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去年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今年又宣佈該日為假期,全國放假一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特區政府亦步亦趨,旋即宣佈向立法會提交將同日訂為公眾假期的條例草案。特區政府解釋說,9月3日當天全港各地會舉辦多項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放假的目的,是為方便市民參與活動。但大陸一放假,香港也跟着「方便市民」;大陸不放假,香港則不「方便市民」——這種此地無銀三百両的掩耳盜鈴說辭,未免太低級了。
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是一回事,這些活動是否真的有價值,能不能讓缺乏歷史教育的香港市民了解歷史真相,又是另一回事。會不會到頭來,又搞成像大陸那樣扭曲歷史的政治宣傳活動呢?例如,去年七七事變紀念日,台灣前國防部長郝柏村到北京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結果看得一肚子火,怒道:「抗戰歷史要講明,到底是誰領導中華民族抗戰的?紀念抗戰歷史,必須要明確知道,八年對日抗戰是誰領導的?是蔣委員長領導的!」
中共藉抗戰作政治宣傳
大陸的歷史教育,一直給學生洗腦,稱抗戰是共產黨領導的。電視上的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也不斷強調八路軍和日軍作戰如何勇武。庸眾信以為真,只有少數懂得獨立思考的年輕人,才會反思——八年抗戰,蔣介石才是當時大陸的統治者,國民黨軍隊才是所謂的正規軍,日本想要吞併中國,自然是和正規軍作戰,怎麼可能把主力放在和打游擊的共產黨作戰上呢?
關於抗戰,共產黨最落力宣傳的,也是後來用作解釋發動內戰合法性的,就是蔣介石消極抗日,忍看日本蠶食鯨吞中國領土。但無論是英國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寫的《被遺忘的盟友》,還是中國社科院被稱為「大陸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楊天石教授所著《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三冊)等等,近年歷史學界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術成果,證明蔣介石並非不抗日,而是對抗日有全盤佈局,等待天時才能一舉成功。當時蔣介石提出的口號「以空間換時間」不是藉口,而是包括胡適在內的眾多務實學者的共識——蔣介石是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一生仇日,他怎麼可能不抗日?至於「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回頭看更是原本可以避免抗戰之後爆發內戰的機會。但是,整個計劃都被張學良等人發動的西安事變打亂了陣腳。
西安事變中的「愛國憤青」、官二代張學良綁架蔣介石,逼他停止剿共、一同抗日。此時正被國民黨圍剿得進退維谷的共產黨見機會難得,馬上宣佈支持和擁護張學良等人的行動。幾天之後,共產黨派周恩來前往西安參與斡旋。共產黨本來執意要殺蔣介石,但是遭到遠在蘇聯的史太林阻撓,堅決要求釋放蔣介石。共產黨無奈,只好貫徹史太林的意志,西安事變遂和平解決。
但自此以後,蔣介石不得不在尚未做好全面準備的情況下,開始和日本作戰。同時,中共此後在國內地位相對「合法」,獲得喘息機會。八年抗戰,對國軍來說是浴血奮戰、損失慘重,而對共軍來說則是休養生息、發展壯大。所以,1945年9月2日,代表中國在日本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接受日本正式投降之降伏文書的,是中華民國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次日,民國政府宣佈全國放假三天。1955年時,又將9月3日訂為軍人節——這就是9月3日假期的由來。
過往,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上是不宣傳9月2日的,只濃墨重彩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原因正是因為9月2日恰恰證明國民黨才是領導中國抗戰,是誓死捍衞中國領土的政黨,具有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二戰期間,香港經歷日治的三年零八個月,對港人來說,抗戰是完全不同的一段歷史。港人應且莫談愛國(哪個國?)與否,了解歷史真相才是最重要的。9月3日放假,不是紀念抗戰勝利的目的。真正的紀念,是要尊重歷史,讓下一代知道真相,對得起當年在戰場參與抗日的老兵,更不至令為國捐軀的先烈之鮮血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