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以色列:一個國家的誕生 (德國之聲紀錄片)

 Israel - Birth of a state | DW Documentary (DW Documentary 2023-05-04)

以色列:一個國家的誕生 (德國之聲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pvoxP9-kg

0:02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召開第128次全體會議。當天的議程是:投票將受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分為兩個獨立國家,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該決議需要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通過。

大多數猶太代表都已返回家,因為很少有人相信該決議會獲得足夠的票數通過。有一個例外:一位名叫阿巴‧埃班 (Abba Eban) 的猶太代表。他是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的聯絡官。他認為該決議有還有機會獲得通過。正如他後來回憶說,他們拿出了一張世界地圖,並開始分工合作,努力說服各國的代表。儘管他們的最大努力,但他們仍然需要獲得三到四張選票。

時間非常緊迫,他們決定把電報傳遍了世界各地,把各地的權貴從睡眠中叫醒,取得所欠的幾張選票。埃班回憶說,每個人都發揮了一切影響力來「扭轉局勢,讓我們可以勝出」。

1:12

法國原本計劃投下棄權票。但埃班表示,他說服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之一的Chaim Weizmann,聯繫法國前總理、猶太復國主義者的長期朋友Léon Blum。 Weizmann問Blum:“法國真的希望缺席這個將永遠銘刻在人類記憶中的時刻嗎?”

1896 年,一位年輕的奧匈帝國記者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出版了The Jewish State《猶太國家》一書。他是在法國反猶太主義政治醜聞the Dreyfus affair德雷福斯事件之後寫下這本書的。

 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

赫茨爾對整個歐洲日益高漲的反猶太主義感到震驚。他寫道:只要我們猶太人堅決,夢想可以成真。只要給我們一個屬於我們的主權國,由我們自己管治,那就是了。

2:14

赫茨爾希望,如果猶太民族擁有自己的國家,他們將成為像其他民族一樣的民族,並受到同樣的待遇,反猶太情緒就會逐漸減弱。但他也在著作中承認,反猶太情緒如此根深蒂固,漫延了多個世紀,要把這種觀念消除,可能永遠無法實現。除了為猶太人建立一個國家之外,他認為沒有其他解決方案。一年後,他在瑞士巴塞爾的一個音樂廳,主持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大會,目標是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國家。

2:56

一位出席該大會的人把赫茨爾形容為世俗的黑鬍子 "彌賽亞" Messiah,將帶領猶太人前往神聖的國土Promised Land。 全場的人表現得非常興奮,大廳裡響起了同聲吶喊:"我們明年在巴勒斯坦再見!"

3:11

第二年,赫茨爾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前往埃及,然後又去了巴勒斯坦。 他在日記中寫道:耶路撒冷是壯麗的。 月光下的大衛城令人印象深刻。......

他所描述的當然是一個美好的國家。 在赫茲爾看來,這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非常歐洲化,非常有文化,而且非常乾淨。 不同少數群組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大家和目共存。

3:53

然而,當赫茲爾提出他的猶太復國主義計劃時,所有保守派、傳統派,和改革派的拉比 Rabbis(猶太教領袖)都公開反對猶太復國主義。19世紀末當時,絕大部份猶太人都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他們認為復國主義是一種罪行。 他們認為猶太人流亡,是一種神聖的懲罰,復國是上天的決定,需要耐心等候上帝派來彌賽亞(救世主)。 可是,赫茲爾反駁說,宗教和政治兩個領域必須分開:

4:26

赫茲爾說,「拉比們應該留在他們的猶太教堂裡。猶太復國主義是個政治問題,宗教領導們不應幹擾。猶太復國主義,是猶太人擺脫宗教束縛的願望,並在以色列的土地上Eretz Israel,誕生新的猶太民族,新的猶太社會。」

1905年,第七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在考慮了烏幹達和阿根廷之後,拒絕了這兩個選擇,選擇了巴勒斯坦,作為猶太民族的家園。

4:52

當時,一位名叫伊扎克·愛潑斯坦(Yitzhak Epstein) 的與會者發言說,「大家似乎忘記了一個小細節:巴勒斯坦這個地方已經有一個民族,在那裡生活了數百年,而且他們永遠不會考慮離開這片土地的。」他補充說,猶太復國主義者犯了嚴重的心理錯誤。

伊扎克·愛潑斯坦(Yitzhak Epstein) 

Theodor Herzl 赫茨爾在本屆國會召開前一年去世。 但在他去世之前,英國猶太教聯盟主席寫信給赫茨爾,表示他對在穆斯林居住的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小國,定必成為一個「異族窟」ghetto,令他感到不寒而慄。

