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羅家聰 : 環保政策之關鍵是利用商界,支援回收商去收垃圾,不是只監管懲罰

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樣,垃圾徵費之意,不在環保減廢,而是為了續漸讓市民習慣,每一方面的生活都要受政府管制,所有日常活動都要得到政府批准。垃圾徵費,是大政府變成極權政府的一個過程

【堅離地政經】經濟誘因唔係咁用的。環保政策之關鍵是利用商界,支援回收商去收垃圾,不是只監管懲罰;討論歐港制度,以及不同垃圾徵費及其行政成本 (羅家聰博士、CalvinChoy、馮智政)   (2024-01-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0EFBWfrac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謝展寰 宣佈再次延後 #垃圾徵費 生效日期,原定於今年生效的垃圾收費將被推遲至8月1日。謝展寰表示,由於許多市民對於垃圾收費的執行方式不夠了解,政府計劃透過實地展示和宣傳教育來協助市民更好地理解垃圾收費的細節。以經濟誘因、用者自付去懲罰丟垃圾的市民,經濟學上有效嗎?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肥媽直斥垃圾徵費令天下大亂:垃圾!

抗疫,環保,防止氣候暖化,減炭排放等等,都是偽問題,讓政府可以全面管制人民生活的每個細節,為獨裁制度合理化。真正問題只有一個 : 就是大政府的存在,一隻不斷把人民血汗吸乾的寄生蟲 / 吸血殭尸。 

肥媽直斥垃圾徵費令天下大亂:垃圾!綠色同黑色膠袋有咩分別?(2024-01-24)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347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肥媽喺影片中不停提議應該要分類,仲建議政府可以派出種垃圾車回收。

垃圾徵費原定4月1日實施,政府日前宣布遲至8月1日實施。向來敢言嘅肥媽日前拍片發表對垃圾徵費意見時,直斥「垃圾」,又鬧整件事十分唔環保,她說:「癡線!你唔畀人哋用黑膠袋,要人哋買你嗰啲膠袋,咁你同環保直情係背道而行啦,即係買多啲膠袋啦。」肥媽認為政府應先做分類回收工作,而非將責任轉架到市民身上。 肥媽又指整個垃圾徵費根本無政策可言,又係製造混亂。「你無理由派一架垃圾車,要我丟晒啲綠色膠袋落去,個綠色膠袋識變魔術咩!綠色膠袋同黑色有咩分別?只不過要用錢買,個綠色膠袋邊個做?你唔係為咗賺錢㗎嘛。」 

肥媽 : 對於政府準備推行的垃圾徵費議題 , 真係我都想發表下意見 (2024-01-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BrPbq4vTU  

管制即棄塑膠 首輪4.22實施 禁售產品、分類、罰款要早知 (2024-01-24)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41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垃圾徵費雖押後至8月1日全面實施,但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香港將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包括禁止食肆提供或銷售9類即棄塑膠餐具,並禁止酒店提供洗漱梳妝用品。日常常用的棉花棒、熒光棒、雨傘袋等塑膠用品亦將禁止銷售及供應,只在特定情況下可獲豁免。下文將詳盡講解「走塑」新措施。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開徵資產增值稅 , 垃圾徵費乞人憎

【港燦會館】開徵資產增值稅 垃圾徵費乞人憎 (2024-01-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HLGNdd1w4

   

(1:00 – 13:00) : 香港政府入不敷支,考慮徵收資產增值稅 

(13:00 – 17:00) : 垃圾徵費乞人憎 ( 清理垃圾費用,已經包在差餉,公屋租金,和私人屋苑管理費上。既然現在要徵收垃圾稅,那麼差餉,屋租,管理費,應該先退回) 

【on.cc東網】東呼即應:只滿足搞垃圾徵費 回收配套關人個關 (2023-12-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p4OoB_IsE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垃圾徵費】長者不解「掉垃圾落垃圾桶」為何要收費

