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同氣 ; 物以類聚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將心比己
任何一個社會,受到大量新移民衝激,都必然感到很不愉快,很受威脅,甚至很反感,尤其是這些外來人與當地人有很明顯的不同 -- 不論在外表,語言,行為,習慣,意識,傳統上,他們都與當地人有很大的差別。而他們的人數眾多,撞口撞面都是,有很多還在公眾場所喧嘩嘈雜,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不會體恤別人的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人對這類新移民的厭惡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讓大量的這類移民湧進來的,是一群越來越被人民鄙視,認受性極低的貪婪職業政客。人民即使感到不滿,亦無能為力,只可以啞忍。
但這種仇視的情緒不會隨時日消散的。大家可以參考華人在東南亞很多地方,與當地人的互相不融洽,就會明白這一點。華人去到那裡,他們都會帶他們的文化到那裡,他們會堅持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以華人為榮,以強大的中華民族為傲。
歐美澳紐加的移民群體有兩大類:(1)Visible Minorities當眼的(礙眼的)容易辨認的,突出的;(2)Invisible Minorities隱形的,不能分辨的。華人屬於前者。所有白人屬於後者。印度人,中東人,南美洲人,甚至菲律賓人,則處於中間,因為在外貌上,性格上,或宗教上,他們與當地主流文化的差距較小,而且他們較容易,和較願意融入當地社會,因此被接受程度較高。
物以類聚,是天然的現象。喜歡活在一個同聲同氣的環境,也是很正常,是人之常情。
一個社會,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同屬一個家庭的成員,相處更和諧,更融洽,更少磨擦,更能夠互相遷就,任何誤會亦更容易得到和解。維繫着一個家庭的,就是出於共同成長的親情。一個傳統社會也如是,都是以共同的語言,習俗,文化,信仰,歷史等來維繫的。
大家試想像一吓,如果你們家庭突然要收容一群陌生人,而你們不單只要讓他們共享你們的生活空間,即使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你們的完全不同,你們也要樂於遷就他們,適應他們。你們可能對這種喧賓奪主的人感到不滿,但你們不許發出任何怨言,否則你們會受到懲罰。這種情況是非常違反人性的,是非自願的,是在忍氣吞聲之下無奈接受的,遲早會有忍無可忍的一天的。
以上的隱喻,可以放大至整個社會,因為是同一個道理。香港人應該很明白外國人的感受。我們香港每個角落也是充滿操外省話的同胞,所有公共空間和設施也塞滿了這些喧喧嘩嘩,橫衝直撞的同胞,一般香港人也會感到有點被喧賓奪主吧。
這種被壓抑的怨氣,就像地殼的兩塊斷層互相產生的壓力一樣,雖然表面上很平靜,但就不斷在醞釀,直到斷裂的一天,其爆炸力就會是相當驚人的。
香港人口大陸化,即使有了普選也扭轉不了
新移民數目不超過某個界限,不會對當地社會造成嚴重衝擊。由於新移民佔人口小數,就只好努力適應本地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希望能盡早融入主流社會,受到當地人的接納,而即使因為語言習慣膚色不同而受到歧視也只好接受,唯有等到下一代才完全與主流融合。在這情況下,新移民的文化只可以在邊緣存在,不能挑戰或爭取與當地文化享有同等地位。
過去三十多年,全球就出現了移民潮,大量新移民涌到文化背景與他們原居地不同的地區去,數量之多令這群新移民可以喧賓奪主,加上很多移民目的地都重視人權和行使民主制度,讓這群新移民能夠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使當地的政客為他們效勞。結果就是,新移民無需接受和嘗試融入主流社會,反而要主流社會遷就他們。
這就是為何到處都陸續出現當地人排斥新移民的情緒。而新移民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華人,尤其是大陸人,語言習俗膚色價值觀與當地的分別最大。所以如果大家可以脫下護目鏡,看清楚週圍,就不難察覺到全球各地民間醞釀的反華情況,不要只聽各地的政府官員和商家說什麼歡迎中國對當地經濟帶來的生機云云。
至於香港,自從1997年『回歸祖國』,社會和人口的成份已經大大更改了。一方面,大批香港原居民移民到海外定居。另一方面,中共和特區政府透過種種的渠道安排內地人到香港定居,其中不少是內地新娘和內地人在香港醫院產下的子女,香港各大學亦相繼增加收取大陸學生。就連大學聘用的教授很多都是大陸的『學者』。很多香港本地的學生都抱怨在課堂上聽不懂操濃厚內地口音的教授。
其實這個大陸化趨勢再繼續多幾年,就算香港能爭取到一人一票普選,共產黨亦不用擔心,因為一般新移民的政治取向都會是與本地人的不同。又由於覺得被人歧視,新移民必然不自覺地美化『祖國政府』,忘記了為何要千方百計離開『祖國』,寄人籬下。
所以,香港親『祖國』的勢力和政黨,都很重視這些內地新移民,視之為最忠堅的擁護者,是他們穩握勝算的王牌。
人民日報新詞:【新香港人】(AM730 2013-10-10)
【內地官媒昨發表將「內地移民」喻為「新香港人」的署名文章。《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篇以記者觀察的評論指出,內地新移民來港定居成為「新香港人」,是本港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為補充香港的勞動力發揮重要作用,但這批「新香港人」被指為「蝗蟲」,是因港人對身份感到焦慮有關,認為應以時間和智慧化解兩地差異。有學者認為,有關文章無助舒緩兩地緊張情緒,反而更加標籤新移民。…..
【目前來港定居的有兩類人士,包括以優才計劃赴港定居,也有持單程證來港居住。文章指,港人認為新移民侵佔香港社會資源,是對早期來港新移民印象有關,即學歷不高的「內地新娘」,來港沒有工作,領取綜援生活,但過去10年新來港人士的學歷上升,有14%是大專或以上學歷,他們大部分是自食其力,不依賴社會援助,成為香港社會的新精英,文中更舉例指內地女星湯唯也是以「優才計劃」移民香港,而內地人的確不再是受人嘲笑的「阿燦」,但卻成為令人心生恐懼的「蝗蟲」。…..
【文中又指,前特首曾蔭權曾呼籲港人,要擺脫「小島」心態,站在整個國家發展的角度看問題;並引述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不同場合曾發表的意見,包括近年本港出生率偏低,新移民是本港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應正面考慮如何協助新來港人士盡展所長,促進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