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通話教中文科【普教中】於中小學界推行多年備受爭議。語常會早年委託大學研究普教中成效,報告去年完成後至今未公佈。據報道,該報告結果指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有助學生學中文。有中學校長曾推普教中,但學生難以投入終改回廣教中。
政府遲遲未公佈報告
政府1999年發表文件,將普教中訂為中文科遠程目標,教育局調查亦顯示分別約70%及37%小學及中學設普教中班別。有線新聞報道指政府2012年委託當年教育學院追蹤研究學校普教中情況,終期研究報告顯示,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能促進中文學習。
報告發現有中學班別用廣教中討論反應熱烈,相反普教中則很安靜。有普教中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個別或輪流讀課文,報告形容是「為讀而讀」。報告續批評普教中教學內容表面,成績較好的學生會感缺乏挑戰,反為其學習造成障礙。
師資亦受批評,有學校起初用普通話教師教中文,由於他們並非中文本科教師,故聽、說普通話較好,但語文知識較弱,有些更將教普通話及教中文混淆。報告又指課堂上用普教中,但考TSA口試卻用廣東話,兩者不配合影響成效。
報告提到語常會要求加入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的量化比較,發現大部份班級表現沒顯著差異。聽方面,普教中於小五及中一級較好;讀則小五、中一至中三用普教中教授較佳;惟寫,普教中於高小及中一較佳,至中二則反用廣東話教更好;而說,廣東話更於中二、三級佔優,研究團隊指這已是學校將能力較高的新生,編入普教中班得出的成果。報告最終結論是普教中沒明顯證據對學中文有幫助,但對中文成績沒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