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李純恩 : 國寶也要講彩數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電視、報紙連日報道,好像大家都很明白大師的學問一樣。

饒大師與北京的季羨林教授南北呼應,有「南饒北季」之稱。南北兩位大師雖然同樣學問蓋世,都是「國寶」,但論際遇,卻也南轅北轍,因為饒宗頤1949年就來了香港。若非如此,他的日子可能過成另一種樣子。
這也是在海外看到「中國國寶」的感受。比如你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免費觀賞那些「被帝國主義侵略者從中國掠奪的中國國寶」,看到這些物件被珍之重之向全人類展示,而且保存得那麼完然無損,你只要稍有一些腦子,禁不住就會想起曾經在中國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在「破四舊、立四新」運動中砸毀的中國文物,這時候,你看着眼前被保存得這麼完好的國寶,非但沒有恥辱之感,甚至還十分慶幸,原來國寶遇到了奪寶奇兵,不一定是壞事。
南饒北季,雖然一輩子都從事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但季羨林1957年參加過「反右運動」,「文革」中又成了反革命關過牛棚,深遭迫害,幾十年的政治運動次次都招呼過他,這麼「精采」的經歷,香港的饒公卻未曾得遇。所以同為國寶,是人也好,是物也罷,都要講個彩數。饒公好彩。


古德明 :  饒宗頤投資法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article/20180213/57823291

大學教授饒宗頤二月六日一命嗚呼,行政長官鄭月娥說:「過去十年,我在不同場合得見饒公,去年十月還邀他和他家人到官邸茶會,他高高興興,吃了些點心。」饒宗頤給她說得栩栩如生。《戰國策》卷十一載:齊宣王見士人顏斶,叫他上前說話:「斶前!」顏斶也說:「王前!」宣王不悅,不料顏斶說出一番道理:「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士貴,王者不貴。」宣王敬服,願執弟子禮,許顏斶以財富尊榮,顏斶卻堅拒說:「斶願得歸(歸居鄙野),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這是中國讀書人的氣節。


又《韓詩外傳》卷六載:齊桓公求見一位讀書人,「三往不得見」,左右勸他不要再去,桓公反而稱贊那位讀書人「不欲富貴,不輕身(自貶身分)於萬乘之君」。他五顧衡門,終於得見高士。這是我國崇德尊賢的君道。

鄭月娥不會讀過《韓詩外傳》、《戰國策》等,饒宗頤則即使讀過,也是讀而不知其義。他一生以趨勢附炎為規矩,大名高譽為鵠的,常常自誇:「我以讀書作投資。」這讀書態度正不正確,見仁見智;但這投資方法的確十分成功,給他生前贏得新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死後贏得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等中共頭目「悼念」。饒宗頤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