通常會更珍惜生命,更愛護自己,不會挺身為了不關個人利益的事去抗爭。但馮敬恩在擔任港大學生會會長和校委會成員這一年裏,他忘我地付出翻動了大學和香港。為自己嗎?對自己有甚麼好處?為港大嗎?是的。但更是為了香港。陳文敏事件,校委會群丑,李國章在港大校內外一片反對聲中上台,港大畢業生議會召開大會,九千多新老畢業生投票,即顯示這不僅僅是港大的事,而是代表整個香港的價值體系淪陷的大事。在這樣的時刻,馮敬恩挺身而出,帶領思潮,動見觀瞻,我感到我們作為香港人,對這個22歲的年輕人,未有足夠的肯定。港大應以他為傲,香港人應以有這樣的年輕人為傲。如果香港還有希望的話,他就是代表未來希望的年輕人。
 
至於李國章、馬斐森、一間大學的主事者,對於學生為正義而抗爭,居然報警,還提供錄影資料。我不想提了。只感到想嘔吐:香港越來越多人辱沒了他們職銜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