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都市實驗室的學者發表研究報告,指填海工程為歷來香港增闢新土地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認爲政府應恢復大型填海工程,提出可考慮在船灣淡水湖進行填海,形容「方案在技術上可行,淡水湖佔地1,200公頃,潛在供應的房屋單位數量達30萬個(平均大小為650平方尺)。工程對環境的破壞較少,因為破壞原來海洋環境的代價已在興建水庫時支付」。
他們以澳門及新加坡為例,指出兩地都以大規模填海作為長遠的發展策略。填海乃新加坡的國家政策,從獨立起計算,新加坡的現時的土地面積約有百分之二十來自於填海工程。
這個構想當然被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口誅筆伐了。
老實說,對兩位港大學者的偉大想法,我這種凡夫俗子真的難以明白。當年擋海造湖,是為解決香港食水問題,但目前問題解決了嗎?真要填海,也有很多選擇呀,吐露港填了吧,維多利亞港填了吧,荃灣和青衣之間的海峽,都填了吧,甚至鴨脷洲和南丫島之間的海面、大嶼山與長洲之間,甚至把所有香港外島都填掉,不就可以提供一倍於現時的土地嗎?到時再住多三、五、七百萬人!
那些權貴整天都在打郊野公園、水塘和海灣的主意,而很多人也以為,填了這些海,發展了那些郊野公園,大家就可以買樓上車。問題真是那麼簡單?填再多的海、開發再多的郊野公園去建樓,買不起的仍是買不起!
香港土地供應及樓市問題的核心,是人口的無限增長,以及更重要的,樓宇變成投資工具!!全世界的移民政策中,香港是獨一無二的,就是香港政府不能決定接收哪些移民,單程證審批權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上。
另方面,大量的中國資金湧入投資在房地產,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又怎可能滿足到這些資金的需求呢?其必然結果就是,樓價不合理地飈升,而建再多的樓宇也無法滿足需求。不限制房屋的投資,即使把所有水塘填掉,填再多的海去建屋,也不可能改變這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