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俄羅斯挽救了敘利亞。可惜 1999 年,它未能挽救塞爾維亞。

Russia Has Now Done for Syria What It Could Not for Serbia in 1999 - Marko Marjanović (2016-03-25) 

俄羅斯今時 (2015年) 挽救了敘利亞。可惜 1999 年,它未能挽救塞爾維亞。

https://anti-empire.com/russia-has-now-done-for-syria-what-it-could-not-for-serbia-in-1999/

希拉里確信俄羅斯不敢干涉敘利亞,就像它不敢干涉北約對科索沃的進攻一樣。 她在這兩方面都錯了。

當國務卿希拉里推動美國在 2012 年站在叛軍一邊干預敘利亞內戰時,她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會積極反對,特別是因為當美國在1999 年對南斯拉夫發動戰爭,俄羅斯最多也只有言論上反對。

希拉里的電子郵件被揭發時,公開了以下的資訊。

希拉里認為:

"俄羅斯永遠不會同意美國干預敘利亞內戰,因此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取得國際認同是白費心機的。為聯軍向敘利亞政府軍進行空襲發起國際輿論更為簡單"。

"有人認為,若美國干預敘利亞的內戰,有可能與俄羅斯發生更廣泛的戰爭,但科索沃的例子表明這不會發生的"。

"科索沃的例子表明,即使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人有真正的種族和政治聯繫,它也只是在北約發動襲擊時抱怨。 俄羅斯與敘利亞沒有種族聯繫,因此除了抱怨之外,它更加沒有動力幫助敘利亞"。

事實上,俄羅斯官員已經公開表明他們不會阻礙美國對敘利亞的干預。

看來,希拉里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在敘利亞四年多的內戰中,儘管美國、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積極參與其中,但俄羅斯確實一直處於觀望狀態。

儘管如此,希拉里在分析時確實應該更加謹慎。 首先,她應該明白葉利欽治下的俄羅斯與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之間的區別。

其次,她應該記得,1999 年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也曾出其不意地援助南斯拉夫,只不過後來被迫退縮。

1999 年 6 月 11 日,在南斯拉夫和北約達成停戰協議之後,但在南斯拉夫軍隊還未完全撤退,讓北約進入科索沃之前,250 名維和部隊的俄羅斯軍,在北約部隊抵達之前,趁機越過塞爾維亞,向南衝去佔領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納機場。

似乎俄羅斯有意從俄羅斯空運更多軍隊,以向北約展示科索沃北部屬俄羅斯佔領區的既成事實。 然而,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對峙場面,莫斯科最終讓步了,並同意只有美、意、德、法英的佔領區,而沒有屬於俄羅斯的佔領區。相反,俄羅斯特遣隊將分散在各個佔領區,並受美意德法英的指揮下服役。

四年後,普京結束了俄羅斯在科索沃的存在,因為他意識到在北約指揮下的俄羅斯軍隊沒有任何用處,除了有助於使北約在那裡的管治合法化。

1999年,俄羅斯傘兵沖向斯拉蒂納空軍基地

回想起來,很容易看出,俄羅斯 1999 年的普里什蒂納機場計劃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

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弱國,其領導層向西方尋求貸款和支持以對抗國內競爭對手。 此外,在巴爾乾地區的戰略地位,它是處於劣勢。

儘管希拉里在 2012 年談到俄羅斯和南斯拉夫之間存在“真正的政治聯繫”,但這種聯繫實際上並不存在。

在 199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俄羅斯與華盛頓的巴爾干政策是一致的,都是把南斯拉夫總統Slobodan Milošević米洛舍維奇看成是一個特別可惡的流氓領導人,以及所有這個地區的問題的根源。 俄羅斯在 1992 年和 1998 年都是支持聯合國對南斯拉夫的製裁,以及美國提議的一系列其他對南斯拉夫的製裁。

當莫斯科在 1999 年終於意識到他們被華盛頓愚弄和操縱時,它與貝爾格萊德再沒有任何聯繫。

後來得知,俄羅斯將部隊空運到普里什蒂納機場的計劃失敗的原因,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拒絕讓俄羅斯飛機越過其領空。 但是,如果俄羅斯真的下定決心,還是有可能從海路引進俄羅斯軍隊的。俄羅斯本可以在南斯拉夫的亞得里亞海港口下船。 但這需要莫斯科有人提前做好準備。但在 1999 年 6 月之前,根本沒有人有這樣的遠見。

但真正阻止俄羅斯在 1999 年成功破壞北約計劃的不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不合作,而是莫斯科在最後關頭之前一分鐘,才擺脫對華盛頓的奴役。

相比之下,儘管俄羅斯等到 2015 年才開始考慮干預敘利亞,但它始終與大馬士革保持直接聯繫。 此外,從 2012 年到 2015 年,它從未完全放棄敘利亞,阻止美國完全為所欲為。

1999 年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行動,喚醒了一個順從、親美的俄羅斯,讓它清楚了華盛頓的野心和軍國主義。16 年後的2015年,由於這個教訓,俄羅斯決定向敘利亞提供軍事換取,讓敘利亞和Assad阿薩德總統,能夠避過塞爾維亞和Milosevic米洛舍維奇的厄運。

俄羅斯士兵在科索沃受到欣喜若狂的塞爾維亞平民的歡迎

Russian soldiers greeted by ecstatic Serbian civilians in Koso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