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黨領導經濟,跨境白象】潘小濤:明日大嶼港珠澳大橋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audiocolumndetail.aspx?itemid=1037419
林鄭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儀式上發言時「明日大嶼」計劃,稱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坐落大嶼山,連同香港國際機場,令大嶼山成為通往世界和大灣區的「雙門戶」,因此特區政府把握機遇,提出「明日大嶼」願景。

那是甚麼場合?台下有國家主席,還有分管港澳事務的韓正,分管全國金融經濟、也是習近平頭號親信的副總理劉鶴,她每一句發言都要精心度過,甚至要經北京某些人過目,怎可能隨便講呢?她會講強積金對沖、會談FCC事件嗎?她能提到明日大嶼,顯然這是國家任務。

很多人期望,習近平這次南下之後就會為大灣區規劃拍板。這個關乎港珠澳長遠發展的國家級項目,原本早在年初就應該公布,未幾傳出韓正要親自過問,五月到廣東調研後再作決定,很快又因為發生中美貿易戰,香港、深圳等地要重新定位,並且要低調行事,於是乎大灣區規劃的公布一拖再拖。但是,沒有公布並不代表沒有這個規劃,而明日大嶼應該就是這個方案的其中一部分,否則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怎會突然對填海發展有如此濃厚的興趣?而林鄭月娥又突然急速推動,對於何時將填海面積由1000公頃提高到1700公頃,她更是一再迴避。

這種行事手法,很不香港。在香港,重大政策會經過醞釀,有充足的數據和理據,展開公眾諮詢,社會有深入討論並且有共識後才會落實執行。相反,中共行事手法就是長官意志,領袖拍板後就要雷厲風行的執行,習近平時代更是如此。而且,關乎香港儲備被用光的問題,林鄭又怎可能獨行獨斷的強推明日大嶼呢?
韓正代表中央致辭指大橋是推動一國兩制的新實踐,促進三地經貿交流,推動大灣區發展,並稱要研究便利大橋人員和車輛通行的措施,簡化審批流程和縮短通關時間,令粵港澳往來更便捷。顯然粵港澳三地的大型基建都被納入大灣區的規劃,而港珠澳大橋、高鐵等跨境交通基建不夠客流量、使用量不足等,解決方法很可能就是簡化手續、縮短通關時間,甚至可以批准更多內地省市的居民更便捷來港,也就是有更多自由行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