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什麼是 Orwellian 奧威爾式的? AI 解答:

What is the meaning of Orwellian?  什麼是奧威爾式的? AI 解答:

The term "Orwellian" describes a situation or idea that is reminiscent of the dystopian society in George Orwell's novel Nineteen Eighty-Four. It refers to conditions that are destructive to the welfare of a free and open society, typically involving oppressive governmental control. Key elements of an Orwellian society include:

「奧威爾式」一詞描述的是一種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反烏托邦社會的情境。它指的是那些破壞自由開放社會福祉的狀況,通常涉及壓迫性的政府控制。 奧威爾式社會的關鍵要素包括:

Totalitarian control: An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often personified by a cult-like leader such as Nineteen Eighty-Four's "Big Brother," exerts total power over the populace.

# 極權控制:專制政府,例如《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所代表,對民眾施加絕對權力。 

Mass surveillance: Citizens are constantly monitored, and their movements, conversations, and online activities are recorded. This creates a psychological state where people self-censor, always assuming they are being watched.

# 大規模監控:公民受到持續監控,他們的一舉一動、對話和線上活動都會被記錄下來。這造成了一種心理狀態,人們會自我審查,因為無時無刻都在被監視。 

Doublespeak and propaganda: The government uses deliberately misleading or contradictory language to confuse citizens and manipulate their perceptions of reality. In Orwell's novel, the state's slogans include "WAR IS PEACE" and "FREEDOM IS SLAVERY" and “YOU WILL OWN NOTHING, BUT YOU WILL BE HAPPY“.

# 雙重語言 (指鹿為馬) 和宣傳:政府故意使用誤導性或自相矛盾的語言來迷惑公民,操縱他們對現實的認知。在奧威爾的小說中,國家的口號包括「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和「你將會一貧如洗,但卻感到快樂」。 

Manipulation of the past: History is constantly rewritten to suit the current agenda of the ruling party. Past errors are erased from the public record to maintain the government's image of infallibility.

# 操縱過去:歷史不斷被改寫,以適應執政黨當前的議程。過去的錯誤被從公共記錄中抹去,以維護政府一貫正確的形象。 

Suppression of free though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eliminate independent thought and individuality. In the novel, a fabricated language called "Newspeak" is designed to shrink vocabulary, making rebellious or heretical thoughts "literally unthinkable". 

# 壓制自由思想:最終目標是消除獨立思想和個性。小說中,一種名為「新語言」的虛構語言旨在縮減詞彙量 (例如“量寬”,“非遺”),使人們失去理解語言的能力,因而要反抗也不知從何說起。

The term is frequently used today to criticize government actions or policies that seem to overreach their authority, such as extensive digital surveillance or the manipulation of information. 

如今,「奧威爾式」一詞經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似乎越權的政府行為或政策,例如廣泛的數碼監控或資訊操縱。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英國強制推行數碼身份證和生物辨識追踪,走向中共式的極權

UK Goes Orwellian With Mandatory Digital ID And Biometric Tracking (2025-09-28)

英國強制推行數碼身份證和生物辨識追踪,走向奧威爾式統治

https://www.zerohedge.com/political/uk-goes-orwellian-mandatory-digital-id-and-biometric-tracking

中共模式的電子追蹤,正透過一種名為 "Brit Card"「英國卡」的通用身分證,以新設的「工作許可」計畫的形式在英國推行。首相施紀賢 (Keir Starmer) 因其開放邊境政策,和保護移民免遭起訴的雙重標準司法系統 (two-tier justice system),而面臨本土出生公民前所未有的強烈反對,他正試圖利用公眾的憤怒,取得民眾對他計劃推出的奧威爾式監控的支持。

政府表示,英國一站式登入系統的強制性身份證,將有助於阻止「非法」移民跨越海峽,阻止他們進入勞工市場。英國一站式系統於 2023 年推出,建立在生物辨識追蹤的基礎上;英國已經嘗試了類似的計畫二十年,但一直受到公眾反對的壓力阻撓。

官方的解釋是為了防止非法移民在英國非法工作,而引進強制性身份證。這說法明顯是一個毫無根據的謊言。

請注意,施紀賢將「非法移民」區分為推行強制身份證的目標,但大多數來到英國的移民都是合法入境,並得到了許多補貼計畫,和庇護政策的幫助。施紀賢刻意把合法和非法移民混淆,是非常不誠實的。

英國日益高漲的抗議活動,是抱怨所有移民,不論非法和合法。政府只是透過有限的移民審查,使大多數非法移民合法化。施紀賢從未表示他將終止難民庇護政策,或採取真正的預防措施來阻止實體入境。換句話說,移民潮將會繼續,電子數碼身份證無法阻止大多數非法移民入境。身份證也無法解決已經被允許進入的數百萬第三世界移民的問題。

客觀地說,光是 2024 年就有近 100 萬移民進入英國(平均每年淨移民人數約 50 萬)——其中只有 4 萬名移民乘船而來的,或被指定為「非法」。在這個情況下,英人數碼身份證是一個騙局,一個謊言,是以安撫英國的民族主義人士為名, 而真正的目的是在增加政府的權力。

