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賈荃 (傳媒人) : 第三條路不是想走就能走

老共都相信?真的蠢過隻豬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1/19180318

湯家驊日前成立智庫民主思路,聲稱要在政治兩極化的社會中找一條新出路

距離立法會表決普選方案剩下不到一周時間,溫和泛民議員湯家驊宣佈成立智庫,尋找「放棄真普選」和「全面對抗」之間的第三條路。湯家驊的想法很好,但恐怕在強權面前,第三條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中國近代史上早就有人嘗試走第三條路,佼佼者比如著名政治家張東蓀。

1945年抗戰結束後,凡是心智正常的人,都不希望國共繼續內戰。但是,在當時那樣二元對立、一觸即發的情況下,似乎戰爭無可避免。於是,和今天冷靜的香港精英一樣,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也試圖構想國民黨與共產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外的所謂第三條路。19465月,張東蓀發表他著名的文章《一個中間性的政治路線》,提出「中間性的政治路線」的主張。
 
按照張東蓀的構想:「中國必須於內政上建立一個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中間的政治制度——在政治方面比較上多採取英美式的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同時在經濟方面比較上多採取蘇聯式的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從消極方面來說,即採取民主主義而不要資本主義,同時採取社會主義而不要無產專政的革命。我們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鬥爭。」——這樣一套設計,即便在今天來看,仍不得不說是很好的。但是,後來的歷史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國並沒有按照「最優」的路線前行。共產黨毫不留情地讓中國走上了蘇聯式道路。

為甚麽好像在多數情況下,歷史的答案總是不盡人意?原因很簡單,因為雖然第三條路溫和又理性,往往多數人都是這樣想的,但在沒有民主制度保障的社會中,選擇第三條路的並不是掌握話事權的人。真正的掌權者只會按照對它最有利的路徑去思考問題,第三條路自然會被拋棄。

世界上從來只有雞蛋的抗爭,沒有牆的抗爭;只有牆放低身段,沒有雞蛋放低身段。這,就是我們要爭取民主的理由之一。 而所有社會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都必須對掌權者「宣判死刑」。然後,整個社會才能浴火重生,步入正軌。當然,這並不是說社會必須進入劇烈的動盪,像法國大革命那樣血流成河。作為文明社會,香港應該追求的是現代民主制發源地英國「光榮革命式」的和平過渡。

 
可是在中共的國談第三條路,後果是顯而易見的。1949年,張東蓀因為反對蔣介石,留在大陸。剛開始,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民盟常務委員等職。但是才不到兩年,張東蓀就被捲入一宗所謂「特務」案件,被說成是美國特務,撤銷一切職務。
 
文革爆發後,張東蓀全家遭到嚴厲批鬥。1968年,時年82歲的張東蓀被逮捕。其後5年,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的去向。直到1973年,才有通知來,說張東蓀已經死在秦城監獄。而張東蓀不知道的是,和他同時被關押在秦城監獄的,還有他的大兒子、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張宗炳。張宗炳是中國昆蟲毒理學奠基人之一,在秦城被關押了7年,於獄中精神錯亂
 
而張東蓀被捕前,他的三兒子張宗潁和其妻呂乃樸就不堪批鬥之辱一起自殺。張東蓀被捕後,他的二兒子張宗燧也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宿舍自殺。提出溫和第三條路的張東蓀,最終家破人亡。最為諷刺的事情在於,張宗炳的兒子,張東蓀之孫張鶴慈,文革期間同樣遭到共產黨的迫害,被勞教長達10年。出獄之後,原本也是對共產黨多有微詞。可是,社交網絡出現之後,雖然他生活在海外,但他對共產黨的態度卻突然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在微博上,他「五毛」十足,常常發表支持中共的言論,去年還公開反對雨傘運動——一個被共產黨整得如此下場的家族,竟然還會為共產黨說話,簡直不可理喻。
 
走第三條路者,雖然溫和,但沒有溫和的結局。因為溫和的力量看上去如此柔弱,一群羊想要和狼對峙,唯一的可能是團結一致。但問題是,香港人足夠團結嗎?幾個拳拳之心的社會精英,想要走第三條路,一則為他們的赤誠動容,一則還真是為他們的前路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