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2 年之後,西方占星學又怎樣看﹖

對於2012年與往後的日子,西方的占星學又有什麼的啟示呢﹖我曾經在這裡介紹過關於20108月出現的罕見天象,由幾顆星分佈在十二個星座組成一個十字形。這就是為未來的巨大變化奏出開幕的一曲。


這個大十字裡面的主角就是天皇星和冥皇星,相隔 90度角互相衝擊。前者代表新的思維,有革命的意味,亦代表著年青的一代。後者則代表權力的欲念,死亡和新陳代謝。以下我結合了兩位資深的占星家 (Barbara Goldsmith; Steven Forrest) 對這個現象的解釋。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現的可能就是光子帶





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透過太空望遠鏡,察覺到銀河中間有一條非常強勁的能量,像兩個氣泡一樣的,從銀河的中間向上和向下伸展。每個氣泡的面積有25,000個光年之大。科學家證實這個能量帶是由伽馬線(gamma rays)形成的。伽馬線的特徵就是看不到的。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12-12-21﹕太陽系已經開始進入光子帶 Photon Belt


1990年左右,地球和太陽系已經開始慢慢的進入環繞著銀河 Milky Way(黃道)的光子帶 Photon Belt,也就是開始進入一個將長達二千年的人類黃金歲月。但是,這先會帶來一些大的改變,尤其是在精神上面。人類先要經過一番大清洗,然後才可以進入黃金的歲月。


太陽系環繞銀河系需要24,000年左右。每經過大概一萬年的黑暗歲月, 太陽系就會進入光子帶。 光子帶的歲月是大概2,000年。這是人類的黃金歲月。經過了2,000年的黃金歲月,太陽系就離開光子帶,再一次道過一萬年的黑暗歲月然後又一次進入2,000年的光子帶黃金歲月。換句話說,太陽系每完成24,000的一個循環,就有兩次的黑暗歲月,和兩次的黃金歲月。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2011-11-28 與 2012-12-21: 那個日子才是正確﹖

瑪雅人而九層的金字塔,來象征他們的地球和人類發展意識。Dr. Calleman 就根據這個框架和規則(九層的進化,每層分為13個階段,由七個早上和六個晚上來組成,每進升一級,速度和時間相對增加和縮短20倍),制定他的時間表,裡面詳細的套入九個階段的演變,結果就是神奇地與今天的科學和歷史知識吻合。

這個宇宙和人類的發展時間表是長達164億年 (16.4 billion)。它不是週期性的,不是循環的,以是直線地一層繼一層的同時間一齊發生的。例如,到了第九層的階段則是九層一齊進行了。而根據 Dr. Calleman,當整個過程到了20111128日結束時,亦是九個階段一起結束的日子。

但是,一般人所熟悉的是20121221日。那一個日子才是正確的呢﹖就讓我嘗試解釋吧。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人類意識進化金字塔” (Pyramid of Human Consciousness Evolution)

瑪雅人建造的金字塔全部都是有九層的,反映他們的宇宙觀。他們相信宇宙和人類的發展過程是經過九個重疊和循環的階段,由最初亦是最漫長的第一層,一級一級的向上發展和進化,直到最後和最迅速的第九層。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沒有意識的框架(frame of reference),看不到事情背後的意義,更察覺不到大趨勢

雖然1028日已過了,宣佈人類集體意識的進化應該有了突破,但好像甚麼事都沒有發生,好像大家都可以鬆一口氣,世界還是安然無恙。但其實一個新的世代早已經來臨,只不過因為發生的實在太多,太多的訊息在眼前稍縱即逝,每一刻都有千萬個訊息要我們去追蹤,使我們的注意力難以停留,零碎的,和重要的也分不開,最後大家已經變得痲木,索性不去理會,只顧埋頭苦幹,做好自己這份工算了。

諷刺的就是今天的信息傳播太發達(Information Explosion),反而令人無所識從,人的觀察能力竟然不及以往信息比較缺乏的時代,所謂量多不等於質素好 (正如銀紙多了也不等於構買力有所增加一樣)

看著亦不等於見到。有位智者就有這個譬喻,很多人,當他們看到一隻指向月亮的手,就只停留望著手指,不懂得望向月亮”(Looking at a finger pointing to the moon, many see the finger, only a few see the moon) 。能夠看透眼前事物的真正意義不是容易的,還需有個可以參照的框架 (Frame of Reference) ,否則每件事都同樣重要,那就難作有效的分析。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世界經濟是面臨通脹,還是衰退﹖


世界經濟正在邁向衰退還是通脹﹖很多學者專家都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激烈辯論。

衰退的理據 

支持衰退論調的一方認為全球的債務已經到了極高的水平。不論是國家,企業,銀行,或個人,欠債的程度已到了不可能償還的地步。過去數十年間,大家都瘋狂地借錢,以為永恆的溫和通脹最終會把積累的債務不斷的降低,所謂以通脹取代還債。但是,事與人違,這個一廂情願的美夢突然被破裂。大家終於醒覺到,原來不單只物體,人為的經濟環境亦受到大自然地心吸力的制抓。所謂爬得高跌得重,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既然債務到了要償還的時候,但是各人又沒有能力償還,就唯有不還好了。讓各項債務消失的辦法就是宣佈破產,從頭再來,把全部債權一筆勾銷。在這個情景之下就會出現通貨的收縮,而購買力的收縮之下,經濟活動也收縮,導致衰退的局面。要經過一段時日,等到大家再次積累足夠的資金,經濟才可以有復甦的機會。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普遍的誤解﹕“節儉悖論” The Paradox of Thrift

以下是 Steve Saville (2009年10月20日) “Popular Misconceptions” 的翻譯:


節儉的悖論”(The Paradox of Thrift)



收入循環流動是凱恩斯和其弟子熱衷推銷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言下之意,如果能夠推動消費開支,那麼整個社會的收入將會增加,而整體經濟亦將會加強。

這個理論的背面就是,如果大家一齊增加積蓄,這種做法將會導致經濟疲弱,因為要增加儲蓄,就是削減消費,而消費正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器。 這就是凱恩斯主義(Keynesianism)所謂的節儉悖論。他們所以認為這是個悖論的原因,就是一方面儲蓄對個人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就,會對對整體經濟造成傷害。 怎能會有這樣的矛盾出現的呢?

畢竟,經濟只是一個由個人組成的一個集合體,所以任何對個人有好處的行為都應該對集體帶來同等的好處才對。 難道不應該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