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鴻:日本為什麼有這麼多「繭居男」? (2013年7月10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fooc/2013/07/130710_fooc_jp_man
日本百萬「隱蔽青年」的房間
足不出戶、常年隱居,日本百萬「隱蔽青年」陷入自我封閉的怪圈。 BBC記者威廉·克萊默和克勞蒂亞·哈蒙德分析原因何在? 如何救治?
阿秀的問題始自輟學。 他說,“我開始責備自己,父母也責備我,壓力越來越大。”
「逐漸地,我變得怕出門,怕見人。再後來,就不能出家門了。”
最後,阿秀和朋友、父母切斷一切聯繫。 為了避免見人,他白天睡覺、晚上會通宵看電視。
阿秀說,“我感情複雜、很消極,有出門的願望,對社會、父母的恨,對現狀的悲觀,對未來的恐懼,對別人過正常生活的嫉妒……”
阿秀成了「隱蔽青年」(hikikomori)。
「歡迎加入NHK!」登載聚焦繭居族生活的漫畫、小說、連環畫
圖像加註文字,「歡迎加入NHK!」刊登聚焦繭居族生活的漫畫、小說、連環畫
齋藤環(Tamaki Saito)1990年代早期剛獲得心理醫生資格不久開始注意到青少年隱藏在家中「繭居」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現象。 這些年輕人通常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幾乎全部是男性,開始繭居的平均年齡15歲。
聽起來像是簡單的青少年懶惰,但齋藤環說,繭居人恐懼社交、陷入癱瘓狀態。 “心靈備受折磨,希望能走出去,交朋友、找戀人,但卻做不到。”
自從齋藤環提起人們關注以來,據信,繭居族人數有所增加,保守估計現在有20萬人。 但是,2010年日本內閣府的調查發現,數字高達70萬人。 隱蔽青年,顧名思義都隱蔽著。 因此,齋藤環個人估計,繭居人數大約應該在100萬。
過去20年間,繭居青年的平均年齡好像也有所增加,從21歲提高到32歲。
為什麼他們選擇避世生活?
青少年男性退縮回自己房間的導火線相對來說可能不起眼,例如,考試成績差、和戀人分手都可能讓他們選擇暫時獨處。 但是,隱藏的本身也可以成為創傷源,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讓他們再也無法走出繭囊。
其中一個是「面子」--日本所謂的「世間體」。 繭居族脫離社會時間越長、越清楚自己已經成了失敗者,僅有的自尊、自信也蕩然無存,出門變得更加恐怖。 而父母擔心在社會上的面子,可能也要等上好幾個月才尋求專家協助。
第二個社會因素是“依賴”,這也是日本家庭關係的一大特徵。 青年女子直到出嫁才離家,有些男子可能永遠不會離家。 雖然大約一半的繭居男會對父母施暴,絕大多數家庭根本不會把他們趕出家門。 幾十年養育孩子,父母期望得到尊敬、回報,孩子一定要找到工作,在社會上有好發展。
阿松因為職業、大學專業選擇和父母吵翻之後成了繭居男。 「原來我心理很健康,父母施加壓力讓我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父親是藝術家,有自己的公司,他想讓我和他一樣。」但是,阿松希望能去一家大公司做電腦 程式設計師,加入日本的「工資族」。 「不過父親說,今後,社會不再會像今天一樣,不要做工資族。」阿松是長子,承擔父母的全部期望。
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阿鬆的故事:他身處日本文化轉變的「斷裂帶」。
位於東京的「全國精神健康研究所」心理學家鈴木(Yuriko Suzuki)說,傳統上,日本人性喜群居,不願意做出頭鳥。 “不過我認為,年輕一代更加重視個性。”
但是,即使是那些迫切希望滿足父母心願的繭居族可能也發現自己陷入窘境。
大學生招聘會
圖像加註文字,大學生招聘會。 鐵飯碗、工資族都要成為歷史?
格拉斯哥專門研究教育與就業的學者佛龍(Andy Furlong)說,繭居族增加與日本1980年代泡沫經濟的破滅和1990年代陷入衰退有關。
正是在這段時期,考好分數、上好大學、拿到鐵飯碗的傳送帶破裂了。 一代日本人面臨臨時工、半日工的不穩定。 隨之而來的是恥辱感、而不是同情心。
佛龍說,“機會徹底改變了,有些家庭不知道如何應對。”
父母對付繭居兒子的一個共同反應是憤怒,給孩子上課,讓孩子背上給家庭帶來恥辱的罪惡感。 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徹底破裂,如同前面所說的阿秀。
不過,還是有父母無奈之下選擇極端方式。 一段時期,父母可以請設在名古屋的一家公司闖入孩子的房間,教訓一頓,強迫孩子住進宿舍、搞清楚自己的錯誤。
不過,千葉一家醫院精神科主任齋藤(Kazuhiko Saito)認為,突然介入—即使是專業人員—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他支持專業人員訪問,但是,必須事先掌握繭居人足夠的資訊、事先通告。
繭居並不是日本特有的現象
圖像加註文字,繭居並不是日本特有的現象
不管怎麼說,坐視不管已被證實起不到任何作用。 齋藤環將繭居比喻為酗酒,共同點是,沒有支持網無法擺脫。
對阿秀和阿鬆來說,走上復原之路得到了東京一個慈善組織開辦的青少年俱樂部的幫助。 俱樂部成了繭居男重返社會的安全起點。
許多即使孩子不能同來的繭居男父母也來俱樂部。
良子的兒子從22歲起逐漸隱蔽。 最開始,他拒絕外出購物,良子發現,網購意味著兒子根本不需要出門。 現在,兒子已經50歲了。
“我覺得,兒子已經失去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願望和動力。也許他曾經有過想法,但是,我看我把這個想法給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