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Lai: Hong Kong mogul, activist ... and now a prisoner for 1,000 days - Amy Hawkins (2023-09-30)
黎智英:香港大亨、社運人士… 還未被判罪,已經被單獨囚禁了超過 1000 日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sep/30/jimmy-lai-hong-kong-mogul-activist-and-now-a-prisoner-for-1000-days
在他的反共報紙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之前,他是一個從赤貧變成了富有的人。 如今,他的困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被迫生活在習近平獨裁中國陰影下的城市。
在媒體大亨黎智英漫長而多事的職業生涯中,這不是第一次他成為了焦點,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這無疑是最戲劇性的一次。2020年8月10日,約200名警察,把72歲的黎智英,從他陷入困境的報紙《蘋果日報》的辦公室中押走,並對這家曾大力支持香港民主抗爭活動的刊物,進行突擊搜查。超過10,000 人收看該報記者無視警方警告,並在Facebook上,現場直播整個過程。
似乎是為了強調當局目前對局勢的控製程度,黎智英其實是在當天早上早些時候,在家中被捕的。他被帶到辦公室,是要讓他親自目睹他25年前創辦的報紙,的最後命運。這是對這位直言不諱的大亨的最後一次羞辱。他成年以來,一直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對香港日益加強的控制。第二天,該報頭版刊登了黎智英被戴上手銬的照片,標題是「蘋果日報必須繼續奮鬥」。 但不到一年後,由於資產被凍結,該公司被迫關閉了。
黎智英被指控與外國勢力勾結,違反香港新的國家安全法。 此後他被指控欺詐、煽動叛亂以及組織和參與非法集會。 他已因其中幾項罪名被定罪,並正在等待最嚴重的國家安全指控的審判。 黎智英曾經是香港最富有、最直言不諱的民主活動人士之一,現在被單獨監禁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裡。 9 月 26 日,他迎來了入獄第一千天。 但他說,生活仍然「充實而平靜」。 「當你把真理、正義和善良放在自己的舒適之上時,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在2021 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道。「幸運的是,上帝讓這個代價成為了變相的恩典。 我非常感激。”
黎智英的監禁受到國際觀察員和人權組織的譴責。 他的案件不僅是關於香港言論自由的打壓。這也是一個關於這座城市,曾經有其獨特、喧鬧的精神,如何在習近平中國的陰影下,變成靜默無言的故事,中國不容許任何異議,甚至不惜以政治和經濟痛苦作為代價。在鎮壓民主運動期間,離開了香港的記者Kris Cheng表示,黎智英白手起家的經歷「並不是一般人的故事」。 “但這種故事引起了很多香港人的共鳴……無論什麼政治立場,人們都尊敬他。”
黎智英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 出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之一,1958年毛澤東發起「大躍進」農業集體化政策時,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飢荒,他當時才10歲。 他的父親逃離了中國,並警告他唯一的兒子永遠不要從政。數千萬人喪失了性命。 但黎智英倖免於難。
黎智英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 出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之一,1958年毛澤東發起「大躍進」農業集體化政策時,他才10歲,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飢荒。 他的父親逃離了這個國家,警告他唯一的兒子永遠不要從政。 數千萬人死亡。 但賴倖免於難。
12歲時,他偷偷鑽進一艘漁船的貨艙,從中國大陸偷渡到香港。 幾年前,一位來自這個英國殖民地的旅客,給了他一塊巧克力,他就把香港想像成「天堂」了。
「當你感受到自由的那一刻,這是我從未再有過的興奮,」他談到自己來到香港的第一個感受時,說道。
他很快就在一家服裝廠找到了工作,最後成為一名經理。 隨著香港經濟的蓬勃發展,黎智英的財富也隨之增長,並透過他自己的廣受歡迎的服裝品牌佐丹奴的成功,將其財富再推上一層樓。
1990年代,他轉向辦報紙;他的公司壹傳媒成為香港最大的上市媒體公司。 根據《富比士》報道,到2008年,他的身價估計為12億美元。
黎智英的朋友們把他描繪成既狂熱又天才的形象。「他是一位真正充滿好奇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美國記者 Ron Gluckman 說。他是自1999年對黎智英進行採訪,就認識黎智英。
在零售業發家致富後,黎智英,因見到在天安門廣場的大屠殺發生後,將注意力轉向媒體,決心透過傳播訊息來幫助捍衛民主。他還看到了一個商機,因為他被迫出售了佐丹奴的股份。 北京當局關閉了他在大陸的商店,以報復他侮辱中國總理李鵬,形容他為「零智商的龜蛋之子」。
據報道,黎智英透過出售佐丹奴賺了2.8 億美元,並大步進入了一個對八卦新聞很有興趣的媒體市場。他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香港從英國移交到中國統治,將會為香港的身份帶來的影響,充滿了不祥的預感。黎智英已經不只一次激怒北京,他也知道權力移交,會對他的命運產生什麼影響。但他「願意為這項事業而殉道」。他百分之百相信這是值得的。
