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國民有道德,無需獨立一個學科,只需要當權者以身作則
人是愛模仿的,所謂有樣學樣。要理解人民的道德行為,就先要看他身處的社會大環境,而社會環境則往往是出自其領導階層的政策,與其賞罰制度。任何政府都是以賞罰來鼓勵人民的行為。
人的行為是模仿性的。子女是以父母為榜樣,人民則以領導階層為榜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理由。政府如果真的想人民有道德就只需要以身作則,人民便會自然仿效。如果政府要特別設立什麼“德育和國民”教育,就證明政府本身是行不正企不正,講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
所以說,凡是由官方主導的“德育和國民教育”必定是虛偽的,目的就是要人民變成順民,是要防止人民模仿統治階層的行為,是防止人民質疑為何官府可以放火,而人民則不可以點燈。很多人都為當今國內的道德淪亡而嘆息。其實要追究這個結果,只需要看中共的本身已足夠了。
人的行為是模仿性的。子女是以父母為榜樣,人民則以領導階層為榜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理由。政府如果真的想人民有道德就只需要以身作則,人民便會自然仿效。如果政府要特別設立什麼“德育和國民”教育,就證明政府本身是行不正企不正,講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
所以說,凡是由官方主導的“德育和國民教育”必定是虛偽的,目的就是要人民變成順民,是要防止人民模仿統治階層的行為,是防止人民質疑為何官府可以放火,而人民則不可以點燈。很多人都為當今國內的道德淪亡而嘆息。其實要追究這個結果,只需要看中共的本身已足夠了。
香港人不知不覺地已變成政府的“人質”,無奈地要擁護政府
今次香港政府硬要推出洗腦教育,其實是犯了欲速不達的錯,可以說是自尋煩惱。最有效的洗腦方式就是不要讓受害者察覺到自己正在被洗腦。要以溫水煲蛙一樣,要很慢很慢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造人民的思維,令人民無法看清楚整個過程,無法看出因果關係,無法看透政府的動機。這樣的洗腦才是高明,才可以成功。
其實香港政府歷久以來,都很成功地向人民進行洗腦,使香港人的經濟行為配合統治階層的意願和利益。政府需要人民多用信貸,多參與金融投機(包裝成“投資”)活動,來幫助香港變成他們夢想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政府的發財大計。發展金融,可以令商業和住宅的需求大增。國際金融集團的財力,與其眾多外籍僱員的房屋津貼,足以推高樓價,令庫房收入大增。金融業還製造了很多間接的效應,帶動了林立的國際學校,引入了不少的外籍教師。眾多的外籍人士又帶動了國際餐飲業的成立。整個金融計劃就是一個自行不息的高地價循環。
香港人就是被利用作為推動金融發展的犧牲品。有多少人能夠看得出政府推行的“強積金”計劃其實就是香港走金融化的先決條件﹖這筆“強積金”就是用作吸引國際金融業進駐香港的。香港人就是被強逼向國際金融界進貢。
香港政府還鼓勵人民借錢買樓。講得好聽點就是讓人民早些可以擁有物業,無需像以往一樣,要等到儲蓄了足夠資金才可以。實際上,未有足夠資金,向銀行借大筆錢來買樓,對所謂的“業主”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廣泛的信貸不單只使香港的地產價格遠遠超越人民的收入水平,令各人要受貴樓之苦,更令人民揹負了沉重的債務,是人民成為銀行和房屋的奴隸。
更嚴重的就是因為要定期向銀行供款,這些虛有其名的業主就不知不覺地成為政府的“人質” (hostage),要無條件地擁護政府的“維護社會穩定和維持治安”的一切措施。即使是已經完全向銀行還了債的業主,他們亦是一生人的積蓄都押在房屋上面,他們當然亦被迫支持政府的政策,亦要加入政府的維穩大行動之行列。最可憐的就是,香港人墮入這個圈套後,他們也沒有機會考慮傳統上最穩定的儲蓄項目﹕黃金。
得益的就是銀行和政府。人民願意貸款,銀行就有生意。人民欠的越多,銀行的利潤就越可觀。賣地當然又是政府的一大收入來源。香港人盲目地依循政府的指示“買樓”,不是政府成功洗腦的一個最好的見證嗎﹖
