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學生越來越關注社會時事,有中學生更藉機會向吳克儉示威
中共對校園政治運動最是忌諱。甚至乎,比起經常掛在口邊的外國勢力,中共更恐懼校園政治運動。當年毛澤東怕像史太林般遭後人清算,要將劉少奇鬥下台,第一響就是在北大炮打司令部。起初,劉少奇不知就裏,派出工作組到校園。結果遭毛澤東一句:「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劉少奇和鄧小平要自我批評,跟着十年文革浩劫,如何令中國變成地獄鬼國,我也不用多說。
文革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換了別的時空,任憑毛澤東的魔力再大,也未必可以令全國陷入那種瘋癲。可是,中共知道,假如有一天它再次面對存在的危機,火頭肯定會先在各地大學的校園出現。當然,香港這個邊陲地區的大學校園,應該屬高危地帶。
自從反國教一役,特區政府應該意識到,各校園在醞釀對政府不滿的氣氛。雨傘運動過後,所謂世代問題,更是路人皆知。據了解,無論是添馬的特府抑或西環的中聯辦,甚至遠在北京的其他衙門,對香港事務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處理青年不滿情緒。但一直以來,無論是官方,抑或親建制的各路組織,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小道消息指,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就是因為處理青年問題不力,為梁振英孭了黑鑊。
青年和教育,嚴格來說雖然屬兩個政策範疇,但由於香港青年人每日大多數時間都是花在校園,所以真正要問責的官員,肯定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坦白說,吳克儉的認受性,可能是特區政府中唯一比梁振英更不濟的;有理由相信,在校園港獨思潮這問題上,除非吳克儉令天下人都大跌眼鏡,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否則無論吳克儉採取任何手段,結果都極有可能成為梁振英今屆任內最後一隻棄子。
站在吳克儉的立場,最理性計算就是用盡方法和權力,都要迫使校方和老師代其出手。現在距離開學還有兩個多星期。開學的9月1日是星期四,而9月4日星期日就是立法會選舉日。我可以想像得到,新一代青年派候選人,在最後兩天也會在中學校園動員;雖然中學生沒有票,但是他們可以是新一代青年派候選人最投入,也最能水銀瀉地入屋的助選團。教育局的防禦工事,很有可能是為了避免開學後會有年輕教職員在校園暗中協助個別候選人。
畢竟,教育界與政府的關係並不和諧。過去幾十年來,教師雖然不是社會上收入最高的一群,可是也算收入穩定、終生無憂的職業。但回歸以來各種改革,令到教師工作不再是優差。至於高等教育界,也有類似的情況。再者,今天在大、中、小學任職的教師和講師,尤其不少三、四十出頭的,都經歷過制度轉變帶來的不安和徬徨,在心底裏也對香港的制度感到極度失望,覺得對這一代教育工作者不公平。試問在這個大前提下,吳克儉又怎能不擔心?
政府越是想禁制,反抗的能量也越大。校園政治,無錯是一發不可收拾;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已經陸陸續續出現不同中學的本土關注組。我甚至相信,當大家都意識到,只要在校園上出現越多支持香港前途自決的言論,梁振英就越頭痕,結果反而令未來的幾個星期,自然有更多在校園冒起的香港本土意識運動。這一變數,相信對梁振英連任有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