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控制環球運輸港口和樽頸重點: 新一輪世界大棋盤戰

Panama Port Deal Drama Reveals The New Great Game Of Ports And Chokepoints (2025-04-18)

巴拿馬港口交易戲劇性地揭示了,在控制環球運輸港口和樽頸重點,出現新一輪世界大棋盤戰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panama-port-deal-drama-reveals-new-great-game-ports-and-chokepoints

幾十年來,巴拿馬及其運河一直在美國歷史上被遺忘了,如今,隨著特朗普總統定義「美國優先」參與世界事務的新時代,巴拿馬及其運河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上表示,“就在今天,一家美國大公司宣布,他們將購買巴拿馬運河周圍的兩個港口,以及與巴拿馬運河和其他幾條運河有關的許多其他東西。”

總統繼續說:

巴拿馬運河是美國人為美國人建造的,不是為了別人建造的,當然也許讓別人可以使用。美國人為修建這運河,付出了巨大的血汗和財富的代價

特朗普在最後發言中,解釋了本屆政府的未來計劃:“ Carter 卡特政府, 當年以1美元的價格把運河送給巴拿馬。我們不是把它送給中國的。但這項與巴拿馬的協議被嚴重違反了。所以我們現在要把它取回來。”

Blackrock 貝萊德提出港口報價

特朗普所指的公司是貝萊德,它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約 11.5 兆美元的資產。宣布這一消息的時間可能並非巧合。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貝萊德與特朗普政府就該交易進行了溝通和互動。

目前,獲得巴拿馬多年期特許經營權、在運河兩端運營貨櫃碼頭的港口公司,是歷史悠久的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在 2015 年之前被稱為和記黃埔。該公司起源於 1863 年的香港,後來被出售給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就此事有以下的表示,「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經濟脅迫和霸權霸凌行徑侵害別國正當權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Tammy Bruce 回應說:“我們注意到中國方面的評論。中共對此次收購感到不滿也不足為奇,因為這將削弱其對巴拿馬運河地區的控制。我們也很高興看到美國投資者收購巴拿馬港口公司的控股權。”

The New Great Game 新的大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長江和記擬以 220 億美元向貝萊德出售的不僅是其在巴拿馬的兩個港口,還包括其遍布全球的港口。

該交易將使貝萊德獲得 23 個國家 43 個港口的營運控制權,其中包括主要海上咽喉要道的 199 個泊位。這將立即摧毀中國約三分之一的全球港口影響力,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基礎設施造成巨大打擊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特朗普 希望遏制中國 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

Trump Hasnt Eyed Away From Latin America And Wants To Contain Chinese Influence - by  Ahmed Adel, (2025-02-08)

特朗普希望遏制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

https://southfront.press/trump-hasnt-eyed-away-from-latin-america-and-wants-to-contain-chinese-influence/


不論是透過經濟施壓或戰略協議,特朗普政府正在向拉丁美洲國家施壓,目的是要遏制中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的外交政策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其特徵是戰略性地放棄全球霸權,並以新保護主義的方式重新定義其國際關係。巴拿馬是這項新策略最明顯的例子之一。

2025年2月,巴拿馬政府宣布不再與中國續簽「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這次撤退並非偶然,因為美國加大了對該地區的壓力,干預招標過程,阻止中國公司獲得戰略合約。

巴拿馬是世界最重要海上通道之一。巴拿馬運河的所在地,已成為華盛頓和北京地緣政治爭端的關鍵點。確保並控制通往南北(格陵蘭島Greenland和巴拿馬)的貿易路線成為當務之急。這不僅具有象徵意義,也強化了對古巴的封鎖,並限制了中國在該地區的發展。

華盛頓一直在幕後努力確保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勢力不會損害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利益。特朗普的行動反映了華盛頓遏制北京在拉丁美洲影響力的更廣泛戰略,拉丁美洲歷來被認為是美國的「後園」。

中國透過數百萬美元的基礎設施、能源和交通投資鞏固了在拉丁美洲的地位。這些舉動並沒有逃過華盛頓的耳目。美國對中國參與戰略項目表示不滿。例如在墨西哥,美國極力限制中國參與地鐵和瑪雅火車的現代化建設。在哥倫比亞,中國取得的機場特許經營的情況也同樣如此。

美國不再尋求、或也許不再能承擔得起全球霸權。相反,它選擇有控制地放棄其霸權承諾,以便將資源集中用於根本的國家優先事項。

FateAndTheFuture 續評 : 

美國政府,過半世紀以來,都積極拉攏中共,作為抑制蘇聯(後來俄羅斯)的棋子,兼且讓中共晉升為世界工廠,協助美國壓低生產成本,和減輕通脹。殊不知,此舉助長了中共的崛起,轉過來向美帝的國際權威打主義,後患無窮。

蘇聯於1990年已經放棄了共產主義,單方面無條件解散了華沙公約聯盟,讓所有前華沙公約國獨立自決。就連一些屬於蘇聯一部份的蘇維埃共和國,例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鲁吉亞,亞塞拜疆,哈薩克等,也成為獨立國家。

相反,美國仍然維持,作為平衡華沙公約聯盟,的北約軍事聯盟。即使俄羅斯解散了華沙公約聯盟,美國不旦沒有解散北約聯盟,反而把前華沙公約國納入北約的版圖。

中共呢?中共就利用著美國給它的一切好處,不斷提升其武裝力量,把中共的影子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直到今天可以威脅取締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

回想起來,美國長期以來扶持中共,是不符合美國本身的利益。但長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是被來自東歐的移民騎劫,利用美國的國際力量協助他們消滅他們的世仇,俄羅斯。他們多年來逐漸滲透了整個美國決策系統,已經根深蒂固,成為美國的深層影子政府。

特朗普突破了重重的障礙,成功重返白宮,無意中動遙了這個影子政府蟻巢,有望把很多至今隱閉的真相浮現出來。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加拿大銀行涉嫌為華人犯罪集團販賣芬太尼,替中共洗客錢,

Canadian Banks Linked To Chinese Fentanyl Laundering Risk US Treasury Sanctions After Cartel Terror Designation  (2025-03-31)

加拿大銀行涉嫌為華人犯罪集團販賣芬太尼,和替中共洗客錢,可能會被指控協助恐怖組織,和被美國財政部製裁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canadian-banks-linked-chinese-fentanyl-laundering-risk-us-treasury-sanctions-after 

據曾任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的 David Asher 透露,加拿大的銀行可能很快就會面臨美國財政部「新一輪」監管審查。 

據他說,在北美洲販賣毒品和洗黑錢活動,主要是由在加拿大的中國黑社會組織策劃的。

這些跨國犯罪集團勾結嚴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北美金融體系的穩定。 

他警告說,由於最近墨西哥卡特爾組織被指定為外國恐怖組織,加拿大的銀行可能很快就會面臨被美國財政部嚴格審查。 

在談到華人三合會和在加拿大活動的墨西哥販毒集團之間的聯繫時,他直言說:“美國已經將這些販毒集團指定為恐怖組織。這改變了一切。現在我們可以起訴他們。他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躲在加拿大法律的漏洞後面了。” 

"如果我們發現加拿大某些銀行協助轉移這些非法資金,即使是間接的,他們也可能受到美國監管,並因參與恐怖活動而受到製裁。這對加拿大銀行業的影響深遠。如果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通過幫助販毒集團,而賺取哪怕一美元,他們就是參與了恐怖活動。” 

他說,與中共有聯繫的加拿大華人三合會佔據毒品金字塔的頂端,並且正在利用加拿大的司法制度漏洞。

他呼籲加拿大當局拿出調查這些非法金融活動的決心

“加拿大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之一,就是解釋為什麼加拿大道明銀行 (TD Bank) 沒有受到指控?美國已經對道明銀行的一些高管提出了刑事指控。” 加拿大必須擺脫其法律和政治惰性。不採取行動的後果可能是可怕的。這不僅會損害加拿大的主權和公共衛生,還會損害其銀行業的國際地位。

“加拿大縱容中國販毒集團洗黑錢,為美國帶來很大的問題。”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中國是輸入美國毒品的源頭,中國應對芬太尼危機負責

China's Role In US Fentanyl Crisis Directed By Regime Leadership, Expert Says - by Terri Wu & Olivia Li via The Epoch Times (2025-04-02)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chinas-role-us-fentanyl-crisis-directed-regime-leadership-expert-says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article/chinas-role-in-us-fentanyl-crisis-directed-by-regime-leadership-expert-says-5833296?utm_source=partner&utm_campaign=ZeroHedge&src_src=partner&src_cmp=ZeroHedge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Kristi Noem在視察墨西哥邊境時,被展示一袋非法芬太尼

隨著美國和中共互相提高進口商品關稅,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同時,北京的言論越來越具對抗性。

3月初,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中國外交部的一篇帖文:“如果美國想要戰爭,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準備好戰鬥到底。”

特朗普總統警告稱,雖然美國並不想與中國開戰,但「美國有充份的實力來應對這場戰爭」。

特朗普以國家緊急狀態應對芬太尼(一種致命的鴉片類藥物,效力是嗎啡的 50到100倍)持續向美國販運為由,對所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加徵 20% 的關稅。

至今,中國仍然是芬太尼原料的主要來源國,這些原料運往墨西哥,在那裡製成毒品。然後,這些毒品主要透過南部邊境走私到美國。

為了回應特朗普增加的關稅,北京對美國煤炭和天然氣徵收了15%的額外關稅,對農業設備和拖拉車徵收了10%的額外關稅。

共產黨政權也將芬太尼危機稱為美國“自己的問題”,並將美國的關稅視為“敲詐”。

現居澳洲的中國北京大學前法學教授袁紅兵 (Yuan Hongbing) 表示,美國鴉片類藥物氾濫,不如中共所稱是美國的自身問題,而確實是中共故意製造的。

其實中共在美國芬太尼危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長期以來把問題歸咎於美國,是習近平的策略。

袁紅兵進一步表示,芬太尼是習近平「報復」西方的核心材料。他說,習近平指責西方國家因19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而讓中國遭受百年屈辱,中國不得不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中國領土並開放中國港口供外國控制。

袁紅兵表示:“正是由於習近平的指示,我們現在看到中國芬太尼的原料產量和出口急增,加劇了美國的芬太尼危機。”

據美國緝毒局稱,芬太尼過量死亡已成為一場全國性危機,每天奪走 200 多名美國人的生命。

中國問題專家Alexander Liao表示,芬太尼危機已成為美國選民關注的議題。

如今中美對抗已經升級到新的境界。他表示:“無論是貿易還是其他方面,美國和中國基本上已經反目成仇。”

他對當前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關係狀態的概括是 “聲音不大但行動激烈”,與此相對照的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 “爭論聲音很大但行動很少”。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新冠疫情賠償 : 法官裁定中國政府需為此賠償超過240億美元