5:29

二十世紀初,在巴勒斯坦住了數萬名猶太人,和大約50萬阿拉伯人。猶太人大部份都屬於極端正統派,他們主要依賴國外的捐贈,沒有從事耕種。有部份猶太人從商。至於當地的阿拉伯人,他們大多數是務農的。就是這樣吧。

當地有一個虔誠的極端正統猶太小社區,主要分佈在耶路撒冷,或希伯倫,和薩法德等其他地方。毫無疑問,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關係很好。例如,大家購買土地和房屋,都沒有任何問題。

6:14

一切都很正常。我的父母住在雅法 Jaffa,他們在猶太人中有很多朋友。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異常。在我看來,沒有理由否認猶太人曾經住在那裡。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和社區。

在俄羅斯出現的反猶太主義大清剿,迫使猶太人移居外國,尤其是移居到美國。 一小群來自烏克蘭的年輕猶太復國主義學生,決定到巴勒斯坦定居。這群人抵達後,購買了土地,並留下來定居。

7:09

最奇怪的事情出現了: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說,這是我們的土地。阿拉伯人也聽到了這個說話。因此,當第一批猶太人在第一波移民浪潮中,抵達的那一刻,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衝突就開始了。

在這方面,敵對和衝突的種子從一開始就已播下。 理想主義的猶太青年來到這裡耕種土地。 他們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他們稱之為以色列。

7:54

第一個基布茲 kibbutz*(農村集體定居點)於1909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來自歐洲的年輕、理想主義創始人,設想了這種新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西方世界的眼中,巴勒斯坦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地方,是沒有原居民的。西方人認為巴勒斯坦是一片荒地,荒涼、充滿沙漠和沼澤的地方。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 Kibbutz 吉布茲: 是以色列的一種常見的集體社區體制,傳統上以務農為主,現在則歷經轉型,兼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吉布茲是種混合烏托邦社會主義和錫安主義而建立的社區型態,是以色列的重要特色,其個概念與共產黨的人民公社相同。從此可見,這些猶太理想主義份子,與發動俄國共產革命的恐怖份子,是同類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bbutz)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9:03

我們有一句名言:“新娘雖美,但已嫁了人。”西方人拒絕接受這個事實,否則他們怎能有理由允許歐洲猶太人在這裡定居,並聲稱這是他們的國家?當時,全世界都流傳著這樣的口號:

“巴勒斯坦是一片無人之地,因此,這是一個無家的民族(歐洲猶太人)的理想家園。”這是一個彌天大謊。歐洲猶太人聲稱他們把荒地變成了天堂,所以巴勒斯坦(以色列)就屬於他們的。

9:42

這個“巴勒斯坦荒涼荒原之地”的神話,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從那時起,歐洲列強開始將這片神聖的土地描述為一片荒涼的沙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由猶太人)來使其恢復生機。

直到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開始,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居民才開始產生戒心。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們與猶太人的關係會發生這樣的變化,而受害的,將是原本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不同族群。

來自歐洲的猶太移民社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關係的惡化。那是因為猶太人選擇不僱用阿拉伯工人(*)。

(*)猶太復國主義,在巴勒斯坦落實,必然產生種族隔離的情況。

10:31

隨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購買土地。1908 年至 1913 年間,猶太移民建立了十一個新猶太人社區。這時候,阿拉伯人開始反抗,反對阿拉伯人向猶太人出售土地。當時很多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包括領導人,都向猶太復國主義者出售土地。猶太人開始大量徵用土地,當地人開始意識到有問題。

11:04

面對一個,意圖在你世世代代的家園上,建立一個猶太國家的人,我們怎可能與他和平相處? 問題不是猶太人購買土地,而是他們不想要一個,可以容納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國家。他們只想要一個猶太國家。

頓時氣氛緊張起來。隨著每一波移民浪潮,緊張局勢都會加劇……阿拉伯人越發感到他們的土地,正從他們的手指溜走。

11:36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塑了中東的地理格局。 奧斯曼帝國戰敗。 除土耳其外,中東地區均被西方列強瓜分管理。Sykes-Picot Agreement《賽克斯-皮科協定》是法國和英國之間的一項秘密條約,將巴勒斯坦交給英國,讓英國託管巴勒斯坦。英國的任務就是使歐洲的猶太人,能夠在巴勒斯坦建立他們的國家。更不用說Balfour Declaration《貝爾福宣言》了。該宣言也向猶太人許諾了這片土地。

12:13

英國政府旨在擁有當地的控制權。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 給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導人之一,羅斯柴爾德勳爵(Lionel Walter Rothschild) 寫了一封公開信。貝爾福寫道:

英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的民族家園,並將盡最大努力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並明確表示,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不得採取任何,可損害非猶太族裔的公民和宗教權利,的行為。

12:47

The Balfour Declaration《貝爾福宣言》是殖民國 (英國) 把一個不屬於它的土地,贈送給猶太人的宣言。1917年,當英國政府接受猶太復國主義,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國時,當地阿拉伯人佔總人口的98%。

