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火革) 2025值年卦 : 改革、變革、革命
NATO Is The Big Obstacle To Peace In Ukraine - by Jacob Hornberger via The Future of Freedom Foundation (2025-02-28)
北約是烏克蘭和平的最大障礙
https://www.fff.org/2025/02/27/nato-is-the-big-obstacle-to-peace-in-ukraine/
在最近的總統競選過程中,特朗普多次表示他有一個解決烏克蘭戰爭的秘密計畫。
他表示自己將能夠在就職後一天左右解決這場衝突。這顯然是誇張,因為戰爭仍在繼續。特朗普和他的政府人員目前正在與普京總統和俄羅斯官員進行對話,努力尋找結束戰爭的方法,甚至可能使美俄關係正常化。
然而,結束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北約軍事聯盟。這個冷戰時期的“恐龍”,應該隨著冷戰的結束而消失,就像華沙公約組織一樣。
相反,北約不僅繼續存在,而且最終成為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根源。美國主流媒體卻忽略了這個至關重要的一點。
對一般的西方人來說,俄烏戰爭就是從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的那一刻開始的。其實,主流媒體故意地強調這一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發生的一切都不重要。
但所有之前發生的,反而是關鍵性的原因,尤其是因為這些被傳媒掩沒的前因後果,才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能否實現持久和平的很大障礙。
隨著冷戰的意外結束,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即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失去了它們最大的公敵俄羅斯(當時的蘇聯)。這意味著冷戰大騙局將要結束,而國家安全部門的權力和經費,之能夠長期大增,就全靠這個騙局。
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陷入了恐慌。幸好他們成功把他們的老夥伴和盟友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變成了敵人,儘管薩達姆曾經以美國代理人身份,與伊朗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就是這樣,薩達姆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的新敵人,作為恐嚇美國人民。兩伊戰爭持續了11年,終於雙方都筋疲力盡而被迫停戰。不久之後,又突然發生了「9/11美國恐襲」,用來發動“反恐戰爭”取代冷戰時期的“反共戰爭”。
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將俄羅斯重新變成敵人,以延續昔日的冷戰,特別是考慮到反俄冷戰情緒,在美國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利用北約吸納前華沙公約國,向東擴張至俄羅斯邊境,迫使俄羅斯作出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員曾向俄羅斯承諾北約不會擴張。北約將會維持現狀,他們一再宣稱,北約將維持在1990年以前的狀態。這是個謊言,北約不停向東擴展,讓北約的飛彈、坦克、武器、軍隊、戰機,越來越接近俄羅斯邊境。值得一提的是,北約成員國中包括德國。這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俄羅斯造成難以估計的傷亡和破壞。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為了再次把俄羅斯塑造成對美國的威脅,再次把這種恐懼成為他們的搖錢樹。他們非常清楚,當美國和北約的飛彈、軍隊、軍事裝備越來越迫近俄羅斯邊境時,俄羅斯會作出激烈的反應。這是他們預料中的,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俄羅斯在古巴採取同樣的做法,美國也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此外,俄羅斯也多次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威脅將烏克蘭納入北約,俄羅斯將會作出軍事行動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因此,北約明知而故犯地,威脅要吸納烏克蘭,激發俄羅斯作出必然的反應。
因此,當俄羅斯真的進軍烏克蘭時,美國和歐洲以及西方主流媒體可以大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那麼,如果特朗普想與俄羅斯談和,他如何向俄羅斯保證烏克蘭永遠不會加入北約?當然,他可以做出承諾。他甚至可以把承諾寫下來。但眾所周知,美國政府是言而無信的。確實,大家都知道,1990年美國也曾向俄羅斯承諾北約不會東移,但北約還是東移了。
此外,四年後美國可能會有一位新總統。然後呢?俄羅斯如何保證新總統不會突然宣布北約將要把烏克蘭吸納?
因此,給予俄羅斯的最好保證就是北約的徹底解體。沒有北約,就不存在北約突然吞併烏克蘭的威脅。北約不復存在,也意味著前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將不再是北約成員。但特朗普終結這個冷戰時代的恐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很不幸,我相信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這就使烏克蘭很難實現持久和平了。
FateAndTheFuture: 很多人(尤其是英國前首相約翰遜)都喜歡強調,烏克蘭是個獨立主權國,因此它有權參與北約軍事聯盟,它有權引入北約軍隊和武器,云云。但地緣政治的現實不那麼簡單。有些處於兩個大國或敵對陣營的國家,它們的生存空間就是作為緩衝區,分隔兩邊的大勢力。瑞士歷來就是最好的例子,芬蘭也如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也如是。
其實烏克蘭作為中立不結盟的緩衝國,是百利而無一弊的,可以吃盡兩家茶禮,何樂而不為?澤連斯基 (Zelenski) 競選總統時,他的政剛就是要和俄羅斯修好關係,所以才勝出。但一旦當選後,他就因應英國和北約的慫恿,採取了相反的立場。
而且,不要忘記,烏克蘭今天享有的獨立地位,是蘇聯解體後的新俄羅斯政府單方面的恩賜。烏克蘭歷史上長時期屬於俄羅斯的一部份。現在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俄羅斯終於意識到給予烏克蘭獨立是個錯誤,決定撥亂反正,一勞永逸把烏克蘭收歸國有。
說到底,烏克蘭應該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因為俄烏兩地的人是同一人種,有共同斯拉夫血源,俄烏兩個語言亦相通,大家長久溶入同一個歷史長流。
還有,今天克理米亞半島之所以被視爲烏克蘭的一部份,可歸咎於1954年,前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單方面慷慨地,從俄羅斯蘇維埃版圖,撥入烏克蘭蘇維埃版圖,作為慶祝俄烏三百年聯繫的大禮。
(*) 蘇聯(USSR)的全名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維埃源自俄語 sovet,意為 “管理/顧問委員會”。俄國革命後,「蘇維埃」一詞被用來指由工人選舉產生的地方政府,以及由這些地方政府再次選舉產生的高級委員會。相比於中共,蘇聯實在更加民主: 地方政府享有更大自治權,中央權力更分散。
小醜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 Zelenski"民主"政客,都是不同程度的戲劇演員,不同程度的騙子
2010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當時,藍色部份為親俄派,黃色部份為親歐派。
大選結果是親俄的總統候選人Yanukovich 獲勝,其後被歐盟和美國遙控發動的反政府武裝示威推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