 指中國政府要為新冠傳播負責 美國密州法院判賠1800億 (2025-03-09)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57134/%E5%8D%B3%E6%99%82-%E4%B8%AD%E5%9C%8B-%E6%8C%87%E4%B8%AD%E5%9C%8B%E6%94%BF%E5%BA%9C%E8%A6%81%E7%82%BA%E6%96%B0%E5%86%A0%E5%82%B3%E6%92%AD%E8%B2%A0%E8%B2%AC-%E7%BE%8E%E5%9C%8B%E5%AF%86%E5%B7%9E%E6%B3%95%E9%99%A2%E5%88%A4%E8%B3%A01800%E5%84%84

密蘇里州政府向中國政府提起新冠疫情賠償, 法官裁定中國政府需為此賠償超過240億美元

美國首宗控告中國政府應為美國新冠疫情承擔責任的求償案,在密蘇里州當地時間7日宣判法官裁定中國政府需為此賠償超過240億美元(約1865億港幣)。提告的密蘇里州官員稱,會透過扣押中國資產拿到賠償。中國駐美大使館稱,不會接受有關判決,如果中國利益受損必對等反制。

據福克斯新聞等美國媒體報道,該訴訟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不久的2021年4月開始,時任密州檢察長向聯邦法院提告中國政府隱瞞新冠病毒存在與傳播,及囤積個人醫療防護裝備,斬斷對全球其他地方的供應,但當時的法官認為相關訴訟受「外國主權豁免法」的嚴格限制駁回。不過,今年1月,巡迴上訴法院以囤積個人防護裝備的指控並未被該法排除為由發回重審。該案隨即重新開審,中國沒有派代表出庭。

密蘇里州檢察官向法院提出要求中國政府賠償新冠疫情的訴訟

密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7日對該案進行宣判,指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國的國家衛生委員會、應急管理部、民政部、湖北省政府、武漢市政府、武漢病毒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必須為此負責。

共和黨籍現任密州檢察長稱,「我們打算扣押中國持有的資產、包括密州農田,來拿回每一分錢」。可尋求特朗普政府的幫助以找尋與沒收中國在美國的資產。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回應表示,中國政府現在與以後都不會接受這項沒有事實、法律或國際先例依據的判決。中國利益倘若受損,中方勢將依法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要求特朗普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並承認「自由」台灣

Tiffany Reintroduces Resolution to Scrap “One China” Policy, Normalize U.S.-Taiwan Ties (2025-02-06)

眾議員Tom Tiffany再次提出廢除「一個中國」政策、實現美台關係正常化的決議

Image

https://tiffany.house.gov/media/press-releases/tiffany-reintroduces-resolution-scrap-one-china-policy-normalize-us-taiwan

眾議員湯姆·蒂法尼(威斯康辛州第7選區)和斯科特·佩里(賓夕法尼亞州第10選區)率領22名國會議員再次提出立法,恢復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並終止過時、適得其反,且虛偽的“一個中國”政策。決議也鼓勵特朗普政府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就「台灣從來都沒有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控制之下,哪怕是一天也沒有。「這是一個自由、民主和獨立的國家,美國的政策早就應該反映出這一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蒂芙尼議員說。

背景:

美國與台灣政府,一向保持正常的外交關係,直到1979年,卡特總統 Jimmy Carter,突然切斷與台北的正式關係,並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權。

作為回應,美國國會批准了跨黨派的《台灣關係法》(TRA),這是美國與台灣繼續保持關係的基石。列根總統在任期內提出“六項保證”,提升了與台灣的關係,明確表示美國從未接受過中共對台灣的主權說法”。

但儘管有《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美國政府仍然沒有與台灣建立正式關係。美台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Trump must dump 'One China' policy and recognize 'free' Taiwan, House Republicans say (2025-02-26)

眾議院共和黨議員要求特朗普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並承認「自由」台灣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trump-must-dump-one-china-policy-recognize-free-taiwan-house-republicans-say

FateAndTheFuture 續評 : 

美國政府,過半世紀以來,都積極拉攏中共,作為抑制蘇聯(後來俄羅斯)的棋子,兼且讓中共晉升為世界工廠,協助美國壓低生產成本,和減輕通脹。殊不知,此舉助長了中共的崛起,轉過來向美帝的國際權威打主義,後患無窮。

蘇聯於1990年已經放棄了共產主義,單方面無條件解散了華沙公約聯盟,讓所有前華沙公約國獨立自決。就連一些屬於蘇聯一部份的蘇維埃共和國,例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鲁吉亞,亞塞拜疆,哈薩克等,也成為獨立國家。

相反,美國仍然維持,作為平衡華沙公約聯盟,的北約軍事聯盟。即使俄羅斯解散了華沙公約聯盟,美國不旦沒有解散北約聯盟,反而把前華沙公約國納入北約的版圖。

中共呢?中共就利用著美國給它的一切好處,不斷提升其武裝力量,把中共的影子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直到今天可以威脅取締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

回想起來,美國長期以來扶持中共,是不符合美國本身的利益。但長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是被來自東歐的移民騎劫,利用美國的國際力量協助他們消滅他們的世仇,俄羅斯。他們多年來逐漸滲透了整個美國決策系統,已經根深蒂固,成為美國的深層影子政府。

特朗普突破了重重的障礙,成功重返白宮,無意中動遙了這個影子政府蟻巢,有望把很多至今隱閉的真相浮現出來。

Nixon 尼克森  與  毛澤東

Kissinger 基辛格  與  毛澤東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美國24眾議員推共同決議案 倡廢除「一中政策」

(澤火革) 2025值年卦 : 改革、變革、革命

美國24眾議員推共同決議案 倡廢除「一中政策」 (2025-02-06)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5-02-06/%E7%BE%8E%E5%9C%8B24%E7%9C%BE%E8%AD%B0%E5%93%A1%E6%8E%A8%E5%85%B1%E5%90%8C%E6%B1%BA%E8%AD%B0%E6%A1%88-%E5%80%A1%E5%BB%A2%E9%99%A4%E3%80%8C%E4%B8%80%E4%B8%AD%E6%94%BF%E7%AD%96%E3%80%8D/5138044#page2


美國24名共和黨眾議員於當地時間6日提出不具法律效力的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呼籲白宮廢除「一中政策」,並恢復與台灣「正式外交關係」,與台灣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支持其加入國際組織。

揚言「一中政策」過時

這決議案由共和黨眾議員Tom Tiffany與Scott Perry共同提出。決議案指,「一中政策」已經過時,無法與美台民眾的利益對接。美國總統應該放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不受中國統治,也不包括在其領土範圍內。

此外,決議案呼籲美台互派大使,啟動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正式談判,並支持台灣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取得會員資格。

Tom Tiffany於多年來一再提出類似決議案。共同決議案表達國會對特定議題的立場或意見,不需要遞交總統簽署,因此也不具法律效力。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令中共擔心的是:美國能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

What CCP Fears If US Can Negotiate An End to Russia–Ukraine War - Dorothy Li via The Epoch Times (2025-03-06)

令中共擔心的是:美國能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what-ccp-fears-if-us-can-negotiate-end-russia-ukraine-war-analysts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china/what-ccp-fears-if-us-can-negotiate-an-end-to-russia-ukraine-war-analysts-5819122?utm_source=partner&utm_campaign=ZeroHedge&src_src=partner&src_cmp=ZeroHedge

如果特朗普總統能夠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共產中國可能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習近平主席2月24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時,重申了他三年前宣布的「無限制」夥伴關係。為展現團結,習近平告訴普京,中俄兩國是「好鄰居」、「同甘共苦的真朋友」。

分析家表示,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中國政府向普京表達的熱情,反映出中國的擔憂。“習近平最大的擔心是普京可能向特朗普傾斜”,甚至協助美國遏制中共。

中俄兩個獨裁政權之間的聯盟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牢固。烏克蘭戰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北京和莫斯科及其經濟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然而,一旦達成停火協議,兩國夥伴關係中長期存在的一些摩擦點,例如邊界的領土爭端,可能會重新浮現。

此外,北京對莫斯科戰爭的支持也使其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變得緊張。一旦烏克蘭衝突結束,普京不再需要習近平的支持,共產中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被邊緣化了。

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是建立在暫時的共同利益上,一旦利益發生衝突,就會產生分歧。美國國防部官員已表示,將把戰略重點轉向應對中共的威脅。

國防部長 Pete Hegseth 將中共描述為一個與美國對等的競爭對手,具有「威脅我們國土和印度-太平洋地區核心國家利益的能力和意圖」。

這種焦點的轉變,並不只限於美國國防方面。“為了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並解決貿易逆差,是特朗必須針對的問題根源,那就是中共。”

北京國內面臨的挑戰

中國經濟正面臨國內需求低迷、人口老化、房地產產業的持續危機等問題。

16至24歲族群的失業率飆升至幾十年來最高的水平。官方數據顯示,五份之一的中國年輕人沒有就業,中國政府部門於2023年6月暫停公佈這項數據。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外資企業撤離,許多大學畢業生轉向低薪工作,導致民眾不滿加劇。

雖然公眾的不滿或經濟放緩不會從根本上威脅到黨的統治,由於共產黨的大規模監視,和嚴格控制社會的能力。但這個情況可能會導致習近平被迫考慮採取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例如攻打台灣,以轉移人民對他的批評。

(*FateAndTheFuture:肯定不會的,習近平最害怕就是隨著戰爭而來的亂局 )

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終結?

除非當局選擇揭露,否則竹幕背後隱藏著什麼幾乎不可能為人所知。

北京對新冠病毒相關資訊的嚴格控制就是該政權不透明的一個例子。時至今日,北京仍拒絕對疫情的起源進行任何國際調查,導致全球對疫情如何在中國爆發一無所知。

前二號人物李克強於2023年10月去世,當時他辭任總理職務才七個月,這也成為一個謎團。

相對於中共黨內領導人的長壽記錄,李克強去世時只有68歲,這讓中國問題觀察家們感到驚訝。李克強的兩位前任總理,83歲的溫家寶和96歲的朱鎔基,都還健在。

一些評論人士猜測,李克強的去世與中共高層的政治內鬥有關。包括前外交部長秦剛和國防部長李尚福在內的多位高級官員和軍事指揮官在莫名其妙失蹤後突然被解職。

各大城市執法人員的不滿情緒正高漲。最近,某省會的一名公安局長逃往海外,說明就連公安機關的高層也出現了動盪。

這就像一場大地震的前夕,是沒有人能感覺到其發生的,只有動物的第六感才有對危機的預感能力。政權的垮台可能會出乎意料,令世界措手不及。

FateAndTheFuture : 

還以為只有獨載國家的統治者才可以不理會民意,一意孤行採取好戰外交。民主國家不是受制與人民的意願嗎?

