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科學 與 迷信

科學 與 迷信

很多人對術數,風水,占星術等,都抱著懷疑的態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大部份人根本就對這些領域沒有真正的認識。雖然完全不明白內裡的理論和運作,但大家都毫無疑問地相信這些東西是不可信,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這想法才是迷信。

我不否認坊間不乏一些江湖術士,亂說一統。但這不能證明術數不可信。很多醫生的醫術和診斷能力都很差勁,但我們不會因此認為醫學不可信。

我最初亦是對術數毫無認識,但覺得很好奇,很想多些了解,所以就開始研究,不知不覺便花了近廿年的時間學習。透過不斷的實踐,無數的實例,我對術數已經毫無疑問。我深信術數的準確性。我對這些學問感到非常的敬畏。

很多人都經常把“科學”(science)和“迷信”(superstition)這些字眼掛在唇邊。但有幾多人真正明白它們的意思呢﹖一般人以為當前被確認的一切知識就是科學。大家亦相信只有受到當前的權威學者認可的知識才稱得上是有科學根據。相反,任何未能被權威學者,或官方機構接受的學說,都是不科學的。這想法才是迷信

這種思維限有問題。人類的科學知識是不斷改變的。例如,以前的“科學家”曾經相信地球是平面的,然後才改過來相信地球是圓的。未發現細菌和病毒之前,以前的“科學家”不相信有這些看不見的生物存在。所以,今天的知識還未達到的領域,後天會變成知識的一部份。

其實很多人都把“科學”與“科學態度” (scientific mentality) 這兩個概念混淆。前者只不過是指當今既有的一切有系統的知識,但不能保證這些現有的知識是永恆的,或不會被明天發現的新知識取代。

單單有“科學”,知識是不會增加的,思維是不會改變的。要有“科學態度”或“科學頭腦”,人類文明才會前進。科學態度就是一個對任何陌生事物都抱著好奇心,不要把腦子封閉,抱開放的態度,不要認為今天的科學不能解釋的就是永遠都不能解釋的。有科學頭腦就是要承認自己無知,要虛心研究和觀察,不要一下子就下結論。

反過來,要有科學頭腦是需要對現行的一切知識和思維抱懷疑的態度,有心理準備,有可能隨時發現一向以為是真的原來不是。

如果沒有這種批判性的思維,和勇於發現新大陸的態度,就不會有伽利略(Galileo),牛頓 (Newton),弗洛伊德 (Freud),愛因斯坦 (Einstein),這些科學開拓者的出現。

眾所周知,牛頓 (Newton)是物理學之父。但是絕少有人知道原來牛頓亦是占星學的愛好者。有一次談到占星術,有人向他表示不相信。牛頓就這樣回答﹕“先生,我在這方面花了很久的時間來研究,閣下又如何呢﹖”

知識可以比喻一個圓圈。圓圈裡面就是現有的知識。當知識的領域擴大時,圓圈裡面隨著增大,但圓圈的圓週亦隨著擴大。圓圈的圓週就是我們還未發現的新事物。換句話說,我們越知得多,我們就發現我們更加無知。

“As the area of our knowledge expands, so to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our ignorance.”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realize you don't know." - Aristotle

“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意識到你不知道的還要多”― 亞里斯多德

“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 Albert Einstein

“隨著我們的知識圈不斷擴大,圍繞它的黑暗範圍 (我們知識以外的領域)也在擴大” ―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