法國等歐盟國家已經實施了類似的數碼身份證計劃,但這些措施對控制移民並未產生正面影響。

正如英國脫歐公投的目的(阻止大規模歐洲移民)被忽視一樣,在數碼身份證下,移民的問題也將會被忽視。事實上,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英國政府隨意向任何他們想要的移民發放數碼身份證,這正如他們一直向移民發放駕駛執照一樣。

施紀賢也認為,身份證將阻止移民在「黑市」上找到工作。這是毫無道理的,因為黑市就是專門為逃避政府限制而設計的。如果黑市可以被控制,它就不是黑市了。

面對日益高漲的民粹主義者的憤怒,英國的左翼/全球主義政府正竭力阻止人民大規模暴動的爆發。所謂對付非法移民的數碼「工作許可證」,很容易被用作對付本土公民的武器;你說了一些反政府的言論,或參加抗議,你的數碼卡可能會被吊銷,而你亦因此難以謀生。

數碼身份證主要是以下載到個人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運作的(像中共在疫情期間用來追蹤公民的二維碼應用程式)。結合手機的多層追蹤能力,數碼身份證成為了一種危險的暴政工具。

目前,身份證僅用於就業和社會服務,但生物特徵追蹤具有無限的控制可能性。數碼身份證最終可能要在上網、在雜貨店購買食物、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時強制使用。有了生物特徵數據,政府可以追蹤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筆購買、每個社群媒體貼文、和每一次人際互動。

大多數人也會意識到施紀賢引入數碼追蹤的虛偽性,他和其他左翼官員製造了問題,卻要懲罰公民。這些政治精英其實無意阻止大規模移民;數碼身份證的真正用途是在控制想反抗的英國本土人。

“英國的言論自由並沒有被廢除;如果有人聲稱言論自由已被廢除,我們將把他關進監獄。” - 首相施紀賢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全球邁向中共的 "天羅地網" 式監控制度






China's CBDC  貨幣全面 電子 數碼 中央






全球當權者(俗稱 "政府")趨向中模式的大數據獨裁專制,把全人類關進人工智能集中營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未來2年每年增5千至7千支閉路電視鏡頭 擬加入人臉辨識

鄧炳強 : 未來2年每年增5千至7千支閉路電視鏡頭 擬加入人臉辨識等科技助破案 (2025-06-27)

https://www.stheadline.com/politics/3467889/

【上任3周年/鄧炳強/閉路電視/人臉辨識/國安】現屆政府上任將滿3年,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星島》訪問時透露,閉路電視對防治罪行大有幫助,未來兩年將在社區罪惡黑點每年增加約5千至7千支閉路電視鏡頭,並打算加入人工智能的科技,例如人臉辨識等。他並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特區政府會持續完善國安法律體系,其中國安處舉報熱線自2020年11月開通後,累計收到近92萬條與國安有關的訊息。 

全運會及立法會換屆選舉為今年重點事項  會做好風險管理部署

鄧炳強回顧過去三年保安局工作十分繁重,但為了可以服務市民大眾,同事們都齊心一致並感到開心光榮。

鄧炳強表示,香港今年將迎來兩大重點事項,包括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立法會換屆選舉,當局會做好風險管理的部署工作,包括預防恐襲及安全事故發生。而且,加強網上安全同樣重要,舉例會否有人利用網上工具在選舉期間進行破壞,當局十分重視有關預防工作。

擬分階段將屋邨、地鐵等部份閉路電視影像  駁入警方系統

鄧炳強提到,警方會透過閉路電視協助偵查罪案,至今協助破案逾300宗,拘捕近600人,包括謀殺案、劫案等。他透露,當局會在未來兩年每年增加約5千至7千支閉路電視鏡頭,及計劃加入人工智能的新科技。當局正與相關政府部門及持份者保持緊密協作,並會分階段將屋邨、地鐵等部份閉路電視影像及數據接駁入警方的「銳眼」執法計劃系統。

警方國安處亦已設立國家安全熱線,鄧炳強指至今共收到近92萬條國家安全相關的信息,而《香港國安法》生效後,警方拘捕約330人,檢控189人,當中165人被定罪。

保安局一直打擊干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潛逃者,有意見認為當局緝捕工作仍有加強空間。鄧炳強表示,維護國家安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政府會持續完善國安法律體系,潛逃者以為人不在香港便影響不大的想法是不對的,「今天可能有人因為你還有價值而庇護你,可能給予你一份臨時身份,但是當你沒有價值的時候,你將會變成一個棄卒!」

中央駐港國安公署及警方國安處,早前就一宗涉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案首次採取聯合行動,他解釋,國安公署根據《維護國家安全規例》第3條,要求國安處協助和配合,包括為公署對涉案人士進行約談作出安排。

對於當局引用《香港國安法》封禁台灣手遊《逆統戰》,他重申,該遊戲主張「港獨」、「藏獨」甚至是推翻國家,並將違法訊息荼毒參與遊戲的人士,形容有關行為非常惡劣和惡毒。他強調,下載並參與遊戲的人士,有機會違反管有一些煽動意圖的物品,如果市民在遊戲中支付費用(課金),有機會變成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的人,當局的調查工作進行中,至今無人被捕。