錯了,獨載國家的領導人才是最害怕戰爭,因為他們知道戰爭是人民發動起義的良機。

相反,民主國家的當權者,當他們失了人民的支持時,為了保著他們的權位,才最渴望戰爭, 或疫情大流行緊急事故。他們可以趁機宣布緊急法令,架空正常的憲制,可以繼續蔑視民意。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美國軍工業集團,向特朗普施壓,促使把矛頭轉向中共

The MIC deep state are putting heavy pressure on Trump to reorient towards China - SIMPLICIUS  (2025-05-15)

美國軍工業集團,向特朗普施壓,促使把矛頭轉向中共

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61208011

特朗普 :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是拜登的戰爭,不是我的戰爭。我剛到這裡 ...... "

特朗普的問題在於,他在烏克蘭問題上舉步維艱,為了挽回與俄羅斯談判失敗的面子,他為自己挖了一個越來越深的坑。在試圖擺脫烏克蘭泥潭時,他做出了不少自相矛盾的聲明。

特朗普感覺到人們越來越多地認為他已經“把烏克蘭危機當成自己的事”,於是他自相矛盾地聲稱這場衝突完全是拜登一手造成的。然後,他繼續吹噓說,是他在他第一個任期內,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型反坦克導彈,讓他們摧毀大量俄羅斯坦克,幫助烏克蘭贏得他們的「第一場大戰」。這些相互矛盾的言論讓人不禁要問:“那麼,這到底是誰的戰爭?拜登的還是特朗普的?”

特朗普的言論充份顯示他幼稚和不知所措:

事實上,特朗普面對著俄羅斯堅定地堅持其長遠安全原則感到非常焦慮。特朗普渴望盡快結束一場他完全不能掌握的麻煩戰爭,以獲得公關上的得分。他幾乎是在乞求俄羅斯給他一個面子,停止軍事上推進,放棄戰場上所佔的優勢。

特朗普不斷重複,俄羅斯必須停止戰爭,因為有太多人死亡。但他卻剛剛對也門進行了大規模轟炸,造成兒童和平民傷亡。

這使特朗普聽起來很虛偽。人們不會這麼容易被愚弄的。特朗普根本不關心烏克蘭的什麼「死亡」。否則,他會大聲宣揚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也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但他卻全力支持以色列的野蠻行為,更不用他在也門的毫無區別的大舉轟炸。

實際上,特朗普之所以感到焦慮,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如前所述,他想為自己陷入困境的政府撈取政治分數;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他周圍的所有軍工聯巨頭,和深層幕後勢力,都在對他施加壓力,要求他重新把矛頭轉向中共。而且,他也知道烏克蘭衝突對美國的資源是一個巨大的拖累。

可能還有更隱密的原因,例如不希望俄羅斯在歐洲過度擴大其控制和影響力,因為深層智庫組織,可能已經向特朗普通報了這樣的發展。除非俄羅斯的長遠安全憂慮得到平息,否則他們將繼續戰鬥。按照目前俄羅斯在戰場上推進的速度,讓這場戰爭延續下去,只會使俄羅斯軍事上變得更強大,直到它再次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過去幾天,有一組有趣的數據流出。俄羅斯北方傳媒公司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報導稱,俄羅斯的軍事招募數量正在飆升。

一位德國數據分析師透過分析數據發現,俄羅斯每天可能招募多達 1,400 多人

俄羅斯各地區軍隊徵兵活動正在激增。俄羅斯政府大幅提高簽約金。在伊爾庫茨克,自3月1日起,新入伍士兵將獲得140萬盧布的獎金;這比俄羅斯的平均年薪還要高

在談到如今莫斯科志願者參軍的動機時,負責挑選志願者的消息人士指出,其一是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的成功、還有宣傳的效應,以及報復的心態。對於第一點,評選者提到了庫爾斯克地區的解放,而第二點則是親政府媒體關於烏克蘭軍方可能犯下的罪行的報道所致。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Government Advisor Warns UK Is Heading For Civil War - Paul Joseph Watson (2025-03-05)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https://modernity.news/2025/03/04/government-advisor-warns-uk-is-heading-for-civil-war

一位頂級學者和政府顧問警告稱,由於英國政府未能阻止大規模 “難民” 移民,而令他們在人民眼中失去了 “合法統治認可”,英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會經歷一場內戰。

David Betz教授在倫敦國王學院任教,他曾為英國國防部和政府通信總部提供諮詢或服務,同時擔任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這位自稱是 “典型建制派人士” 的教授坦然表示,英國社會現在已 “極度脆弱”,極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騷亂。

他說,英國領導階層試圖顛覆脫歐公投結果,導致社會契約破裂,引發的後果就是危機。

隨後幾年,由於歷屆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以及無法保護兒童免受難民團伙的侵害,再加上高度政治化的司法機構的不公正司法系統,導致了政治階層失去「合法性」

「如果大家想在一個社會中製造國內動亂,那麼英國政府所做的,幾乎就是最典型的做法了」,這位教授說。

他再說,現在的情況已經 “太糟糕了”,五年內很可能爆發比去年夏天的騷亂更嚴重的全國性騷亂。

貝茨教授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人們與自己的根源、自己的社區、自己的價值觀的連結越來越少。所有這些事情過去常常讓人們感到滿足和安全。但今天,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邪惡活動卻加劇和擴大了我們的分歧。

那麼,一個存在這種內部衝突的社會是否注定會爆發內戰?

他解釋說,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社會 (highly-heterogenous societies),由許多不同族裔,和不同文化組成的社會, 沒有一個單一的主導種族和文化,這種社會不太容易發生內戰。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組擁有足夠的力量或地位,來協調一場大規模的起義。

同樣,一個高度單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 (highly-homogenous) 也不太可能發生內亂,因為通常很容易達成妥和共識。

最危險的,就是一個長時間人種和文化單一的社會 , 但短時間內變成多元種族和文化 (societies that are becoming more heterogenous)。原本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流群體開始擔心正在失去獨特地位。這種情緒是引發社會衝突的最有力因素。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歐盟:一群追求戰爭的墮落官僚

Europe: a degeneratocracy in pursuit of war – Alex Krainer (2025-03-06)

歐盟:一群追求戰爭的墮落官僚

https://trendcompass.substack.com/p/europe-a-degeneratocracy-in-pursuit

指責俄羅斯違反《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顯示這些歐盟領導入都是腐敗無恥的騙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希望大家只閱讀主流媒體,否則你們可能會了解真相。2015年2月12日,烏克蘭代表、歐盟和兩個分離共和國 (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的領導人,簽署了第二份明斯克協議。俄羅斯支持《明斯克第二協議》,但就並非簽署國。

第二明斯克協議是一份提出13點協議的和平計劃,內容包括立即全面停火、撤出重型武器、歐安組織監督、基輔與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代表對話解決分歧、交換戰俘、人道主義救濟等。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

根據該協議,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oroshenko),和總統普京,每月進行廣泛的電話溝通,四方交換有關實施協議所定的措施的情況。這樣,第二明斯克協議就為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直接溝通提供了一個場所。此外,克里姆林宮或許希望這項安排能有利於俄羅斯的主要安全要求:引導烏克蘭走向中立,並確保它不會加入北約軍事組織。

默克爾(Angela Merkel)

只是為日後戰爭,爭取多一點時間作準備。

然而,基輔從未做出任何認真的努力來執行這些協議,到 2018 年,《明斯克協議》第二階段協議顯然已搖搖欲墜:烏克蘭軍隊沒有從緩衝區撤出重型武器,對頓巴斯城鎮和村莊的導彈和砲火襲擊,幾乎每天都在繼續。到了2022年,這些攻擊造成超過14,000人傷亡。歐洲列強則視而不見,忽視了烏克蘭的違約行為,並假裝烏克蘭正在履行義務。

事實上,正如我們後來了解到的那樣,烏克蘭方面從來沒有打算遵守《明斯克協議》。烏克蘭前外交部長 Pavlo Klimkin 稱,“烏克蘭簽署第二份明斯克協議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烏克蘭軍隊,加強國際反俄聯盟”,並補充道,“從第一天起我們就明白這一點”。該協議的歐洲「擔保人」完全參與了這項欺騙行為。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承認,「2014年明斯克協議是讓烏克蘭爭取時間。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烏克蘭利用這段時間變得更強大。2014-2015年的烏克蘭和今天的烏克蘭不能相比較。她補充說,《明斯克協議》只是暫停了衝突,但並沒有解決衝突,這「恰恰為烏克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023年4月,默克爾的供詞,從前法總統奧朗德口中證實是真的。奧朗德在與兩名俄羅斯惡作劇者Lexus和Vovan的一次令人震驚的電話訪問中,透露了真相。當時歐朗德以為對方是烏克蘭總統 Poroshenko,因此坦白說出來:「每個人都認為普京是想拖延時間。不是,是我們想爭取時間,給你們烏克蘭一個恢復的機會,提升你們的軍事力量。這正是我們應該捍衛《明斯克協議》的原因。你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必須保衛這些權利,因為在這7年間,烏克蘭獲得了增強自身實力的資源"。奧朗德也承認,歐盟和法國實際上是這場衝突的 “參與者”。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他們都是小丑:歐洲領導人面臨新的政治現實

2025年值年卦(澤火革)變革,改革,革命,去除過時沒有用的

They're All Clowns: European Leaders Facing A New Political Reality (2025-03-05)

他們都是小丑:歐洲領導人面臨新的政治現實

https://southfront.press/theyre-all-clowns-european-leaders-facing-a-new-political-reality/

馬戲團走了,但小丑還留在。歐盟的官僚失去了安樂午餐,因此怒不可遏。由於特朗普總統當選,操縱這些歐盟官僚的美國深層政府被迫採取低調,準備與特朗普再次較量,但就要拋棄他們在歐洲的左翼自由派傀儡,讓他們自生自滅。

正如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所表明的那樣,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的法西斯主義並沒有消亡,只是隱匿在普世平等、全球化和偽民主等進步思想下,延續和浮現出來。

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統治階層實現了他們的第一個最根本的目標:摧毀了四大「傳統」帝國(俄羅斯、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第五個帝國(大英帝國)就從「海上霸主」變成了「全球銀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消滅」了歐洲作為政治核心的地位,並開啟了另一個長達百年的資本累積週期,但就把全球政治核心遷移到美國。

這種全球重組的政治後果是: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歐洲主要的政治力量是納粹黨 (國家社會主義),那麼在納粹德國戰敗後,他們就被自由社會主義(歐盟官僚機構)所取代。

此前,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中心是德國。隨後,從1980年到2000年,它整體轉向了歐盟。但歐盟各國則跟隨自己的歷史背景,選擇了不同型式的反俄論調和措施。

例如,愛沙尼亞就是法西斯的主要思想家Alfred Rosenberg的故鄉。蘇聯解體之後,愛沙尼亞政府通過了針對境內俄羅斯人口的歧視性立法,向數百萬俄羅斯血統的人發放了「非公民護照」。當時,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一樣,俄語也遭到禁用。

21世紀初歐洲的特殊性在於,意識形態上變成了德國納粹主義的延續(以歐美左翼自由派法西斯主義的形式出現)。經濟上走前蘇聯路線(集體化、低效率官僚化、過度受管制的經濟)。政治上則變成了沒有獨裁者的獨裁政權。前蘇聯式社會主義的口號是: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這個口號現在變成了:   “ 各人需要竭盡一切所能,各人按照最低所需獲得分配 

“from each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of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of his needs”. 

