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每月購債850億,帶來每年經濟增長卻少於0.3%

談財經 - 胡孟青 - 三頭怪獸大戰改革戰士 (2013-11-19)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2066

美國聯儲局對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的要求,不僅一年比一年高,更一次較一次進取,不是嗎?它們由最早為避免進一步陷入蕭條,由防範金融風險、到要有通脹目標、繼而要經濟持續復甦、現在就需要量寬可助經濟表現強而有力(Strong and Robust)、聯儲局倒不如乾脆設定增長目標於8%,沒有八就不退市吧!..........

但是,過去幾年,已有太多專家已經就量寬做過利弊效益量化計算,大部分結論是,現時每月購債850億美元(6,630億港元),僅僅每年貢獻經濟增長是少於0.3%
 
至於量寬,貢獻最大的就是美股,其次是企業債發行量,全球單由20072011年,就額外增加了16萬億美元(124.8萬億港元)企業債,一切一切,只因為債息太低,企業額外受益最少就逾7,000億美元(5.4萬億港元) 

相反,QE造成的損失,全球央行其實一直都在避而不談。除了加劇貧富懸殊,貧者愈貧之外,有研究公司計算過,過去5年內,美國人的利息收入,就減少了3,600億美元(2.8萬億港元);至於歐元區,市民的利息收入則少了1,600億美元(1.24萬億港元);英國人呢?亦少收了110億美元(858億港元)的利息收入。

上述數字已將退休金等利息收入計算在內,總和就達6,300億美元(4.9萬億港元),以金額計,是遠遠低於全球市值增加的金額,故此,耶倫並沒有說謊。

如果看看我們香港,撇除通脹升溫的因素,負擔也有增加,用2007年存款利率及現時的僅僅0.1厘比較,4萬多億元的存款,現在每年收息大概有87億元,較6年前的利息水平,利息一年就少收超過200億元,6年合計,豈非QE最少令港人少了接近1,200億元利息?

明年的情況將會是相當有趣,一方面,如三中細則開始落實,市場就繼續會產生正面預期,但同一時間,內地貨幣政策多數會屬於以穩健但偏緊為主調。另一方面,美、歐、日央行繼續購入資產,情況就有如三隻大怪獸,力拼改革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