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劉曉波病逝】諾獎主席哀中國:可見將來也沒民主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guid=20091309&category_guid=4104&category=daily&issue=20170716&mobile=1

7年前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予劉曉波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現任主席賴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本擬前赴中國出席劉曉波葬禮,但在上周五(14日)早上遭中國駐挪威大使館拒收簽證申請。安德森同日下午於挪威奧斯陸諾貝爾研究所接受本報專訪,她直言中國在「可見將來(in the near future)」都不會有民主,但委員會頒獎時是考慮長遠視野,不期望頒獎後有即時改變。
 
身為律師的賴斯安德森,2012年起擔任諾貝爾委員會委員,今年5月起擔任主席。安德森在劉曉波去世後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對劉曉波的死要負上責任,認為劉曉波身患末期癌症,但太遲獲合適的治療。
 
對於諾貝爾委員會及西方國家有否為劉曉波或中國民主發聲,安德森指,委員會曾就得獎者在任何情況下被迫害(persecuted)而感到非常關注並作跟進,但她重申,諾貝爾委員會並非中國政治的活躍分子,「我們支持得獎者的理念」。

賴斯安德森

稱關注被迫害人士
安德森曾於聲明中,對多個西方國家噤聲表示失望。被問及該些國家是否因商業利益等原因而噤聲,她直言「我認為是(I suppose so)」,舉例指歐盟發言人有回應劉曉波事件,但大部份成員國卻沒有發聲明,除了法國及德國。

安德森在訪問多次表明「不是政治或人權活躍分子(political or human rights activists)」,又指不會回應中港等地民主或人權發展的詳細內容,但當被問及中國能否於將來達到民主,她指「相信難於可見將來」達到,「我相信這是個長遠發展……當我們頒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該國的政治或人權活躍分子,以此作為得獎基礎。我們通常會作長遠視野,故此我們不一定期望,頒發和平獎後會導致即時改變」。她強調,委員會相信,民主及尊重人權是和平的重要前設。

申請簽證遭拒後,她指要再思考是否再作嘗試,「如果他(劉曉波)獲准舉行葬禮,我希望可以到場作出悼念」。

劉曉波死訊至今已沉澱數天,國際輿論幾乎一面倒狠批中國政府的麻木不仁。《紐約時報》上周五發表一篇題為"Liu Xiaobo and the Decline of China"(劉曉波與沉淪的中國)的文章,作者直指,沒有一個抹黑及監禁最優秀國民的國家可以變得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