其實香港政府歷久以來,都很成功地向人民進行洗腦,使香港人的經濟行為配合統治階層的意願和利益。政府需要人民多用信貸,多參與金融投機(包裝成“投資”)活動,來幫助香港變成他們夢想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政府的發財大計。發展金融,可以令商業和住宅的需求大增。國際金融集團的財力,與其眾多外籍僱員的房屋津貼,足以推高樓價,令庫房收入大增。金融業還製造了很多間接的效應,帶動了林立的國際學校,引入了不少的外籍教師。眾多的外籍人士又帶動了國際餐飲業的成立。整個金融計劃就是一個自行不息的高地價循環。
香港人就是被利用作為推動金融發展的犧牲品。有多少人能夠看得出政府推行的“強積金”計劃其實就是香港走金融化的先決條件﹖這筆“強積金”就是用作吸引國際金融業進駐香港的。香港人就是被強逼向國際金融界進貢。
香港政府還鼓勵人民借錢買樓。講得好聽點就是讓人民早些可以擁有物業,無需像以往一樣,要等到儲蓄了足夠資金才可以。實際上,未有足夠資金,向銀行借大筆錢來買樓,對所謂的“業主”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廣泛的信貸不單只使香港的地產價格遠遠超越人民的收入水平,令各人要受貴樓之苦,更令人民揹負了沉重的債務,是人民成為銀行和房屋的奴隸。
更嚴重的就是因為要定期向銀行供款,這些虛有其名的業主就不知不覺地成為政府的“人質” (hostage),要無條件地擁護政府的“維護社會穩定和維持治安”的一切措施。即使是已經完全向銀行還了債的業主,他們亦是一生人的積蓄都押在房屋上面,他們當然亦被迫支持政府的政策,亦要加入政府的維穩大行動之行列。最可憐的就是,香港人墮入這個圈套後,他們也沒有機會考慮傳統上最穩定的儲蓄項目﹕黃金。
得益的就是銀行和政府。人民願意貸款,銀行就有生意。人民欠的越多,銀行的利潤就越可觀。賣地當然又是政府的一大收入來源。香港人盲目地依循政府的指示“買樓”,不是政府成功洗腦的一個最好的見證嗎﹖
政府開徵膠袋稅,是成功利用“環保”的包裝
由於政府成功把所謂“膠袋稅”包裝為一個保護環境的項目,得到很多香港人的支持。其實,膠袋可以用可分解物質製造的。要環保大可以規定商戶使用這類環保膠袋。既然商戶向我們售貨,他們不是應該提供客人攜帶貨物的方便嗎﹖五六十年代,塑膠料還未盛行,全部商戶不是提供紙袋嗎﹖為何不能再如此呢﹖當然大家都知道紙袋是比膠袋貴。原因是塑膠料只不過是石油化工業的副產品,老實說就是垃圾,當然是便宜得多。作為商人,當然是不願意取代這種垃圾原料吧。
請問大家,為達到真正環保,徵收膠袋稅,還是規定商戶用環保袋更有效呢﹖現時,顧客繳付了膠袋稅就可以照舊使用膠袋,照舊不是環保。但如果大家都一率用了環保膠袋或紙袋,那就是百分百環保了。
再問,如果我們一個膠袋也不用,這是否令石油化工業製造出來的垃圾副產品消失呢﹖當然不會吧。廢物仍然會製造環境污染,只不過石油商人不再可以把這些廢物加工再賺錢。石油副產品就是現代化社會,高消費模式經濟之下必然結果。政府一方面大喊環保,另一方面又鼓吹消費,鼓吹集體旅遊,鼓吹國際貿易和物流,鼓吹新產品的研發以便催促消費,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而大部份人竟然沒有察覺這個矛盾,不是證明了政府的又一次成功洗腦嗎﹖
(*)真是無獨有偶,剛剛就發現兩星前的颱風襲港時,一艘中國石油化工的船運載的150噸塑膠珠粒被拋入海中,正影響著香港水域的環境生態。(8月6日)
如果能夠看深一個層次,政府推行的膠袋稅,大有可能是為了日後推行消費稅而鋪路,目的是令群眾習慣於商戶替政府收取稅項。這是個“溫水煲蛙”的典型例子。
還有的例子太多,不可能在此盡述,否則太煩悶了。大家只要不貪政府的小便宜,不靠著政府吃飯,不自願作政府的“人質”,不自願成為銀行的奴隸,就可以看透政府的陰謀。稍用點常識,都會知道政府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相違背的。世間上,只有父母兄弟姐妹,親人和知己的好朋友,才是為我們的利益好。政府則只會為自己的,說相反的就是騙你。成功指鹿為馬,令你混淆,就是政府成功的了你個腦吧﹗
