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莫迪出訪莫斯科的中國因素

The China factor in Modi’s mission to Moscow (2024-07-09)

莫迪出訪莫斯科的中國因素

https://www.japantimes.co.jp/commentary/2024/07/09/world/narendra-modi-russia-visit-china/


印度總理莫迪五年來,首次訪問俄羅斯,凸顯了印度對與莫斯科關係的戰略重要性。印度認為這種關係,對於平衡的外交政策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印度似乎微妙地向西方傾斜的時候。這平衡外交也同時為印度提供對抗中國的戰略槓桿。

俄羅斯和印度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舉行高峰會。但自從俄羅斯發動烏克蘭軍事行動,促使美國及其夥伴對莫斯科實施前所未有的制裁後,莫迪就一直推遲訪問俄羅斯。

如今,儘管西方已竭盡所能,但俄羅斯顯然既沒有在國際上被孤立,也沒有在經濟上陷入困境。因此,在上個月的大選中以微弱票數贏得第三次連任後 (*),莫迪終於宣布他將進行拖延已久的莫斯科之行。

(*) 要知道,俄羅斯受到絕大多數印度人的尊敬和愛戴。莫迪到訪俄羅斯亦是為了討好群眾,加強自己在國內的支持。

莫迪尋求確認印度持久的外交政策獨立性,同時獲得與俄羅斯更密切關係的戰略利益。

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71年,當時印度的處境非常脆弱。

當時,巴基斯坦軍方正盡一切的力,試圖鎮壓當時的東巴基斯坦East Pakistan(現在的孟加拉 Bangladesh)的獨立運動。但不只如此,為了阻止孟加拉獲得獨立,美國總統尼克森 Nixon 敦促中國開闢一條針對印度的軍事戰線,以減輕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威脅。根據解密的白宮錄音帶和文件,國務卿基辛格的主要任務,是慫恿中國向印度邊境調動軍隊。尼克森甚至告訴基辛格,要設法把印度推向一場「大饑荒」。

面對這種敵意,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與克里姆林宮簽署了友好條約。該協議的安全條款有助於阻止中國針對印度展開戰線,從而允許印度最終出兵,幫助孟加拉在為期13天的迅速行動中,脫離巴基斯坦,取得獨立。

美國數十年的幫助中國經濟崛起的政策,不單止為自己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敵人(戰略對手),也使印度面對一個積極謀求地區霸權的強大軍事敵人。其中一個大家有目共睹的事件,就是中印在喜馬拉雅山的軍事對峙,至今已持續了五年。

這是印度努力加強與俄羅斯關係的關鍵動機,印度認為這可以制衡中國。畢竟俄羅斯,在地理上,橫跨11個時區,擁有龐大的自然資源儲備。而且,俄羅斯和中國是必然的競爭對手,在中亞、東北亞和北極地區,中俄存在巨大分歧,兩國都將這些地區視為自己的戰略後院

即使如此,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而這主要是要歸咎於美國的錯。中俄兩國現時的聯盟,只是短暫性的權宜之計,盡管普京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稱之為「無限制」夥伴關係。但這個權宜之計,已經有可能加速美國的衰落,而且還會侵蝕印度的安全和國際地位

中國已經利用其作為俄羅斯經濟生命線的地位來獲得俄羅斯先進的軍事技術,而這些技術以前只出售給印度。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從俄烏戰爭中獲得這麼多的利益

印度正試圖說服俄羅斯不要與北京走得太近。幸好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中共的習近平,過份自信和貪婪,難為了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