於是,21世紀初歐洲,就從一個馬列烏托邦,轉變到慢慢成形的全民集中營。疫情下的各種高壓措施把這個過情大大加速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歐盟現任的政客和官僚大多不是由本國人民選出來的,不代表國民的利益,亦無需向國民交代。他們只是由匿名的環球菁英任命的。過去幾十年來歐洲政治領袖的墮落,可在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國家看得最清楚。

烏克蘭衝突即將結束,新的經濟多極體系轉型即將到來。這一進程中的主要障礙是老派的美國-歐洲-猶太精英。他們的統稱是 "左翼自由主義者"。他們目前的「大本營」設在歐盟。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所有跡象都指向奧巴馬」他是美國近年來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

Memo to the post-Biden DOJ: All roads lead to Obama - Wayne Allyn Root (2025-03-04)

給後拜登政府 (post-Biden) 司法部的備忘錄:「條條大路通往奧巴馬」(所有跡象都指向奧巴馬)。

https://www.worldtribune.com/memo-to-the-post-biden-doj-all-roads-lead-to-obama/

條條大路通奧巴馬。他是決策者。他是美國和特朗普總統近年來所遭遇的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

所有跡象都指向歐巴馬。他是決策者。美國和特朗普所遭遇的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就是奧巴馬。

正如之前的專欄所解釋的那樣,我相信這一切都始於哥倫比亞大學。我和奧巴馬有過一段關係。我們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我們都是法律預科和政治學的學生。 1983年,我們兩人同一天畢業。

我是保守派戰士和資本主義傳播者。身為一個敢於冒險的企業家,我在商業界賺了數百萬美元。他則成為「社區組織者」即共產黨叛徒。

奧巴馬其實是「哥倫比亞的幽靈」

我支持商業。我信仰經濟和個人自由、言論自由、有限政府、低稅收和少管制。

歐巴馬討厭商業。他信仰社會主義、大規模徵稅和政府監管、綠色能源騙局、開放邊境給非法移民,以及把政府武器化來打擊言論自由。

美國發生的一切壞事的根源都可以稱為「奧巴馬問題」。而這一切起源的秘密都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找到。

首先,奧巴馬是怎麼進入哥倫比亞的?當時,哥倫比亞大學幾乎不接受任何大學轉學生。只有哈佛大學的狀元學生才有可能獲得這個機會。奧巴馬是一名畢業於平庸大學(西方學院)的差勁學生。那麼,他是如何於1981年轉入哥倫比亞這所常春藤大學呢?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相信奧巴馬之能夠被哥倫巴學院錄取, 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外國交換生」。哥倫比亞大學喜歡接收來自印尼(奧巴馬的出生地)等異國的學生。這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的快速途徑。

這是沒有問題。只不過,如果奧巴馬聲稱自己是印尼公民,因此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取錄,那麼他就沒有資格擔任美國總統。

其次,他根本就沒有到過學校上課,他是如何能夠畢業的?我們是同班,都是法律預科和政治學專科生,但我從未見過他一面。我所接觸過的任何同學也都沒有見過他。我所交談過的其他教授也都沒有記憶見過他。奧巴馬其實是 「哥倫比亞的幽靈」。

我一直認為他要么是中情局的臥底,從未踏足校園就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又或者在哥倫比亞大學莫斯科的姊妹學校學習了兩年共產主義初級課程。

無論如何,他是個騙子和「臥底賣國賊」

最後,他的整個議程,始終是圍繞著我們在哥倫比亞都知道的「Cloward-Piven」策略的。該計劃是由兩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一對名為 Cloward 和 Piven 的共產主義夫妻團隊)創建的。該計劃是一個詳細的策略,旨在透過讓每個人都享受福利、食物券和免費醫療來摧毀美國、摧毀資本主義和美國的中產階級,直到國債爆破、經濟不堪負荷、國家崩潰。

以上聽起來很熟悉嗎?認得這個計畫嗎?這正是奧巴馬兩屆任期內進行的事情,然後在奧巴馬「第三任期」變本加厲,因為在拜登這個癡呆傀儡總統的四年任期,奧巴馬才是主腦。

除了試圖讓每個美國人對福利、食物券和免費醫療上癮之外,奧巴馬還透過開放邊境進一步擴大了該計畫。奧巴馬和他的共產主義團隊向整個貧窮和依賴福利的第三世界大開方便之門,使我們的國家背負巨額債務,經濟不堪重負,國家崩潰。

使政府武器化,利用政府架構打擊政治對手

奧巴馬利用政府機構來摧毀反對他的人。特朗普就是他的主要目標。首先,奧巴馬下令對特朗普及其競選活動進行監視。隨後,他下令以捏造「通俄門」的虛假罪對特朗普實施迫害。隨後,他下令對特朗普提出起訴。奧巴馬聯合紐約州共產政客,下令對特朗普提起民事訴訟,試圖沒收他的資產,使他破產。

但早在特朗普受到迫害之前,我就遭受了迫害。我之所以名列奧巴馬「敵人名單」之首,是因為我是Fox News福克斯新聞的常客,我不僅揭露他是個隱蔽的共產主義信徒,還敢於揭露他在哥倫比亞的騙局。

2010年至2013年間,奧巴馬派聯邦稅局來毀掉我。和特朗普一樣,我沒有被他們毀掉,但就損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一切都源自奧巴馬,由始至終都是他在背後策劃。是他發號施令的。必須調查並起訴奧巴馬。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馬斯克:『2013-2014 推翻烏克蘭合法民選政府的發動者是美國』

New evidence of Ukrainian war crimes emerges (2025-03-05)

烏克蘭戰爭罪行的新證據現正浮出水面

https://www.rt.com/news/613747-musk-remember-us-coup-ukraine/

‘Very few people’ remember US overthrew Ukrainian govt – Elon Musk

馬斯克:『很少人記得(知道)2013-2014 年推翻烏克蘭合法民選政府的發動者是美國』

烏克蘭抗議者受到參議員麥凱恩 (John McCain) 的安撫(2013 年 12 月 12 日)

Victoria Nuland 維多利亞·紐蘭(美國負責歐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在基輔 廣場向示威者「分發餅乾」(2013 年 12 月)

億萬富翁馬斯克憶述參議員 Chris Murphy 承認華盛頓在2014 年幫助促成烏克蘭的“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

馬斯克表示,許多美國人已經忘記了,正是美國在 2014 年幫助推翻烏克蘭合法政府,導致該國在往後的幾年陷入混亂。

馬斯克對美國參議員克里斯·墨菲的一段影片做出了回應,該影片討論了華盛頓在 2013 年至 2014 年基輔 Maidan 抗議活動期間所扮演的角色,該抗議活動導致時任烏克蘭總統 Viktor Yanukovich下台。

影片中,這位民主黨人物承認,在騷亂期間,美國「並不是中立」。參議員 Murphy 還回憶說,“我們是積極參與的”,美國資深議員和高級官員也參加了廣場上的抗議活動。

他進一步解釋說,“奧巴馬政府同時間通過了對烏克蘭官員的製裁。我真的認為,美國擺出的明確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當時的烏克蘭政府被推翻。”

Murphy參議員也指出,烏克蘭向西方靠攏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這正是抗議者的主要目標。他解釋道:“如果烏克蘭成為歐盟的一部分,從而成為與美國達成的新貿易協定的一部分,那麼這可能會為美國帶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我們不應該遮掩我們在整件事情上的利益關係。”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Government Advisor Warns UK Is Heading For Civil War - Paul Joseph Watson (2025-03-05)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https://modernity.news/2025/03/04/government-advisor-warns-uk-is-heading-for-civil-war

一位頂級學者和政府顧問警告稱,由於英國政府未能阻止大規模 “難民” 移民,而令他們在人民眼中失去了 “合法統治認可”,英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會經歷一場內戰。

David Betz教授在倫敦國王學院任教,他曾為英國國防部和政府通信總部提供諮詢或服務,同時擔任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這位自稱是 “典型建制派人士” 的教授坦然表示,英國社會現在已 “極度脆弱”,極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騷亂。

他說,英國領導階層試圖顛覆脫歐公投結果,導致社會契約破裂,引發的後果就是危機。

隨後幾年,由於歷屆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以及無法保護兒童免受難民團伙的侵害,再加上高度政治化的司法機構的不公正司法系統,導致了政治階層失去「合法性」

「如果大家想在一個社會中製造國內動亂,那麼英國政府所做的,幾乎就是最典型的做法了」,這位教授說。

他再說,現在的情況已經 “太糟糕了”,五年內很可能爆發比去年夏天的騷亂更嚴重的全國性騷亂。

貝茨教授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人們與自己的根源、自己的社區、自己的價值觀的連結越來越少。所有這些事情過去常常讓人們感到滿足和安全。但今天,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邪惡活動卻加劇和擴大了我們的分歧。

那麼,一個存在這種內部衝突的社會是否注定會爆發內戰?

