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令中共擔心的是:美國能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

What CCP Fears If US Can Negotiate An End to Russia–Ukraine War - Dorothy Li via The Epoch Times (2025-03-06)

令中共擔心的是:美國能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what-ccp-fears-if-us-can-negotiate-end-russia-ukraine-war-analysts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china/what-ccp-fears-if-us-can-negotiate-an-end-to-russia-ukraine-war-analysts-5819122?utm_source=partner&utm_campaign=ZeroHedge&src_src=partner&src_cmp=ZeroHedge

如果特朗普總統能夠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共產中國可能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習近平主席2月24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時,重申了他三年前宣布的「無限制」夥伴關係。為展現團結,習近平告訴普京,中俄兩國是「好鄰居」、「同甘共苦的真朋友」。

分析家表示,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中國政府向普京表達的熱情,反映出中國的擔憂。“習近平最大的擔心是普京可能向特朗普傾斜”,甚至協助美國遏制中共。

中俄兩個獨裁政權之間的聯盟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牢固。烏克蘭戰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北京和莫斯科及其經濟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然而,一旦達成停火協議,兩國夥伴關係中長期存在的一些摩擦點,例如邊界的領土爭端,可能會重新浮現。

此外,北京對莫斯科戰爭的支持也使其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變得緊張。一旦烏克蘭衝突結束,普京不再需要習近平的支持,共產中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被邊緣化了。

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是建立在暫時的共同利益上,一旦利益發生衝突,就會產生分歧。美國國防部官員已表示,將把戰略重點轉向應對中共的威脅。

國防部長 Pete Hegseth 將中共描述為一個與美國對等的競爭對手,具有「威脅我們國土和印度-太平洋地區核心國家利益的能力和意圖」。

這種焦點的轉變,並不只限於美國國防方面。“為了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並解決貿易逆差,是特朗必須針對的問題根源,那就是中共。”

北京國內面臨的挑戰

中國經濟正面臨國內需求低迷、人口老化、房地產產業的持續危機等問題。

16至24歲族群的失業率飆升至幾十年來最高的水平。官方數據顯示,五份之一的中國年輕人沒有就業,中國政府部門於2023年6月暫停公佈這項數據。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外資企業撤離,許多大學畢業生轉向低薪工作,導致民眾不滿加劇。

雖然公眾的不滿或經濟放緩不會從根本上威脅到黨的統治,由於共產黨的大規模監視,和嚴格控制社會的能力。但這個情況可能會導致習近平被迫考慮採取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例如攻打台灣,以轉移人民對他的批評。

(*FateAndTheFuture:肯定不會的,習近平最害怕就是隨著戰爭而來的亂局 )

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終結?

除非當局選擇揭露,否則竹幕背後隱藏著什麼幾乎不可能為人所知。

北京對新冠病毒相關資訊的嚴格控制就是該政權不透明的一個例子。時至今日,北京仍拒絕對疫情的起源進行任何國際調查,導致全球對疫情如何在中國爆發一無所知。

前二號人物李克強於2023年10月去世,當時他辭任總理職務才七個月,這也成為一個謎團。

相對於中共黨內領導人的長壽記錄,李克強去世時只有68歲,這讓中國問題觀察家們感到驚訝。李克強的兩位前任總理,83歲的溫家寶和96歲的朱鎔基,都還健在。

一些評論人士猜測,李克強的去世與中共高層的政治內鬥有關。包括前外交部長秦剛和國防部長李尚福在內的多位高級官員和軍事指揮官在莫名其妙失蹤後突然被解職。

各大城市執法人員的不滿情緒正高漲。最近,某省會的一名公安局長逃往海外,說明就連公安機關的高層也出現了動盪。

這就像一場大地震的前夕,是沒有人能感覺到其發生的,只有動物的第六感才有對危機的預感能力。政權的垮台可能會出乎意料,令世界措手不及。

FateAndTheFuture : 

還以為只有獨載國家的統治者才可以不理會民意,一意孤行採取好戰外交。民主國家不是受制與人民的意願嗎?

錯了,獨載國家的領導人才是最害怕戰爭,因為他們知道戰爭是人民發動起義的良機。

相反,民主國家的當權者,當他們失了人民的支持時,為了保著他們的權位,才最渴望戰爭, 或疫情大流行但緊急事故。他們可以趁機宣布緊急法令,架空正常的憲制,可以繼續蔑視民意。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美國軍工業集團,向特朗普施壓,促使把矛頭轉向中共

The MIC deep state are putting heavy pressure on Trump to reorient towards China - SIMPLICIUS  (2025-05-15)

美國軍工業集團,向特朗普施壓,促使把矛頭轉向中共

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61208011

特朗普 :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是拜登的戰爭,不是我的戰爭。我剛到這裡 ...... "

特朗普的問題在於,他在烏克蘭問題上舉步維艱,為了挽回與俄羅斯談判失敗的面子,他為自己挖了一個越來越深的坑。在試圖擺脫烏克蘭泥潭時,他做出了不少自相矛盾的聲明。

特朗普感覺到人們越來越多地認為他已經“把烏克蘭危機當成自己的事”,於是他自相矛盾地聲稱這場衝突完全是拜登一手造成的。然後,他繼續吹噓說,是他在他第一個任期內,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型反坦克導彈,讓他們摧毀大量俄羅斯坦克,幫助烏克蘭贏得他們的「第一場大戰」。這些相互矛盾的言論讓人不禁要問:“那麼,這到底是誰的戰爭?拜登的還是特朗普的?”