【垃圾徵費】長者不解「掉垃圾落垃圾桶」為何要收費 梁熙:有法團憂居民垃圾沖落廁所  (2024-01-07)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B0/%E5%9E%83%E5%9C%BE%E5%BE%B5%E8%B2%BB-%E9%95%B7%E8%80%85%E4%B8%8D%E8%A7%A3-%E6%8E%89%E5%9E%83%E5%9C%BE%E8%90%BD%E5%9E%83%E5%9C%BE%E6%A1%B6-%E7%82%BA%E4%BD%95%E8%A6%81%E6%94%B6%E8%B2%BB-%E6%A2%81%E7%86%99-%E6%9C%89%E6%B3%95%E5%9C%98%E6%86%82%E5%B1%85%E6%B0%91%E5%9E%83%E5%9C%BE%E6%B2%96%E8%90%BD%E5%BB%81%E6%89%80/421476

民建聯港島東團隊,就垃圾徵費,舉辦面向法團和居民的政策交流會

長者不解「掉垃圾落垃圾桶」為何要收費 ?  這是非常合理的問題,尤其是,清理垃圾費用,已經包在差餉,公屋租金,和私人屋苑管理費上 。 不是應該先把住戶繳納了的費用退回 ?

俗稱垃圾徵費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將於今年4月1日起生效,隨着「死線」愈近市民便愈關心新法例安排,惟執行和運作問題亦愈見增加。立法會議員梁熙和民建聯港島東團隊,舉行首場面向法團和居民的垃圾徵費政策交流會。民建聯灣仔支部主席周潔冰指,接觸到很多長者均對指定標籤和指定袋感陌生,部分更不解為何「掉垃圾落垃圾桶」都要收費。

未來會多辦數場 政策交流會 (官方喉舌宣傳大會) 

梁熙昨日(6日)在社交網站發帖表示,政策交流會亦有邀請到負責項目的環保署官員出席,會上談到有法團十分擔心居民為逃避垃圾徵費,把垃圾沖落廁所導致渠道淤塞,又稱只要有少數住戶「有樣學樣」已足以帶來極大問題。他並指,當局過去打擊餵飼野豬、野鴿或者亂拋垃圾也人手不足,擔心是否有足夠人手就垃圾徵費執法。

灣仔區區議員穆家駿亦提到,市民十分關心雙重徵費的問題,不少管理公司更誤以為每層購買一個最大容量的指定袋收集垃圾,便能達到法例要求。根據法例,每戶都必須使用指定袋棄置垃圾,不存在全層共享一個大垃圾袋的做法。梁熙表示,活動顯示市民對政策既關心亦擔心,團隊未來會多辦數場交流說明會,並繼續收集市民意見向當局反映。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亂拋垃圾及阻街 增定額罰款 當局已發1606張告票

政府叫你們多購物,但就不要製造垃圾。政府叫你們多吃,但就少屙屎。政府似乎腦袋載的都是垃圾和屎。

亂拋垃圾及阻街  增定額罰款  當局已發1606張告票 (2023 -11-18)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1118/mobile/bkn-20231118130734840-1118_00822_001.html

打擊「垃圾蟲」及店舖阻街等的定額罰款由今年10月22日起分別倍增至3,000港元及6,000元,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18日)表示,截至前日,當局已發出1,606張定額罰款通知書,當中84%屬亂拋垃圾,而亂貼街招、店舖阻街和隨地吐痰分別佔少過1成。他認為,行動對打擊店舖阻街收效較大,強調增加罰款並非要增加庫房收入。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全港約700個衞生黑點今年底前減少75%的KPI,卓永興在電台節目上指出,食環署對達標感到樂觀,甚至可比原定的減少幅度更高。他認為目前街頭環境清潔和阻止店舖阻街達到一定成果。他又指,當局早前已增加夜間滅鼠隊和利用科技打擊鼠患,捉到的老鼠較以往多5至6成,鼠患相關投訴亦有所減少。

此外,蝨患殺到,近日陸續有市民在公共交通工具發現懷疑床蝨,卓續稱,現時主要是外防輸入,從機場、公共交通工具、酒店等着手。對於劏房戶指沒有足夠資源應付蝨患,他指若要求關愛隊大規模處理是不切實際,但可以視乎個別情況提供支援。