他解釋說,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社會 (highly-heterogenous societies),由許多不同族裔,和不同文化組成的社會, 沒有一個單一的主導種族和文化,這種社會不太容易發生內戰。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組擁有足夠的力量或地位,來協調一場大規模的起義。

同樣,一個高度單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 (highly-homogenous) 也不太可能發生內亂,因為通常很容易達成妥和共識。

最危險的,就是一個長時間人種和文化單一的社會 , 但短時間內變成多元種族和文化 (societies that are becoming more heterogenous)。原本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流群體開始擔心正在失去獨特地位。這種情緒是引發社會衝突的最有力因素。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告別斯拉夫卡 (1912 俄羅斯愛國歌曲) [哥薩克版本]

Farewell of Slavianka《告別斯拉夫卡》Kuban Cossack Choir 庫班哥薩克合唱團 (2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L9jicbRBo  

 "Farewell of Slavianka"《告別斯拉夫卡》是一首俄羅斯愛國進行曲,由作曲家Vasily Agapkin創作,以紀念在First Balkan War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陪伴著丈夫的斯拉夫婦女。這首進行曲於1912年首演。 Slavianka 可翻譯為「斯拉夫女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俄羅斯士兵離開家園時,並以這進行曲陪伴著。

 Russian Patriotic Song: Farewell of Slaviank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baX1Q230U  

 沙俄時期的哥薩克

今天的俄羅斯哥薩克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久經沙場的俄羅斯,越打越堅強 - Alex Krainer

Battle-hardened Russia: what does that mean? - Alex Krainer (2025-03-19)

久經沙場的俄羅斯,越打越堅強

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59396389 

在烏克蘭三年的衝突中,西方列強已經了解了俄羅斯的防禦(和進攻)能力:無與倫比的後勤網絡,大量的大砲、榴彈砲和迫擊砲彈藥,其設計簡單、堅固且在所有戰場條件下都可靠。俄羅斯還開發了世界上最好的防空系統、電子戰能力和一系列西方軍隊無法防禦的高超音速飛彈。就像所有其他事情一樣,戰爭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領域。

相反於西方媒體的胡亂說話,俄羅斯人的作戰方式往往非常具有戰略性和有條理。戰場上取得的經驗都有系統地向指揮鏈反映,以作研究,找出軍隊的弱點、改進的空間,如何提升戰略和戰術。今天的俄羅斯軍隊不僅訓練有素、協調性好得多,而且他們的戰場戰術已經發展到西方軍事分析家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

Tact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the Russo–Ukrainian War - by Dr Jack Watling and Nick Reynolds (2025-02-14)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tactical-developments-during-third-year-russo-ukrainian-war

北約戰略家不知所措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承認,俄羅斯不斷變化的策略,使北約戰略家不知所措。簡單來說,俄羅斯軍隊正在將步兵行動與無人機和滑翔炸彈結合起來,形成一種“進攻三角”,癱瘓前線後方的敵軍。步兵和砲兵的行動使敵人無法作機動戰;無人機不斷攻擊並削弱被困的敵軍部隊,而滑翔炸彈則精確命中他們的防禦系統,把他們消滅。

(RUSI*)Tact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the Russo–Ukrainian War - by Dr Jack Watling and Nick Reynolds (2025-02-14)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tactical-developments-during-third-year-russo-ukrainian-war

如果烏克蘭軍隊選擇固守陣地,他們就會成為滑翔炸彈攻擊的目標;如果他們選擇「靈活」的移動防禦,他們就會面臨大砲和無人機的攻擊。顯然,北約的「DEI*」領導層很難想出對抗俄羅斯行動的方法。

*DEI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 (多元、平等、共融)

俄羅斯軍隊的作戰表現又如何?

前海豹突擊隊成員、黑水公司創始人 Eric Prince (*) 最近在希爾斯代爾學院 (Hillsdale College) 的一次演講中向我們透露他的想法。他特別指出,俄羅斯軍隊已經變得「無限聰明」,尤其是他們的電子戰能力:“俄羅斯軍隊最擅長的是電子戰”,這降低了西方最先進武器系統的有效性,例如標槍導彈 Javelin missiles、HIMARS,和銅斑蛇制導航砲彈 Copperhead guided artillery shells。

(*) Blackwater 黑水公司是美國私人軍事承包商,由前海豹突擊隊軍官 Eric Prince 於 1997 年 12 月 26 日創立。

兩分鐘反應時間

普林斯表示,北約的武器往往在戰場上使用幾個星期就失效了:“這些武器只能有效作戰一兩週,然後俄羅斯軍隊就想出如何干擾他們的導航或指揮鏈路,使這些武器失靈。”

普林斯舉的另一個例子是俄羅斯軍隊壓制敵人火力的能力:“如果你在2022年初期,用火砲向俄羅斯人射擊,他們需要一個半小時​​才能準確還擊。現在,他們只需要大約兩分鐘,這意味著如果你向他們發炮,你最好盡快離開,對方的反擊會很快出現。”

我 (Alex Krainer) 在軍隊接受過砲兵射擊訓練。對於一支訓練有素、協調一致的團隊來說,兩分鐘是足以發射四到五發炮彈的,但就沒有時間調整目標。

第一輪發炮,而能究擊中目標,只能靠運氣:通常情況下,你發出第一炮,然後再調整軌跡的偏差、向左或向右,直到擊中目標。兩分鐘只足夠發射幾發炮,希望僥倖擊中目標並逃跑。如果Prince所說關於俄羅斯軍隊的迅速還擊能力屬實的話,那麼其含義是相當驚人的:這意味著俄羅斯軍隊已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壓制現代戰爭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工具:大口徑火炮。

他也對西方政客的主流觀點提出質疑,即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戰爭三年後已經被削弱和退化:“首先,不要聽白痴政客的話。是的,我們削弱了俄羅斯軍隊。可是,我們亦消耗了很多物資。同時間,俄羅斯軍隊吸取了經驗,變得更加聰明。”

即使不是天才也能理解北約應該重新考慮對俄羅斯開戰的想法。只要看看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他們就應該明白。 不幸的是,西方領導人非常缺乏簡單的常識和清晰的思維(*)

(*) 或許他們被根深蒂固的仇俄情緒矇閉了。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參與程度「令人震驚」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Key Takeaways From NYT's Secret History Detailing US 'Shocking' Involvement In Ukraine War (2025-03-31)

《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參與程度「令人震驚」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key-takeaways-nyts-secret-history-us-shocking-level-involvement-ukraine-war

《紐約時報》的《揭秘》已經遲來了好幾年,另類和獨立媒體多年來已經揭露了許多現實,包括一本已經出版的 600 多頁的書。直到現在《紐約時報》週日才刊登了一篇長篇報道,題為:《夥伴關係: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America’s Role in the Ukraine War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5/03/29/world/europe/us-ukraine-military-war-wiesbaden.html

直到最近,主流媒體的守門人才承認,從烏克蘭衝突一開始,一場由美國發起的代理人戰爭,就一直在進行,即使在2024 年2月,已經出了一份報告,承認中央情報局在烏克蘭建立了 12個秘密間諜基地”,自2014年 (*) 起對俄羅斯發動影子戰爭。

(*那就是在美國煽動基輔暴力抗議推翻烏克蘭政府之後)。

直到現在,在烏克蘭軍隊明顯落後的情況下,紐約時報才承認,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的介入程度要大得多。事實上,美國在烏克蘭的軍事和情報層面也駐有人員,而官方消息來源先前並沒有承認這一點。

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在情報、戰略、規劃和技術方面的非凡夥伴關係”,這成為澤連斯基對抗俄羅斯的“秘密武器”。文章開頭描述了普丁派遣軍隊越過邊境後兩個月內,烏克蘭將軍們穿著便服被秘密帶到德國的美國基地參加高層戰爭規劃會議。

 《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些乘客都是烏克蘭高級將領,他們被一隊沒有標記的汽車從烏克蘭首都運送到西歐。“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德國威斯巴登的美國歐洲和非洲陸軍總部克萊軍營 (U.S. Army Europe and Africa in Wiesbaden, Germany)。”

報告明確指出,美國指揮官參與烏克蘭行動的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像,甚至「震驚」了一些北約盟國。本質上,烏克蘭戰場上發生的許多反俄行動都是從德國基地進行的。

「《紐約時報》的調查顯示,美國捲入這場戰爭的程度遠比我們之前所了解的更加深入和廣泛」。 「在關鍵時刻,美烏夥伴關係是烏克蘭軍事行動的支柱。在威斯巴登的任務指揮中心,美國和烏克蘭軍官並肩策劃基輔的反攻。美國龐大的情報收集工作既指導了全局作戰戰略,又向戰場上的烏克蘭士兵提供了精確的目標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員和《紐約時報》現在公開承認,俄羅斯一直以來說的都是正確:俄羅斯堅持認為這這場衝突,由始至終都不是簡單的俄烏之間的問題,而是北約國家把烏克蘭武裝起來對抗俄羅斯。普京一直公開抱怨​​美國的干預,但西方輿論卻認為這只是俄羅斯的「宣傳」。

以下是《紐約時報》冗長的報道中的部份關鍵摘錄...

烏克蘭戰場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由美軍人員監督的:

一位歐洲情報部門負責人回憶說,當他得知自己的國家與北約組織如此密切介入烏克蘭戰爭時,他感到十分震驚。他說:“我們現在是直接參與戰場的每一個環節。”

這一夥伴關係的目的就是透過這種密切合作,讓烏克蘭軍隊實現最不可能的壯舉,就是使俄羅斯軍隊承受毀滅性的打擊。

烏克蘭戰場上最大的壯舉,要歸功於中央情報局/美國防部。

最早時驗證這個美烏聯合行動的效力,就是針對俄羅斯戰鬥力最強的第58聯合軍。2022年年中,烏克蘭軍利用美國的情報和目標訊息,向Kherson地區的第58軍總部,發射了火箭彈,銷毀了裏面的將軍和參謀人員。一次又一次,該指揮總部遷移到其他地點,但每次都被美國情報找到,讓烏克蘭再次把它摧毀。

再往南,北約控制員瞄準了克里米亞的Sevastopol港口。俄羅斯黑海艦隊是在這裏,將運往烏克蘭目標的飛彈裝載到軍艦和潛艇上。在烏克蘭2022年反攻最激烈的時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一大群海上無人機在黎明前襲擊了該港口,損壞了多艘軍艦,並促使俄羅斯把這裏的軍艦撤走。

2023 年失敗的反攻實際上是在美國總部策劃的。

然而,在 2023 年中期可以說是戰爭的關鍵時刻,當烏克蘭人在第一年取得成功後發動反攻以建立勝利勢頭時,美國制定的戰略卻成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其軍事首腦之間分裂的內部政治的犧牲品。澤倫斯基不顧軍事領袖的建議,投入過多的士兵和資源,發動徒勞無功的戰役,試圖奪回被包圍的Bakhmut市。數月之內,整個烏克蘭反攻以失敗告終。

拜登公開禁止美軍秘密參與烏克蘭戰爭,但暗中允許。

初時,位於德國的美軍和中央情報局,只限於協助策劃和支援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發動攻擊。後來,他們獲授權對俄羅斯境內發動精確的打擊。

在某程度上來說,烏克蘭戰爭,是歷年來在地緣角力上,美國和俄羅斯代理人戰爭的重演:20世紀60年代的越戰、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以及2010年後的敘利亞戰爭。

「龍特遣隊」。

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和米利將軍已任命第18空降師負責運送武器,並向烏克蘭軍提供如何使用這些武器的輔導。一位波蘭將軍成為美國指揮官多納休將軍的副手。一位英國將軍將管理該後勤中心。一名加拿大人將負責監督訓練。

這次任務的行動指揮部負責提供有關俄羅斯戰場位置、動向和意圖的情報。

第 18 空降師被稱為「龍軍團」;新的行動將會是「龍特遣隊」。剩下的就是說服不情願的烏克蘭最高指揮部。

如何給予北約的主導角色「合理的否認」

很快,總共近 20 名烏克蘭人(情報人員、作戰規劃人員、通訊和火控專家)抵達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軍官們回憶說,每天早上,烏克蘭人和美國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勘察俄羅斯的武器系統和地面部隊,並確定要打擊哪些最高價值目標。優先順序清單隨後被交給指揮中心,官員們在那裡分析資料流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鑑於此次任務的微妙性,將目標稱為「目標」是否過於挑釁?

