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Influenza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流感仍然是一種普通的疾病,幾乎沒有甚麼影響力。但在 1918 年春天,流感突然襲擊了成年人,並在 11 個月內殺掉了超過 5000 萬人,相當於四年戰爭中在戰場上死亡的人數。
儘管微生物研究人員直到 1933 年才發現流感病毒,但流感病菌在地球上已經流行了數千年。 第一次流感流行很可能始於農民馴服馬、豬或鴨的時候。這些穀倉動物其後被證明是流感病毒攜帶者,而鴨子的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流感工廠。
直到 18 和 19 世紀城市開始像癌症一樣增長之前,流感大流行才真正大規模爆發。流感病毒作為一種高度社會化的有機體,一直在尋找人群,並隨著城市人的節奏活動。當人類步行、騎馬或乘帆船旅行時,流感病菌移動尚且比較緩慢。隨著輪船和火車的引入,流感開始加速。今天,流感是乘搭 747 噴射機,坐經濟客艙,飛到全球每個角落來傳播的。
因應天氣的不同,大流感可能會迅速影響 25% 到 50% 的人口,帶來疼痛、發燒、發冷和疲倦徵兆。但死亡人數不會多於1%。
但是,在每個世紀,人類至少會經歷三到五次不定期出現的大流行病。與大多數特別針對窮人(**) 的傳染病不同,流感大流行從沒有貧富之分。關於流感大流行的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它的短暫性。流感大流行來得突然,但也會迅速消失。
** 窮人一般缺乏營養﹐因而缺乏健康
與病毒俱樂部的所有成員一樣,流感病毒是體積極小並能夠迅速流動的生物。簡單地說,病毒在入侵並接管人體 (或動物) 的細胞並利用部份細胞的物質進行自我繁殖之前,它是沒有活躍生命的。病毒入侵是非常選擇性的。感冒病毒以鼻子和喉嚨的細胞為目標。乙型肝炎的入侵目標則是肝臟細胞,等等。
此外,病毒也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耐藥性,這是有異於細菌的。如果不殺死被病毒侵入的細胞,就無法真正殺死病毒。因此﹐就算是對那些最“忠堅”,最不考顧病人死活的微生物專家來說,透過破壞病人的呼吸系統來消除流感病菌,也從未成為一種可行的做法。這使得流感病毒,及其數以千計的空氣傳播表親,成為非常頑強的生物。
流感病毒每十到十四年變異和改變形狀的能力也使流感立於不敗之地。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導致 1918 年流行病的菌株,但從未成功找到它,因為流感病毒的外表面有兩個特殊分子,用於入侵宿主細胞。但是每次病毒在我們身體內自我複制時,都會“有意無意地”複制宿主細胞表面分子的一小部分。經過幾代的變異,人類免疫系統的抗體已經無法識別病毒的外殼,於是一種新的流感就誕生了……
快速突變導致一些病毒株的消失,和新病毒株的出現。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疫苗製造商總是落後於病毒一步…… 每當病毒意外變異時,動物和人類就會成千上萬地死去。
同時,流感病毒也會通過與其他病毒混合來重組它們的基因。當鴨子、豬和人類生活在一起時,最常發生遺傳物質的交換…… 在整個東南亞地區,豬無意中成為了鳥類和人類病毒的“混合容器”。最終這會產生一種新病毒,從而開始一種新的流行病。
1918年的流行病很可能是從亞洲開始的,很快就到達了愛荷華州的一個養豬場……1918年流感的新奇之處在於它是一種病毒和細菌的混合物… 流感病毒和它的各種細菌盟友齊心合作,像一隊跆拳道好手一樣。流感病毒是第一個出擊,透過在健康成年人體內引發過度免疫反應。這種反應非常猛烈,以至於肺部發炎,充滿了液體。由於之前沒有接觸過這種新病毒,成年人免疫系統作出了過度反應。當肺部受創,到處遊走的細菌,就能夠加強對被感染了並在發炎的肺部細胞,施展致命的一擊。
當時,除了照顧和餵養倖存者之外,醫生或護士都無能為力… 由於人們認為戴棉口罩可以預防流感,因此公共衛生官員立令人們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疫情初期,口罩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據說,新婚夫婦做愛時都戴著口罩。選民去投票時看起來像蒙面的銀行劫匪一樣。
但一個月後,人們對這些不太舒服的口罩的興趣開始銳減。至於口罩是否使死亡率下降,永遠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棉花不是有效的病毒屏障。
到 1919 年 4 月,第三波流感已經達到頂峰,大流行已經過去。當科學家要求資金用於微生物搜尋和建立病毒監測系統時,普通公民很快就忘記了病毒。適逢這個時候,各國簽署了結束大戰的凡爾賽條約。能夠擺脫四年多的戰爭,人們感到非常喜悅,大家都不願再談及大流感了。大流感就這樣從人們的生活消聲匿跡了。
使流感大流行致命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伴隨病毒並攻擊免疫系統的細菌。鑑於許多乘坐着病毒順風車以來的細菌,已經對抗生素產生了多重耐藥性,我們現在比以前處於更脆弱的境地。
FateAndTheFuture : 疫苗不能打敗流行病毒 (否則為何流感針每年都要打? 並且﹐打了也可能會感染), 抗生素不能消滅細菌 (只會令細菌變得更頑強)。只有人體的天然免疫系統才可以做得到。加強免疫系統就要靠健康飲食,足夠休息,陽光,新鮮空氣 (戴口罩阻礙吸取新鮮空氣,把呼出的廢氣再次吸入來,削弱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