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的歷史根源

How the Ukrainian Nationalist Movement Post-WWII was Bought and Paid for by the CIA - Cynthia Chung  (April 4, 2022)

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的歷史根源

https://www.strategic-culture.org/news/2022/04/04/how-ukrainian-nationalist-movement-post-wwii-was-bought-and-paid-for-by-cia/

在今天烏克蘭盛行的民族主義,誕生於20世紀初。但是,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一些較遙遠的歷史事實。

基輔羅斯(Kievan Rus’)是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在東北歐的一個聯邦,由東斯拉夫(East Slavic),波羅的(Baltic),和芬蘭(Finnic)三個民族組成的。他們都是服從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的統治(*這有點像中國春秋時代周朝領導下的諸侯)。

上圖:留里克王朝的雅羅斯拉夫一世 (Yaroslav I) 於1054年去世後、基輔羅斯的邦國。 來源維基百科。

今天的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承認基輔羅斯人是他們的文化祖先。

雖然基輔羅斯在 1240 年代蒙古入侵期間失勢,但是,留里克王朝的不同分支繼續統治這些邦國,分別為:(1)加利西亞-沃爾希尼亞王國(Kingdom of Galicia-Volhynia)、 即今天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2)諾夫哥羅德共和國(Novgorod Republic), 與今天的芬蘭和俄羅斯重疊、和(3)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Vladimir-Suzdal)、後來演變成莫斯科大公國 (Grand Duchy of Moscow)、這是大俄羅斯語言和民族的搖籃。

1340 年,加利西亞-沃里尼亞(Galicia-Volhynia) 國王中毒身亡後,接下來就是一場內戰,亦同時出現一場爭奪立陶宛、波蘭和匈牙利之間地區控制權的鬥爭。戰爭從1340年持續到1392年,被稱為加利西亞-沃利尼亞戰爭。

1349年,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被波蘭征服,成為波蘭的一部分。

1569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聯合組成波蘭立陶宛聯邦(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接下來的200年,這是一個強大的勢力。

從 1648 年到 1657 年,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東部領土上,發生了一場由哥薩克人(Cossack)發動的起義,也稱為哥薩克-波蘭戰爭(Cossack-Polish War),這導致在今天的烏克蘭地區建立了哥薩克酋長國(Cossack Hetmanate)。

在赫梅利尼茨基(Khmelnytsky)的指揮下,哥薩克人(Cossacks)與克里米亞韃靼人(Crimean Tatars) 和當地烏克蘭農民結盟,推翻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統治。 隨後發生了起義軍對波蘭立陶宛市民、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和猶太人的屠殺。

直到今天,赫梅利尼茨基 (Khmelnytsky) 仍被視為烏克蘭民族主義歷史上的主要英雄人物。

到了1772年,曾經強大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已被大大削弱,最終被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Monarchy)、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 ,和俄羅斯帝國(Russian Empire)瓜分。

上圖: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通常簡稱為波蘭)被瓜分成三部份,各屬奧匈帝國,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

1914年,歐洲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 年 3 月,俄羅斯出現共產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俄羅斯共產政府經過兩個月的談判,與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帝國)達成停戰協議,放棄了俄羅斯在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 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主權,作為和平的條件。

由於該條約,東歐和西亞新增了11個 “獨立” 國家,烏克蘭就是其中之一。 這11個新國家雖然名義上是獨立,但在政治和經濟上,它們它只能是普魯士(德國)的附庸國。一年後,德國戰敗,這條約亦被廢止了。

(注:布爾什維克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始於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正式結束。

作為戰敗國,德國不再有發言權。 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解體了,波蘭和烏克蘭從而獲得獨立。

緊隨其後的是 1919 年 2 月至 1921 年 3 月之間的波蘇戰爭。與此同時,發生了一系列被稱為烏克蘭獨立戰爭 (1917-1921) 的衝突,為組建烏克蘭共和國而戰。

到了1922年,烏克蘭再次被分為四部分:(1)隸屬蘇聯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2)隸屬波蘭的一部分,(3)隸屬羅馬尼亞的一部分和(4)隸屬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一部分。

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期間,由於對少數民族的寬大處理,波蘭和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運動都在奧匈帝國境內得以發展。

Organization of Ukrainian Nationalists (OUN)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 於1929年在東加利西亞 East Galicia (當時位於波蘭)成立,並呼籲建立一個獨立且單一種族的烏克蘭。

隨著波蘭的打擊下,民族主義組織(OUN) 的支持者有所增加。 到了二戰初期,據估計,OUN 在烏克蘭有 20,000 名活躍成員,在波蘭境內的東加利西亞,同情者人數更多。

1939年8月,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署了被稱為Molotov-Ribbentrop Pact互不侵犯條約,同時把波蘭瓜分。東加利西亞(Eastern Galicia) 和沃利尼亞(Volhynia)與烏克蘭重新統一,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份。

1941年6月,當納粹德軍入侵烏克蘭時,許多居於烏克蘭西部地區的人,視入侵的納粹德軍為他們的 “解放者”。 但是必須要指出一點,不是所有烏克蘭人對入侵者都有同樣的反應。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的人,有很多與俄羅斯紅軍並肩作戰,對抗納粹德軍。

但是,所有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OUN成員,都非常踴躍加入納粹德軍行列,並與德軍密切合作。他們對納粹意識形態沒有異議,因為他們也希望成立一個 “純種族” 的烏克蘭,基於他們浪漫化了的 “純種烏克蘭人” 的概念。 

他們認為,“純烏克蘭種族” 是古代統治基輔羅斯(Kievan Rus’) 的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皇室血統的唯一真正後裔。 他們並沒有將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視為擁有相同血統的兄弟姐妹,認為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沒有純血統。

他們相信,如果血脈的純潔得以恢復(即使烏克蘭從來沒有以獨立國家身份存在過)烏克蘭也將再次偉大起來。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烏克蘭種族主義組織,和參加了德國納粹兵團的烏克蘭成員,認為消滅數以萬計的波蘭人、猶太人和任何其他非純種族烏克蘭人,都是合理的。

克里米亞半島,和淺黃色及有間條的部份,以俄裔和俄語人口為主

今天可以看到烏克蘭新納粹團體在過去 8 年間,攻擊俄羅斯裔烏克蘭人。 但這些事情在西方幾乎完全沒有報導。 

烏克蘭納粹份子 (Ukrainian Nazis)  亞速納粹兵團 (Azov Battal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