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陳聰:不應以置業為主導,作為社會穩定參數

FateAndTheFuture:  要明白,鼓勵人民『買樓』『置業』,都是統治者製造『既得利益』的一大環節。一旦依靠貸款買樓,供養子女,負上一身債務,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命運,與大政府的存亡捆綁在一起。為了『既得的利益』,只好協助統治者『維穩』,延續統治者的奴隸制度。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audiocolumndetail.aspx?itemid=969592
早幾年前,已有學者提出,指「很多從政者一直有一種未經驗證的假想,就是高置業率有助社會穩定,理由是房產乃不動產,社會不穩勢必危及資產價格,而不動產又不能帶走,因此愈多既得房產利益者,社會的維穩訴求愈高,容忍政治缺失的程度亦愈大。」

回歸後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提出將置業率推到七成,所以推出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最後失敗,因為亞洲金融風暴,是非戰之罪,還是經濟大勢之必然,大家可以各自分析。

不過,同樣早幾年前,已有美國經濟學家,嘗試引用28個國家的數據,推論出「愈多人置業,愈多人失業」。他們以美國為例,當一些州份置業比例上升一倍,其後失業率就會上升多於一倍。相反,當一些州份置業比例只平均上升1%,失業率也只出現低增長。至於其他國家,他們發現西班牙和希臘的置業比例超過80%,失業率同時亦超過20%。相反經濟富裕的瑞士和德國,置業比例約3040%,失業率僅徘徊低位35%

所以,本地學者也指出,「置業與否,乃投資者對資產價格前景的個人考慮,政府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以高置業率作為施政目標或社會穩定的參數。」
 
如今,林鄭高舉以「置業為主導」,但又沒有訂定「置業率目標」,是否採取了中庸之道,有待時間去驗證,因為就以「首置盤」為例,其實預計上樓日期也要去到2021年,林鄭本屆任期也只是2022年,連任與否也未可確定,而如果「首置盤」的轉售限制為10年,即要等到2031年才能驗證「首置盤」是否真的能夠幫助市民「儲10年子彈」,最後成功進入私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