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撰寫教宗傳記的作者 鼓吹與俄羅斯開戰

A Papal Biographer Shills For War With Russia - by Thomas Farnan (2025-03-22)

撰寫教宗傳記的作者  鼓吹與俄羅斯開戰

https://oneleggedparrot.com/f/a-papal-biographer-shills-for-war-with-russia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papal-biographer-shills-war-russia

本月早些時候,撰寫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

的傳記作者 George Weigel 在《國家天主教紀事報》上稱俄羅斯為「現代的摩王國家,是古代以色列先知所痛斥的嗜血的迦南神」。此言論明顯是曲線對特朗普總統的烏克蘭和平方案作批評。

撰寫教宗約望保羅二世傳記的作者 George Weigel,因“對天主教會的傑出服務”而獲頒教宗十字勳章 (Papal Cross Pro Ecclesia et Pontifice) 

2025年2月12日,他在丹佛總教區的官方出版刊物《丹佛天主教報》發表了一篇咆哮文章。這篇題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是侮辱和冒犯天父的罪行」的文章,主張繼續在烏克蘭進行戰爭,直到俄羅斯被徹底擊敗:

「對於普京的侵略行為,除了以普京失敗告終,沒有任何完善和公正的解決方案。至於如何達成這種情況,還有待討論。但先要把普京擊敗,無論是為了烏克蘭,還是為了俄羅斯,這是為了美國,也是為了世界。”

他曾與 Victoria Nuland (前助理國務卿,烏克蘭2014年反政府暴亂的幕後推手)一起在中央情報局 (CIA) 的附屬組織《國家民主基金會》(NED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擔任董事會成員。1993年,冷戰結束後,在是否應該關閉上述冷戰組織的討論時,他所持的反對立場有助這個組織得以保存。

助理國務卿 (專責歐洲事務) Victoria Nuland

可以說,與任何其他華盛頓實體相比,NED 在煽動世界各地的內亂方面,他扮演着積極的角色。

十多年來,在NED煽動的烏克蘭內亂,以致後來演變成戰爭的事件上,他一直是該組織的最堅決代言人。

西方媒體很少報導烏克蘭衝突的細節,但可以從公開來源拼湊出這些細節。 2010年,烏克蘭透過民主選舉過程,推舉了候選人Viktor Yanukovych 成為總統。據當時報道:

3779名觀察員被派往烏克蘭監督選舉,其中650人來自《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事後《歐安組織》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宣布,「烏克蘭總統選舉是民主的,並且是以透明的方式進行」。

2013年,亞努科維奇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而是與俄羅斯建立區域經濟聯盟。參議員 John McCain 和其他美國著名政客(包括助理國務卿Victoria Nuland)隨即飛往基輔以支持爭取烏克蘭加入歐盟。 

參議員 John McCain 為烏克蘭反政府打氣

Yanukovych 總統試圖通過一項禁止美國人干涉烏克蘭事情的法律。 Weigel 隨後介入,並於2014年1月16日寫道:

「其中一項反對極端主義的新法例,也同時試圖切斷烏克蘭公民社會活動人士及其組織,與西方盟友的聯繫。其意圖非常明確:任何烏克蘭社會組織,若接受來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機構的資金,都將被視為 "外國代理人"。(備註: 我本人在《國家民主基金會》任職董事)。因此,必須將自己定位為履行外國代理人職能的民間協會,也必須向政府提交每月財務和計劃報告,並且必須繳納所得稅」。

他稱 Yanukovych 總統提出的措施,是史太林式獨裁,和反民主的。

一星期後,在《基輔郵報》2014年1月2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他稱 Yanukovych 政府是個“獨裁政權”、“黑社會政權”,其領導人是“土匪”,甚至認為尋求推翻民選政府的叛亂份子,是一場“民主運動”的參與者。

身為美國人,他主張推翻烏克蘭民選領導人,轉而支持 "有能力的技術官僚"。

隨後發生了一場成功的政變,西方傀儡取代了民選的烏克蘭政府。

一段通話錄音被洩露,其中美國大使與助理國務卿 Victoria Nuland 一起在烏克蘭政變發生前,選擇了新政府的名單。

美國支持的新政府,隨即開始利用納粹極端份子襲擊,那些支持上屆(被推翻了的)政府的人士。內戰從此發生了。

Weigel 對他代表 Obama 奧巴馬政府協助建立的烏克蘭新政權,迫害親俄羅斯的公民的行為,卻一字不提,無動於衷。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pe_John_Paul_II

