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誓必歸來】添馬男 : 立足公民社會的後雨傘世代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news/art/20141215/18969547

雨傘世代或未具足夠力量走入建制,選舉部署亦非當務之急,目前最重要的是壯大運動留下的公民社會力量。

街頭佔領運動結束,「轉進」後第二波應何去何從,各有看法。陳健民說抗爭應如流水,因應環境變化而行,何韻詩則認為新世代要組織政黨參加選舉,進入建制,改變社會。雨傘新世代已經出現,如何變成及壯大為民主新力量,完成未竟大業,可從多方位思考,並且要對雨傘運動的形態有所把握。

今次運動之所以能捲入大量普羅市民,留守佔領區達七十九日,主要原因是群眾「擁有了」運動,意即他們佔領,不是為了某政黨或組織、陣線號召而來,他們本身就是運動,是為了「真普選」、「公義」信念而來。有別於八十年代發展出來的民主派組織形態,因此重複舊一套組黨模式並不可行。台灣太陽花學運發動時有不同團體,各有策略,林飛帆來自「反媒體巨獸行動」,也有學運、社運、人權、學術界等,亦有較激進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太陽花運動結束後,成立「島國前進」Taiwan March,這是一個太陽花世代的陣線,不是硬性的政治組織,更非參政政黨。


雨傘世代未來的組織,亦應該是一個柔性、以信念而不是以組織紀律為基礎的聯盟,並且要以公民社會為立足點,而不是以政治團體為結盟對象。學聯、學民思潮、學生社運團體、人權、工會、婦女、青年,文化、弱勢社群等領域,或在雨傘運動期間誕生的關注組織,都是聯合陣線的夥伴。但這聯合陣線應該比現存「民陣」一類組織有分別。

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雨傘運動,沒有大會組織領導,不代表沒有共識、秩序及協作,因此雨傘世代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個新媒體訊息交流平台,作為建構共識的基礎,亦可作為行動綱領。第二個合作基礎是ad hoc行動為單位,例如學聯正發動全面「不合作運動」,需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宣傳及落區解說,有一套完整的政治論述,懶人包,然後由各組織單位按自己所長去落實。
 
我認為當前急務並非作選舉部署,尤其2015區議會選舉,雨傘世代未具備足夠力量進入建制,後八九學運一代迅速被政黨吸納,最後受制於牛步的政制開放,塘水滾塘魚,最後大多政途成就有限,應引以為戒。尤其九七至今地區政治惡質化,以「蛇齋餅糭旅行團」等街坊利益掛帥,區議員辦事處成為利益分配中介,以信念掛帥的年輕人,進入這個醬缸要加倍小心,一來選舉欠利益為主軸的樁腳拉票固票,憑政治主張,不易勝出,當了區議員也會異化,重複民主黨老路,離公民社會遠。
 
立足公民社會,首先要針對是警權問題,否則日後運動會受到更多濫權壓制,任何威權政府對付公民,不外乎同一套法寶:「專政機器」、「公檢法」,也可叫「港式法治」,即選擇性執法、起訴,用執法及司法程序來「凶」市民。延續雨傘運動首要是做到保護傘作用,保護被警察暴力對待、無理拘捕、起訴的普通市民。不要以為金鐘和平清埸就忽視往後更具壓迫性的司法鬥爭,將心思擺到去選舉收割之上。其次重點應是在Networking,將心思多用於連結新、舊公民團體,吸取2003年七一遊行,最終四十五條關注組變了公民黨,又是塘水滾塘魚,民主勢力板塊轉移,但整體支持卻十年來一路下跌,選舉告急,你搶我票,我搶你議席,變成泛民間零和遊戲,實在是前車可鑑。
 
其實,對雨傘世代而言,選舉應該是最後最後才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