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香港樓價已脫離了整體經濟,處於高危﹗

繼本人上星期的文章“不買樓就等於沽空的妙論”和之前的“金太貴﹖不如說樓太貴吧 ”,今天再詳細次分析香港的樓價問題。本人覺得不單只是香港的樓價太貴,而是整個地產市(包括商業和住宅物業)已經脫離了整體的經濟,即是說,價格已不再是反映香港市民的薪俸,購買能力,和消費能力。

地產的價格是被外來的因素推高的,而主要就是來自全球和國內量化寬鬆產生的“熱錢”。因為全球的實體經濟已經被過量的債務淹沒,多發放了的電子資金沒有實際的出路,唯有作投機性的炒作。而香港政府以往的高地價政策正好鼓勵這些熱錢湧入。這些投機的資金明知香港政府要靠賣地收入,因此不能讓地價下跌。這樣就是向投機者寫了包單,只會賺,不會輸。

投機者亦看好香港的商業樓宇和鋪位,原因就是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已經摧毀了一般的實體事業,只剩下金融和內地自由行這兩項。所以投機者無需理會本地人的經濟能力。只要內地自由行,和股市集資活動繼續,“投資”商業鋪位是必贏的。

但是,大家興奮之余,亦不要不知,房屋對社會來說,是一種必需品,人民要可以安居,社會才可以穩定,人民才可以樂業。任何一個有頭腦的政府都不能讓這些必需品變成投機品。只有香港的高官才這樣短見和愚蠢。新加坡就比香港聰明得多。


香港地產價格高企不是反映經濟,而是反映流動資金的泡沫,信貸的泡沫,債務的泡沫。這個泡沫於2007年美國次按的危機時已經呈現了。但各個政府,包括中國政府在內,都大舉干擾(預)市場,發放大量資金。四年後的今天,問題不但只未有解決,而是變得更嚴重,由金融機構漫延到國家的債務,以至貨幣體制。一個銀行債務泡沫演變成為全球的貨幣泡沫了。地產泡沫亦就是這個大泡沫裡面的一部份。

以下提供六個圖表給大家參考。頭兩個是(1A)1992至今的恆生指數,和(1B)同時期的恆指與黃金相比。跟着就是 (2A) 道瓊斯指數,和(2B)道指與黃金相比。最後就是(3A)1992至今的私人主宅樓價指標(*),和(3B)同一時期的指標與黃金相比。

(*)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資料(截至2011年7月)。

恆生指數(1a),相比黃金(1b),經過20年,是跌了。
又因為恆生指數已經包涵很多國內的成份股,所以恆指亦可以間接反映國內經濟。



道瓊斯指數(2a)與黃金相比(2b),亦是下跌了。



以上幾個圖表都反映香港和環球經濟的疲弱。相反,以下的私人主宅樓價與黃金相比(3b),就與恆指和道指背道而馳,好像完全不受經濟的困擾,一領當先。但這個情況是違反經濟定律,不是自然的事。這只反映暫時性的畸形現象,不能長期與地心吸力抗衡。而且,圖表顯示由2009年開始,已經出現見頂的跡象,乏力再升。


圖表出了錯,請看以下的更正香港樓價指標與金價相比 - 更正﹗(2011-12-27)





注意﹕請看 "香港樓價指標與金價相比 -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