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Key Takeaways From NYT's Secret History Detailing US 'Shocking' Involvement In Ukraine War (2025-03-31)
《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參與程度「令人震驚」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key-takeaways-nyts-secret-history-us-shocking-level-involvement-ukraine-war
《紐約時報》的《揭秘》已經遲來了好幾年,另類和獨立媒體多年來已經揭露了許多現實,包括一本已經出版的 600 多頁的書。直到現在《紐約時報》週日才刊登了一篇長篇報道,題為:《夥伴關係: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America’s Role in the Ukraine War。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5/03/29/world/europe/us-ukraine-military-war-wiesbaden.html
直到最近,主流媒體的守門人才承認,從烏克蘭衝突一開始,一場由美國發起的代理人戰爭,就一直在進行,即使在2024 年2月,已經出了一份報告,承認中央情報局在烏克蘭建立了 12個秘密間諜基地”,自2014年 (*) 起對俄羅斯發動影子戰爭。
(*那就是在美國煽動基輔暴力抗議推翻烏克蘭政府之後)。
直到現在,在烏克蘭軍隊明顯落後的情況下,紐約時報才承認,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的介入程度要大得多。事實上,美國在烏克蘭的軍事和情報層面也駐有人員,而官方消息來源先前並沒有承認這一點。
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在情報、戰略、規劃和技術方面的非凡夥伴關係”,這成為澤連斯基對抗俄羅斯的“秘密武器”。文章開頭描述了普丁派遣軍隊越過邊境後兩個月內,烏克蘭將軍們穿著便服被秘密帶到德國的美國基地參加高層戰爭規劃會議。
《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些乘客都是烏克蘭高級將領,他們被一隊沒有標記的汽車從烏克蘭首都運送到西歐。“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德國威斯巴登的美國歐洲和非洲陸軍總部克萊軍營 (U.S. Army Europe and Africa in Wiesbaden, Germany)。”
報告明確指出,美國指揮官參與烏克蘭行動的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像,甚至「震驚」了一些北約盟國。本質上,烏克蘭戰場上發生的許多反俄行動都是從德國基地進行的。
「《紐約時報》的調查顯示,美國捲入這場戰爭的程度遠比我們之前所了解的更加深入和廣泛」。 「在關鍵時刻,美烏夥伴關係是烏克蘭軍事行動的支柱。在威斯巴登的任務指揮中心,美國和烏克蘭軍官並肩策劃基輔的反攻。美國龐大的情報收集工作既指導了全局作戰戰略,又向戰場上的烏克蘭士兵提供了精確的目標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員和《紐約時報》現在公開承認,俄羅斯一直以來說的都是正確:俄羅斯堅持認為這這場衝突,由始至終都不是簡單的俄烏之間的問題,而是北約國家把烏克蘭武裝起來對抗俄羅斯。普京一直公開抱怨美國的干預,但西方輿論卻認為這只是俄羅斯的「宣傳」。
以下是《紐約時報》冗長的報道中的部份關鍵摘錄...
烏克蘭戰場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由美軍人員監督的:
一位歐洲情報部門負責人回憶說,當他得知自己的國家與北約組織如此密切介入烏克蘭戰爭時,他感到十分震驚。他說:“我們現在是直接參與戰場的每一個環節。”
這一夥伴關係的目的就是透過這種密切合作,讓烏克蘭軍隊實現最不可能的壯舉,就是使俄羅斯軍隊承受毀滅性的打擊。
烏克蘭戰場上最大的壯舉,要歸功於中央情報局/美國防部。
最早時驗證這個美烏聯合行動的效力,就是針對俄羅斯戰鬥力最強的第58聯合軍。2022年年中,烏克蘭軍利用美國的情報和目標訊息,向Kherson地區的第58軍總部,發射了火箭彈,銷毀了裏面的將軍和參謀人員。一次又一次,該指揮總部遷移到其他地點,但每次都被美國情報找到,讓烏克蘭再次把它摧毀。
再往南,北約控制員瞄準了克里米亞的Sevastopol港口。俄羅斯黑海艦隊是在這裏,將運往烏克蘭目標的飛彈裝載到軍艦和潛艇上。在烏克蘭2022年反攻最激烈的時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一大群海上無人機在黎明前襲擊了該港口,損壞了多艘軍艦,並促使俄羅斯把這裏的軍艦撤走。
2023 年失敗的反攻實際上是在美國總部策劃的。
然而,在 2023 年中期可以說是戰爭的關鍵時刻,當烏克蘭人在第一年取得成功後發動反攻以建立勝利勢頭時,美國制定的戰略卻成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其軍事首腦之間分裂的內部政治的犧牲品。澤倫斯基不顧軍事領袖的建議,投入過多的士兵和資源,發動徒勞無功的戰役,試圖奪回被包圍的Bakhmut市。數月之內,整個烏克蘭反攻以失敗告終。
拜登公開禁止美軍秘密參與烏克蘭戰爭,但暗中允許。
初時,位於德國的美軍和中央情報局,只限於協助策劃和支援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發動攻擊。後來,他們獲授權對俄羅斯境內發動精確的打擊。
在某程度上來說,烏克蘭戰爭,是歷年來在地緣角力上,美國和俄羅斯代理人戰爭的重演:20世紀60年代的越戰、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以及2010年後的敘利亞戰爭。
「龍特遣隊」。
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和米利將軍已任命第18空降師負責運送武器,並向烏克蘭軍提供如何使用這些武器的輔導。一位波蘭將軍成為美國指揮官多納休將軍的副手。一位英國將軍將管理該後勤中心。一名加拿大人將負責監督訓練。
這次任務的行動指揮部負責提供有關俄羅斯戰場位置、動向和意圖的情報。
第 18 空降師被稱為「龍軍團」;新的行動將會是「龍特遣隊」。剩下的就是說服不情願的烏克蘭最高指揮部。
如何給予北約的主導角色「合理的否認」
很快,總共近 20 名烏克蘭人(情報人員、作戰規劃人員、通訊和火控專家)抵達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軍官們回憶說,每天早上,烏克蘭人和美國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勘察俄羅斯的武器系統和地面部隊,並確定要打擊哪些最高價值目標。優先順序清單隨後被交給指揮中心,官員們在那裡分析資料流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鑑於此次任務的微妙性,將目標稱為「目標」是否過於挑釁?
一些官員認為「目標」是適當的。歐洲司令部情報負責人Timothy D. Brown少將解決了這一爭論:俄羅斯軍隊所在地將被稱為「值得注意點」。
一名美國官員解釋道,「如果有人問我們‘你是否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目標’的位置,即使我們這樣做了,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否認,因為我們不是提供‘目標’的坐標,只是提供一個‘值得注意的東西’」。
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