當局會製作公務員國家安全實務守則

另外,為加強公務員的國家安全意識,鄧炳強表示,當局會製作公務員就國家安全的相關實務守則,希望利用一些淺白的言詞或例子,讓公務員知道「無論你身處什麼崗位、任何階層,都有機會面對、辨識國家安全風險」。他舉例前線清潔工人,如在洗手間看到違反國安的標語等,該員工有責任將其看到的事情向上級匯報,有關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爭取今年上半年推出。

他又關注,不少人希望利用新聞自由的藉口,來掩蓋從事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強調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一樣受到法律保障,但也不是沒有限制,重申新聞工作者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講事實,「當你說假新聞、假消息,你不應該得到保障。」他認為本港暫未有需要設立「假新聞法」,當局會不停檢視情況。

另外,現時持有效禁區許可證人士,經登記後可使用「無感通道」在沙頭角中英街檢查站出入境,他預告當局未來打算將「無感通道」應用在本港部份關口。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電影 Man of La Mancha (3):序幕:"夢想不可能的夢想" 。Cervantes 被宗教法庭衛兵帶走接受審判

(3) Man of La Mancha (1972) -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Scene (9/9) | Moviecli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8bl3omDIU

   

Cervantes 塞萬提斯:“準備好了嗎,我的朋友?”

Sancho 桑喬:“我準備好了,讓我們勇敢一點!”

(1) 眾囚犯 (簡短版)

夢想不可能的夢,

與不可戰勝的敵人戰鬥,

忍受無法忍受的悲傷,

往勇者不敢去的地方跑。

雖然目標永遠太遠,

儘管已經疲憊不堪,但還是要嘗試,

觸摸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明知這是個高不可盼的目標,

也不會停止向上奮進,

向著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邁進!

The Impossible Dream - Brian Stoke Mitch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WFTSYbyjM

 

(2) 夢想不可能實現的夢 (完整版):

夢想不可能的夢,

與不可戰勝的敵人戰鬥,

忍受無法忍受的悲傷,

往勇者不敢去的地方跑。

雖然目標永遠太遠,

儘管已經疲憊不堪,但還是要嘗試,

觸摸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明知這是個高不可盼的目標,

也不會停止向上奮進,

向著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邁進!

這是我的使命,追隨那顆星

無論多麼絕望,無論多麼遙遠。

為正義而戰,

毫不猶毫不卻步,

為了正義的大業即使要打進地獄也不畏懼。

我知道只要是忠於光榮的使命,

當我安息的那一刻,我心中會感到安寧,

因為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好,

因為還有一個人,渾身酸痛,滿身傷痕,

仍然用最後一分勇氣奮力拼搏,

與無敵的敵人戰鬥,

直到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電影 Man of La Mancha (2):Cervantes 為眾囚犯演出一場戲劇,以作自辯及求情

(2) Man of La Mancha (I, Don Quixote) Cervantes Transforming and Sing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H9nDlBr3b4  

旁白:“現在讓我來辦演一個虛構的人物。請大家進入我的幻想,看看那個人!他的名字就是……阿隆索·基亞納 Alonso Quijana ……他是一位不再是年輕的鄉紳。瘦骨嶙峋,空洞的眼睛裡燃燒著內在視覺之火。退休後,他有很多時間看書。他從早看到晚,經常通宵不睡。他所讀的一切都壓迫著他……讓他充滿了對人類自相殘暴的行為感到憤慨。他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一個惡有好報,善有惡報,一個欺詐和真誠難分難解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他沉思……然後沉思……然後又沉思——最後他的大腦枯竭了。他擺脫了憂鬱和理智的負擔,並構想出有史以來最奇怪的計畫,成為一名遊俠,糾正所有的不公義,扶起弱者,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不再是普通的阿隆索·基亞納嗎 Miguel de Cervantes……而是一個無畏的騎士 : Don Quixote de la Mancha 唐吉訶德.拉曼查的莊主!!!

唐吉訶德 : 聽我說啊,你這個蒼涼不堪的世界,

你這個極之卑鄙放蕩的世界;

終於來了一個騎士,他勇敢地展開他的旗幟,

把他的手套拋向你們,向你們宣戰!

我就是這個挑戰者,我就是唐吉訶德,拉曼差的莊主 (Lord of La Mancha),

我的使命向我召喚,我要遵從,

命運的狂風將推我前進,

無論它吹到哪裡,我都會向著榮耀前進! 

桑喬·潘扎Sancho Panza:我是桑喬!我會跟隨我的主人直到最後。我會自豪地告訴全世界我是他的侍從!我是他的朋友!

堂吉訶德 Don Quixote:聽著我吧,你們這些無相信仰之徒和巫師,

你們罪該萬死的牛鬼蛇神!

你們的卑鄙行為快要結束了,

因為一項神聖的戰役已展開了,

德行終會勝利的!


