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峻法無效,民心難挽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1114/20213583
有港區人大代表指日後國歌法於香港實施後,即使在街上聽到也要肅立,被批評為過於嚴苛 

不少國家都有國歌法,大致而言,體制越民主、社會氣氛越寬鬆、對人權及表達自由越尊重的地方,與國旗國歌相關的法例也相對比較寬鬆,甚至沒有罰則,只是把一些禮儀的要求和形式說清楚而已。

國歌法本來就不是難處理的問題,造成今天持續不斷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這一次把國歌法弄得太政治化。有些以中央代言人自居的甚至講到,以後國歌奏起,在街上走着的也要停步,馬也不能照跑。國內某些官員又說噓國歌傷害國家人民感情,把問題提升到要打擊港獨,因此要施以嚴刑,又說要有追溯力。結果法還未立,爭議便不斷。而且,互聯網上已經有不少如何在立法之後繼續玩嘢的想像與方案了。

既然無法把所有可能性都放進一條法案之內,到時不斷有人玩嘢,只會引致無休止的法律爭議,政府要不斷為國歌法添加新的條例或規定,可能還要久不久就勞動人大常委會作中國特色的釋法。

不要以為操控了立法程序,便可以為所欲為。法律的制訂過程如果只是意圖管控人民,而不能夠制衡當權者及政府,又如果只淪為體現當權者權力意志的政治工具,法律只會失去其崇高、莊嚴及公信力。

今天國歌法的本地立法未曾開始,已經有着被否定被蔑視的趨勢。即使將來成功立法,這首國歌及擁有這國歌的政權,就可以把這首國歌化為政權的另一個圖騰?就可以令這首國歌及政權得到尊重嗎?看來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近幾年,確實多了人在不適當的場合對國歌作出有貶損意圖的反應,但其中不正是一些在現今升國旗、奏國歌的校園環境中成長的特區新世代嗎?過去二十年,校園出現過學生噓國歌的事件嗎?好像未曾聽過。就算是大學出現學生向國歌表現不敬,也只是最近幾年因為梁振英撩事鬥非,因為政改爭拗,因為中央未有兌現政改承諾,並加強介入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一再動搖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根基後才越演越烈。以噓國歌來表達不滿雖然不一定合適,但不去針對造成這種情緒及行為反應的原因,以為以更嚴厲的方式來立國歌法,便可以震懾所有人,明顯就是捨本逐末。
只不過是20年,北京當局便把這一批在升國旗唱國歌環境下長大的特區新世代差不多全推到自己的對立面了,他們當中認同國民身份的,跌到只餘下幾個百分點。他們對國旗國歌國徽會有幾崇敬也是可想而知了。未來20年,這一班人將會構成社會的主體,這一代的下一代又將會如何?加強中國歷史教育、推動國民教育,就真的可以力挽狂瀾於既倒,把年輕人逐漸流失的國民身份認同重新建立起來嗎?強制他們在姿態上要對國歌表現崇敬,就真的可以令他們從這個方向來教育子女嗎?
當然,這一班今天可能有份噓國歌的年輕人當中,總有一些會學懂「識時務」。當中有人可以成為下一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治港精英、顧問之類的人物。但今天也不是有這樣的一堆所謂「德高望重、愛國愛港」的人辦在主導着很多政治問題的討論嗎?這樣的人還不是一再倒米,搞出「國家殺人不犯法」、「在國內叫雞可以拿手機付款」、「說不出二十多年來曾經為香港人爭取過甚麼」這一類笑話嗎?不從引致噓國歌的原因着手,繼續堅持偏失的對港政策,立更多的嚴刑峻法都不會有用。
越來越覺得特首林鄭月娥說要努力修補社會撕裂,是有點不自量力。問題也不在於她,而是在於今天香港不斷加劇的社會撕裂,其實並不完全源自香港社會內部,而是北京政權與香港社會之間的矛盾與撕裂的呈現方式。如果北京當局繼續以為有權在手,便可以話點就點,繼續拒絕兌現承諾,隨意把更多全國性法律加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實行,嚴刑峻法就算可以收到一時之效,北京當局也只越來越得不到香港人尊重。北京政府可以天天繼續高唱要牢牢抓住全面的管治權,遲一點透過國歌法強制港人不敢輕易貶損國歌,但就可以挽回越行越遠的民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