食環署和衞生署港口衞生科會在較高危的航班降落時,在機場閘口派傳單提醒旅客提防床蝨,並提供應對資訊。 而機場行李認領輸送帶,已每小時清潔1次,各公共交通營辦商亦有徹底清潔等防範措施。至於劏房戶、三無大廈住戶可能欠缺資源對付床蝨,卓永興認為由政府大規模上門殺蟲是不切實際,但關愛隊會視乎個別情況提供支援,地區團體可聯絡地區治理專組跟進蝨患問題。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老大哥在看著 

要有效執法, 要令市民清楚知道: 政府的天眼無處不在, 任何人違法, 都必定被抓出來, 就必須在每一個角落安裝這些東西 !!!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政府擬2019年前減四成垃圾桶數量

政府叫你們多購物,但就不要製造垃圾。政府叫你們多吃,但就少屙屎。政府似乎腦袋載的都是垃圾和屎。

政府擬2019年前減四成垃圾桶數量 引進混合式回收桶  (2017-02-10)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70882/%E6%94%BF%E5%BA%9C%E6%93%AC2019%E5%B9%B4%E5%89%8D%E6%B8%9B%E5%9B%9B%E6%88%90%E5%9E%83%E5%9C%BE%E6%A1%B6%E6%95%B8%E9%87%8F-%E5%BC%95%E9%80%B2%E6%B7%B7%E5%90%88%E5%BC%8F%E5%9B%9E%E6%94%B6%E6%A1%B6

https://www.hk01.com/article/7088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政府新建議下,兩個垃圾桶之間應相隔約米。

為日後實施廢物收費作準備,政府計劃調整公共地方的垃圾桶和回收桶的數目,目標在2019年前減少40%垃圾桶、增加45%回收桶,同時計劃引入「混合式回收桶」,減少放置回收桶所需空間,並考慮實際情況、市民反應等因素後,再作調整。

政府新建議下,兩個垃圾桶之間應相隔約150米。

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昨日(9日)開會,會上食環署及康文署建議,在2019年計劃實施都巿固體廢物按量收費前,將公共地方的垃圾桶數目減少40%至24,300個,並增加回收桶數目45%至4,000個,令公共空間的回收桶與垃圾桶比例,由現時1:14提升至1:6。兩署將檢視有關安排,考慮實際情況、市民反應等因素後,再作調整。

有關建議參考了督導委員會較委託顧問進行的研究結果,認為應減少市區及新市鎮的垃圾桶數量,兩個垃圾桶之間至少相隔約150米;同時增加市區及新市鎮的回收桶基本設置數目,每約250米應有一個回收桶,並在人流較多的主要旅遊點可設置較多垃圾桶和回收桶。另外,顧問建議可考慮在合適地點設置收集特定物料的回收桶,例如在運動設施外和沙灘設置專門收集廢塑膠樽及鋁罐的回收桶。

環境局指,只有有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三類可以回收;塑膠則只有號和號塑膠物料可回收。(資料圖片)Image

環境局指,只有有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三類可以回收;塑膠則只有1號和2號塑膠物料可回收。(資料圖片)

三色桶逐步移除 回收要去綠在區區 (2022-11-28)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21128-1128_00176_222/%E4%B8%89%E8%89%B2%E6%A1%B6%E9%80%90%E6%AD%A5%E7%A7%BB%E9%99%A4--%E5%9B%9E%E6%94%B6%E8%A6%81%E5%8E%BB%E7%B6%A0%E5%9C%A8%E5%8D%80%E5%8D%80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21128-1128_00176_222/

市民熟悉的三色資源回收桶已悄悄地消失,負責減廢回收的環境保護署近月已分批移除由該署管理、每月平均接收約100公噸可回收物的路邊回收桶,惟未有公布行動,料年底前完成「撤離」市區500套回收桶,明年將絕迹市區路邊。環保署說,回收桶的成效遠遠不及「綠在區區」,回收的角色已逐漸減少。

本報記者於大埔廣福道巴士站步行至大埔墟站,約一公里的路程中,至少3個回收桶,例如於廣福坊垃圾站旁邊、大明里、達運道已銷聲匿迹;而部分回收桶於今年4月時仍然存在。

環保署表示,早前已於路邊回收桶上貼上「我唔係垃圾桶」等提示,但回收桶回收物的數量和質量仍不及「綠在區區」,因此已於今年6月起逐步移除市區的路邊回收桶,並鼓勵市民轉用社區回收設施,期望能提升整體回收效率和質量。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老大哥在看著

要有效執法, 要令市民清楚知道: 政府的天眼無處不在, 任何人違法, 都必定被抓出來, 就必須在每一個角落安裝這些東西 !!!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有没有发现 城市公共垃圾桶 越来越少了?