LA MANCHA - I Don Quixote - Brian Stoke Mitch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rd8rRQqe0

電影 Man of La Mancha (1):彼得·奧圖爾,開場

(1) Man Of La Mancha: Peter O'toole Opening Sce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iHJmO3kXI  

" 按照『神聖宗教裁判法庭令』,任何散播顛覆思想都是異端邪說,違法者必須接受刀劍或火焰的淨化。閱讀或解釋聖經都屬教會的專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我現在以神聖宗教裁判法庭的名義,逮捕你。”

時代背景 , 故事簡介: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68909/plotsummary?ref_=tt_stry_pl#synopsis

在16世紀,詩人、劇作家和兼職演員米格爾·德·塞萬提斯 (Miguel de Cervantes) 和他的男僕 (Sancho Panza) 一起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法庭逮捕。他們被指控對宗教裁判法庭 (Office of the Holy Inquisition),以娛樂的形式進行攻擊。被逮捕後,他們被關入巨大地下牢內。其他囚犯聯手對付Cervantes和他的男僕,就是這樣開始了一場模擬審判,意圖偷竊或焚燒他的財產。Cervantes希望拼命保存他隨身攜帶的劇本手稿。他要求囚犯的首領給他一個機會以表演的方式為自己作辯護。他爭辯說,如果看完了表演,大家覺得不滿意,到時再把他為所欲為還不是遲。囚犯的首領同意了。塞萬提斯首先佈置舞台,然後將服裝分發給將被要求參加表演的其他囚犯。於是一場不尋常的辯護,"堂吉訶德的故事",就開始了。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Le Temps Des Cerises (櫻桃時節) 歌頌 "巴黎公社" 的愛情歌曲

 【PARIS COMMUNE SONG】Le Temps des cerises (櫻桃時節/櫻桃成熟時) 



這是一首歌頌愛情的歌曲﹐亦是一首歌頌革命的歌曲﹐兩者很奇妙地被歷史的命運拉上了關係

《櫻桃時節》,《le Temps des cerises》是一首創作於1866年的經典法國情歌,也是一首與1871年巴黎公社有著密切關係的革命歌曲。“la Semaine Sanglante”《血腥的星期》期間 (即巴黎公社被軍隊最終攻陷的那星期),出現了一位年輕護士,她在這首看似離奇的歌曲故事背後,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作家Jean-Baptiste Clément 本人在 1885 年作出了如下的解釋:

“既然這首歌,走遍了大街小巷,出於懷念和同情,我想把它獻給一個勇敢的女孩,她也在一個需要巨大奉獻﹑驕傲和勇氣的時代跑過大街小巷!下面的故事是一個 那些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情:1871 年 5 月 28 日,星期日……在十一點到十二點之間,我們看到一個二十到二十二歲的年輕女孩向我們走來,手裡拿著一個籃子…… .儘管我們為了她的生命安全,拒絕讓她留下,但她堅持不想離開。事實上,五分鐘後,她證明能夠給我們很大的幫忙。我們有兩個同志倒下,中彈,一個被子彈擊中肩膀 ,另一個被擊中額頭...

“我們只知道她叫路易絲 Louise,是個工廠女工。所以她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叛軍和捨身者的一邊。最後她怎麼樣了?她是不是和其他許多人一樣,被槍殺了? 被政府軍擊斃?這首最受歡迎的歌曲難道不就正正是要獻給這位默默無名的女孩嗎?”

於是,一首原本平凡的情歌,變成了一首懷緬早已過去的革命時代的歌曲。 “像滴血一樣”、“不怕最殘酷的痛苦”、“留在心裡的記憶” 等歌詞也有了新的含義。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另有原因,巴黎公社剛好從三月持續到五月,適逢是櫻桃的季節。

這首歌表面上描寫櫻桃成熟時熱戀中的年輕人,歌訟生命的燦爛,愛情的甜蜜,為了愛情不惜付出代價。

由於這首歌的獨特背景,它既描述年輕人的情欲,也描述年輕人為理想而犧牲的激情。

櫻桃象徵,生命的燦爛,年輕男女的情欲,愛情的創傷。但櫻桃也象徵年輕人的無畏精神,被犧牲的生命,一滴滴的鮮血。最能夠捕捉這首歌的雙重主題(生命,愛情,理想) 就是這句名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棄


« Le Temps des Cerises » "櫻桃時節" (一首歌曲背後的故事)  2023 Sept. 22 

Le Temps Des Cerises "櫻桃時節" : 一首愛情歌曲 , 也是歌頌巴黎公社的歌曲 2023 Sept. 20 

(1) YouTube 的歌曲配上了中文字幕

(2) 還有在網上找到的這個翻譯 (既押韻, 也有節奏):
當我們唱起  那櫻桃時節
活潑的夜鶯  俏皮的畫眉
都囀啼歡躍
美麗的姑娘  腦中會痴想
戀人的心懷  也充滿陽光
當我們唱起  那櫻桃時節
畫眉的哨音  也份外清越

但多麼短暫  那櫻桃時節
情侶們成雙  神遊在夢鄉
把耳墜採擷
愛情的櫻桃  一串串交結
從葉間跌落  若滴滴鮮血
但多麼短暫  那櫻桃時節
在夢里攀摘  珊瑚的歲月

待你進入到  那櫻桃時節
如果你害怕  愛情的痛楚
就避開美女
但我不畏懼  懲罰的殘酷
我每天感受  痛楚的悲苦
待你進入到  那櫻桃時節
你也將會有  愛情的痛楚

我永遠眷戀  那櫻桃時節
消逝的年華  保存在心間
我心傷欲裂
命運之女神  對我的青睞
也不能讓這  傷痛有消減
我永遠眷戀  那櫻桃時節
美好的記憶  保存在心間