特朗普的言論充份顯示他幼稚和不知所措:

事實上,特朗普面對著俄羅斯堅定地堅持其長遠安全原則感到非常焦慮。特朗普渴望盡快結束一場他完全不能掌握的麻煩戰爭,以獲得公關上的得分。他幾乎是在乞求俄羅斯給他一個面子,停止軍事上推進,放棄戰場上所佔的優勢。

特朗普不斷重複,俄羅斯必須停止戰爭,因為有太多人死亡。但他卻剛剛對也門進行了大規模轟炸,造成兒童和平民傷亡。

這使特朗普聽起來很虛偽。人們不會這麼容易被愚弄的。特朗普根本不關心烏克蘭的什麼「死亡」。否則,他會大聲宣揚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也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但他卻全力支持以色列的野蠻行為,更不用他在也門的毫無區別的大舉轟炸。

實際上,特朗普之所以感到焦慮,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如前所述,他想為自己陷入困境的政府撈取政治分數;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他周圍的所有軍工聯巨頭,和深層幕後勢力,都在對他施加壓力,要求他重新把矛頭轉向中共。而且,他也知道烏克蘭衝突對美國的資源是一個巨大的拖累。

可能還有更隱密的原因,例如不希望俄羅斯在歐洲過度擴大其控制和影響力,因為深層智庫組織,可能已經向特朗普通報了這樣的發展。除非俄羅斯的長遠安全憂慮得到平息,否則他們將繼續戰鬥。按照目前俄羅斯在戰場上推進的速度,讓這場戰爭延續下去,只會使俄羅斯軍事上變得更強大,直到它再次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過去幾天,有一組有趣的數據流出。俄羅斯北方傳媒公司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報導稱,俄羅斯的軍事招募數量正在飆升。

一位德國數據分析師透過分析數據發現,俄羅斯每天可能招募多達 1,400 多人

俄羅斯各地區軍隊徵兵活動正在激增。俄羅斯政府大幅提高簽約金。在伊爾庫茨克,自3月1日起,新入伍士兵將獲得140萬盧布的獎金;這比俄羅斯的平均年薪還要高

在談到如今莫斯科志願者參軍的動機時,負責挑選志願者的消息人士指出,其一是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的成功、還有宣傳的效應,以及報復的心態。對於第一點,評選者提到了庫爾斯克地區的解放,而第二點則是親政府媒體關於烏克蘭軍方可能犯下的罪行的報道所致。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Government Advisor Warns UK Is Heading For Civil War - Paul Joseph Watson (2025-03-05)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https://modernity.news/2025/03/04/government-advisor-warns-uk-is-heading-for-civil-war

一位頂級學者和政府顧問警告稱,由於英國政府未能阻止大規模 “難民” 移民,而令他們在人民眼中失去了 “合法統治認可”,英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會經歷一場內戰。

David Betz教授在倫敦國王學院任教,他曾為英國國防部和政府通信總部提供諮詢或服務,同時擔任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這位自稱是 “典型建制派人士” 的教授坦然表示,英國社會現在已 “極度脆弱”,極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騷亂。

他說,英國領導階層試圖顛覆脫歐公投結果,導致社會契約破裂,引發的後果就是危機。

隨後幾年,由於歷屆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以及無法保護兒童免受難民團伙的侵害,再加上高度政治化的司法機構的不公正司法系統,導致了政治階層失去「合法性」

「如果大家想在一個社會中製造國內動亂,那麼英國政府所做的,幾乎就是最典型的做法了」,這位教授說。

他再說,現在的情況已經 “太糟糕了”,五年內很可能爆發比去年夏天的騷亂更嚴重的全國性騷亂。

貝茨教授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人們與自己的根源、自己的社區、自己的價值觀的連結越來越少。所有這些事情過去常常讓人們感到滿足和安全。但今天,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邪惡活動卻加劇和擴大了我們的分歧。

那麼,一個存在這種內部衝突的社會是否注定會爆發內戰?

他解釋說,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社會 (highly-heterogenous societies),由許多不同族裔,和不同文化組成的社會, 沒有一個單一的主導種族和文化,這種社會不太容易發生內戰。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組擁有足夠的力量或地位,來協調一場大規模的起義。

同樣,一個高度單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 (highly-homogenous) 也不太可能發生內亂,因為通常很容易達成妥和共識。

最危險的,就是一個長時間人種和文化單一的社會 , 但短時間內變成多元種族和文化 (societies that are becoming more heterogenous)。原本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流群體開始擔心正在失去獨特地位。這種情緒是引發社會衝突的最有力因素。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歐盟:一群追求戰爭的墮落官僚

Europe: a degeneratocracy in pursuit of war – Alex Krainer (2025-03-06)

歐盟:一群追求戰爭的墮落官僚

https://trendcompass.substack.com/p/europe-a-degeneratocracy-in-pursuit

指責俄羅斯違反《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顯示這些歐盟領導入都是腐敗無恥的騙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希望大家只閱讀主流媒體,否則你們可能會了解真相。2015年2月12日,烏克蘭代表、歐盟和兩個分離共和國 (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的領導人,簽署了第二份明斯克協議。俄羅斯支持《明斯克第二協議》,但就並非簽署國。

第二明斯克協議是一份提出13點協議的和平計劃,內容包括立即全面停火、撤出重型武器、歐安組織監督、基輔與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代表對話解決分歧、交換戰俘、人道主義救濟等。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