政府叫你們多購物,但就不要製造垃圾。政府叫你們多吃,但就少屙屎。政府似乎腦袋載的都是垃圾和屎。

北市垃圾桶銳減!他怨「只能回家丟」 撤除2關鍵曝:真的太多了 (2020-10-23)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023/1838248.htm

路邊的垃圾桶。

路邊垃圾桶有變少的趨勢

有時在外喝完飲料、吃完小點,若能隨手將垃圾丟進人行道上的垃圾桶,真的方便許多。一名網友先前就發現,台北市以前到處都有垃圾桶,但現在卻越來越少,「台北市行人垃圾桶是不是絕跡了啊?」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怕你塞家庭垃圾」、「不然會看到垃圾桶爆炸,很不方便」。

這名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以「台北市行人垃圾桶是不是絕跡了啊」為題發文,台北市路邊以往多有設立垃圾桶,如果行人出門在外、有垃圾要丟棄時就非常方便。

有没有发现城市公共垃圾桶越来越少了? (2022-03-0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718492?utm_id=0

感觉以前呼吁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垃圾入桶 ;等大家变得文明了以后,再把垃圾桶撤掉......城市变美观了,大家变文明了。感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我早上出门拎着已经吃完了早点的塑料袋一路走到地铁站才有地方扔的时候,我总感觉哪里不对。

我直接扔路边了,以前路边都有垃圾桶,现在扯掉了。地铁站里面的也撤掉了,虽然扔路上不文明,我总不能一路上都拿着吧?再想想,又可以增加就业,给那些底层人群,多些机会,不然老爷们不仅觉得垃圾桶多余,以后还觉得环卫工多余呢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垃圾徵費2023|垃圾袋最貴$11個

 FateAndTheFuture : 勞民傷財﹐為的只是趁機加強監視﹐控制。政府一方面鼓勵市民消費﹐以促進經濟﹐增加庫房收入。但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消費越多﹐產生的垃圾也越多。正如吃得越多﹐排糞也越多。政府似乎視市民為傻瓜。虛偽﹐無恥﹐可悲 !

(1) 製造虛假的事故,(2) 推出一個應對的解決方案,(3)宣揚是為着關心市民的健康,保護市民的環境,方便市民的生活,確保市民只收到正確的訊息,避免受到假訊息誘導,等等,(4) 逐漸擴大政府的權力範圍,(5) 收緊政府對人民的監視和控制,6) 人民的自由空間縮至最小,(7) 數碼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化,的人類集中營

垃圾徵費2023|垃圾袋最貴$11個!4大重點、開始日期、收費 (2023-11-17)

https://www.gotrip.hk/%e7%94%9f%e6%b4%bb/%e5%9e%83%e5%9c%be%e5%be%b5%e8%b2%bb-%e6%97%a5%e6%9c%9f-%e6%94%b6%e8%b2%bb-plt-854760/#google_vignette

垃圾徵費2023|香港政府料於2024年4月1日實行垃圾徵費,市民需要透過指定垃圾袋及標籤拋棄垃圾,最平每公斤收費$0.11起,指定垃圾袋有9種大小容量,最大容量每個收費$11。違例者最高罰款50,000元。本文整合垃圾徵費4大收費重點,包括收費、購買膠袋途徑、罰款等,大家可以留意相關資訊!