(3) 最後就是我的翻譯:
櫻桃季節時
樹上鳥兒齊聲歌唱
少女心中滿懷歡樂
戀愛男女雄心勃勃
伴著鳥兒歌唱
歌頌櫻桃的季節

男女陶醉於歡樂時刻
把墮在地上的血色櫻桃
給女伴掛上耳朵
可惜櫻桃季節不持久

親身經歷櫻桃的季節
你必須預備愛情會帶來創傷
若害怕痛楚最好遠離女孩子
我不會害怕為愛情付出的代價

我永不會忘記櫻桃的季節
雖然這段日子在我心中
留下難以復癒的傷痕
命運女神賜我甜蜜的時光
但不給我療傷的良方。
我永遠懷念櫻桃的季節
永遠珍惜甜蜜的回憶。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放涼了的大閘蟹 - 郭梓祺

放涼了的大閘蟹 - 郭梓祺 (2019-11-23)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9%83%AD%E6%A2%93%E7%A5%BA/daily/article/20191123/20811661/

周一那晚尖沙咀的氣氛太危險,到了某處照顧幾個有需要的年青人,碰巧都是中五學生。問他們是否肚餓要否買飯,每個都淡淡地答「還可以」,後來知道這等於「好×餓就嚟死,唔該快啲買。」幾個學生都有驚人又若無其事的求生本能,有的剛才拍熄了旁人身上的火種,有的在逃跑中走進陌生人的家,受惠於別人的衣服和食物,唯一缺憾是太過趕忙忘了在哪,回不去拿東西了。

心神稍定,說起家中情況,女孩的阿媽買了大閘蟹,但因自己不在家,阿媽一直哭,過一會阿爸傳來訊息:阿媽喊到眼腫,現已太累睡着。「好掛住屋企隻貓。」她說,不提阿爸阿媽不提大閘蟹,繞了一圈,才能恰切表達對家的掛念。結果她說任何話,我也不期然聯想到桌上放涼了的那盤大閘蟹。

大閘蟹是他們幾人最傻的一個,常被取笑,反覆說自己有多臭,卻一再嗅自己的背囊和衣物,顯出痛苦表情,證明TG味果然惡心。他們不斷在滑手機看理工的狀況,也擔心其他仍在街上的同學,對警察的兇殘了然於心,不存半絲幻想。掌握資訊能力最高、看直播時一下知道誰是曾鈺成的另一女孩,突然緊張起來,「阿爺打嚟!」立即躲進一處講電話。

她阿媽和阿爸雖然同在家中,坐得不遠,卻總是分開傳她短訊,一個說太危險快點回家,一個說太危險不要回家,她覆了阿媽的話阿爸不知道,反之亦然,然後又分別傳來短訊再問,現在冷不防還有阿爺。「功課都未做。」男孩竟在這樣的時空突然說。其他人笑他總掛着功課,他想否認,但的確想返學,不為上課,只想見見同學,半說笑半羨慕地跟女孩們說:「你哋就好,有屋企人打嚟。」

一隊防暴警察此時就在樓下推進,他們探頭往下看和錄影,嘭嘭嘭的槍聲,空氣裏劃出一條條煙霧,從對面太廈玻璃的倒影,也看見遠處氣油彈的火光。夜已深,仍有來匯合的同學,也有同伴想來但路線太危險被他們勸退。大家都為理工內的人憂心,油麻地街頭的情況同樣惡劣,一路看直播,有時還質疑槍聲是直播抑或街上傳來。

翌日總算安全了點,但仍以避開警察為妙。「年青是罪」的感覺我以為自己知道,但總在跟年青人一起才感受到。跟他們沿爛掉的彌敦道走,找車回家,街上一股刺鼻TG味,混着隨街飄揚的沙塵,人人掩鼻而行。我走在他們後面,看着一個迎面而來的阿嬸見他們走過,便無端大罵:「你哋有報應㗎,你哋實死㗎!」大閘蟹受不住氣正打算回罵過去,唯有推開她,繼續走自己的路。

連同街上敗絮其外的背景,這畫面實在蒼涼。阿嬸的恨,是覺得所愛的香港正被奸人破壞吧?年青人會否希望建設某種更合理、更有尊嚴的生活,而她只看見眼前的破壞?不想簡化為代際問題,只覺得這種價值觀的對戰會綿延不息。早前問學生最近在想什麼,其中一位的問題便是:「怎樣才能令父母覺得內疚?」

早兩年,中四五學生還在羨慕師兄師姐經歷過雨傘運動,覺得自己只能聽,不能說,中學生涯未免欠了點什麼。誰知今年就這樣史無前例。早兩月,友人還說有種怪異的喜悅感,覺得香港人的生活終於不營營役役,只得食瞓屙和買車買樓,彷彿腳踏實地起來,有「價值」和「意義」──陌生到只在看偉人傳記才觸及的詞語。但當時代來了,價值和意義太深重,代價太大,「犧牲」等詞不再是比喻,卻如此難以承受,常常在窒息感中無話可說。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義載司機出動途中壞車 「嗰刻驚仔女以為係個局唔再信我」

義載司機出動途中壞車 「嗰刻驚仔女以為係個局唔再信我」(2019-08-29)