一些官員認為「目標」是適當的。歐洲司令部情報負責人Timothy D. Brown少將解決了這一爭論:俄羅斯軍隊所在地將被稱為「值得注意點」。

一名美國官員解釋道,「如果有人問我們‘你是否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目標’的位置,即使我們這樣做了,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否認,因為我們不是提供‘目標’的坐標,只是提供一個‘值得注意的東西’」。

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澳洲總理設立負責「改變男性行為」的部門

Australian Premier Creates Ministry In Charge Of 'Changing Men's Behavior' (2024-06-18)

澳洲總理設立負責「改變男性行為」的部門

https://www.zerohedge.com/political/australian-premier-creates-ministry-charge-changing-mens-behavior

「改變男性行為」部長(右)

極權政府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對民眾進行社會改造,以減少叛逆行為的傾向。對政權構成威脅的特定群體,會受到特別注視,政權會向他們加以宣傳,以及灌輸 "正確" 思維。同時,政權也會使一般溫馴的市民,對這些反叛群體產生害怕和懷疑的心態,並因此遠離他們。透過這種方式,統治階層把服從性較強的公眾,塑造成一層防護盾,保護統治階層免受威脅,或甚至被推翻的可能。

但是,當 "社會工程師" 想要更廣泛地在全球實施暴政時,事情就複雜得多了,因為要針對的目標會呈幾何級數增長,控制他們或妖魔化他們變得更加複雜了。全球統治集團如何能夠把工作簡化,更有效地鎮壓有叛逆傾向的群體?

我們的統治者找到的唯一方案,就是攻擊和削弱人口中最大的一個組別,最有可能在未來為他們帶來麻煩的。每個社會中哪個單一群體最有可能反抗政權、反抗暴政?明顯,答案就是男性群體,尤其是陽剛,勇猛的男性。因此,環球統治集團極力尋求削弱和破壞男性,將男子氣概標籤為對社會存亡構成威脅,就像核武,或全球暖化一樣嚴峻。

近年來,澳洲一直處於許多獨裁實驗的最前線。他們在新冠大騙局期間,嚴重侵犯公民自由的措施簡直令人震驚。也許更糟的是, DEI (*) 完全主導了澳洲政府內部。同時,激進女性主義也在全國蔓延。澳洲現在似乎已經完全被反白人,和反男性,的「覺醒宗教」所佔領。

(*) Diversity多元化、Equality公平和 Inclusion包容 (簡稱DEI),是旨在促進所有人,特別是歷史上代表性不足,或因身份或殘疾而受到歧視的群體的公平待遇和充分參與的組織框架。這是Great Reset大重構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這就是為什麼澳洲維多利亞州州長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其任務是改變,甚至控制男性。這是一點也不足為奇。

總理阿爾巴內塞稱性別暴力是“國家危機”,並承諾政府採取更大的打擊行動。首先,澳洲統治階層將暴力犯罪歸咎於槍械。全面禁制了槍械,現在輪到要 "禁制" 男性了,因為男性是性別暴力的主因。

主流媒體聲稱,這項新措施是為了回應「針對婦女的性別歧視暴力危機」。問題是數據不支持這一點。澳洲醫院的攻擊和兇殺記錄顯示,過去二十年來,男性和女性的攻擊和兇殺案數量穩定下降,也表明,與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是受傷害的一方。(*換言之,女性的暴力行為不次於男性)

當然,這完全取決於政府如何定義「性別暴力」。這是否包含因相反想法而發生的口角,或刻薄的言語? 我們不要忘記,對 "進步主義者" (俗稱左膠)來說,言語(或聲浪)也可以被視為暴力。 有趣的是,新上任的 "打激男性暴力" 部長表示,他的角色將主要關注網絡,以及網絡如何「影響男性對女性的態度」。 換句話說,政府可能希望控制網上言論,以防止「有毒害性」的男性行為。

為極少數男人的罪行負責並不是「所有男人」的責任。政府的責任亦不是塑造公民的行為。

****

所有西方國家都以第三波女性主義為工具 ∕ 途徑,參與了以某種形式妖魔化男性的運動。 澳洲只是對其他國家實施的類似計劃進行測試。

統治階級利用女性主義是有必要編造一個理由的;他們不能因為男人是男人而攻擊男人,或因為男人可能反抗獨裁政府而攻擊男人。必須有一個需要保護的“受害者”,這樣對男性的攻擊才顯得合理。 因此,那些捍衛男性氣質的人因此被指責為威脅女性的安全。

換句話說,極權主義者之所以成為“好人”,是因為他們據說把女性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 而且,由於男人無所不在,極權主義者也需要無所不在,這樣他們才能阻止可怕的男子氣概。 全球政權突然變得神聖不可侵犯;婦女安全的寶貴捍衛者。

當然,這些都不是真的。 建制派對變性慾崇拜的執著就是證明。 他們堅持認為,女性的社會角色不過是透過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塑造出來的,可以被戴著假髮、化著妝的精神疾病男性所取代,這無疑表明女性氣質幾乎和男性氣質一樣受到攻擊。 但如果人們接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這些計劃的目標其實是要來削弱西方社會,使其易於被征服的,那麼對男性的過度關注就是合乎邏輯的。 這樣一來,我們完全可以明白為何統治階層要針對陽剛男性發動的戰爭就完全有意義了。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西方國家的男性正被女性取代 - Paul Craig Roberts

The Displacement of Men by Women - Paul Craig Roberts  (2022-10-13)

美國(以致所有西方國家)的男性正被女性取代

https://www.paulcraigroberts.org/2022/10/13/the-displacement-of-men-by-women/

前幾天,我的母校牛津大學默頓學院(建於公元1250年左右)通知我,該學院的女院長,已被任命為牛津大學副校長,而即將接替她擔任默頓學院院長的人,也是另一個女人。我相信他們以為當我接到這個消息時,我會感到很高興。

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我在那裡讀研究生的時候,默頓學院是一所全男校,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七個世紀。

我不反對提高婦女的地位。但是,當女性在牛津大學,已擁有四所全女性的學院,為什麼還要把一所有七百年歷史的男子學院改為男女混合學院,並由一名女性當院長?

這樣一個決定的目的就是要摧毀傳統,因為傳統既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個民族。根據今天 “覺醒文化” 的標準,大家要齊心協力根除傳統和男性。

由1986年起,牛津大學的每一所男性學院都變成了男女混合學院。 22年後(2008年)牛津大學的四所女子學院也接收男女生了。牛津大學有否因此變得更好了嗎?

從我在牛津大學送來的宣傳刊物看到,這所大學似乎越來越成為女性和有色人種進入上流社會的一個渠道,而不是一所為教育英國人而設,有悠久歷史,的大學。

事實上,我很懷疑,在一個積極否認自己的民族傳統和文化的西方世界,真正的教育是否還存在。

作者簡介:

Paul Craig Roberts 曾被譽為 “列根的經濟良知”。

Dr. Paul Craig Roberts 曾受列根總統 (Ronald Reagan) 任命為財政部經濟政策助理部長,任期由1975年至1978年。離開財政部後,他先後擔任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商務部顧問。

Dr. Roberts 曾任職 Virginia Tech弗吉尼亞理工大學、Tulane 杜蘭大學、New Mexico新墨西哥大學、Stanford 史坦福大學,George Mason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town 喬治城大學。

在喬治梅森大學,他兼任經濟學教授,和工商管理教授雙重教席。在喬治城大學,他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擔任政治經濟學主席。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西方文明正瀕臨滅絕。 還有得救嗎?- Craig Nelson

The civilization we inherited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Can we save it? - Craig Nelsen  (2023-09-28)

我們繼承的文明正瀕臨滅絕。 我們還能夠挽救它嗎?

https://craignelsen.substack.com/p/odysseus-unsheathed

大約在基督誕生之前八、九個世紀,一位名叫荷馬Homer的盲人希臘文詩人創作了兩部史詩:《伊利亞德》Iliad 和《奧德賽》Odyssey。《伊利亞德》講述了古希臘人在特洛伊 Troy 戰爭期間圍攻特洛伊的故事,講述了希臘和特洛伊英雄的功績,以及他們透過行動表現出榮譽、忠誠、勇氣、嫉妒或憤怒的故事。《奧德賽》講述了特洛伊戰爭中一位希臘英雄的故事,他在戰後因多次遭遇反复無常的諸神而推遲回家。 但奧德修斯 Odysseus 仍然保持著他的高貴品格、對家人和家庭的熱愛以及對婚姻的忠誠。 這說服了眾神幫助他安全回家。

荷馬的兩首詩共同為古希臘人提供了統一的願景、共同的英雄歷史、以及共同的道德框架。 從這些詩歌中產生的文明將產生蘇格拉底 Socrates、伯里克利 Pericles、柏拉圖 Plato、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民主、亞歷山大大帝、法治、維吉爾 Virgil、羅馬帝國、盧克萊修 Lucretius、基督教會、阿奎那 Aquinas、拜占庭帝國、大教堂、文藝復興、探索時代、科學革命、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工業革命、聖誕節、大英帝國、奧運、言論自由、廢除奴隸制、公共陪審團審判、和現代世界。這就是西方文明。

在荷馬歌頌阿喀琉斯Achilles之怒的幾代人之後,另一份基礎文獻在荷馬居住地,地中海沿岸東部和南部,600英里處出版。這是猶太教的奠基文獻《申命記》Book of Deuteronomy,於西元前641年,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首次向人們宣讀。 這份由一個激進的外來教派產生的文件,對西方的影響可與荷馬的文件相媲美,並一直延續到當今。

《申命記》首次表述了「優等民族」Master Race 的理論,並成為「法律」的一部分。在法律下,種族滅絕和種族隔離,是為了統治世界的政治目的,而進行的。

為了實現這一世界統治的政治計劃,必須使用欺騙手段來征服非猶太人。《申命記》說:要向非猶太人宣告「和平」, 一旦取得他們的信任,就要奴役他們。如果他們反抗,就把所有的男性處決,把婦女和兒童當作你的財產,對世界上的每個非猶太人都這樣做。除了那些生活在「大以色列」這塊由猶太人的神「賜予」猶太人的領土,所有其他人,即伊拉克人、敘利亞人、黎巴嫩人、巴勒斯坦人和約旦人,耶和華命令說,「凡是有氣息的活物,都不應該得到保存」。

《申命記》解釋說,猶太人控制非猶太國家的方式,就是讓猶太人成為「種族主義」銀行家 racist bankers,也就是說,當猶太人借錢給另一個猶太人時,不要收取利息,但如果對方是非猶太人,就要收取利息。最終,猶太人將會把這個國家控制。事實上,透過種族主義銀行業務,猶太人不僅可以控制一個國家,還可以控制整個世界

順便說一句,我們都清楚,對耶和華來說,取得一個國家的控制權,總是意味著一件事,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一個外邦國家徹底毀滅。

所以我們在這裡有兩種存在的模式(意識形態),兩種文明。當第一種模式蓬勃發展時,就會產生貝多芬 Beethoven之類。當第二種模式蓬勃發展時,就會產生布爾什維克 Bolsheviks極端共產恐怖主義。26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被迫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前者不敵後者的政治綱領而面臨被滅絕。

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分析是太極端了?