但事到如今,不靠政府吃飯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和犧牲的。經過幾十年不斷的蠶食,政府已把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摧毀,剩下來的只有政府向大眾提供的服務,和為少數有錢人提供的服務。以前在教育,醫療,房屋等等方面,很大部份都是私營的,因此更多元化。今天香港一半的人口都是活在公屋的,很多亦同時領取綜援過活的。大部份市民可以負擔得起的都是政府提供的教育和醫療。大政府壟斷了市場,受僱於政府的不單是公務員,而是靠政府支助的機構,人人都要向政府伸手。
還有這一群所謂“國家運動員”,都是政府大耗公款來養活的,為四年一度的奧運贏多幾個金牌,令國民可以為“國家隊”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這不是另一項愛國洗腦教育嗎﹖國家越是獨裁就越著重奧運。除了物資富裕的美國以外,以人口比例計算,奪得最多金牌的,往往都是專政的共產國家。
所以問題不是洗腦這麼簡單。要對症下藥就先要有正確的判斷。問題不是洗腦,而是政府已經大到快要把整個社會弄至窒息。
為“國家隊”奪金牌而感到自豪,不如為自己,或自己的子女的成就感到自豪吧。如果“國家運動員”的光榮你也覺得自己沾了光,那你何不為“國家領導”的仔女的成就,為“國家富豪”晉昇世界富豪榜等感到光榮﹖很多人就是被隱形的愛國教育洗了腦還不知道。
請問大家,為達到真正環保,徵收膠袋稅,還是規定商戶用環保袋更有效呢﹖現時,顧客繳付了膠袋稅就可以照舊使用膠袋,照舊不是環保。但如果大家都一率用了環保膠袋或紙袋,那就是百分百環保了。
再問,如果我們一個膠袋也不用,這是否令石油化工業製造出來的垃圾副產品消失呢﹖當然不會吧。廢物仍然會製造環境污染,只不過石油商人不再可以把這些廢物加工再賺錢。石油副產品就是現代化社會,高消費模式經濟之下必然結果。政府一方面大喊環保,另一方面又鼓吹消費,鼓吹集體旅遊,鼓吹國際貿易和物流,鼓吹新產品的研發以便催促消費,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而大部份人竟然沒有察覺這個矛盾,不是證明了政府的又一次成功洗腦嗎﹖
(*)真是無獨有偶,剛剛就發現兩星前的颱風襲港時,一艘中國石油化工的船運載的150噸塑膠珠粒被拋入海中,正影響著香港水域的環境生態。(8月6日)
如果能夠看深一個層次,政府推行的膠袋稅,大有可能是為了日後推行消費稅而鋪路,目的是令群眾習慣於商戶替政府收取稅項。這是個“溫水煲蛙”的典型例子。
還有的例子太多,不可能在此盡述,否則太煩悶了。大家只要不貪政府的小便宜,不靠著政府吃飯,不自願作政府的“人質”,不自願成為銀行的奴隸,就可以看透政府的陰謀。稍用點常識,都會知道政府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相違背的。世間上,只有父母兄弟姐妹,親人和知己的好朋友,才是為我們的利益好。政府則只會為自己的,說相反的就是騙你。成功指鹿為馬,令你混淆,就是政府成功的了你個腦吧﹗
依賴政府吃飯,反對政府霸權,兩者不能並兼
但事到如今,不靠政府吃飯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和犧牲的。經過幾十年不斷的蠶食,政府已把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摧毀,剩下來的只有政府向大眾提供的服務,和為少數有錢人提供的服務。以前在教育,醫療,房屋等等方面,很大部份都是私營的,因此更多元化。今天香港一半的人口都是活在公屋的,很多亦同時領取綜援過活的。大部份市民可以負擔得起的都是政府提供的教育和醫療。大政府壟斷了市場,受僱於政府的不單是公務員,而是靠政府支助的機構,人人都要向政府伸手。
還有這一群所謂“國家運動員”,都是政府大耗公款來養活的,為四年一度的奧運贏多幾個金牌,令國民可以為“國家隊”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這不是另一項愛國洗腦教育嗎﹖國家越是獨裁就越著重奧運。除了物資富裕的美國以外,以人口比例計算,奪得最多金牌的,往往都是專政的共產國家。
所以問題不是洗腦這麼簡單。要對症下藥就先要有正確的判斷。問題不是洗腦,而是政府已經大到快要把整個社會弄至窒息。
為“國家隊”奪金牌而感到自豪,不如為自己,或自己的子女的成就感到自豪吧。如果“國家運動員”的光榮你也覺得自己沾了光,那你何不為“國家領導”的仔女的成就,為“國家富豪”晉昇世界富豪榜等感到光榮﹖很多人就是被隱形的愛國教育洗了腦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