『少男』的特徵就是『為正義粉身碎骨在所不計,以死相許!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article/20190829/59983812


「將心比己,自己都年輕過,我十幾廿歲時真的沒有這份勇氣,走到那麼前吃催淚彈、設路障阻擋警察。他們全部都有被捕的心理準備,我很佩服他們的勇氣,整個運動經常強調不切割,但除了這樣,其實還可以走多步,給他們支援。」近月在一連串社會運動中自發做「義載司機」的溫生(化名)說。

做白領的溫生,近月的遊行幾乎全都有去,每次遊行完,他都一定會留守,因應前線學生的需要,提供「校巴」接送服務。「當時曾聽過有學生說回家時很怕車站有警察查身份證,不知怎樣回家。我見到有些司機做義載,那時還未有『家長』這個說法的,既然有時間、有資源,我就加入了一些相關的Telegram Channel試做。」7月至今,他共成功接送了「仔女」五、六次,他發覺仔女最缺乏的,未必再是金錢、物資,而是安全感,「因為社會氣氛很差,警察和他們對立,甚至仇視、敵視這些前線年輕人,我們做到的就是他們上車後,叫他們不用怕,無論剛才發生甚麼事,我都一定安全送到你回家。」

溫生的「校巴」現時長備一些物資,例如濕紙巾、水及乾糧,「我還準備了一些衣服給他們更換,除了怕被警察見到全車黑衣人外,很多時他們是因為全身濕透,我不想他們生病。」當仔女一上車,溫生總會第一時間問仔女有否受傷,要不要去醫院。他們輕則中催淚彈,或胡椒噴霧,重至中橡膠子彈。溫生說不幸之中的大幸是,自己接過的仔女之中,最嚴重的只是中胡椒噴霧,「但看得出他們感到很灼熱,會問我拿濕紙巾一直敷着自己灼傷的位置直至落車。最安心是落車時,他們會對我說好得多了,不用去醫院進一步治療。」然而,仔女雖然受了傷,但在車上對話仍然是繼續商討下一步行動,這令溫生最感意外,「他們有說過在前線真的很累,但見到林鄭到今天仍未回應五大訴求,他們一定會延續下去,我真的很敬佩前線這班年輕朋友。」

溫生又說,其實有些仔女上車後,全程都很緊張,望前望後戒備,甚至不敢除下口罩,回到家附近時,亦不肯說明哪裏下車,只說在路口放低他便行。「我通常都會告訴他們我當日都有去遊行,讓他們知道我是自己人,是可靠的,信得過。途中我都會關心他們家人有否給予壓力,的確有很多都說和家人鬧交,其實很多時他們留守到很夜才回家,是想等家人睡了。我能夠做到的,就是在衝突現場直到回家途中,起碼有個可靠的人支持他們、陪着他們和給予一些輔導。」

幾次做校巴司機的經歷中,溫生第一次的經歷最驚險難忘:他在中環接4個仔女回上水,但校巴過海後在高速公路壞車。「那一刻我自己都有點緊張,一來第一次接,怕警察走來問我,當見到我全車都是學生,還是,着黑衫的,不知會否立刻拘捕他們;第二,我怕仔女不信任我,會否覺得其實是個局?是否真的壞車?還是我一早報了警?但4個仔女當時都很鎮定,說不擔心。」溫生當時立刻去群組找其他家長,幫手盡快接走仔女,結果不出10分鐘就有家長來接走他們。「之後我自己一個還在公路等拖車,但當時都沒有理會車的問題,只擔心那個是否可信任的家長,仔女是否真的順利回到家,到最後他們正式向我報平安,那刻是我全晚最安心的一刻,亦驅使我繼續做家長。」溫生又說,有些仔女其實不夠膽再坐第二次校巴,但有些熟絡了就會繼續聯絡,有時出去前線都會問他有沒有去,有的話都想再跟他車,這正代表了他們在車上得到安全感,與溫生建立了一份信任。

最令溫生痛心的,是有些仔女淡淡然的說,自己已經開始對催淚煙免疫,沒有太大感覺,「我自己都吸過,當然是不好受,他們的淡然令我好心痛,正正就是吸得太多,才會反應不大。這亦反映警察已經去到濫放催淚煙的地步,所有人都視之為平常、必定會發生的驅趕武器。為甚麼要令到小朋友這樣呢?是否一定要對他們造成如此大傷害呢?」

近日的民間抗爭已不再限於星期六、日發生,平日夜晚都不時有突發的行動,溫生間中亦會出動校巴。「如果我們不去,他們就沒有校巴了,有時我車完他們,再回到自己的家已經凌晨兩、三時,老實講,是攰的,但相對他們在前線中催淚彈、又中橡膠子彈,我們的付出其實相對很少。年輕人有些行為雖然未必被所有市民接受,但他們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知道錯了,就不會再做,但衝突後仍然需要一班人支持他們。只要他們在前線有需要,我們這班校巴司機一定會繼續支持他們。」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地盤衝衝子全天候抗爭生活

『少男』的特徵就是『為正義粉身碎骨在所不計,以死相許

地盤衝衝子全天候抗爭生活 , 5點半起身寧遲到罷搭港鐵 , 返工拯救藍絲大叔
https://hk.sports.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016/XPI7J2YUUDI7NPOJYUURGI7MP4/ 


