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Long Do Sparrows Live?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
https://happybirding.com/how-long-do-sparrows-live/
雖然麻雀的平均壽命估計約為三年,但許多麻雀都活不過第一年。
從「人多好辦事」到「計劃生育」:看當代中國人口政策的更迭
https://goodpost334.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html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口從1952年約6億,急增至2007年的13.2129億,佔世界約五分之一,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是嚇人的數字!
從歷史角度分析中國人口發展
古代中國的人口,從秦代到明代,大約在1000萬到5000萬上下徘徊。雖然人口持續上升,卻沒有太大的波動。清朝建立後,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及版圖擴張,人口於是出現迅速增長的勢頭。乾隆六年 (公元1741年),官方統計的人口數字首次突破一億。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即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清朝國勢雖已走下坡,人口到達4億1千多萬,是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人口數字。然而,期後整整100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人口維持在這數字,基數不變,
近代中國人口急速膨脹的原因
但在共和國建立短短的數年至十數年間便急速膨脹起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人口增加與政府政策的鼓勵是有緊密關係。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仿傚蘇聯鼓勵生育,生孩子多的母親被尊稱為「英雄母親」,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更提出「人多好辦事」的口號。
因此,由中央至地方各級政府,對人口的增長皆採取鼓勵和不控制的放任態度。當時社會主義過渡至共產主義正在實行中,人民普遍存在著「國家養起我」及「吃飯不用錢」的觀念,自然放心生育。毛澤東主席標榜「群眾運動」及「人海戰術」,在革命年代,「人多」無疑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到了和平及經濟發展的時代,「人多」就未必管用。而且,如果這國民的質素欠佳(教育水平低),更會拖延國家的發展。當時人口理論專家馬寅初於《新人口論》就提出要控制生育的忠告,可惜毛主席並未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