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至初二凌晨,旺角發生嚴重警民衝突事件
猴年正月的旺角衝突,多數人早已壁壘分明。我沒有任何動機,更沒有能力要改變各位的既定想法。相信撐抗爭的人,一心只想見到評論人譴責警察,說是官逼民反,千錯萬錯,都是梁振英的錯。另一邊廂,認為無論如何也不應破壞秩序的,就只想見到支持警察執法的言論,要是評論員不譴責暴力,就等於縱容暴力。
魚蛋革命也好,魚蛋騷亂也好,說穿了就是街頭政治。街頭政治是群眾運動。群眾運動要聚集最多人,意見領袖只可以用最簡化的二元對立來劃分敵我,鬥人多鬥大聲。在後現代的社交媒體世界,街頭延伸到網上,甚至可以說,在網上參與群眾運動的代價更低,更教人樂此不疲。
相對群眾運動,制度內的議會政治過程緩慢,也極受既得利益左右。可是,曾幾何時香港人將政治問題,統統都交予代議士,那個年頭,正是香港人最懷念的日子。好友在林忌網上評論文章指出,1984年的英殖政府也曾因的士加價引發罷駛及九龍騷亂,最終得以平息。沒錯,正是當年的立法局,否決了政府增加的士咪錶收費和牌費的動議。
在合適的文化土壤上,讓議會政治落地生根,令政客面對有形制約,使議會過程也原則上盡量做到兼顧到少數觀點,本來就是香港政制發展的軌迹。可惜,主權移交後特區行政霸道的設計,閹割了香港本來已經有嚴重缺陷的議會政治,再加上近年特區行政機關更加是親疏有別,建制派為了換取特權,甘願當橡皮圖章,甚至為了讓政府為所欲為,連一直以來在議會內有商有量的文化也棄之如敝屣。
議會失效 民怨被帶到街頭
毫無疑問,這個城市積聚了一股怨氣,久久揮之不去,原因正是那度本來當讓不同意見在議會中得到疏導的活門被堵塞;民眾認為政客代表不了自己,也將議題帶到街頭,帶到政總門外。
中國共產黨以革命起家,靠鬥爭來鞏固統治權,他們不明白透過議會政治沖銷社會矛盾的道理,是常理。可是今天連香港人也對這套機制失去信心,令人擔心這個社會的集體意識,是否在不經不覺間,變得像我們心目中最害怕的魔鬼。說得坦白點,香港越來越多人好像承襲了中共那種意識形態,動不動就以陰謀論看世事,又或者是終日沉溺在被迫害妄想當中。有人說,怨氣導致魚蛋騷亂,掟磚燒車等都是因果使然;若非黑警做初一,又豈會有抗爭戰士做十五?亦有陰謀論指,香港越亂,對梁振英越有利。
對不起,這些觀點都令我感到這個城市不再是我認識的香港,令我感到很陌生。請恕我接受不了「官逼民反」的論點。改變和推倒重來兩者之間,有一大段距離,很大的距離。所謂熱血勇武抗爭革命,客觀上在香港社會沒有廣泛的共識。歷史的教訓是,這種群眾運動就算有成功奪權的一天,也只會淪為另一個暴政;中國歷史,就是在這種循環不斷輪迴了幾千年。
與此同時,我也不認同政府的所作所為。香港淪落如此田地,全因制度上的天殘地缺;一群不識管治為何物的蠢貨,在主權移交後肆虐破壞。事實上,香港有兩股本質一樣的力量,都想將這個城市的政治基建推倒重來。一方是中共的鬥爭思想,另一方,諷刺地是在香港土壤孕育出來,開花結果的本土意識。
常言勿忘初衷,究竟初衷又是甚麼?究竟我們想香港變得和中共統治下的大陸越來越似?還是我們要保留香港人的獨特性?和理非,又是否香港曾引以為傲的標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鬥爭思想正是中共極權主義的核心,為何我們還要讓這種建立在仇恨和恐懼的政治意識形態,在我們的家植根?作為一個讀過幾本歷史書的評論人,我最恐懼香港終有一日,變成一個凡事先要交代立場的社會,變得像某個鄰近地區一樣,在愛國與叛國之間,不容許個人意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