根據該協議,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oroshenko),和總統普京,每月進行廣泛的電話溝通,四方交換有關實施協議所定的措施的情況。這樣,第二明斯克協議就為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直接溝通提供了一個場所。此外,克里姆林宮或許希望這項安排能有利於俄羅斯的主要安全要求:引導烏克蘭走向中立,並確保它不會加入北約軍事組織。

默克爾(Angela Merkel)

只是為日後戰爭,爭取多一點時間作準備。

然而,基輔從未做出任何認真的努力來執行這些協議,到 2018 年,《明斯克協議》第二階段協議顯然已搖搖欲墜:烏克蘭軍隊沒有從緩衝區撤出重型武器,對頓巴斯城鎮和村莊的導彈和砲火襲擊,幾乎每天都在繼續。到了2022年,這些攻擊造成超過14,000人傷亡。歐洲列強則視而不見,忽視了烏克蘭的違約行為,並假裝烏克蘭正在履行義務。

事實上,正如我們後來了解到的那樣,烏克蘭方面從來沒有打算遵守《明斯克協議》。烏克蘭前外交部長 Pavlo Klimkin 稱,“烏克蘭簽署第二份明斯克協議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烏克蘭軍隊,加強國際反俄聯盟”,並補充道,“從第一天起我們就明白這一點”。該協議的歐洲「擔保人」完全參與了這項欺騙行為。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承認,「2014年明斯克協議是讓烏克蘭爭取時間。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烏克蘭利用這段時間變得更強大。2014-2015年的烏克蘭和今天的烏克蘭不能相比較。她補充說,《明斯克協議》只是暫停了衝突,但並沒有解決衝突,這「恰恰為烏克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023年4月,默克爾的供詞,從前法總統奧朗德口中證實是真的。奧朗德在與兩名俄羅斯惡作劇者Lexus和Vovan的一次令人震驚的電話訪問中,透露了真相。當時歐朗德以為對方是烏克蘭總統 Poroshenko,因此坦白說出來:「每個人都認為普京是想拖延時間。不是,是我們想爭取時間,給你們烏克蘭一個恢復的機會,提升你們的軍事力量。這正是我們應該捍衛《明斯克協議》的原因。你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必須保衛這些權利,因為在這7年間,烏克蘭獲得了增強自身實力的資源"。奧朗德也承認,歐盟和法國實際上是這場衝突的 “參與者”。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他們都是小丑:歐洲領導人面臨新的政治現實

2025年值年卦(澤火革)變革,改革,革命,去除過時沒有用的

They're All Clowns: European Leaders Facing A New Political Reality (2025-03-05)

他們都是小丑:歐洲領導人面臨新的政治現實

https://southfront.press/theyre-all-clowns-european-leaders-facing-a-new-political-reality/

馬戲團走了,但小丑還留在。歐盟的官僚失去了安樂午餐,因此怒不可遏。由於特朗普總統當選,操縱這些歐盟官僚的美國深層政府被迫採取低調,準備與特朗普再次較量,但就要拋棄他們在歐洲的左翼自由派傀儡,讓他們自生自滅。

正如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所表明的那樣,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的法西斯主義並沒有消亡,只是隱匿在普世平等、全球化和偽民主等進步思想下,延續和浮現出來。

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統治階層實現了他們的第一個最根本的目標:摧毀了四大「傳統」帝國(俄羅斯、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第五個帝國(大英帝國)就從「海上霸主」變成了「全球銀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消滅」了歐洲作為政治核心的地位,並開啟了另一個長達百年的資本累積週期,但就把全球政治核心遷移到美國。

這種全球重組的政治後果是: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歐洲主要的政治力量是納粹黨 (國家社會主義),那麼在納粹德國戰敗後,他們就被自由社會主義(歐盟官僚機構)所取代。

此前,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中心是德國。隨後,從1980年到2000年,它整體轉向了歐盟。但歐盟各國則跟隨自己的歷史背景,選擇了不同型式的反俄論調和措施。

例如,愛沙尼亞就是法西斯的主要思想家Alfred Rosenberg的故鄉。蘇聯解體之後,愛沙尼亞政府通過了針對境內俄羅斯人口的歧視性立法,向數百萬俄羅斯血統的人發放了「非公民護照」。當時,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一樣,俄語也遭到禁用。

21世紀初歐洲的特殊性在於,意識形態上變成了德國納粹主義的延續(以歐美左翼自由派法西斯主義的形式出現)。經濟上走前蘇聯路線(集體化、低效率官僚化、過度受管制的經濟)。政治上則變成了沒有獨裁者的獨裁政權。前蘇聯式社會主義的口號是: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這個口號現在變成了:   “ 各人需要竭盡一切所能,各人按照最低所需獲得分配 

“from each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of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of his needs”. 

