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體化,經濟金融化,鼓勵大量低端人口進軍,讓猶太大政府,和中共雙雙把所有當地文化摧毀,最終控制了全世界。
中國人爆買日本溫泉?你去的「數十年老牌旅館」可能已是同胞經營 (2025-07-28)
https://www.hk01.com/%E4%B8%96%E7%95%8C%E5%B0%88%E9%A1%8C/60260919/%E4%B8%AD%E5%9C%8B%E4%BA%BA%E7%88%86%E8%B2%B7%E6%97%A5%E6%9C%AC%E6%BA%AB%E6%B3%89-%E4%BD%A0%E5%8E%BB%E7%9A%84-%E6%95%B8%E5%8D%81%E5%B9%B4%E8%80%81%E7%89%8C%E6%97%85%E9%A4%A8-%E5%8F%AF%E8%83%BD%E5%B7%B2%E6%98%AF%E5%90%8C%E8%83%9E%E7%B6%93%E7%87%9F
外資的浪潮,如今正悄然湧入日本的溫泉名地。說起日本山梨縣的石和溫泉,許多日本人心中都會浮現出昭和時代的熱鬧場景。那時,每到周末,成群結隊的公司員工和家庭遊客從東京新宿坐上特急列車,一小時半就能抵達,這裏被譽為「首都圈的後花園」。
老旅館裏蒸汽氤氲,榻榻米和拉門之間是孩子們的歡笑與長輩的閒談,溫泉街上小店鱗次櫛比,連空氣裏都混雜着甜酒和果子的香氣。但時代的風向總在不經意間變了。最近,日本記者專程走訪石和溫泉,發現這裏的主角,早已悄悄換了人。
那天,幾輛大型巴士停在一家老字號旅館門口,旅客們魚貫而下,不同於往昔的日語交談,如今大廳裏最響亮的是中文:
"大家在這邊用餐,晚上六點半餐廳見。"
招呼團客的工作人員也操着一口地道普通話。中庭錦鯉依舊、燈籠高掛,日式庭院一切如舊,可旅館的主人已經成了中國企業。對這家「樂氣House甲斐路」的宮健太支配人來說,這些年見慣了溫泉街的起落:
"海外客人用新的視角發現了日本的美,也算是另一種緣分。"
山梨縣石和溫泉鄉樂氣House甲斐路溫泉旅館(IG@kaiji_7373)
這樣的變化,背後是日本地方溫泉行業的共同遭遇。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漫長不景氣,夾雜着消費方式變化,年輕人不愛組團出遊,老旅館一年不如一年。剛想等個好年景,卻又撞上了新冠疫情的重錘。3年間,石和溫泉街一度空無一人,不少老牌旅館負債經營,甚至到了連水電都快交不起的地步。許多旅館老闆不得不咬牙掛牌,盼着能有買家接盤。
中國資本就是在這種時刻出現的。近2年隨着入境旅遊重啟,像「樂氣House甲斐路」這樣被中國公司收購的旅館,不但得以續命,還一躍成為中國團體遊客的首選。旺季時五輛大巴一同抵達旅館,工作人員一邊接待新客,一邊感慨:
"以前這裏最怕沒人,現在怕的是客人多到忙不過來。"
當地政府保守估計,石和溫泉至少有10家旅館歸屬了外國資本,大致佔總數的4分之1。事實上,未登記的旅館也不少,真正的數字或許只多不少。
中國人買溫泉旅館,為何願意出高價?業內專家一語道破:
"石和溫泉有地利,離東京、京都都不遠,離富士山也近,對外國遊客有天然吸引力。而中國買家下手快,開價往往是日本本地人的兩倍。"
數據顯示,只要有旅館掛牌出售,9成都被外國資本拿下。甚至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也經常能看到類似「富士山腳下旅館轉讓,投資機會難得!」的廣告。對很多日本業主來說,賣給本國人固然心裏舒服,可一問價格,人家中國企業開出兩倍價碼,再三考慮,還是選擇了現實。
這其中也不乏無奈與惋惜。日本很多本地人其實更希望能讓旅館繼續由日本人經營,但市場冷清、買家稀少,老一輩經營者更無力接班。與其讓自家一手打拼幾十年的旅館慢慢荒廢,不如賣給願意投資的人,至少還能保住一盞燈、幾分煙火氣。「放着變廢墟總歸不如賣了好。」一位旅館經營者的話,說得很實在。
然而旅館的熱鬧並沒有帶動溫泉街的整體復甦。大巴載來的團隊遊客,多數是為泡溫泉而來,進了旅館便很少再出來。吃飯、泡湯、休息一應俱全,很少有人像過去那樣在溫泉街上慢悠悠閒逛,逛小店、吃點心、聊家常。街邊小賣部老闆感嘆:
"海外客人基本不進來,買東西的還是附近居民和國內遊客。"
老街上的燈光明滅,溫泉旅館裏熙熙攘攘,街道卻多了幾分冷清。這種「旅館熱鬧,溫泉街寂寞」的現實,也讓當地政府有些擔憂。觀光部門負責人角田一滿坦言,希望新業主們能多一些和本地的交流,了解並尊重日本的規矩,讓溫泉街恢復往日的人氣。畢竟,無論資本來自哪裏,只有和在地社區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讓這片溫泉熱土煥發新生機。
也有人反思,這種跨國資本接管傳統行業的現象,究竟是好是壞?有本地人覺得,溫泉街的「靈魂」淡了些,「昭和的老味道」似乎快要消失;但也有人認為,與其看着昔日熱鬧的旅館一個個關門爛尾,不如讓有心人來盤活,只要還能聽見旅館裏客人的笑聲,石和溫泉的故事就還在繼續。
其實這種變化未嘗不是時代的縮影。全球化的大潮下,傳統與現代、本地與外來,不斷地碰撞與融合。溫泉旅館的命運,不再侷限於一家一戶、一街一坊,而是交織着各國的資本、文化和人情。誰來做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片土地上的溫度和煙火氣還能延續多久。
石和溫泉今日的故事,也是日本各地溫泉小鎮面臨的現實。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走進日式旅館、泡在溫泉裏,也會有更多日本小鎮,在包容與接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