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劉曉波病逝】主編憶20載情 見證劉從狂妄到謙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14/20089436

與劉曉波算得上有交情的香港人不多,與他相識逾廿載的《開放雜誌》主編蔡詠梅是其中之一。她見證着這位和平獎得主在飽經憂患後,由驕傲張狂到謙厚忍耐的性格轉變。她透露,劉曉波在內地被全面消音封殺下,有知名作家邀請他以對談方式匿名共著新書,冒險雪中送炭,見證人間溫暖。

丟去教職,出入監牢,只能以寫文章維持生活,卻又因政治犯敏感身份,國內再無出版社敢為劉曉波出書,蔡詠梅說,自90年代劉已長期為雜誌供稿,是重要收入來源。「出獄後不久,佢喺國內被徹底消音封殺,生活好困難。除咗稿費,因再冇內地出版社敢幫佢出書,我記得有個知名作家好仗義,邀請佢以對談但匿名方式合著新書,個作家仲畀埋自己份稿費佢,等佢渡過難關」。
 

既是《零八憲章》港區聯絡人,又是劉曉波推薦加入獨立中文筆會的作家,蔡詠梅與劉曉波是工作夥伴也是好友,「佢以前自視好高,有啲目中無人,後來變得好客氣謙虛,朋友都講笑問佢係咪喺監入面信咗教?」

身為編輯,閱稿無數,她見慣大牌作家連標點都不能改,但文章寫得極好的劉曉波,總說尊重編輯自主,不介意文章被改;且又體恤別人處境,非常體諒。「試過獨立中文筆會喺北京搞活動,我本來想搵一個從商共同朋友贊助地方,佢聽到立即阻止,話會敏感,呢個朋友國內好多生意,怕咁樣會連累人」。 

「佢相信留喺國內先做到嘢」
在內地,政治高壓之下,很多人頂住壓力,抱「我好勇敢,所以要求別人要與我一樣勇敢」的觀念,蔡詠梅謂這樣不是錯,但劉曉波卻從不這樣要求。「我記得簽署《零八憲章》,有個有名氣的學者同曉波講,話做緊一個project,對推動新聞自由有好處,怕簽名有影響,佢即時就話好理解」。蔡直言,年輕時的劉曉波,其實並不是這樣。「佢係一個悟性好高好聰明的人,書讀得越多,越知道年輕時的狂妄,其實並無基礎」。

「佢後期對自己有深刻鞭撻,常常自我懺悔,為六四後被迫簽下悔過書,甚至上中央電視台接受訪問,為曾說過在廣場上冇見過死人,而向天安門母親下跪道歉,要求原諒」。不斷自我反省的劉曉波,猶如變了另一個人。唯一不變的,是對信念的堅持。

「王丹、王軍濤都係由監獄直接送到機場,因為咁,佢一早同朋友講,指自己一定不會出國,任何呢類嘅安排,都肯定違反佢本人意願,以致今次爭取到海外治病,美國同德國方面,要求親身確認」。蔡指出,早於1993年,在國際有影響力的劉曉波,便曾獲邀出國受訪。

「嗰時好多人勸佢唔好返,佢被封殺,國內生活困難,海外又自由自在,但佢一直相信,只有留喺國內,先可以真係做到嘢」。曾出版《零八憲章》等書籍的《開放雜誌》,當年率先報道有關運動,蔡詠梅記得,劉曉波當年向她解釋憲章內容及源起,又要求她擔任港區聯絡人,透過她轉寄信件給仍在生的司徒華,尋求支持。那想到憲章計劃1210日人權日公佈,兩日前劉已被捕,一意希望國家走上民主自由大道的理想,卻令自己陷入萬劫不復。

「我羨慕港人能夠用和平有序的街頭政治來表達民主訴求,並為港人捍衞自由和爭取民主的精神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