於是,21世紀初歐洲,就從一個馬列烏托邦,轉變到慢慢成形的全民集中營。疫情下的各種高壓措施把這個過情大大加速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歐盟現任的政客和官僚大多不是由本國人民選出來的,不代表國民的利益,亦無需向國民交代。他們只是由匿名的環球菁英任命的。過去幾十年來歐洲政治領袖的墮落,可在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國家看得最清楚。

烏克蘭衝突即將結束,新的經濟多極體系轉型即將到來。這一進程中的主要障礙是老派的美國-歐洲-猶太精英。他們的統稱是 "左翼自由主義者"。他們目前的「大本營」設在歐盟。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所有跡象都指向奧巴馬」他是美國近年來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

Memo to the post-Biden DOJ: All roads lead to Obama - Wayne Allyn Root (2025-03-04)

給後拜登政府 (post-Biden) 司法部的備忘錄:「條條大路通往奧巴馬」(所有跡象都指向奧巴馬)。

https://www.worldtribune.com/memo-to-the-post-biden-doj-all-roads-lead-to-obama/

條條大路通奧巴馬。他是決策者。他是美國和特朗普總統近年來所遭遇的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

所有跡象都指向歐巴馬。他是決策者。美國和特朗普所遭遇的一切不幸,的幕後黑手就是奧巴馬。

正如之前的專欄所解釋的那樣,我相信這一切都始於哥倫比亞大學。我和奧巴馬有過一段關係。我們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我們都是法律預科和政治學的學生。 1983年,我們兩人同一天畢業。

我是保守派戰士和資本主義傳播者。身為一個敢於冒險的企業家,我在商業界賺了數百萬美元。他則成為「社區組織者」即共產黨叛徒。

奧巴馬其實是「哥倫比亞的幽靈」

我支持商業。我信仰經濟和個人自由、言論自由、有限政府、低稅收和少管制。

歐巴馬討厭商業。他信仰社會主義、大規模徵稅和政府監管、綠色能源騙局、開放邊境給非法移民,以及把政府武器化來打擊言論自由。

美國發生的一切壞事的根源都可以稱為「奧巴馬問題」。而這一切起源的秘密都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找到。

首先,奧巴馬是怎麼進入哥倫比亞的?當時,哥倫比亞大學幾乎不接受任何大學轉學生。只有哈佛大學的狀元學生才有可能獲得這個機會。奧巴馬是一名畢業於平庸大學(西方學院)的差勁學生。那麼,他是如何於1981年轉入哥倫比亞這所常春藤大學呢?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相信奧巴馬之能夠被哥倫巴學院錄取, 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外國交換生」。哥倫比亞大學喜歡接收來自印尼(奧巴馬的出生地)等異國的學生。這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的快速途徑。

這是沒有問題。只不過,如果奧巴馬聲稱自己是印尼公民,因此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取錄,那麼他就沒有資格擔任美國總統。

其次,他根本就沒有到過學校上課,他是如何能夠畢業的?我們是同班,都是法律預科和政治學專科生,但我從未見過他一面。我所接觸過的任何同學也都沒有見過他。我所交談過的其他教授也都沒有記憶見過他。奧巴馬其實是 「哥倫比亞的幽靈」。

我一直認為他要么是中情局的臥底,從未踏足校園就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又或者在哥倫比亞大學莫斯科的姊妹學校學習了兩年共產主義初級課程。

無論如何,他是個騙子和「臥底賣國賊」

最後,他的整個議程,始終是圍繞著我們在哥倫比亞都知道的「Cloward-Piven」策略的。該計劃是由兩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一對名為 Cloward 和 Piven 的共產主義夫妻團隊)創建的。該計劃是一個詳細的策略,旨在透過讓每個人都享受福利、食物券和免費醫療來摧毀美國、摧毀資本主義和美國的中產階級,直到國債爆破、經濟不堪負荷、國家崩潰。

以上聽起來很熟悉嗎?認得這個計畫嗎?這正是奧巴馬兩屆任期內進行的事情,然後在奧巴馬「第三任期」變本加厲,因為在拜登這個癡呆傀儡總統的四年任期,奧巴馬才是主腦。

除了試圖讓每個美國人對福利、食物券和免費醫療上癮之外,奧巴馬還透過開放邊境進一步擴大了該計畫。奧巴馬和他的共產主義團隊向整個貧窮和依賴福利的第三世界大開方便之門,使我們的國家背負巨額債務,經濟不堪重負,國家崩潰。

使政府武器化,利用政府架構打擊政治對手

奧巴馬利用政府機構來摧毀反對他的人。特朗普就是他的主要目標。首先,奧巴馬下令對特朗普及其競選活動進行監視。隨後,他下令以捏造「通俄門」的虛假罪對特朗普實施迫害。隨後,他下令對特朗普提出起訴。奧巴馬聯合紐約州共產政客,下令對特朗普提起民事訴訟,試圖沒收他的資產,使他破產。

但早在特朗普受到迫害之前,我就遭受了迫害。我之所以名列奧巴馬「敵人名單」之首,是因為我是Fox News福克斯新聞的常客,我不僅揭露他是個隱蔽的共產主義信徒,還敢於揭露他在哥倫比亞的騙局。

2010年至2013年間,奧巴馬派聯邦稅局來毀掉我。和特朗普一樣,我沒有被他們毀掉,但就損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一切都源自奧巴馬,由始至終都是他在背後策劃。是他發號施令的。必須調查並起訴奧巴馬。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馬斯克:『2013-2014 推翻烏克蘭合法民選政府的發動者是美國』

New evidence of Ukrainian war crimes emerges (2025-03-05)

烏克蘭戰爭罪行的新證據現正浮出水面

https://www.rt.com/news/613747-musk-remember-us-coup-ukraine/

‘Very few people’ remember US overthrew Ukrainian govt – Elon Musk

馬斯克:『很少人記得(知道)2013-2014 年推翻烏克蘭合法民選政府的發動者是美國』

烏克蘭抗議者受到參議員麥凱恩 (John McCain) 的安撫(2013 年 12 月 12 日)