最可靠的數字是1919年,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時的數據。他們進行了第一次嚴格的人口普查。1919年,講阿拉伯語的人有70萬。猶太人口,雖然短短兩年間已增至7萬,但仍然不足10%。

14:03

事情就這樣繼續下去。這種安排是按照英國人的慣例:如果我們確保他們雙方互相爭鬥,我們就可以永遠在兩派之間充當裁判的角色。1920年3月,和4月,第一波反猶太暴動在耶路撒冷爆發了。1921年5月,Jaffa 雅法和 Tel Aviv 特拉維夫繼續發生更多抗議事件。

超過50人被殺。時任英國殖民大臣邱吉爾,對這些事件進行了調查。

1922年7月,國際聯盟授權英國開始建立猶太民族家園。

14:47

1924年至1928年間,超過6萬猶太移民抵達巴勒斯坦。1929 年8月20日,穆斯林和猶太人因進入耶路撒冷西牆的爭議,爆發了騷動。

兩天後,有傳言稱猶太人即將帶頭襲擊阿克薩清真寺。隨後,耶路撒冷舊城發生了針對猶太人的騷亂,並蔓延到整個巴勒斯坦。67名猶太人在希伯崙被殺,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

15:21

採法特發生的更多屠殺導致 18 名猶太人死亡。 在暴動的一週內,133 名猶太人被阿拉伯人殺害。 英國的一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暴力的原因是:「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產生了敵意,這是由於猶太人的政治和民族願望的失望以及對其經濟未來的恐懼而造成的」。

德國納粹於 1933 年上台,開始在德國迫害猶太人,後來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 從 1933 年起,納粹領導的德國政府組織抵制所有猶太人擁有的企業。

猶太領導人與納粹政府經濟部長簽署了一項協議,允許德國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條件是他們必須留下大部分財產。 1933 年至 1939 年間,數萬名德國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新來者大多是知識分子、科學家、建築師和藝術家。 新移民在巴勒斯坦創辦了許多企業。

16:30

1909 年建立的特拉維夫人口增加了兩倍,成為 15 萬居民的家園。

1935 年,David Ben-Gurion 大衛·本·古里安(未來的以色列國家總理)被選為猶太機構主席。 大約二十年前,當他 20 歲時,他從波蘭華沙附近的一個小鎮移民到巴勒斯坦。 他想立即建立一個猶太國家。 但他的朋友建議他要有耐心,猶太夢想的實現是需要時間的。

同年,本-古里安 David Ben-Gurion ,被任命為哈加納(Haganah)的總司令,該組織是一個猶太非正式軍事武裝組織,是違反英國的禁令的。

1936年4月,英治的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呼籲舉行總罷工。他們要求結束猶太移民,並禁止向猶太人出售土地。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對派,在1936年的阿拉伯起義中,達到頂峰。起義是針對猶太復國主義,和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存在。騷亂導致多人傷亡。

18:05

納粹德國頒布的反猶太主義法律威脅德國、奧地利和其他中歐國家數百萬猶太人的生命。

同時,英國封鎖了通往巴勒斯坦的移民路線。其他國家也對猶太人關閉了大門。美國國會設定了嚴格移民配額,大大減少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的難民人數。

20:57

1938 年 7 月,來自32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埃維昂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援助德國猶太難民。但結果卻收效甚微。與會的32個國家沒有一個同意向受迫害的猶太人開放邊境。

隨著與德國的戰爭迫在眉睫,英國於 1939 年 2 月組織了聖詹姆斯會議,希望粉碎阿拉伯人和德國軸心國之間正在萌芽的聯盟。 這次會議首次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坐到談判桌前,但阿拉伯代表拒絕與猶太組織的代表實際會面。英國將巴勒斯坦視為一個火藥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危險。英國政府非常小心,不願讓更多猶太移民進入巴勒斯坦,以免將當地的阿拉伯人,推向納粹德國的懷抱。

21:36

英國官員發表白皮書,宣布計畫大幅限制猶太移民。 他們也明確表示,他們無意使巴勒斯坦成為一個猶太國家(*)(**)

(*) 但戰爭結束,納粹德國戰敗之後,英國政府對大量非法抵達巴勒斯坦的猶太難民視而不見。此外,當猶太移民組織的武裝組織(恐怖分子)襲擊阿拉伯村莊,並恐嚇阿拉伯人,英國當局亦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當年,英國為了要摧毀當地的阿拉伯社會,採取了讓大量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的策略。今天,西方各國背後的猶太統治者,亦採取同一策略,在中東地區製造戰亂,然後讓大量逃離戰火的伊斯蘭難民進入歐洲,把歐洲的白人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