垃圾徵費| 2024年4月1日正式實施

香港每日製造的固體廢物將近2萬公噸,堆填區逐漸飽和,而立法會2021年8月26日恢復《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二讀,最後以37票贊成及1票反對下,三讀通過草案。預計經過18個月準備期後,經立法會同意再擬定正式生效日期便會正式實施。日後當市民棄置家居廢物須購買指定垃圾袋,每公升收費 $0.11,當局預計三人家庭每月開支需約50元。原訂2023年底正式開始收費,政府現決定將計劃押後一期,延期至明年4月1日。

垃圾徵費最新消息

環保署8月22日公布,經修改降低指定袋製造成本,並透過公開招標程序後,共收到45份標書,最終9份合約由4間公司成功投得,分別是振興展業有限公司、超誼綠色科技有限公司、迪高施環保有限公司及力高寰宇有限公司。環保署表示,預期各承辦商10月開始生產指定袋,確保明年4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

所有指定垃圾袋都有「全息防偽標籤」。

垃圾徵費2023|4大收費重點

垃圾徵費2023|收費

按現行的垃圾收集及處置制度,政府建議垃圾收費按以下3種模式徵收:

1. 「按袋」收費

市民須預先購買指定袋,包妥垃圾方可棄置。指定垃圾袋的收費建議定為每公升0.11元,有9種大小容量供一般市民使用,包括背心(3公升 – 20公升) 及平口設計(20公升 – 100公升)。.........

2. 「按標籤」收費

若大型垃圾(如傢俬)未能放進指定垃圾袋,市民亦須為每件垃圾貼上指定標籤方可棄置,每個劃一收費11港元。

3. 按重量徵收「入閘費」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大躍進 (1957年) 殺滅麻雀大行動

Great Sparrow campaign 1957

大躍進 1957年 殺滅麻雀大行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RZIW_hRlM  

影片中文翻譯 :

毛澤東想要的無非是重建新的世界。1957年,他下令開展一場針對麻雀的運動,因為據稱麻雀數量太多。

而麻雀把中國人民的穀物吃光。「你們(麻雀)這班混蛋!罪了千年,今天就跟你們算帳!」 —— 這是當時的一首詩。

數十萬中國人連續幾個小時敲鑼打鼓,嚇唬那些膽小的鳥類,以至於它們留在空中,不敢著陸,最終精疲力盡,跌落地上。

這場針對麻雀的運動背後的奇怪邏輯是:殺死數百萬隻麻雀將節省大量糧食。這意味著全體中國人將會有更多的食物。

最終,中國人殺了近20億隻麻雀。但由於麻雀的消失,昆蟲和害蟲迅速繁殖。

毛最終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改變了原計劃。他下令:“不要再殺滅麻雀,我們應該消滅蟑螂。”

後來,中國決定用麻雀來控制其他吃穀物的昆蟲的增加。但中國現在不得不從蘇聯進口麻雀,因為麻雀已經從中國的天空消失了。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政府刊憲 ; 修例禁餵野鴿 ; 定額罰款5千元 ; 可監禁半年

FateAndTheFuture : (1) 製造虛假的事故,(2) 推出一個應對的解決方案,(3)宣揚是為着關心市民的健康,保護市民的環境,方便市民的生活,確保市民只收到正確的訊息,避免受到假訊息誘導,等等,(4) 逐漸擴大政府的權力範圍,(5) 收緊政府對人民的監視和控制.......  可憐無辜的小動物遭殃

政府刊憲 ;  修例禁餵野鴿 ; 定額罰款5千元 ; 一經定罪可監禁半年 (2023-11-17)

https://www.hk01.com/%E6%94%BF%E6%83%85/962709/%E6%94%BF%E5%BA%9C%E5%88%8A%E6%86%B2%E4%BF%AE%E4%BE%8B%E7%A6%81%E9%A4%B5%E9%87%8E%E9%B4%BF-%E5%AE%9A%E9%A1%8D%E7%BD%B0%E6%AC%BE5%E5%8D%83%E5%85%83-%E4%B8%80%E7%B6%93%E5%AE%9A%E7%BD%AA%E5%8F%AF%E7%9B%A3%E7%A6%81%E5%8D%8A%E5%B9%B4

政府今日刊憲,將向立法會提交修例,禁止餵飼野鴿、白鴿、家鴿和原鴿,違例者定額罰款5,000元,11月29日交由立法會首讀。

於行人通道、大樹等亦有不少野鴿流連。

政府提出《2023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草案》,禁止餵飼野鴿、白鴿、家鴿和原鴿,違者可處以定額罰款5,000元。此外除了警員,法律亦擴大到食環署職員、康文署職員以及房屋署職員可以執法。