1965年10月3日,美國詹森總統 Lyndon Johnson 簽署了《移民和國籍法》(INA)成為法律。但簽字儀式並非依慣例在白宮舉行。詹森總統前往紐約港,在自由女神像腳下進行上簽署該法案的儀式。

在《移民與移民法案》簽署之前,美國法律規定移民不能把美國的人口組成 demographic makeup 改變。新移民法改變了這一點。

新移民法 INA,是由一位來自布魯克林 Brooklyn 的猶太代表引入眾議院的,並由一位來自紐約的猶太參議員引導進入參議院。《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ABC、CBS、NBC等,猶太人控制的傳媒,把美國人民誤導,聲稱新移民法不會改變美國的種族平衡。同時,他們將這項法案的反對者,污衊為「種族主義者」,成功地壓制了所有反對的聲音。法案一經詹森總統簽署後,美國的種族變革開始了。那天晚上,在紐約市各地,猶太人慶祝了他們對外邦人的偉大勝利。

將近六十年已過去了,美國已變成一個面目全非的國家了。 西方人的後裔正迅速成為他們祖先建立的國家中的少數族裔了,而猶太人控制的電影業則確保我們將成為被憎恨的少數族裔。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被非西方民族的後裔燒毀,我們的企商店被搶掠,我們受到襲擊並被殺害,數以百萬計的外國人浩浩蕩蕩湧入。

所以,我的剖析一點也沒有誇張。這正是一個文明滅亡時的樣子,而且,我猜,大多數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都意識到的。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文明之死是始於26個世紀前,在耶路撒冷,猶太人發起的一個政治計劃呢?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躁男大鬧城大,有人好言勸他調低音響,結果被人「兜拳窩面」

 大量輸入低等人口,就會帶來這種後果

躁男城大飯堂播音樂被勸 與警圖書館內追逐戰釀5傷 涉5宗罪被捕 (2025-03-31)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61334/%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6%9C%89%E7%89%87-%E8%BA%81%E7%94%B7%E5%9F%8E%E5%A4%A7%E9%A3%AF%E5%A0%82%E6%92%AD%E9%9F%B3%E6%A8%82%E8%A2%AB%E5%8B%B8-%E8%88%87%E8%AD%A6%E5%9C%96%E6%9B%B8%E9%A4%A8%E5%85%A7%E8%BF%BD%E9%80%90%E6%88%B0%E9%87%805%E5%82%B7-%E6%B6%895%E5%AE%97%E7%BD%AA%E8%A2%AB%E6%8D%95

躁男大鬧城大,反轉又反轉!今(31日)晨一名男子在城大飯堂播放吵耳音樂,引起其他人不滿,有人好言勸他調低音響,結果被人「兜拳窩面」,另一男子上前制止,亦被打中鼻頭血濺。警員帶同盾牌趕抵,與躁男展開追逐戰,其間他瘋狂反抗,最終用胡椒噴霧將他制服。

片段顯示,該躁男身形健碩,白色短衫被扯爛,他一度在圖書館追逐,警員在後越叫越走,場面混亂。另一條片段則見躁男與兩警糾纏,他孔武有力,將一名警員摔倒在地,又成功將警員推開,奔入圖書館內。

據了解,躁男早上在城大飯堂播放音樂,因噪音擾民,有食客走前要求他:「可唔可以細聲啲」,躁男拋下一句:「不可以」後揮拳就打,對方閃避不及被勾拳擊中左邊臉,躁男繼而擸櫈襲擊對方,事主應聲倒地

另一男子見狀報警,並上前勸交,躁男同樣暴力相向,勸交男即被打中鼻子,當場鼻血狂流,他並把一個別人的背囊取走,內有近一千元現金及信用卡等個人財物,他擸走背囊奔入圖書館。

未幾,大批警員趕抵,警員開啟隨身攝錄機,其中一部被躁男扯甩,其間又把一名警員摔倒地上,然後再箍住另一人,警員最終用胡椒噴霧將他制服

案發於今日(3月31日)早上10時許,23歲姓王男子在城大飯堂食早餐,惟手機的音量過大,一名39歲姓黃的女研究員上前用英文表示可否將電話音量收細,但王男拒絕,未幾更緒激動,起飛腳踢向黃女,之後再掟凳施襲。

混亂期間,王男偷走黃女銀包內約970元現金及信用卡,57歲姓胡的飯堂經理上前勸交,惟王男未有理會,反而揮拳襲擊飯堂經理的鼻,並撕爛其廚師制服,然後向圖書館走去。

衝鋒隊人員接報到場,隨即開啟隨身攝錄機錄影,王男見狀上前扯甩警員的隨身攝錄機並掟落地,之後更將其中一名警員摔倒在地。王男之後拔足狂奔,並捉住一名21歲姓夏的學生,企圖逃離現場,最終警員上前使用胡椒噴劑將王男制服並拘捕。

消息指,王男為留學生,操普通話,他涉嫌刑事毀壞、襲擊造成身體傷害、盜竊、襲警及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被捕。人員亦在被捕人身上起回失物,案件交由深水埗刑事調查隊第10隊跟進。事件中有5人受傷,姓黃女研究員左前臂受傷、飯堂經理鼻出血、一名警長胸口痛,另有2名警員分別臉部和後腦痛及右手食指受傷。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一個殲滅歐洲(西方)本土民族的百年大陰謀

 The Coudenhove-Kalergi plan - The genocide of the Peoples of Europe  (2013-01-02)


一個殲滅歐洲(西方)本土民族的百年大陰謀

一個殲滅歐洲本土民族的百年大計

大規模移民潮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是一個有計謀﹐有系統﹐的安排。為了掩飾其真正目的﹐推行這個計劃的幕後主角﹐很巧妙地以『多元化』的口號作粉飾﹐並形容為不可避免的世界趨勢。我們希望揭發這個陰謀﹐使大家明白這不是一個自然的現象﹐而是一個由某些人﹐在幾十年前﹐刻意策劃的﹐意圖把歐洲的人種完全消滅﹐令到今天的歐洲面目全非。
絕少人知道歐公體﹐今天的歐盟﹐的主要策劃人之一﹐亦是策劃清洗歐洲本土人口的主腦。這樣一個很低調的神秘人物。大部份人都從來未聽過他的名字。但是﹐環球精英卻視他為『歐共體之父』。他的名字就是 Richard Coudenhove Kalergi他的父親是個名為 Heinrich von Coudenhove-Kalergi 的澳地利外交官 (與拜占廷的 Kallergi 家族有血緣關係)。他的母親是日本人﹐名字是 Mitsu Aoyama

由於他父親與當時的各大歐洲貴族﹐和當時的政治人物﹐有深厚交情﹐Kalergi 可以向這些舉足輕重的最有權力的人﹐私下推銷他的『歐洲一體化』大計﹐並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參與。
1922 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一個名為『泛歐』的行動﹐目的是要創立一個模仿當時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歐洲聯盟是個起步﹐終點是一個『世界政府』。
其後﹐歐洲出現了法西斯運動﹐令這個計劃被迫放棄。但到了二戰結束﹐這個計劃得以復活﹐尤其因為得到丘吉爾的全力支持﹐以及猶太共濟會 (the Jewish Masonic Lodge B'nai B'rith) 的協助﹐和各大報社 (如紐約時報) 的協調。這個『泛歐』藍圖終於得到美國政府的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獲受命執行。

在他撰寫的書 Praktischer IdealismusKalergi 指出日後的歐洲居民不再是來自古老歐洲的人種﹐而會是一個由流產誕生的次人種 (a kind of sub-humans, products of miscegenation)。他特別提到歐洲人要與來自亞洲和其他有色人種交配﹐從而產生一種混合的﹐低質數的﹐容易被統治精英領導的羊群 (thus creating a multinational flock with no quality and easily controlled by the ruling elite)

Kalergi 提倡首先廢除歐洲各國的自主權﹐然後再利用各少數民族的分裂活動﹐和大量移民﹐把歐洲民族產除 (the elimination of nations with the use of ethnic separatist movements and mass migration)。他的理想﹐就是把新人類變成一個混血的雜種。所有至今的種族和階級都會消失﹐因為國界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統統都消失了。取代今天的多元人種﹐未來的新人類會是歐亞非人種合成的﹐外觀就好像古埃及人。

『民族多元化』到來了﹐你們的文化會變得更豐富! 
今天的香港人,已經久受其害 !

在這個新世界﹐只有一個優秀的人種可以取代昔日的統治階層﹐那就是歷久在歐洲被逼害的猶太人種。世世代代受到歐洲人逼害﹐但卻沒有被消滅﹐猶太人就是由這個歷史火爐提煉出來的。猶太人在歐洲的勝出﹐法國大革命也付出了要的貢獻﹐因為它把歐洲的封建制度下的貴族制度摧毀﹐解放了猶太人。 

雖然沒有一本教科書提及Kalergi和他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卻在歐盟的成立上飾演一個領導角色。在所有今天在歐洲發生的政策和措施上﹐都清楚可以見到Kalergi的影子。每兩年﹐就有一位歐洲的政治人物﹐根據他為這個大計付出的貢獻﹐獲頒發一個以Kalergi為名的獎狀 (The Coudenhove-Kalergi European Prize)。得獎人之中就有最活躍的歐洲領導人﹐德國長命總理默克爾夫人   Angela Merkel (2010)。  


把歐洲人滅族的大計就得到聯合國的認可。一份聯合國2000年1月出版的報告就有這樣一句﹕『解決歐洲老化的人口問題﹐需要2025年之前﹐增加一億五千九百萬新移民 (under the title "Immigration replacement: A solution to declining and aging population," Europe will need by 2025 159,000,000 migrants)

