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法治危機令業界盼「企得夠硬」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120/20280125
戴啟思
 
今次大律師公會改選,前主席林定國團隊慘敗,名單中只得1人當選,相反以戴啟思為首的6人名單則勝出5人,選舉結果令不少政界以至法律界人士大跌眼鏡。

有政界中人指出,過去幾屆大律師公會主席均刻意淡化政治色彩,但是戴啟思團隊今次勝出,顯示在一地兩檢等法律爭議出現後,令法律界危機感增加,更多大律師公會會員希望有「企得夠硬」的人為捍衞香港法治發聲,「係咪有政治色彩唔再係咁重要」。

有否政治色彩成次要

有法律界及政界中人直言,大律師公會過去一段時間刻意非政治化,「唔想外界覺得公會同某啲政黨、又或民主派有關係」,過去幾屆主席政治立場亦不明顯。

有民主派人士指出,「呢個安排過去幾屆都相安無事,亦冇人覺得有問題」,所以當日戴啟思挑戰林定國時,不少大律師均以為林定國勝算高過戴啟思。

不過最終戴啟思以不足100票差距勝出,他們認為從前日大律師公會會員踴躍出席會員大會的情況估計,不少大律師在一地兩檢等法律爭議出現後,對香港法治的危機感增加,「原本有啲對公會改選冇意見、又或支持林定國嘅大狀,都出嚟投票支持戴啟思」,顯示業界希望有「企得夠硬」的人出掌大律師公會,多於關心他們是否有政治色彩。
 
David Tang (《真假法治》作者) :  我心目中的大律師公會
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將會爭取連任 

選舉這回事,不一定是超人大戰惡魔的正邪之戰,也大可以是純粹對路向意見不同的君子之爭。
來屆的大律師公會選舉,角逐的兩隊人馬都在行內有名有姓,有心有力,無論最後誰選上,都是好人選。但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大律師公會的社會定位睇法有所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有些認為應走前一點,為社會出多幾句聲,有些則覺得應着重拓展行內業務。情況有如一間公司裏不同董事有不同的發展策略,健康正常得很,沒有甚麼所謂的「挑戰」。
 
但假如你問我個人的睇法,我會說,大律師公會可不是一般為自己爭取福利的工會而已,這個法定組織,歷來肩負着無可推諉的社會責任。想一想,當政府執法方式又或者推出的法案,引起社會爭拗了,一些人指摘政府侵犯自由,一些卻說反對派為反而反,那麼,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大眾,可以從哪裏得知箇中的是非?不知道了,又憑甚麼去判斷應該相信誰?判斷不了,就只得盲目支持、盲目反對,怎麼辦?
一個法治社會要傳承下去,靠的,不單單是法官,更是大眾的認知,沒有這種認知,甚麼法治遲早都會變成人治,類似的例子歷史上太多了。而在今天的香港,能夠帶給大眾這份認知的,沒有比大律師公會更在行了,畢竟,大狀都是「個體戶」,做自己生意,不用看老闆面色,可以根據自己的法律學識跟經驗,有一說一。
不要搞錯,不是說大律師公會一定要反對政府立場。有些時候,由於大眾對政府不信任,政府推出的法案其實沒有甚麼也好,大眾也認定政府背後有陰謀,大力反對,這個時候,大律師公會也理應走出來講公道說話。
近年來,既有大律師公會主席輾轉當上民主派議員,亦有當上政協兼律政司又或者行會成員,而更多的,是回去專心當大狀,沒有哪一種立場能夠「把持」甚至「騎劫」公會。重要的是,大律師公會要做好本份,不偏幫、不退縮,憑其專業本事,「有嗰句講嗰句」。
 
若果每當香港有重大的法律爭議之時,社會上下第一個反應係問「咁大律師公會點講先?」的話,那個大律師公會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律師公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