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末,一些觀察家已預測蘇聯解體。若望保羅二世被認為在推翻中歐和東歐共產主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其垮台背後的精神靈感和波蘭「和平革命」的催化劑。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英國對俄羅斯的仇恨,以及毀滅俄羅斯的決心 - Alex Krainer

The dark side of Britain's Russia derangement - Alex Krainer (2025-03-05)

不為人識的陰暗動機:英國對俄羅斯的深仇大恨,以及要毀滅俄羅斯的決心 

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58426284

英國歷史學家大衛歐文 (David Irving) 發布了一段他關於二戰的演講的精彩片段,解釋了英國是如何慫恿美國加入戰爭的: “邱吉爾在1940年6月或7月,對美國大使甘迺迪說:‘你看:當希特拉開始轟炸倫敦,轟炸(與美國城市同名的)波士頓和林肯英國城鎮時,你們美國人就必須參與這場戰爭了,你還可以繼續對希特勒就手旁觀嗎?

「但當時,邱吉爾知道希特拉已下令不允許向英國任何城鎮發動空襲,只是繼續向英國實施海空封鎖,全面禁運。德國空軍被允許轟炸港口、碼頭和造船廠,但就不能轟炸城鎮。”

「大家知道,直到1940年9月,希特拉仍然拒絕轟炸任何英國城鎮,但全面封鎖和禁運則仍然繼續。邱吉爾知道若是這樣繼續下去,英國不可能維持多久,所以一定要把美國拖入戰爭,要想辦法激怒希特拉,迫使他轟炸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

「因此,1940年8月25日,邱吉爾下令英國空軍轟炸柏林。儘管英國空軍司令和參謀長警告他,如果我們轟炸柏林,希特拉很可能會解除對英國城鎮的轟炸禁令。聽了,邱吉爾眼睛隨即閃閃發亮,因為這正是他想要的。"

「當天上午9點15分,他親自打電話給轟炸機司令部,命令轟炸柏林,派出100架轟炸機去轟炸柏林。當晚,他們就出發轟炸柏林,但是希特拉仍然沒有採取任何反應行動。"

於是,邱吉爾下令再次襲擊柏林,空襲持續了七到十天,直到 9月4日,希特拉終於忍無可忍,在柏林體育宮發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講,他說:“這個瘋子(邱吉爾)已經轟炸了柏林七次。”如果他再一次轟炸柏林,那麼我不但會攻擊他們的城鎮,我還會把他們消滅。”

「這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演講。當然,今天啲假德國小學生都被告知希特拉的演講,但他們不知道這個演講背之前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知道邱吉爾是故意挑起希特拉向英國首都進行空襲。空襲後的第二天,邱吉爾又下令轟炸柏林。”

英國今天在烏克蘭事件上,是否重操故技,採用同樣的劇本?

歷史學家 David Irving 所描述的事件揭示了英國統治階層將美國拉入戰爭的手段。Keir Starmer 施凱爾今天的所作所為似乎遵循了同樣的策略:慫恿美國與澤連斯基簽署礦產交易,就是要誘使美國按照英國的議程參與這場對英國利益攸關的俄烏戰爭。

施凱爾最近的言論進一步證實了英國的動機:他的政府正在加倍支持烏克蘭,以向美國人表明他們的認真態度;他們鼓勵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簽署協議;他們試圖組成一個“自願聯盟”,並在烏克蘭派遣 "維和部隊"。此外,他們還加倍努力將澤連斯基描繪成一位英雄和正義的自由戰士。所有這些都反映出英國對摧毀俄羅斯的瘋狂程度和執著。

除此之外,如果英國能夠設法對英國領土發動攻擊,這可能會激起美國輿論的憤怒,並迫使美國採取武力保衛英國。這或許可以解釋英國為何堅持不懈地向烏克蘭提供空中和海上無人機以及「風暴陰影」飛彈,以便深入攻擊俄羅斯腹地,即使這些攻擊在戰略上沒有什麼意義,對戰況沒有影響。

因為英國政府知道俄羅斯不太可能上鉤(向英國本土發動攻擊),所以他們的 B 計畫可能是策劃一次自導自演的 "恐襲"。回想一下,2024年9月,倫敦的所有網路攝影機都神秘地消失了,直到今天仍然一片漆黑。這是否為製造這場 "恐襲" 做準備?