Victoria Nuland 維多利亞·紐蘭(美國負責歐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在基輔 廣場向示威者「分發餅乾」(2013 年 12 月)

億萬富翁馬斯克憶述參議員 Chris Murphy 承認華盛頓在2014 年幫助促成烏克蘭的“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

馬斯克表示,許多美國人已經忘記了,正是美國在 2014 年幫助推翻烏克蘭合法政府,導致該國在往後的幾年陷入混亂。

馬斯克對美國參議員克里斯·墨菲的一段影片做出了回應,該影片討論了華盛頓在 2013 年至 2014 年基輔 Maidan 抗議活動期間所扮演的角色,該抗議活動導致時任烏克蘭總統 Viktor Yanukovich下台。

影片中,這位民主黨人物承認,在騷亂期間,美國「並不是中立」。參議員 Murphy 還回憶說,“我們是積極參與的”,美國資深議員和高級官員也參加了廣場上的抗議活動。

他進一步解釋說,“奧巴馬政府同時間通過了對烏克蘭官員的製裁。我真的認為,美國擺出的明確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當時的烏克蘭政府被推翻。”

Murphy參議員也指出,烏克蘭向西方靠攏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這正是抗議者的主要目標。他解釋道:“如果烏克蘭成為歐盟的一部分,從而成為與美國達成的新貿易協定的一部分,那麼這可能會為美國帶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我們不應該遮掩我們在整件事情上的利益關係。”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Government Advisor Warns UK Is Heading For Civil War - Paul Joseph Watson (2025-03-05)

英國政府顧問警告:英國正走向內戰。

https://modernity.news/2025/03/04/government-advisor-warns-uk-is-heading-for-civil-war

一位頂級學者和政府顧問警告稱,由於英國政府未能阻止大規模 “難民” 移民,而令他們在人民眼中失去了 “合法統治認可”,英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會經歷一場內戰。

David Betz教授在倫敦國王學院任教,他曾為英國國防部和政府通信總部提供諮詢或服務,同時擔任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這位自稱是 “典型建制派人士” 的教授坦然表示,英國社會現在已 “極度脆弱”,極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騷亂。

他說,英國領導階層試圖顛覆脫歐公投結果,導致社會契約破裂,引發的後果就是危機。

隨後幾年,由於歷屆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以及無法保護兒童免受難民團伙的侵害,再加上高度政治化的司法機構的不公正司法系統,導致了政治階層失去「合法性」

「如果大家想在一個社會中製造國內動亂,那麼英國政府所做的,幾乎就是最典型的做法了」,這位教授說。

他再說,現在的情況已經 “太糟糕了”,五年內很可能爆發比去年夏天的騷亂更嚴重的全國性騷亂。

貝茨教授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人們與自己的根源、自己的社區、自己的價值觀的連結越來越少。所有這些事情過去常常讓人們感到滿足和安全。但今天,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邪惡活動卻加劇和擴大了我們的分歧。

那麼,一個存在這種內部衝突的社會是否注定會爆發內戰?

他解釋說,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社會 (highly-heterogenous societies),由許多不同族裔,和不同文化組成的社會, 沒有一個單一的主導種族和文化,這種社會不太容易發生內戰。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組擁有足夠的力量或地位,來協調一場大規模的起義。

同樣,一個高度單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 (highly-homogenous) 也不太可能發生內亂,因為通常很容易達成妥和共識。

最危險的,就是一個長時間人種和文化單一的社會 , 但短時間內變成多元種族和文化 (societies that are becoming more heterogenous)。原本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流群體開始擔心正在失去獨特地位。這種情緒是引發社會衝突的最有力因素。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告別斯拉夫卡 (1912 俄羅斯愛國歌曲) [哥薩克版本]

Farewell of Slavianka《告別斯拉夫卡》Kuban Cossack Choir 庫班哥薩克合唱團 (2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L9jicbRBo  

 "Farewell of Slavianka"《告別斯拉夫卡》是一首俄羅斯愛國進行曲,由作曲家Vasily Agapkin創作,以紀念在First Balkan War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陪伴著丈夫的斯拉夫婦女。這首進行曲於1912年首演。 Slavianka 可翻譯為「斯拉夫女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俄羅斯士兵離開家園時,並以這進行曲陪伴著。

 Russian Patriotic Song: Farewell of Slaviank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baX1Q230U  

 沙俄時期的哥薩克

今天的俄羅斯哥薩克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久經沙場的俄羅斯,越打越堅強 - Alex Krainer

Battle-hardened Russia: what does that mean? - Alex Krainer (2025-03-19)

久經沙場的俄羅斯,越打越堅強

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59396389 

在烏克蘭三年的衝突中,西方列強已經了解了俄羅斯的防禦(和進攻)能力:無與倫比的後勤網絡,大量的大砲、榴彈砲和迫擊砲彈藥,其設計簡單、堅固且在所有戰場條件下都可靠。俄羅斯還開發了世界上最好的防空系統、電子戰能力和一系列西方軍隊無法防禦的高超音速飛彈。就像所有其他事情一樣,戰爭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領域。

相反於西方媒體的胡亂說話,俄羅斯人的作戰方式往往非常具有戰略性和有條理。戰場上取得的經驗都有系統地向指揮鏈反映,以作研究,找出軍隊的弱點、改進的空間,如何提升戰略和戰術。今天的俄羅斯軍隊不僅訓練有素、協調性好得多,而且他們的戰場戰術已經發展到西方軍事分析家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

