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病毒清零』是別有用心﹐為了製造經濟衰退 (之二)

 The Shanghai “Covid Zero Tolerance Mandate”. Engineered Depression of China’s Economy? - By Prof Michel Chossudovsky  (2022-07-12) 

『病毒清零』是別有用心﹐為了製造經濟衰退  (之二)

這與中國有關嗎?

安東尼•福奇是高福的導師,他們所倡導和應用的政策框架完全相同。中國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完全複制了2020年3月11日由福奇、蓋茨等人在(與世界經濟論壇密切合作的)世衛組織主持下進行的(基於 “偽科學” 的)封鎖。中國的新冠清零使命是建立在恐慌運動之上的。

上海封鎖對經濟的破壞性影響

2022 年 7 月 10 日,中國衛生當局宣布,為了對抗 “高傳染性的 Omicron BA.5 亞分支”,已指示幾個主要城市實施新冠清零政策。大量勞動力被限制在眾多大型工業城市中,從而導致經濟和社會混亂以及經濟活動的急劇下降。 根據路透社報道:

“陝西省西安市和遼寧省大連市等城市檢測到在許多其他國家迅速傳播的 BA.5 [亞分支] 病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中國在5月13日在對從烏干達飛往上海的一位人士的檢測中首次發現該變體株,當月沒有與該病例有關的本地感染病例。

那位來自烏干達的 “病人” 回國后做核酸檢測了嗎?變體株和 BA.5 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被 核酸測試檢測到。(核酸檢測無法檢測出原始的新冠 SARS-CoV-2 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的研究側重於基於核酸鼻咽拭子檢測基因序列,這具有誤導性。

大量城市地區已經被關閉,然而這些措施沒有任何科學或公共衛生依據:

“在河南省中部,沁陽縣從周日開始幾乎完全封鎖了近70萬居民,每家每戶每兩天只允許一人外出買菜。

河南另一個城鎮舞鋼的當局已告知其 290,000 名居民在接下來的三天內、除非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否則一律居家不得外出。

位於中國西北部甘肅省的蘭州市的四個主要地區和南部的海南省儋州、海口等城市被臨時封鎖數日,共有600萬人受到影響。

周六,擁有 630 萬居民的江西省南昌市關閉了許多娛樂場所,但沒有具體說明該限制措施會持續多久。

西北部的青海省西寧市在周日有一人檢測呈陽性後,於周一啟動了大規模檢測活動。

周一,南部一線城市廣州的幾個主要地區也開始了大規模檢測。”

2022年7月1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了中國大陸的以下數據:

7 月 10 日共記錄了352 例新增本土感染病例

新增46 例有症狀病例,

新增無症狀病例306例

14.5億人口中有46個新增有症狀的病例並不能成為關閉中國主要城市地區的理由。

這個決定近乎可笑。

它沒有科學依据。

是否背後另有隱情?

它得到中共默許了嗎?

中國領導層內部是否存在分歧?

西方媒體和中國媒體對此事都完全隻字不提。

中國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疾控中心提出的這些措施,已經使中國的供應鏈陷入了危機之中。嚴格的 “清零政策” 對上海的金融業及其蓬勃發展的出口經濟造成了動蕩,還破壞了國內運輸物流和商品供應。

中國的健康碼

新冠清零政策帶來了一場社會浩劫,給數百萬人的生活造成了困難,定期實施的核酸檢測及根據其結果使用的綠色、黃色和紅色健康碼成為一種控制社會的手段。

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稱讚道:

“電子‘健康碼’系統能夠迅速發展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它可以推廣到其他國家。這個創新的應用程序直接通過一個人的智能手機跟蹤個人的旅行記錄、與他人接觸的紀錄和個人生物特徵數據(例如体溫)等。”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自 2022 年 4 月中旬(恰逢上海封城)以來,人民幣(CNY)兌美元(USD)的匯率突然下跌。

進出上海港(及其他主要港口城市)的商品貿易量有所下降,這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制造”商品的全球供應。

“中國制造”的商品是零售貿易的支柱,它強有力地支撐著家庭消費所包含的幾乎所有主要商品類別,包括服裝、鞋類、五金、電子產品、玩具、珠寶、家居用品、食品、電視機、手機等。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這張清單很長。

從中國進口是一項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利潤豐厚的業務。它是美國巨大利潤和財富的源泉,因為從中國低工資經濟體進口的消費品,其零售價往往是出產價的十倍以上。

批發和零售層面的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已經陷入危機。全球基本消費品短缺加上通脹壓力,對世界所有主要地區的潛在影響是毀滅性的。這些事態發展導致中國經濟疲軟,也會進一步影響到中國的民族國家主權,更不用說“一帶一路”倡議了。

在當前危機和華盛頓的“重返亞洲”戰略的背景下,將產生嚴重的地緣政治影響,直接關係到中美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