看見今天的歐洲﹐大家都應該承認Kalergi的大計已被充份落實。歐洲人與第三世界的人種徹底混合。這些混血兒可謂Kalergi的兒女The children of Kalergi。受到主流傳媒和左翼勢力雙管齊下的發攻﹐歐洲人已經徹底背棄了他們的根源﹐否定了他們的文化﹐和身份認同(Under the dual pressures of misinformation and humanitarian stupefaction, promoted by the MSM, the Europeans are being taught to renounce their origin, to renounce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世界一體化』的僕人不斷向我們灌輸以下的意﹕背棄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是一種進步的行為﹐民族意識是錯誤的﹐盲目消費是正確的。我們系時候要揭開這些謊言背後的真正動機了。我們要喚醒歐洲民族的革命精神。我們要使每個人都明白到歐洲一體化﹐和歐洲人混合化﹐就等於把歐洲人滅族。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奮起抗拒集體民族自殺的收場。
大家都可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歐洲的貴族﹐一個有著荷蘭﹐波蘭﹐希臘-拜占廷血統的貴族﹐還有來自他母親的一些日本武士血緣﹐為什麼這個人可以想出把歐洲滅族的鬼計呢﹖我們都沒有明確的答案。有可能是他體內混雜了多個血緣所致﹐也或許是由於他的母親是亞洲人﹐他感到自卑感。

(*) 附註:由此可以理解,為何西方國家的統治階層,如此喜歡大量輸入難民和新移民(尤其是來自獨裁國家的)因為這些人長期以來習慣了服從強權。越多新移民﹐『民主』政府就越容易變成極權政府。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填補在戰爭中陣亡的烏克蘭人 ; 建議引進800萬 "有色人種" 移民

Business Leaders Call For 8 Million Migrants To Replace Dead Ukrainians - Jack Montgomery via The National Pulse (2025-03-16)

商界領袖建議,引進800萬移民到烏克蘭,來填補在戰爭中陣亡的烏克蘭人。

https://thenationalpulse.com/2025/03/15/kassam-vindicated-as-corporates-call-for-eight-million-migrants-to-replace-dead-ukrainians/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corporates-call-8-million-migrants-replace-dead-ukrainians

商界領袖呼籲將多達 800 萬非西方移民移居到烏克蘭,以緩解烏克蘭與俄羅斯三年戰爭造成的「人口危機」。

這項消息證實了《國家脈動》主編 Raheem Kassam 的警告:俄烏衝突將會被用作改變烏克蘭人種結構的藉口。

《全烏克蘭國際就業公司協會》主席Vasily Voskoboinik今年 2月在國家電視台露面,建議大規模引入移民。他說:“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估計,我們將需要820萬名勞工”。《國際移民組織》是一個聯合國機構,宣揚移民是「不可避免的、是可取的、是必要的」。

Voskoboinik說,“我們正面臨人口災難。要麼我們鼓勵女性生育更多孩子,這將需要18-20年的時間才能反映在勞動力市場上,要麼我們必須切實尋求從其他國家,引入勞動移民。" (*)

(*) 如果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停止,就沒有必要「鼓勵我們的婦女生育更多孩子」。事實上,由於戰爭,已有超過 600萬烏克蘭人逃到國外。

他建議從孟加拉、尼泊爾、印度、北非和中亞等非西方國家和地區引進移民,儘管多項研究顯示非西方移民對其他歐洲國家的公共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淨消耗。

顯然,這個計劃不僅是為了補充烏克蘭的勞動力,或重建烏克蘭。說穿了,這個計畫就是用10到15年的時間,把烏克蘭變成一個非洲(或混血人種)的亞非國家,在歐洲進行的第一個人類實驗。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德國情報主管: "烏克蘭戰爭應再持續5年" - 引發眾怒

Outrage After German Intel Chief Says Ukraine War Should Keep Going For Another 5 Years (2025-03-22)

德國情報主管稱烏克蘭戰爭應再持續 5 年,引發眾怒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outrage-after-german-intel-chief-says-ukraine-war-should-keep-going-another-5-years

https://rmx.news/ukraine/outrage-after-german-intelligence-chief-says-ukraine-war-should-keep-going-for-another-5-years/

烏克蘭戰爭造成數十萬人喪生,但德國最高情報局長預計還要更大的傷亡。烏克蘭反對派對此言論表示憤怒。

德國聯邦情報局 (BND) 局長布魯諾卡爾 (Bruno Kahl) 在接受采訪時發表了上述言論,他說:

" 如果烏克蘭戰爭在(2029年或2030年)之前停止,俄羅斯的資源和武裝力量將仍然對歐洲做成威脅。”

在烏克蘭,這一段說話遭到強烈批評。

匈牙利總理 Viktor Orbán 歐爾班:歐洲的戰爭導致信奉基督教的歐洲白人減少,而移民增加。

匈牙利領導人稱烏克蘭戰爭是一場人口災難。這將造成需要進口大量移民來填補人口短缺的情況。

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 歐爾班: “西歐人希望透過促進移民來解決他們的人口問題。我們中歐人則不希望把其他民族的問題帶入我們的國家。”

德國情報局長稱,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在未來五年內達成和平協議,將不符合歐洲的利益。換言之,繼續派遣更多烏克蘭士兵上前線捐軀才符合歐洲的利益。

烏克蘭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 Yulia Tymoshenko 仍是該國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她對 Bruno Kahl 的言論做出了反應。她在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上寫道,"Bruno Kahl 說出了一些烏克蘭人「不願承認」的情況"

「有人決定以歐洲安全的名義,用數十萬烏克蘭人的生命,來換取削弱俄羅斯的勢力?我從未想過會有人如此坦白、公開地說出來,」她寫道。她隨後呼籲澤連斯基立即結束戰爭並簽署和平協議。

烏克蘭國內,對烏克蘭人為戰爭付出的性命代價,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表示擔憂。換言之,烏克蘭人為了國家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戰爭結束後,剩下的烏克蘭人就不多了。烏克蘭商界領袖已經開始呼籲引進第三世界移民來取代在戰場上犧牲的烏克蘭青年。

The demographic implosion of Ukraine: Women fleeing Ukraine and finding new partners while men find death at the front (2023-07-20)

烏克蘭人口劇減:女性逃離烏克蘭尋找新伴侶,男性則在前線喪命

https://rmx.news/ukraine/the-demographic-implosion-of-ukraine-women-fleeing-ukraine-and-finding-new-partners-while-men-find-death-at-the-front/

根據義大利日報《晚郵報》報道,烏克蘭的城鎮和村莊空無一人,家庭破碎:士兵在前線,妻子和孩子在國外永遠無法回國;出生率創歷史新低,人口狀況正在崩潰。「人口崩潰很快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戰爭開始的幾個星期內,政府立即禁止18歲至65歲的男性出境,而婦女和兒童則大規模逃往國外。…. 」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撰寫教宗傳記的作者 鼓吹與俄羅斯開戰

A Papal Biographer Shills For War With Russia - by Thomas Farnan (2025-03-22)

撰寫教宗傳記的作者  鼓吹與俄羅斯開戰

https://oneleggedparrot.com/f/a-papal-biographer-shills-for-war-with-russia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papal-biographer-shills-war-russia

本月早些時候,撰寫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

的傳記作者 George Weigel 在《國家天主教紀事報》上稱俄羅斯為「現代的摩王國家,是古代以色列先知所痛斥的嗜血的迦南神」。此言論明顯是曲線對特朗普總統的烏克蘭和平方案作批評。

撰寫教宗約望保羅二世傳記的作者 George Weigel,因“對天主教會的傑出服務”而獲頒教宗十字勳章 (Papal Cross Pro Ecclesia et Pontifice) 

2025年2月12日,他在丹佛總教區的官方出版刊物《丹佛天主教報》發表了一篇咆哮文章。這篇題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是侮辱和冒犯天父的罪行」的文章,主張繼續在烏克蘭進行戰爭,直到俄羅斯被徹底擊敗:

「對於普京的侵略行為,除了以普京失敗告終,沒有任何完善和公正的解決方案。至於如何達成這種情況,還有待討論。但先要把普京擊敗,無論是為了烏克蘭,還是為了俄羅斯,這是為了美國,也是為了世界。”

他曾與 Victoria Nuland (前助理國務卿,烏克蘭2014年反政府暴亂的幕後推手)一起在中央情報局 (CIA) 的附屬組織《國家民主基金會》(NED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擔任董事會成員。1993年,冷戰結束後,在是否應該關閉上述冷戰組織的討論時,他所持的反對立場有助這個組織得以保存。

助理國務卿 (專責歐洲事務) Victoria Nuland

可以說,與任何其他華盛頓實體相比,NED 在煽動世界各地的內亂方面,他扮演着積極的角色。

十多年來,在NED煽動的烏克蘭內亂,以致後來演變成戰爭的事件上,他一直是該組織的最堅決代言人。

西方媒體很少報導烏克蘭衝突的細節,但可以從公開來源拼湊出這些細節。 2010年,烏克蘭透過民主選舉過程,推舉了候選人Viktor Yanukovych 成為總統。據當時報道:

3779名觀察員被派往烏克蘭監督選舉,其中650人來自《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事後《歐安組織》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宣布,「烏克蘭總統選舉是民主的,並且是以透明的方式進行」。

2013年,亞努科維奇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而是與俄羅斯建立區域經濟聯盟。參議員 John McCain 和其他美國著名政客(包括助理國務卿Victoria Nuland)隨即飛往基輔以支持爭取烏克蘭加入歐盟。 

參議員 John McCain 為烏克蘭反政府打氣

Yanukovych 總統試圖通過一項禁止美國人干涉烏克蘭事情的法律。 Weigel 隨後介入,並於2014年1月16日寫道:

「其中一項反對極端主義的新法例,也同時試圖切斷烏克蘭公民社會活動人士及其組織,與西方盟友的聯繫。其意圖非常明確:任何烏克蘭社會組織,若接受來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機構的資金,都將被視為 "外國代理人"。(備註: 我本人在《國家民主基金會》任職董事)。因此,必須將自己定位為履行外國代理人職能的民間協會,也必須向政府提交每月財務和計劃報告,並且必須繳納所得稅」。

他稱 Yanukovych 總統提出的措施,是史太林式獨裁,和反民主的。

一星期後,在《基輔郵報》2014年1月2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他稱 Yanukovych 政府是個“獨裁政權”、“黑社會政權”,其領導人是“土匪”,甚至認為尋求推翻民選政府的叛亂份子,是一場“民主運動”的參與者。

身為美國人,他主張推翻烏克蘭民選領導人,轉而支持 "有能力的技術官僚"。

隨後發生了一場成功的政變,西方傀儡取代了民選的烏克蘭政府。

一段通話錄音被洩露,其中美國大使與助理國務卿 Victoria Nuland 一起在烏克蘭政變發生前,選擇了新政府的名單。

美國支持的新政府,隨即開始利用納粹極端份子襲擊,那些支持上屆(被推翻了的)政府的人士。內戰從此發生了。

Weigel 對他代表 Obama 奧巴馬政府協助建立的烏克蘭新政權,迫害親俄羅斯的公民的行為,卻一字不提,無動於衷。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pe_John_Paul_II

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末,一些觀察家已預測蘇聯解體。若望保羅二世被認為在推翻中歐和東歐共產主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其垮台背後的精神靈感和波蘭「和平革命」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