Tact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the Russo–Ukrainian War - by Dr Jack Watling and Nick Reynolds (2025-02-14)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tactical-developments-during-third-year-russo-ukrainian-war

北約戰略家不知所措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承認,俄羅斯不斷變化的策略,使北約戰略家不知所措。簡單來說,俄羅斯軍隊正在將步兵行動與無人機和滑翔炸彈結合起來,形成一種“進攻三角”,癱瘓前線後方的敵軍。步兵和砲兵的行動使敵人無法作機動戰;無人機不斷攻擊並削弱被困的敵軍部隊,而滑翔炸彈則精確命中他們的防禦系統,把他們消滅。

(RUSI*)Tact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the Russo–Ukrainian War - by Dr Jack Watling and Nick Reynolds (2025-02-14)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tactical-developments-during-third-year-russo-ukrainian-war

如果烏克蘭軍隊選擇固守陣地,他們就會成為滑翔炸彈攻擊的目標;如果他們選擇「靈活」的移動防禦,他們就會面臨大砲和無人機的攻擊。顯然,北約的「DEI*」領導層很難想出對抗俄羅斯行動的方法。

*DEI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 (多元、平等、共融)

俄羅斯軍隊的作戰表現又如何?

前海豹突擊隊成員、黑水公司創始人 Eric Prince (*) 最近在希爾斯代爾學院 (Hillsdale College) 的一次演講中向我們透露他的想法。他特別指出,俄羅斯軍隊已經變得「無限聰明」,尤其是他們的電子戰能力:“俄羅斯軍隊最擅長的是電子戰”,這降低了西方最先進武器系統的有效性,例如標槍導彈 Javelin missiles、HIMARS,和銅斑蛇制導航砲彈 Copperhead guided artillery shells。

(*) Blackwater 黑水公司是美國私人軍事承包商,由前海豹突擊隊軍官 Eric Prince 於 1997 年 12 月 26 日創立。

兩分鐘反應時間

普林斯表示,北約的武器往往在戰場上使用幾個星期就失效了:“這些武器只能有效作戰一兩週,然後俄羅斯軍隊就想出如何干擾他們的導航或指揮鏈路,使這些武器失靈。”

普林斯舉的另一個例子是俄羅斯軍隊壓制敵人火力的能力:“如果你在2022年初期,用火砲向俄羅斯人射擊,他們需要一個半小時​​才能準確還擊。現在,他們只需要大約兩分鐘,這意味著如果你向他們發炮,你最好盡快離開,對方的反擊會很快出現。”

我 (Alex Krainer) 在軍隊接受過砲兵射擊訓練。對於一支訓練有素、協調一致的團隊來說,兩分鐘是足以發射四到五發炮彈的,但就沒有時間調整目標。

第一輪發炮,而能究擊中目標,只能靠運氣:通常情況下,你發出第一炮,然後再調整軌跡的偏差、向左或向右,直到擊中目標。兩分鐘只足夠發射幾發炮,希望僥倖擊中目標並逃跑。如果Prince所說關於俄羅斯軍隊的迅速還擊能力屬實的話,那麼其含義是相當驚人的:這意味著俄羅斯軍隊已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壓制現代戰爭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工具:大口徑火炮。

他也對西方政客的主流觀點提出質疑,即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戰爭三年後已經被削弱和退化:“首先,不要聽白痴政客的話。是的,我們削弱了俄羅斯軍隊。可是,我們亦消耗了很多物資。同時間,俄羅斯軍隊吸取了經驗,變得更加聰明。”

即使不是天才也能理解北約應該重新考慮對俄羅斯開戰的想法。只要看看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他們就應該明白。 不幸的是,西方領導人非常缺乏簡單的常識和清晰的思維(*)

(*) 或許他們被根深蒂固的仇俄情緒矇閉了。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參與程度「令人震驚」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Key Takeaways From NYT's Secret History Detailing US 'Shocking' Involvement In Ukraine War (2025-03-31)

《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參與程度「令人震驚」

https://www.zerohedge.com/geopolitical/key-takeaways-nyts-secret-history-us-shocking-level-involvement-ukraine-war

《紐約時報》的《揭秘》已經遲來了好幾年,另類和獨立媒體多年來已經揭露了許多現實,包括一本已經出版的 600 多頁的書。直到現在《紐約時報》週日才刊登了一篇長篇報道,題為:《夥伴關係: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America’s Role in the Ukraine War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5/03/29/world/europe/us-ukraine-military-war-wiesbaden.html

直到最近,主流媒體的守門人才承認,從烏克蘭衝突一開始,一場由美國發起的代理人戰爭,就一直在進行,即使在2024 年2月,已經出了一份報告,承認中央情報局在烏克蘭建立了 12個秘密間諜基地”,自2014年 (*) 起對俄羅斯發動影子戰爭。

(*那就是在美國煽動基輔暴力抗議推翻烏克蘭政府之後)。

直到現在,在烏克蘭軍隊明顯落後的情況下,紐約時報才承認,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的介入程度要大得多。事實上,美國在烏克蘭的軍事和情報層面也駐有人員,而官方消息來源先前並沒有承認這一點。

