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只許洲官放火】鍾劍華 : 制度包庇權貴 社會難有包容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制度包庇權貴 社會難有包容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0115/57710888 


鄭若驊僭建事件被傳媒不斷爆出新資料,建制中人只懂叫市民包容她

 

香港社會近年對立氣氛加劇,政治上也變得越來越壁壘分明,不同陣營間的包容能力也越來越低,社會普遍對當權者也越不信任。究其原因,主要都是因為當權集團越來越心胸狹窄,不能包容不同的意見,甚至要用盡其在不公平制度上得到優勢,不惜進一步破壞制度的公平性,從而令社會的對立及不包容惡化。

 

因此,當特首林鄭月娥及那些建制派人物不斷你一言我一語說希望社會能夠包容和體諒新任律政司長鄭若驊,反而令人覺得原本社會進步應該有的價值在不斷被權貴扭曲。他們越是這樣說,就越令人覺得過去20年當香港走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之後,社會的發展方向似在跟文明進步開玩笑。

所謂「包容」,首先應該是說,社會要對一些處於弱勢的、邊緣的、受到社會排擠的、在社會缺乏話語權的、觀點訴求或傾向跟社會主流不完全一致的人或群體,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體諒,多一點接受。

今天的香港,所講的「包容」卻是反其道而行,是擁有政治權勢的一班人,提出要求在權力天秤中處於弱勢的一般人包容他們。而他們所謂的「包容」,是要大家對不符身份的、違反社會期望的、甚至是破壞社會制度的作為不予追究。還要大家接受他們可以繼續身處高位,繼續霸佔體制上重要的崗位,繼續掌控權勢,好讓他們可以繼續為自己及其所代表的既得利益團體服務。

究竟是誰令香港社會越來越失去包容的精神?舉個例說,如果還對年輕人有一點點理解及包容,即使不能接受港獨訴求,是不是應先探討在主權移交之後的近20年,那些在國旗飄揚、國歌高奏的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世代,為甚麼會對社會及政治環境失望到要提出港獨?不但不嘗試理解及包容,還要扭曲公平參與的原則,任何人只要透露過一點點「港獨」意念,在立法會選舉提名過程中,便以完全沒有法理依據的所謂選舉確認書淘汰他們。

去年9月,各大專院校開課,校園展示明顯只是情緒表達的「支持港獨」標語,那些今天口口聲聲叫人包容的政治權貴,就要動員十大校長出聯署聲明,要強烈譴責,還要動用整個建制力量窮追猛打。

另一個例子,香港大部份市民都渴望有進一步的民主及更公平的制度,特區政府及擁有權勢的建制階層對這些主流的民意又何曾包容過?而且,還要反過來不斷透過各種不符合社會一貫做法的方式,或用盡法律上及制度上的權勢來打壓。對反東北撥款的示威者、對參與示威及佔領公民廣場的學生領袖、對部份民選議員,特區政府又何曾展示過包容?

要建立包容的社會,首先便是有權勢及政治權力的人,對無權無勢的人多一點包容。還要致力建立文明合理的制度,從而讓包容的價值有發展空間。因此,身處高位的人,首先便要以身作則,不能有丁點兒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