眾所周知,黎智英非常聰明,而且舉止輕鬆。 當童工時,他自學了英語; 他讀完第一本書後,又重讀了11次,以完善自己的理解。他熱衷於閱讀經濟學、哲學、商業方面的書籍,自從皈依天主教後,他也熱衷於閱讀宗教書籍。一些缺乏正規教育的有權有勢人士,有時會為自己的智力資歷擔心。這種缺乏安全感似乎從未困擾過他。他既樂於扮演小丑,也樂於扮演自由鬥士的角色。他爽快地承認,他的服裝品牌佐丹奴(Giordano)的名字是從紐約一家薄餅店抄襲而來的。
對於一個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錢來累積巨額財富的人來說,他一直很吃得開。他曾經說過:“即使你很富有,你也可能會很窮,因為如果你只有很多錢,錢就失去了意義,但就會讓你失去尊嚴,讓你失去作為人的一切。” 他指的是他對參與社運活動的承諾,但這也是他在商業上採取的點法。
黎智英的熱情是創業,而不是經營。「他總是覺得自己的創造力比他的操作能力更強,」他的兒子Sebastien Lai說。前員工Simon Lee更直言說:在黎智英的公司工作,「失敗率是驚人的」。 有一次,他因嘗試開設線上雜貨店失敗,而在六個月內損失了1.4億美元。
當你將真理、正義和善良,看得比舒適更重要時,你總會要付出代價的
這種粗暴的態度在黎智英的報紙《蘋果日報》的版面中得到了體現,一位學者將其描述為「輕浮與嚴肅的奇怪混合體」。 該報於1995年創刊,一直佔據著主導政治和社會議程的地位,直到2021年,北京鎮壓香港自由後被迫關閉為止。黎智英深知政治風向可能會壓倒市場力量,因此他在推出《蘋果日報》時,投資了7億港元,如果1997年之後,廣告商因政治原因退出,也足以承受廣告收入的損失。果然,1997年之後,很多廣告商都不敢在《蘋果日報》上刊登廣告。
《蘋果日報》一炮而紅。 兩個月之內,它就成為香港第二大報紙。退休媒體教授Grace Leung寫了一本關於這份報章的書。她說,《蘋果日報》又狂野、又有豐富多彩的新聞報道,對整個新聞業產生了文化衝擊。
黎為古板的出版界帶來了一種活潑、隨心所欲的感覺。Next Digital 前董事 Mark Clifford 回憶道,黎知道如何「推銷產品」。多年來,《蘋果日報》開設了色情專欄,刊登有關妓院和性工作者的評論和照片。梁說,該報多次因違反香港淫穢條例而被罰款,其中一名記者也曾因賄賂警察而入獄,但黎智英將這些小問題視為「製作成本的一部分」。
2003年,《蘋果日報》首次有機會將其如今巨大的影響力支持黎智英的政治觀點。黎智英和他的報紙強烈反對香港政府實施一項名為「第23條」的立法,將禁止被視為叛國或煽動叛亂北京的行為。《蘋果日報》大力反對這項立法,發起了7月1日的 50萬人參加遊行。這次示威取得了成功,第23條立法被擱置。 但這也在黎智英的背上,畫上了一個印記。
賴習慣於樹敵。他收到死亡威脅,他的房子遭到燃燒彈襲擊,有一次他回到家時發現家門口有一隻被剝皮的狗,這份“禮物”是一個台灣幫派給他的警告。他有六個孩子,還有幾個孫子。他在1990年代末,皈依天主教,這是歸功於他的妻子Teresa。他的兩個長子於2020年被捕,被指控串謀詐騙和與外國勢力勾結。他的幼兒Sebastien,則承擔了為父親申冤的全職工作了。
黎智英對自由市場意識形態英雄的欽佩是有據可查的。他曾陪同朋友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去中國旅行。
Simon是黎智英二十多年的親密助手,他這樣描述他的前老闆解決問題的方法:「閉上眼睛,摸索。每隔一段時間,您就會撞到椅子並傷到膝蓋,但請繼續前進。”因此,2019年,當親民主的香港人越來越絕望地抗議中共收緊控制時,黎智英飛往華盛頓,在白宮為香港的情況辯護,討論引起香港人恐懼的擬議引渡法案。此舉觸怒了北京,北京稱這些會議是「香港內外勢力相互勾結,破壞香港穩定」。但黎智英並沒有被嚇倒。
Next Digital的前高管 Royston Chow,在2020年6月之前,一直擔任擁有加拿大酒店的公司的董事。Chow周和另一名壹傳媒高階主管於當年12月被捕,並被指控犯下與輕微違反租約有關的詐欺罪; 週因作證指控他的前老闆而避免入獄。
周也將成為黎智英觸犯國家安全法審判的控方證人,目前預計將於12月開審。由於法官小組是由行政長官親自挑選的,幾乎可以保證黎智英會被定罪,他將面臨終身監禁。
儘管有著國際聯繫,黎智英始終知道,如果他不離開香港,這總會是他的命運。但他仍然選擇留在香港。多年來,他一直表示,他已經準備好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入獄,儘管他警告朋友,在國家安全法實施之前,必須離開香港。他的幼兒Sebastien希望,如果父親被終身監禁的話,將作為香港歷史上的一個「亮點」,被人們銘記。
對賴先生來說,這座城市雖然改變了,但還是那個給了他不平凡人生的地方。小時候,他想像香港是個「自由、豐衣足食、快樂的地方……那裡有無盡的牛奶、蜂蜜、糯米雞和叉燒包」。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講述自己一生的書《我是黎智英》中,他形容香港是一座讓他感到「不朽」的城市。
「以前我對這個地方感到遺憾,」他驚嘆道,「但現在我對它的未來充滿憧憬。我怎麼會對這個地方沒有熱情呢?”
“If you were of the world, The world would love its own; But because you are not of the world, But I chose you out of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world hates you… If they persecuted me, They will persecute you.” – John 15: 19-20
「如果你是屬於這個世界,世界會如愛自己的骨肉一般愛你;但是你不屬於這個世界,而我又從世人之中選擇了你,因此世人討厭你 … 既然他們迫害我,他們也會迫害你。”- 約翰福音 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