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在情報、戰略、規劃和技術方面的非凡夥伴關係”,這成為澤連斯基對抗俄羅斯的“秘密武器”。文章開頭描述了普丁派遣軍隊越過邊境後兩個月內,烏克蘭將軍們穿著便服被秘密帶到德國的美國基地參加高層戰爭規劃會議。

 《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些乘客都是烏克蘭高級將領,他們被一隊沒有標記的汽車從烏克蘭首都運送到西歐。“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德國威斯巴登的美國歐洲和非洲陸軍總部克萊軍營 (U.S. Army Europe and Africa in Wiesbaden, Germany)。”

報告明確指出,美國指揮官參與烏克蘭行動的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像,甚至「震驚」了一些北約盟國。本質上,烏克蘭戰場上發生的許多反俄行動都是從德國基地進行的。

「《紐約時報》的調查顯示,美國捲入這場戰爭的程度遠比我們之前所了解的更加深入和廣泛」。 「在關鍵時刻,美烏夥伴關係是烏克蘭軍事行動的支柱。在威斯巴登的任務指揮中心,美國和烏克蘭軍官並肩策劃基輔的反攻。美國龐大的情報收集工作既指導了全局作戰戰略,又向戰場上的烏克蘭士兵提供了精確的目標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員和《紐約時報》現在公開承認,俄羅斯一直以來說的都是正確:俄羅斯堅持認為這這場衝突,由始至終都不是簡單的俄烏之間的問題,而是北約國家把烏克蘭武裝起來對抗俄羅斯。普京一直公開抱怨​​美國的干預,但西方輿論卻認為這只是俄羅斯的「宣傳」。

以下是《紐約時報》冗長的報道中的部份關鍵摘錄...

烏克蘭戰場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由美軍人員監督的:

一位歐洲情報部門負責人回憶說,當他得知自己的國家與北約組織如此密切介入烏克蘭戰爭時,他感到十分震驚。他說:“我們現在是直接參與戰場的每一個環節。”

這一夥伴關係的目的就是透過這種密切合作,讓烏克蘭軍隊實現最不可能的壯舉,就是使俄羅斯軍隊承受毀滅性的打擊。

烏克蘭戰場上最大的壯舉,要歸功於中央情報局/美國防部。

最早時驗證這個美烏聯合行動的效力,就是針對俄羅斯戰鬥力最強的第58聯合軍。2022年年中,烏克蘭軍利用美國的情報和目標訊息,向Kherson地區的第58軍總部,發射了火箭彈,銷毀了裏面的將軍和參謀人員。一次又一次,該指揮總部遷移到其他地點,但每次都被美國情報找到,讓烏克蘭再次把它摧毀。

再往南,北約控制員瞄準了克里米亞的Sevastopol港口。俄羅斯黑海艦隊是在這裏,將運往烏克蘭目標的飛彈裝載到軍艦和潛艇上。在烏克蘭2022年反攻最激烈的時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一大群海上無人機在黎明前襲擊了該港口,損壞了多艘軍艦,並促使俄羅斯把這裏的軍艦撤走。

2023 年失敗的反攻實際上是在美國總部策劃的。

然而,在 2023 年中期可以說是戰爭的關鍵時刻,當烏克蘭人在第一年取得成功後發動反攻以建立勝利勢頭時,美國制定的戰略卻成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其軍事首腦之間分裂的內部政治的犧牲品。澤倫斯基不顧軍事領袖的建議,投入過多的士兵和資源,發動徒勞無功的戰役,試圖奪回被包圍的Bakhmut市。數月之內,整個烏克蘭反攻以失敗告終。

拜登公開禁止美軍秘密參與烏克蘭戰爭,但暗中允許。

初時,位於德國的美軍和中央情報局,只限於協助策劃和支援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發動攻擊。後來,他們獲授權對俄羅斯境內發動精確的打擊。

在某程度上來說,烏克蘭戰爭,是歷年來在地緣角力上,美國和俄羅斯代理人戰爭的重演:20世紀60年代的越戰、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以及2010年後的敘利亞戰爭。

「龍特遣隊」。

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和米利將軍已任命第18空降師負責運送武器,並向烏克蘭軍提供如何使用這些武器的輔導。一位波蘭將軍成為美國指揮官多納休將軍的副手。一位英國將軍將管理該後勤中心。一名加拿大人將負責監督訓練。

這次任務的行動指揮部負責提供有關俄羅斯戰場位置、動向和意圖的情報。

第 18 空降師被稱為「龍軍團」;新的行動將會是「龍特遣隊」。剩下的就是說服不情願的烏克蘭最高指揮部。

如何給予北約的主導角色「合理的否認」

很快,總共近 20 名烏克蘭人(情報人員、作戰規劃人員、通訊和火控專家)抵達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軍官們回憶說,每天早上,烏克蘭人和美國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勘察俄羅斯的武器系統和地面部隊,並確定要打擊哪些最高價值目標。優先順序清單隨後被交給指揮中心,官員們在那裡分析資料流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鑑於此次任務的微妙性,將目標稱為「目標」是否過於挑釁?