很難理解為 (*) 什麼英國統治階層無法放棄他們的痴迷,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不惜引發一場可以燒毀全球的即使願意為了達到目的世界核戰。

(*) FateAndTheFuture :

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英國的島國地理環境優勢,讓它在不愁外來襲擊之餘,還可以隔外觀火,必要時更可以在歐洲大陸煽風點火,製造各大國互相猜忌和衝突。當歐陸的某國的勢力轉强,英國就慫恿其他歐洲國家聯連結起來對付。

1803年拿破崙的法國勢力強化,英國就出錢支持其他歐洲國家與他抗衡。 

1900年代初期,威廉二世的德國冒起,英國又再慫恿其他歐洲國制衡他,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

戰後,德國再次強大起來,英國又再唆擺其他歐洲國家連結起來抗衡它。最終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希特拉的德國被蘇聯紅軍擊敗之後,蘇聯就取代了德國的角色,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勢力。但這個時候的英國已經變成二三流國家了,其他歐洲 "勝利國"亦軟弱無力,因此英國利用其與美國的母子關係,說服美國擔當歐洲北約的大亞哥角色。

由始至終,世界的事端的煽動者都是這個最懂得借刀殺人的海盜國 Perfidious Albion(背信棄義的英倫)。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普京揭開美歐停火建議的假面具

Putin Peels Masks Ceasefire Kabuki

普京揭開美歐停火建議的假面具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escobar-putin-peels-masks-ceasefire-kabuki

竟然在普京還未對停火提議做出詳細答覆之前,特朗普就已經威脅說,如果他的提議不被完全接納,他將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銀行業實施進一步製裁。

在停火談判真正開始之前,俄羅斯就被恐嚇,若果不無條件接受西方的停火方案,就要面臨進一步更嚴厲的制裁。而同時間,俄羅斯在戰場上是取得優勢。只有智商低於零的人才會相信俄羅斯會被這些威脅嚇倒,支持 "暫時停火的和平進程”。

解除對俄羅斯的現有製裁,應是進行任何談判的首要條件。如果美國認真對待與俄羅斯的談判,至少必須先解除數千項制裁。同樣,被「扣押」(盜竊)的約3000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應該歸還給俄羅斯。

英國人覬覦黑海入海口的 Odessa 港口

英國佬試圖將自己描繪成「幫助」美國和烏克蘭達成臨時停火協議。這只是隱藏其真實目的的拙劣嘗試。英國人對停火最不感興趣。他們要把代理人戰爭一直打到俄羅斯被毀滅為止,這樣他們就可以奪取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礦產資源。

英國統治階級、軍情六處,以及他們的媒體和智庫,根本就厭惡任何談判。他們正與俄羅斯,透過烏克蘭,直接正面交戰。而他們的A 計劃(沒有B 計劃)仍然沒有改變:那就是把俄羅斯“戰略性擊敗”。這一點俄羅斯的情報局是心知肚明的。

問題的核心是黑海。Vladimir Karasev 向塔斯社(TSASS) 解釋說:「已經有英國人進入了Odessa港口,他們把那這個戰略港口視為關鍵地點。他們的特種部隊已被派到這裏。英國佬並不掩飾他們想在Odessa港口建立海軍基地的願望。

Odessa港口只是英國佬對烏克蘭大片資源虎視眈眈的一部份。根據施紀賢首相斯塔默,和澤連斯基簽署的秘密,且完全非法的百年協議(100-year Agreement)這些資源已經被移交給英國了。

根據這項秘密協議,澤連斯基已將礦產、核電廠、地下儲氣設施、主要港口(包括 Odessa)和水力發電廠的控制權交給了英國。

至於稀土礦藏,英國與美國正處於激烈的競爭中。中央情報局顯然知情。整件事情很快就會變得非常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