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治理金融泡沫的方案 (二)

要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先要從經濟的結構入手

過去三十年,世界經濟已邁向一體化。在這個情況下,環球的資金都已沒有國界,自由出入。更重要的是,各國都要在全球性競爭之下,使自己的投資環境更有吸引力,使自己的產品更便宜,所以先要壓制勞工成本。讓本地的勞動成本上升就是削弱本國的出口競爭力。

至於向有錢人加稅,這亦不行,因為只會把生產企業趕向其他國家。因此,增加稅收來增加福利是不可能的。至於印銀紙來向弱勢社群派福利,這個途徑恐怕只有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才享有。

要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不能不先從經濟的結構入手。導致問題的根源是世界經濟一體化,而速成經濟一體化的原凶就是環球金融制度。實體經濟已被金融活動蓋過來。問題的根源就是世界經濟的金融化。這就是施老闆的所謂的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虛幻的金融炒作活動,不是以實際生產賺錢,而是以錢賺錢。

資本有別於金融

很多人都誤以為問題出現於資本主義制度的過盛(capitalist excess)。其實是冤枉了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根本就是受害者﹗原始的資本主義,根據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的定義,資本主義只可以在絕對自由市場之下,在絕對市場訊息流通之下,在資本家和消費者的力量均衡之下,在資本分散之下,才能夠充份發揮。今天的市場和訊息都不斷受到干預,財富集中,參與競爭的門檻高,與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背道而馳。

另外就是很多人都把資本(capital)和財務(finance)混淆。資本是財富的基礎,而財務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築樓閣。資本不足,而上蓋又建得太高就會導致金融體制的倒塌。資本是長時間辛苦累積的,而財務就是利用資本來再作投資或投機。所以資本和財務的關係就是個槓桿(leverage)的關係。

資本有別於資產

當這個槓桿比率過高時,很少量的信貸出現問題都引致非常嚴重的效應。這就是今天世界金融體制面對的惡夢吧。全球的銀行就是資產(assets)太多,但資本(capital) 嚴重不足。資產就是銀行的貸款所換來的抵押品。因為投資錯誤,投機出了問題,經濟嚴重收縮,銀行的資產相應失去價值,不能回本。一方面銀行的資本越來越縮水,另一方面變壞的資產越來越膨脹。這就是今天的債務泡沫 (debt bubble)了。

貨幣跟黃金脫勾導致金融脫離實體經濟

1971年,美元不再與黃金掛勾。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美元的供應就不受制於美國的黃金儲備了。從此(尤其是1980年開始)美國就可以毫無止境地增加財務的籌碼,又同時間把其他人手上的資本貶值。顧明思意,資本主義就是以資本為主的制度。脫離了金本位的美元正正就是打擊資本,就是讓金融主義掛帥,由金融制度(financialism)來取代資本制度(capitalism)。

金融制度之下,受害的就是: 儲蓄人士(真正的資本家),以勞力(體力或知識)取得薪酬的人,把資本投資做小生意的人。得益的就是: 從事財務的一群,動用他人的資本來貸款和作投機活動的一群,可以不斷以增加法定貨幣供應來盜用人們的積蓄的一群。這些得益者就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大財團,各國的政府和中央銀行。

事實就是擺在我們眼前。貧富懸殊的極道化,就是從貨幣去黃金化的那天開始。通貨膨脹越嚴重,貧富懸殊越嚴重。金融活動越興旺,貧富懸殊越明顯。信貸越活躍,貧富懸殊越大。以下的幾個圖表就足以證明這個趨勢。

(1) 美國聯邦債務增長(2011年=15.5萬億)


(2) 美國M2貨幣供應 (2011年=8萬億)


(3) 場外交易衍生兌沖金融產品的累積金額 (2011年=700萬億)

到了今天,估計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超過1,000萬億。全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只不過是70萬億,包括歐盟的17.6萬億,美國的15萬億,中國的7.3萬億,日本的5.8萬億。換句話說,這些場外交易的衍生合約已達全球實體經濟的14倍多。



(4) 道瓊斯指數 (Dow Jones Industrial)

(5) 美國人民的私人債務 (14萬億)


以上四個圖表都清楚顯示,沒有黃金的限制,債務,貨幣供應,金融(銀行的場外交易衍生產品),和投機活動(股市)都齊齊由1980年代開始強勁上揚。貧富懸殊和星斗小市民的欠債率亦齊齊同期上揚。

Ø 問﹕一萬億有幾多﹖
Ø 答﹕由耶穌誕生那天開始,每日花一百萬,到了今天還未夠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