一些官員認為「目標」是適當的。歐洲司令部情報負責人Timothy D. Brown少將解決了這一爭論:俄羅斯軍隊所在地將被稱為「值得注意點」。

一名美國官員解釋道,「如果有人問我們‘你是否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目標’的位置,即使我們這樣做了,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否認,因為我們不是提供‘目標’的坐標,只是提供一個‘值得注意的東西’」。

德國威斯巴登指揮中心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份美國深層政府喉舌,竟然會刊登這類的一個報告?顯然這是應深層政府的指示的。可能是見到大勢以去,俄羅斯在這場戰鬥明顯佔了上風,索性趁早離場,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澤連斯基,讓歐盟為這場大龍鳳結賬。

這場戰爭可謂一石四鳥:(1)消滅了幾十萬個俄羅斯年輕人,(2)消滅了一百幾十萬個烏克蘭斯拉夫年輕人,(3)把歐洲推到破產邊緣,(4)追後就是讓美國強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澳洲總理設立負責「改變男性行為」的部門

Australian Premier Creates Ministry In Charge Of 'Changing Men's Behavior' (2024-06-18)

澳洲總理設立負責「改變男性行為」的部門

https://www.zerohedge.com/political/australian-premier-creates-ministry-charge-changing-mens-behavior

「改變男性行為」部長(右)

極權政府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對民眾進行社會改造,以減少叛逆行為的傾向。對政權構成威脅的特定群體,會受到特別注視,政權會向他們加以宣傳,以及灌輸 "正確" 思維。同時,政權也會使一般溫馴的市民,對這些反叛群體產生害怕和懷疑的心態,並因此遠離他們。透過這種方式,統治階層把服從性較強的公眾,塑造成一層防護盾,保護統治階層免受威脅,或甚至被推翻的可能。

但是,當 "社會工程師" 想要更廣泛地在全球實施暴政時,事情就複雜得多了,因為要針對的目標會呈幾何級數增長,控制他們或妖魔化他們變得更加複雜了。全球統治集團如何能夠把工作簡化,更有效地鎮壓有叛逆傾向的群體?

我們的統治者找到的唯一方案,就是攻擊和削弱人口中最大的一個組別,最有可能在未來為他們帶來麻煩的。每個社會中哪個單一群體最有可能反抗政權、反抗暴政?明顯,答案就是男性群體,尤其是陽剛,勇猛的男性。因此,環球統治集團極力尋求削弱和破壞男性,將男子氣概標籤為對社會存亡構成威脅,就像核武,或全球暖化一樣嚴峻。

近年來,澳洲一直處於許多獨裁實驗的最前線。他們在新冠大騙局期間,嚴重侵犯公民自由的措施簡直令人震驚。也許更糟的是, DEI (*) 完全主導了澳洲政府內部。同時,激進女性主義也在全國蔓延。澳洲現在似乎已經完全被反白人,和反男性,的「覺醒宗教」所佔領。

(*) Diversity多元化、Equality公平和 Inclusion包容 (簡稱DEI),是旨在促進所有人,特別是歷史上代表性不足,或因身份或殘疾而受到歧視的群體的公平待遇和充分參與的組織框架。這是Great Reset大重構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這就是為什麼澳洲維多利亞州州長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其任務是改變,甚至控制男性。這是一點也不足為奇。

總理阿爾巴內塞稱性別暴力是“國家危機”,並承諾政府採取更大的打擊行動。首先,澳洲統治階層將暴力犯罪歸咎於槍械。全面禁制了槍械,現在輪到要 "禁制" 男性了,因為男性是性別暴力的主因。

主流媒體聲稱,這項新措施是為了回應「針對婦女的性別歧視暴力危機」。問題是數據不支持這一點。澳洲醫院的攻擊和兇殺記錄顯示,過去二十年來,男性和女性的攻擊和兇殺案數量穩定下降,也表明,與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是受傷害的一方。(*換言之,女性的暴力行為不次於男性)

當然,這完全取決於政府如何定義「性別暴力」。這是否包含因相反想法而發生的口角,或刻薄的言語? 我們不要忘記,對 "進步主義者" (俗稱左膠)來說,言語(或聲浪)也可以被視為暴力。 有趣的是,新上任的 "打激男性暴力" 部長表示,他的角色將主要關注網絡,以及網絡如何「影響男性對女性的態度」。 換句話說,政府可能希望控制網上言論,以防止「有毒害性」的男性行為。

為極少數男人的罪行負責並不是「所有男人」的責任。政府的責任亦不是塑造公民的行為。

****

所有西方國家都以第三波女性主義為工具 ∕ 途徑,參與了以某種形式妖魔化男性的運動。 澳洲只是對其他國家實施的類似計劃進行測試。

統治階級利用女性主義是有必要編造一個理由的;他們不能因為男人是男人而攻擊男人,或因為男人可能反抗獨裁政府而攻擊男人。必須有一個需要保護的“受害者”,這樣對男性的攻擊才顯得合理。 因此,那些捍衛男性氣質的人因此被指責為威脅女性的安全。

換句話說,極權主義者之所以成為“好人”,是因為他們據說把女性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 而且,由於男人無所不在,極權主義者也需要無所不在,這樣他們才能阻止可怕的男子氣概。 全球政權突然變得神聖不可侵犯;婦女安全的寶貴捍衛者。

當然,這些都不是真的。 建制派對變性慾崇拜的執著就是證明。 他們堅持認為,女性的社會角色不過是透過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塑造出來的,可以被戴著假髮、化著妝的精神疾病男性所取代,這無疑表明女性氣質幾乎和男性氣質一樣受到攻擊。 但如果人們接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這些計劃的目標其實是要來削弱西方社會,使其易於被征服的,那麼對男性的過度關注就是合乎邏輯的。 這樣一來,我們完全可以明白為何統治階層要針對陽剛男性發動的戰爭就完全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