We will be back」五年前傘運以一句精神口號悲壯結束,香港人無力與失語,在千瘡百孔的城市靜候機會,重返抗爭現場。地盤工人阿大(化名)稱當時自己是隻「港豬」,忙生活忙快樂,9.28那發畫過天邊的催淚彈熏醒許多人,但他仍在睡夢中。直至四個月前反修例運動,親歷警察如「殺人犯」般行使暴力及制度種種不公義後,他一躍而上成為勇武前線;卸下裝甲後,不忘把抗爭帶到日常生活:罷港鐵拒美心,背棄一切出賣港人的品牌商戶,兌美金全民提款,在充斥藍絲的地盤工地舌戰大叔,拯救反智群眾,「因為只有投入100%抗爭生活,才能叫我們繼續堅持,拒絕麻木。」

三十度熱天,隨着行動小隊遊走深水埗並不容易。黑衣人的自由之夏尚未過,已進入另一階段,由逆權走到抗暴,由和理進化勇武,自言三個月前仍「左膠」到會送果籃到警局希望感化白警、在前線會阻人衝前行動的阿大,經過一整個夏天,今天已化身衝衝子。十一國殤,六區開花,街道上有不同小隊手足逕自行動,哨兵、運輸兵、通訊兵、勇武子、滅火隊、魔法師,以為分工有道,其實是各有各做、自行補位,無大台的行動以流水式運作,就是這個模樣。

累積憤怒爆煲 「幾害怕都要出」 

阿大到今天仍未習慣,雖遊走了幾條街,避過按兵不動的警車,但仍未知道如何部署。換裝不久後,忙着測試第一次試用的對講機,「昨晚我睡不着覺,因為很緊張。大家都知今天應是最亂和危險的一天。」為何那樣害怕,仍要full gear上陣?「是累積的憤怒吧。」政權打壓民意、警察如恐怖分子般無差別攻擊市民、警鄉黑合作、少女被射盲眼,此外還有許多難以fact check的不尋常自殺案,香港人信賴的執法機關和司法制度再無法保障自身,人人自危,臨界點已爆,沒可能再忍受了,就算幾害怕都要出,看看能做到甚麼。

平日只戴頭盔豬嘴眼罩上陣,當天阿大穿上新購的裝甲,準備走得更前,以救人為主。以往獨立行事較多,近期加入相識大半月的行動小隊,齊上齊落,出入多個照應。自主式各區開花,現場行動難有共識,一開始難計劃路線,行動之間時有討論和爭執:是前進到尖沙嘴抑或退回旺角;原地等後面人群加入大隊,還是折返等埋一齊行?「人群會一起去某些位置,可是你一旦主動帶風向的話,會開始多人質疑你是鬼。」大隊到達佐敦,沿途有港鐵站或港鐵巴士,破不破壞,「左膠」與勇武間依然嘈到拆天,阿大解釋不是為破壞而破壞,大家都是有針對性的:不傷無辜的人、不破壞無辜商戶、不順手牽羊偷走別人財物。暴力不是一個因,而是一個果,原因是和平聲音受壓迫。阿大說:「如果不理性使用暴力,我們這批人就不只爆兩塊玻璃、兩部車般簡單。」

「那天最驚心動魄是被追捕那一刻。」右邊尖沙嘴警署射出數十發催淚彈、橡膠子彈,左邊是火魔法,中間是在硝煙中穿梭的車輛。「之後突然有防暴跑出,有包抄、也有從中路殺過來,因為長期在工作與抗爭運動之間來回走,少了休息鍛煉,那刻有點體力不支,跑到頭暈。」

催淚彈的發槍聲、橡膠子彈落地的乒乓餘音、防暴盾轟耳的擊地聲響,已成為港人集體噩夢夢境。6.12因為救哥哥而被防暴暴打的阿大,六月都在噩夢中度過,現在已上最前,每每等和理非撤離後才退場,「那天我掉了電話,打給媽媽第一句跟她說對不起要她擔心,她卻說:『你沒有東西對我不起。』那刻好想哭,明明是她賜予我身體,我卻不珍惜。」

對抗極權爪牙 改變生活習慣

六月開始,反修例的大小集會、遊行、抗爭行動,阿大都盡量去。某次社區電影放映會在播放《1987:逆權公民》,韓國光州事件,社運大學生的悲慘結局引起香港人共鳴,戲未落幕,大家集體哭泣,現場一片哀愁,尾聲主持人讓街坊分享心聲,坐在地上的阿大上前拿起咪高峯,說自己已因為罷搭港鐵已足足返工遲到一周,但仍會堅持到底,因為真正抗爭就是要融入生活日常,以行動向打壓自己的力量表態、抵制與施壓,街坊微笑拍掌,深受鼓舞,在逆境中打氣取暖,相信有天點石成金,就是運動最大續航力,阿大也是這樣一個人,簡單直接,一腔熱血,對所信之事從一而終地堅持,沒有精神勝利法,只講落手落腳為信念行動。