修例亦將現時餵飼野生動物定罪的罰則,由罰款1萬元大幅提升至罰款10萬元及監禁6個月。

梁子穎(左)歡迎政府修例禁止餵飼野鴿,希望可盡早生效。陳穎欣(右)則認為可增設累進制罰款。

工聯會梁子穎表示,歡迎政府將《條例草案》建議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現行規定,擴展至涵蓋野鴿,同時樂見政府亦建議擴大政府執法人員的人選類別,讓房屋署等人員也有執法權力。不過他留意到法例通過後仍要待明年8月1日才生效,期望政府可調整生效日期,盡早解決餵飼野鴿問題。

陳穎欣則期望政府可增設累進制罰款。她解釋,有不少餵飼野鴿的市民都是慣犯,認為累進制罰款有助加大阻嚇力度。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要有效執法, 要令市民清楚知道: 政府的天眼無處不在, 任何人違法, 都必定被抓出來, 就必須在每一個角落安裝這些東西 !!!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鐵腕清零】香港「殺鼠令」致現棄養潮

FateAndTheFuture : (1) 製造虛假的事故,(2) 推出一個應對的解決方案,(3)宣揚是為着關心市民的健康,保護市民的環境,方便市民的生活,確保市民只收到正確的訊息,避免受到假訊息誘導,等等,(4) 逐漸擴大政府的權力範圍,(5) 收緊政府對人民的監視和控制,.......  可憐無辜的小動物遭殃

【鐵腕清零】香港「殺鼠令」致現棄養潮 團體盼修例18歲以上方可購細小動物 (2022-01-19)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hamster-01192022073813.html

香港漁護署周二(18日)呼籲所有在12月22日後,購買倉鼠的市民,到新界南動物管理中心交倉鼠,以進行「人道毁滅」。圖為倉鼠「布甸」被主人帶到新界南動物保護中心「人道毁滅」。

香港有寵物店的店員和顧客先後感染新冠肺炎, 港府指疑涉及倉鼠傳播病毒,逾2千隻倉鼠及細小動物須陪葬,惹來大量批評,認為港府濫殺無辜。一夜間超過5千人加入「救救倉鼠關注組」,參與領養援助行動。「倉鼠關注協會」指棄養潮已經出現,至今已接獲逾170宗棄養求助個案,他們希望政府日後應該考慮清楚才行動,並限制18歲以上才能購買細小動物以減少棄養情況。

約20名倉鼠主人響應呼籲 送鼠人道毁滅

漁護署周二(18日)呼籲所有在12月22日後,購買倉鼠的市民,到新界南動物管理中心交倉鼠,以進行「人道毁滅」,並要簽署棄養同意書。有署方職員指,港府不設賠償,而主人日後亦不能再過問倉鼠情況。

周三(19日)陸續有倉鼠主人將倉鼠送到新界南動物保護中心人道毁滅。

本台記者周三(19日)到新界南動物管理中心視察,早上至中午時分,約20名倉鼠主人響應呼籲,帶同倉鼠前來「人道毁滅」,當中有人更帶上手套,擔心受感染。

孩童痛哭:倉鼠也是生命 為甚麼要這樣對牠?

倉鼠主人侯生說,牠的倉鼠「布甸」於8號購買,是送給10歲兒子的生日禮物。他說兒子得悉倉鼠要被人道毁滅後,哭得聲嘶力竭甚至想搶回倉鼠。臨別一刻,兒子努力為倉鼠拍照,留下紀錄。雖然侯生安慰兒子,疫情後會再買一隻新的倉鼠給他,但兒子反問「倉鼠也是生命,再買也不是同一隻,為甚麼要這樣對牠?」這句話令侯生非常痛心。

倉鼠主人侯生指兒子得悉倉鼠將被人道毁滅後痛哭,「鼠也是生命,為甚麼要這樣對牠?」

侯生說:我們把新聞給他看,袁國勇教授說一定要這樣做,兒子也是不捨得、不願意,但強硬地也要這樣做。我也不想帶牠走,但沒有辦法。如果倉鼠真的染疫,我們確診了也會傳給其他人。

