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騰訊網 -「大國崛起」造就「恩主心態」

騰訊網分析中港矛盾 「大國崛起」造就「恩主心態」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94973

香港近日的「驅蝗行動」引起內地官媒關注,騰訊網昨更以專題分析,認為部分內地人面對中港矛盾時,總對香港抱著「恩主心態」。該專題刊出不久即被刪除

騰訊網昨刊出第2709期「今日話題」,題目為「大陸人的『恩主心態』從何來」。文章分析,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不少大陸人的錢包變得殷實,底氣也變得更足」,特別是在買賣中,對自己的買家身份生出「恩主心態」,「而說到底,這種錯誤的心理就是因為有些人搞不清做生意和恩情的區別,把買賣雙方比較平等的『互惠互利』,變成了由買方『支配』的居高臨下」


文章以備受爭議的東江水及供電問題為例,直言「香港從內地獲得的從吃穿用到水電能源,並沒有少花一分錢,有時甚至更貴」,而那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意,一方購置所需,一方賺得盆滿缽滿,以此認為中國大陸對生意夥伴『恩情浩蕩』並不合適」

傳媒灌輸「恩賜」觀念

文章又指,內地政府相對強勢,政策如何,資本便如何運轉,受到政策「照顧」的地方遂快速繁榮,從而令不少人產生錯覺,認為某地繁榮就是「沾了政策的光」,再加上內地傳媒「長期錯誤概念的灌輸,讓一些人有了想當然的『恩主心態』」。

文章舉例,「兩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被北京傳媒稱為「送大禮」,但「其實這其中完全依據世貿組織的原則及標準……CEPA不過是把內地與香港之前不正常的貿易關係規範化、正常化。如果說這也是送大禮的話,美國、歐洲、日本,幾十年前就送給香港了」。

文章還提到,「恩主心態」不止針對香港,在澳門、台灣以至內地一些大城市的本地人對外地人,甚至面對美國國債,亦體現這種心態。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這篇文章表達方法溫和、客觀及理性,對緩和兩地矛盾有好處,應讓其繼續存在,官媒早前就「驅蝗」事件,以「不知天高地厚」等觀點斥責港人,劉認為講法欠缺說服力。

FateAndTheFuture: 早些轉載了一篇文章,裡面亦提到這個問題﹕

公民薇博 - 余若薇 - 化解中港矛盾的癥結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93064

年初一,新華社突然發表兩篇合共3,500多字的文章,以港人過農曆新年帶起話題,列舉中央政府過去多項挺港措施,指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有力支持」

文章自然是衝著近期的中港矛盾而來。港人對北京政府的中港政策,以至內地新移民和自由行都產生了很多不滿情緒,兩篇文章希望令港人「感恩」,化解矛盾,但是論述流於偏頗和片面,更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肯定無法達到目的。

兩篇文章屢述CEPA、自由行、金融措施等對香港的幫助,更特別指香港失業率能降低,自由行貢獻良多;另一方面,又指香港很多基本的生活物資,均依賴內地供應。這些表面算是事實,但是內地和香港作為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兩地之間的任何貿易、協議和投資,本質上都是互惠互利的,不存在某一方刻意優惠另一方。就以內地對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供應東江水為例,香港於2012年花費達35.4億元購買最多8.2億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1億立方米供應香港,亦即香港多花了逾5.15億元。事實上,由於購水合約不夠彈性,香港過去十多年被迫排出大海的食水,價值達數十億元。而香港2012年的購買價約每立方米4.32元,比供應東莞和深圳的東江水價格高出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