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港大《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我不愛國,我愛香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03/19170511

中共非中國,抗共才是愛國

兩年前,本土思潮興起,支聯會提出愛國愛民的口號,遭到嚴厲批判,當時有論者指,如果年年六四到維園的人忽然都掉頭說「唔關我事了」,那才是今後北京管治香港的最大危機。

兩年過去,一語成讖。香港進入後雨傘時代,愛國落幕,當催淚彈發出那一刻,香港年輕人正式告別中國。從前,香港民主派總是想跟中共爭奪「愛國」的話語權,常常講愛國不等於愛黨,「愛的是文化中國,不是中共」;現在,香港年輕人已不想再爭論愛國是甚麼,反正已經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愛的是香港
 
六四集會如宗教儀式
六四慘劇令上一代香港人有了中國人意識,從此認為中國與香港命運相連,香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
 
有社會學理論指,一場民族悲劇是無法磨滅的集體記憶,也是國族身份最重要的來源。前陣子,跟幾個前輩傾談,他們都不約而同指,六四對於他們來說比雨傘革命更震撼,更有影響。我沒有跟他們辯論,因為感情是無可爭辯的,在六四中的真實經歷,對他們造成了深刻的創傷,這種深刻亦成為他們愛國的原因。
 
香港上一代愛國的起源是經歷了六四,香港新一代愛國的來源卻是六四集會。沒有六四集會,香港年輕人是不會有中國人意識的;六四集會,可以說是唯一有效的國民教育。六四集會,如同宗教儀式,年復年在香港呼召中國人,建構香港新一代的中國人身份。不過,對年輕人來說,這中國人身份始終是虛的,愛國是妄的,畢竟上一代是經歷了六四,新一代只是經歷一場宗教儀式,毫不深刻
 
說穿了,六四集會,只是香港年輕人一年一度的愛國日;當黃之鋒說自己愛國,我是反感的。

傳統泛民應誠實對己
不過,面對大勢所趨的香港本土意識,傳統泛民竟然不講愛國了。今年4月尾,港大搞了一場關於六四的論壇,李卓人是其中一個講者,我站了一個半小時,竟然聽不到愛國二字。李卓人一開始講,平反六四是人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然後一直講的,都是普世價值……

原來,愛國對這個依靠六四資本做立法會議員的李卓人來說也是污穢詞,竟然講也不講了。現在傳統泛民對本土派的回應就是普世價值,但對他們來說,悼念六四真的如悼念猶太人大屠殺?如果有一天,六四對香港人的意義僅僅是普世價值,香港就真的要走向獨立了!
 
《異鄉人》的主角莫梭,殺人後遭判死刑,牧師多次到監獄希望莫梭懺悔相信上帝,得到救贖。莫梭始終如一說:「我不相信上帝。」上一代有上一代的愛國,這一代有這一代的愛港。如果愛國的就請講愛國,不愛國的就即管講不愛國。不要明明愛國就講普世價值,不愛國的又要虛情假意講愛國。誠實面對自己,這才是做人的根本。而事實上,我不愛國。我愛的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