倉鼠主人葉太表示,上周五(14日)才買倉鼠,命名為「倉倉」,是獎勵就讀二年級的女兒的考試禮物。由於「倉倉」與染疫倉鼠屬同一批次,幾經掙扎下「無辦法不把倉鼠帶來人道處理。」葉太憶述女兒得悉後痛哭,特意留下字條寫上「我愛倉倉」作最後告別。葉太說不理解為何政府不讓倉鼠做檢測,若無事便歸還主人。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野豬比人更聰明,故此一定要消滅

野豬比人更聰明,故此一定要消滅

誘捕野豬,溫水煮蛙,(1) 製造虛假的事故,(2) 推出一個應對的解決方案,(3)宣揚是為着關心市民的健康,保護市民的環境,方便市民的生活,確保市民只收到正確的訊息,避免受到假訊息誘導,等等,(4) 逐漸擴大政府的權力範圍,(5) 收緊政府對人民的監視和控制,(6) 人民的自由空間縮至最小,(7) 數碼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化,的人類集中營。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誘殺野豬】由保育轉為獵殺

FateAndTheFuture : (1) 製造虛假的事故,(2) 推出一個應對的解決方案,(3)宣揚是為着關心市民的健康,保護市民的環境,方便市民的生活,確保市民只收到正確的訊息,避免受到假訊息誘導,等等,(4) 逐漸擴大政府的權力範圍,(5) 收緊政府對人民的監視和控制,6) 人民的自由空間縮至最小,(7) 數碼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化,的人類集中營。.......  可憐無辜的野豬遭殃

對地球造成的災害﹐人類的膨脹(和政府鼓勵的消費)是主因﹐野豬的繁殖簡直不能與此相比!

【誘殺野豬】由保育轉為獵殺 港府野豬政策為何180度轉變 (2021-11-22)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wildpig-11222021075707.html

香港漁護署高調誘餌捕殺野豬的做法引起社會爭議。有獸醫團體指,漁護署有責任解釋策略突變的原因,又批評當局的相關措施落後卻將問題推諉為絕育措施無效,做法有失公道。

今個月初,北角發生野豬咬傷男輔警事件後,漁護署隨即改變沿用3年的絕育方式,宣稱日後會定期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毀滅,做法引起社會極大迴響。 

近日在香港,野豬成為關注焦點。原因是漁護署高調誘餌捕殺野豬的做法與之前態度180度轉變。3年多前,漁護署仍推行聲稱是全球首個地方實行野豬「避孕疫苗」絕育計劃,今年6月仍說措施逐步有成效,事隔5個月,在本月初發生野豬襲警事件後,漁護署突然改稱先前做法無效,改採取果斷手段。卻被發現相關野豬資料連番出錯。有獸醫協會團體指,漁護署有責任解釋策略突變的原因,又批評當局的相關措施落後卻將問題推諉為絕育措施無效,做法有失公道。 

香港近幾年都以共存的方式對待野豬,2016年起,香港每年的野豬傷人數字均為個位數,只是今年升到去11宗。而根據漁護署過去的指引,僅會對於個別高風險的野豬作人道處理。但在今個月初,北角發生野豬咬傷男輔警事件後,漁護署隨即改變沿用3年的絕育方式,宣稱日後會定期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毀滅,做法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更稱,已訂立捕殺目標,每月將作出5次行動,捕捉地點甚至涵蓋七、八十個餵飼地域。

捕殺行動啟動後 漁護署昔日資料突然連環「出錯」

野豬襲警事件發生後,漁護署本月12日發新聞稿指要人道毀滅野豬,指近3年間,野豬傷人個案平均為10宗,但本台日前發現該數字有誤,被外界質疑有「報大數」之嫌。漁護署署長梁肇輝隨後在電視節目更正,指平均每年應約為 8 宗傷人個案,漁護署回應傳媒查詢時亦說已就此更正。 

根據《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野豬佔一席位,同時被視為國內受法律保護的「三保動物」。在漁護署網站「本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欄目中,「野豬」原本在內,但近日被發現已經刪除。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上周四(18日)聲稱,野豬並非受保護野生動物,並澄清是次改動為更正錯誤。 