大半個月前,阿大改變生活習慣及消費模式,罷坐港鐵及在站內消費、拒光顧「出賣」香港人、親中親政府的連鎖集團及商戶,轉為多幫襯黃色小店,身體力行抵制強權。阿大返工地點離家甚遠,平日坐半個多小時港鐵再轉巴士,連吃早餐,一小時內完成。以前最遲可睡到六點多,現在五時半便要爬起床,戒食港鐵站麵包店及M記大家樂,就得早點在家煮麵吃飽才出門。排隊,坐四十五分鐘巴士,塞車,再排隊,轉另一程半小時車,搖搖晃晃,花個半小時回到工地,放工又重複一次漫長旅程,「一開始差不多成個星期返工都遲到,老闆警告我說,你再遲到公司很難做。」 

「學生時期起搭港鐵,要戒掉就如失戀。」戒速度、戒便利,就像戒搵返前度的心癮,與學生時代的鐵路情意結割席,哪會容易。每天多花十元車費,損失港鐵回程優惠,為免再遲到,阿大把時鐘手錶校快十分鐘,鞭策自己由平日凌晨二時提早到十一時上床睡覺,看新聞直播心緒不寧睡不着,就落街拉筋練跑紓緩壓力,順道練體力。阿大堅持,7.218.31事件一天未交代,港鐵一天選擇為政權護航,背棄港人,他也會罷搭下去,「你不會見到其他地方有民主運動時,當地的民生措施會這樣出賣本地人。」 

剛開始時不適應,試過搭錯巴士,下車時眼前就有地鐵站,坐幾個站再轉回巴士就成功,「但那一刻有點嬲,最後花了百多元坐的士,就是死都唔想搭港鐵。」阿大擇善固執,想法積極,返工明明疲累如長征,但自言比坐港鐵看到更多東西,「經過一些學校見到學生組織人鏈或一起叫口號,零舍有力量。」培養一個習慣需要二十一天,這二十一天阿大與風景一起移動,身體力行,陪着香港人一起走。

八點準時到地盤工地,更衣、打卡,走進另一戰場:藍絲大叔。「地盤工很多是年輕時從內地來的,他們只看TVB,思想單向,偏幫政府。」阿大和其他同事常被大叔夾擊罵廢青、禍港,他們曾以「廢老」還擊,但與其展開無益對罵,不如想想怎樣走出同溫層,阿大認為每人聲音都平等,才稱得上民主,「有藍絲也是好,做人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有時要知道對家想甚麼,明白藍絲出發點、謬誤,才能以他思考模式出發,提供多點資訊他們吸收。」 

追蹤「港人講地」、「幫港出聲」、HKG報、香港警察等專頁,有時睇完嬲到想掟電話,但慢慢摸到對方思考謬誤,更會回家跟哥哥討論藍絲提出觀點,翌日再擊破大叔。「即使聽到立場、蘋果等我們稱為『自己人』的媒體報道,我也會想事情是否真的這樣,不如先多看多聽,不要一開始就信。」 

巧妙引導思考 點醒藍絲阿叔 

阿大曾跟某大叔討論示威抗爭模式,阿叔難理解為何為一條事不關己的條例搞咁多事,阿大簡單問一句,如果你開工一直冇糧出,你會不會繼續返工?大叔更直接:「冇糧出梗係唔開工。」咁你會點?「坐在門口,舉牌抗議!再唔係就爬上天砰囉。」阿大回答:「嘩,咁你都算係勇武派。」明白對方代入不到角色,阿大慣以日常例子反問,適當時候以冷嘲熱諷助攻,對方那刻停一停想一想,阿大就接續解釋:「這些就是抗爭了。其實你跟示威者分別不大,每個人都會爭取一些東西,為何你不能理解學生的行動?」阿大的哥哥認為藍絲常缺乏問為甚麼的習慣,不懂批判,搞亂先後次序,不理因果關係,「你唔搞事警察點會打你」、「搞亂香港不等於爭取民主」,引導他們以全局去解讀事件脈絡,就能不攻自破。 

「某個住荃灣的同事一開始是藍絲,有次葵荃青遊行後,翌日回來就在罵警察,原來警察在他住那區射了很多催淚彈,影響到他,他開始覺得警察手法過火。」阿大乘機借位嘲諷:「不會吧,你之前不是說射得好嗎?警察說你怕就不要出街,你留在家中自然安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叔默不作聲,阿大適時解釋兩句,不多不少,讓對方有思考空間,「慢慢佢開始變得『黃黃哋』,逐漸關心平日不看的媒體,有次工作我沒空看手機,他突然衝過來問:『有沒有看直播?林鄭說撤回了!到底真定假?』」 

「有時都會覺得,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但是起碼我先做了。如果大家齊心協力做同一件事,我相信能給予群眾壓力,因為數字是有目共睹的。」阿大哥哥說香港人對於自己人或同路人受傷害的接受程度,變得越來越高,以麻木自己去逃避悲傷與無力感是最可怕的,「由最初憤慨警察打爆示威者的眼睛,變成憤慨抗爭者的手被扭斷,再到憤慨警察殺人,最後變成讓警察給個交代。這樣很恐怖,為甚麼要去接受呢?」讓生活抗爭變成日常,成為必要課題。即使短時間未必看到大效果,慢慢累積群眾,以新的消費習慣表達自己意見,也是種進化,「因為只有持續100%抗爭生活,才能叫我們繼續堅持,不要麻木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