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誓必歸來】蔡錦源 : 佔領只是Teaser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news/art/20141215/18969552
警方在九月二十八日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結果卻激發更多市民參與佔領,並發展成為雨傘運動

有報道形容,佔領七十多日兩百多人坐在馬路等候拘捕,是完成「佔中」原來的劇本。
這個劇本還沒完成,而且只製作了一個「Teaser」。
 
電視製作,喜歡在節目開始之前,炮製一個Teaser,將精華片段剪輯,作為開場白,簡介內容的主旨和吸引之處。七十多日的佔領,正是這樣的一個Teaser。我常常說,在網絡新時代,電視製作必須突破單向,朝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發展,才能打破困局。想不到這個意念,竟然率先在香港民主運動中實踐,最初幾組人構思,包括佔中團體、學聯、學民等,意外地叫了一聲「Action」,迅速地發展成為全民參與劇本創作,啟動香港首個大型互動民主歷史劇的製作,而且獲得傳統電視、網絡傳媒、本地國際多方平台全場直播,舉世矚目。

多得警方87枚催淚彈號召,數以萬計的市民加入成為演員,並各自編寫自己的角色,而每頁獨立的劇本竟又互相協調,場口清晰,你可以獨自抽出來觀賞,又可以綜合收看。間有衝突,但衝突不就是完美戲劇的元素嗎?而且完全沒有像「師奶劇」那樣胡亂加插旁枝擾亂劇情的進展。一個好的戲劇,如果從人物性格背景出發,毋須堆砌情節,劇情會發展生命自己推進。這場佔領正是如此。即如藍絲,基於角色性格使然,很自然發展出一系列的劇情,無論在笑料、動作、對白、道具,都豐富了可觀性。又如治安部隊的出場,以其暴戾本質,連震撼性大型浴血場面也產生。
劇情已經那麼豐富,有齊起承轉合,為甚麼說只是「Teaser」?因為七十多日裏出現的各個情節,無論是文場武場,簡單如幾個人的過場對白、場景擺設(遊行口號、大小藝術創作),吸引觀眾聚焦的戲肉(集會、衝擊),在全民參與編劇與導演之下,蘊藏發展成大小主線副線的潛力,還埋藏了相當多的伏線。每一條線,散落社區後,都能衍生不同的劇情,扣連推進成更大型更空前的高潮。

香港人,一起投入編、導或參演歷史吧!The End of the Teaserthe Opening of the Show精華結束,節目才開始。

一般構思電視節目,很多時開拍也沒有定名,成形後才確立名稱。這個大型互動民主歷史劇,也是「Roll機」(以前的菲林滾動)之後,才被命名為《雨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