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罩告急,撲口罩無奈變為港人生活一部份,由懲教署生產的口罩流向更惹市民密切關注。昨日(7日)有市民於機場客運大樓,目擊搬運工人將多箱由懲教署生產的口罩,在機場內運送。圖片上載網上後即惹討論,擔心口罩究竟是會分派到前線部門手上,抑或會無故「被送禮」轉送往其他地區。面對網民的質疑,港府在其專頁「添馬台」澄清,該批「CSi口罩」並非送往外地,只是供前線人員使用。
不過,該則澄清極富挑釁意味,將網民的質疑視為「又有人造謠」,又反問網民如果要送貨到外地,「為何會在客運大堂出現?」聲明又指,「自從疫情開始,懲教署生產的口罩,再沒有供應給政府以外的機構」,目前每一個CSi口罩都是提供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前線衞生署和其他部門人員使用。
政府物流服務署早前以公開招標方式採購口罩,做法捱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昨解釋,物流署自1月初以來一直多管齊下,透過不同途徑和方式,直接採購口罩及防疫物品,而不經任何招標程序,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爭取到這些物資,應付政府內部需要。只要生產商或供應商提供的物品符合規格要求,物流署便會立即直接購買,並非價低者得。物流署1月底以公開招標形式購買口罩,只是「補底」的做法,目的是通過全球公開招標,接觸更多的供應商,希望能爭取更廣泛的貨源。
劉怡翔表示,物流署接洽近20個國家超過400個供應商,而特區政府駐海外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及個別人士也積極提供協助,目前已訂購超過4,800萬個口罩,已送達的口罩約300萬個,其餘希望陸續如期運到。他又指,物流署庫存並不充裕,計及直接購買並已到貨的300萬個口罩,合共只有約1,200萬個口罩供各政府部門使用,目前會優先供應予衞生署的醫護及港口衞生人員、向市民提供服務的前線人員,以及檢疫中心的市民及工作人員使用。
懲教署加大口罩產量,不過卻遭指控「刻薄」囚犯。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辦事處收到羅湖懲教所女囚提供資料,指目前在通宵更生產口罩的囚犯都是被迫開工。被挑選加班的女囚大多是平日少出聲、個性怕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都年紀在40歲以上,最大年紀更超過60歲。另一類對象,則為有來自印尼、孟加拉或菲律賓等不諳英語的外藉囚犯,或只懂鄉下話的來自內地農村的女囚。
該女囚又指,有未即時答應加班的囚犯遭職員特別「招呼」,不能跟大家一同準時食飯,更被提醒若拒接受加班或通宵班,就會調去清潔或廚房做較辛苦工作,甚或被指違反命令而罰住「水飯房」。該女囚更曾目擊有囚犯在趕工後回倉哭泣,懲教署的安排被質疑涉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