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連續三年稱霸全球最多旅客城市,政府早前更預測2017年有7,000萬人次旅客訪港;以去年內地旅客佔七成推算,2017年相比20年前97年的236萬內地客人次,將飆升逾20倍。《蘋果》按本港人口、去年旅客數字和面積比例計算,發現香港目前密集程度已超出台灣逾10倍、亦是新加坡近2倍;港人被「逼爆」至路難行,若參照美、台標準量度旺角行人密度,發現已達F級最劣質水平。
本港有700多萬市民,去年卻有5,430萬人次旅客訪港,旅客人次與人口比例高達8:1,遠拋離比例為1:3的台灣。香港陸地總面積為1,104.43平方公里,已發開土地佔約24%;去年平均每日有15萬人次訪港,以本港718萬人口估算,即本港每平方公里每天擠了2.75萬人,是台灣每平方公里約2,200人的12.5倍;亦是新加坡每平方公里1.5萬人的1.8倍。
本港人多車多,擠逼實況遠超推算數字。運輸署去年3月公佈旺角行人專用區每小時人流量達2萬人次,但仍屬理想步行環境,惹學者批評不計行人密度,計法落後。記者參照美國2010年和台灣2011年更新制訂的《公路容量手冊》,在上周晚上6至7時的繁忙時段,實地量度旺角行人專用區一帶的行人密度,發現「重災區」西洋菜南街每平方公尺就有14人。
根據《手冊》標準,A級最佳水平的平均密度是每平方公尺少於或等於0.32人;最差F級為多於2.8人,而西洋菜南街每平方公尺就有14人,平均每人只分得0.07平方公尺,屬最劣質F級水平,加上大批內地客拉篋佔用大量空間,令道路「逼上加逼」。記者再參照《手冊》的行人感觀量度水平,於上周下午3至4時非繁忙時段觀察,西洋菜街至奶路臣街交界除有大批內地旅客,更有流動小販檔及派傳單人士,常有行人被迫出馬路,有的士經過更被人海包圍,人群無法散開,屬最差劣的F級「難以穿越或超越他人行動;難以反向行走」;其他行人路段如豉油街交界、山東街交界也非常擠逼,屬次等最差的E級「步速受限於他人」。
城市規劃師杜立基指,內地旅客需求與本港配套供應,已前所未有地完全不成比例,「歷史上冇一個城市發生過,附近地方會不斷湧入咁龐大嘅旅客,但香港供應係有限」,加上本港原本人口眾多,難免有市民感「逼到唔可以接受」,建議政府在中港邊境設立商場分流內地客。
十隻八隻還是草蜢
十萬百萬就是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