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債務危機將如何終結

近期大家關心的都是歐洲國債能否得以解決,德法兩國會否模仿美國進行“量化寬鬆”,又是否願意背上其他出問題國家的債務。大家都不太願意大聲說出來的就是,歐洲的債務問題不單只是歐洲的問題,而是影響全球的商業銀行。因為今時的環球金融體制都是以債務(信貸)為基礎的,這個債務問題亦會對貨幣體制造成嚴重衝擊。

施永青老闆,在他的文章“債務危機將如何終結”( AM730,2011年12月08日),對這個問題,有很坦然的見解。以下輯錄了幾段給大家細讀。
歐美的債務危機已一發不可收拾。現時的挽救方法,不外是借新債去還舊債。但這只會令所欠的債務增加,而不是令債務減少,結果問題比之前更為嚴重....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正路的做法是由政府帶頭去增加開支以刺激經濟。現在債權國卻要求債務國反其道而行,其結果又會令經濟雪上加霜,政府的收入隨著開支同步減少,赤字不減反增,債權國更難寄望他們有錢還。

現實的情況是債務國要減少財政赤字也難,遑論要有盈餘還債。長此下去,總會發展到有一天,債務國自知不會有機會可以還清債務,而債權國亦知道已借出的錢是不會有機會收回了。這時,大家就會接受把債務一筆勾銷,洗牌重新玩第二場遊戲

讀者可能會覺得以一筆勾銷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對債權國太不公平了,但環顧我們的身邊,民間的債務問題不是有很多亦得用這種方式才能解決的嗎?基督教的主禱文之中,不是有一句是祈求天父「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嗎?可見免債行為不但在人世間發生,還發生在天人之間。

老子主張「執左契而不責於人」,亦是叫我們即使有借據(左契)在手,也不要逼別人還債。老子還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有餘者才可借給別人,不足者才需要向人借。免債就是以債權國的有餘,去補債務國的不足,亦可謂合乎天道矣!

同日,胡孟青的文章 “奪命金融斧頭紙” 就有相扶相承的作用。以下給大家輯錄了幾段。

歐洲金融機構水緊,....,資金市場願意拆出中短錢的僅得一間銀行,有40間銀行同時排隊等拆入資金,而上述共41間全是大型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行到減價求售貸款組合地步,某程度代表事態危急,或他們太理解貸款市場特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抱儘管一試態度....

樓市淡靜,零售貸款需求下降,同時大型企業再融資,通街搵錢借已司空見慣。不幸者,經過約3年信貸膨脹,香港以至區內金融機構的貸存比率已升至舉步難移地步(香港銀行貸存比率是84.7%,新加坡近80%,南韓及澳洲分別逾90%甚至100%)。除寄望其他金融機構加入,外界擔心信貸市場緊張僅是劇本中段。最壞可能要見血,即接連有公司現資金周轉不靈。

-----------------------------------
* FateAndTheFuture 附註﹕很多人以為債務是可以透過印銀紙的形式來償還。這是錯誤的,只因為一般人都忘記了(或根本不知道)原來今天的貨幣是由債務產生的。

雖然法定貨幣是可以憑空發放,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如果各大國的政府直接印發鈔票,很快大家都會對他們的貨幣失去信心,後果就是超級通脹,像津巴布韋(Zimbabwe)一樣,貨幣急速變廢紙。所以歐美各大國需要以間接的形式發放鈔票。

政府首先發放債券,然後這些債券由央行變成貨幣,才流入市場。這樣造就意味著政府對貨幣有承擔的,貨幣背後是有政府的財政收入支持的,因此人們可以放心,不用擔心貨幣的價值會不保。其實這不過是一場把戲。例如美國政府,一方面發出債券,另一方面聯儲局發出鈔票以便買入這些債券,一手換一手,由左邊袋轉去右邊袋。

雖然都只是場把戲,但是法定貨幣的價值就全靠這場把戲,因為法定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的價值是單靠信心。

債務危機將如何終結呢﹖如果大家相信施老闆的見解是對的話,那麼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一句說話,把全部的債一筆勾銷,來一次大洗牌,從頭玩過。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把債務摧毀就是把整個制度摧毀(包括全球的貨幣,金融,經濟,產業)。各位手上和袋裡的銀紙,銀行的存款,各位擁有的物業,退休金,人壽保險,甚至銀行自己的資產,通通都是債務,它們的價值又如何能保呢﹖

有些人擁有的物業是全額已支付的,沒有任何按揭,不欠一毛錢,這些物業的價值又如何呢﹖要知道,雖然他們的確沒有負債,但地產的市場是依靠貸款的,所以任何物業的價值亦要跟著大市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