輔警受襲後 當局對待野豬態度180度轉變

翻查資料,漁護署過去經常向大眾宣傳與野豬共存的方式,及教導市民不要餵飼野豬。於5月份,漁護署還舉行「小野豬大冒險」活動,教授3至12歲的小朋友學習當遇到野豬時應該怎樣應對,更寫上「見到洗乜驚」。2019年2月份,漁護署也有拍宣傳影片,指市民看到野豬時,給予空間牠們、不要餵飼即可。 

於2021年5月,漁護署還舉行「小野豬大冒險」活動,教授3至12歲的小朋友學習當遇到野豬時應該怎樣應對。(漁護署宣傳圖片)

其中郊野公園護理主任石仲堂於宣傳影片說:其實郊野公園是野豬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正常情況下他們會避開人,而且牠們會躲在草叢當中。其實見到野豬大家應該與其保持距離,不要干擾牠們、更不要餵食,野豬其實自己會離開的了。

漁護署過去經常向大眾宣傳與野豬共存的方式,及教導市民不要餵飼野豬。(漁護署宣傳片截圖)

漁護署原指絕育措施有成效 事隔5個月突說未能改善情况

自2017年,漁護署開始為野豬注射避孕針或進行絕育手術及搬遷先導計劃,以減少野豬對民居的影響。據漁護署初步統計,全港郊野地區有1,800至3,300隻野豬,惟接受絕育或避孕的野豬只有一成。記者翻查資料,從2021年6月28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的一份文件可見,至2021 年 3 月,漁護署共捕獲逾 800 隻野豬,當中約 190 隻及 160 隻分別接受了 避孕疫苗及絕育手術。另一方面,漁護署已將逾 610 頭野豬,搬遷到遠離民居的偏遠郊野。當時文件說「搬遷行動能即時緩解野豬對市民造成的滋擾」,並說例如避孕疫苗「於中長期階段會逐步顯現其成效,部門預期野豬的滋擾個案在未來數年,將會逐漸減少」;可見漁護署認可這些措施。 

麥志豪:漁護署有責任解釋策略突變原因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周一(22日)接受本台訪問時指,近日漁護署就野豬事件連番「出錯」,包括說網頁出錯、野豬並非受保護動物;提及野豬平均每年傷人數字的新聞稿數字出錯;及錯指民間組織例如「野豬關注組」支持捕殺行動等行為,他都表示好奇怪。 

麥志豪說:我也很少見政府這麼大意,其實所有事都是文件可見的,無可能會出錯。如果根據以前,香港政府的行政情況來說,沒有可能犯這些低級錯誤,從來都沒有見過。同一個物體上錯,數字、資料上幾處出錯,而他們好像不打算負責,只說錯了、不小心,這個我覺得是有點奇怪。 

他續指,過往漁護署用的策略是共存、共生,盡量用不致命方式管理野豬,但在沒有突發事情發生以至結構性轉變,例如傷人數字或野豬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卻突然改變策略,他認為漁護署有責任解釋清楚。 

麥志豪:漁護署措施不與時並進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誘捕野豬

 Trapping Wild Pigs - by Jeff Thomas (2023-10-22)

誘捕野豬 - by Jeff Thomas 

https://internationalman.com/articles/trapping-wild-pigs/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人類比豬聰明。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來看一下。

豬是非常聰明的哺乳動物,而森林裡的野豬尤其狡猾。然而,有一種傳統的方法可以捕獲它們。

首先,在森林裡找一塊空地,在地上放一些玉米。你離開後,豬就會找到來。他們也會在第二天回來看看是否還有更多的玉米。

你然後每天把玉米補充。 一旦野豬開始依賴免費食物,你就在空地的一側豎起一段柵欄。當野豬習慣了柵欄的存在之後,它們就會再次開始吃玉米。然後你在空地的另一邊豎起另一個柵欄。

你們如此類推,直到空地的四邊都設了柵欄,但在最後設立的柵欄,留下一扇門。當野豬進入了豬欄,忙於餵食時,你就把大門關閉。

起初,野豬會到處亂跑,試圖逃走。但如果你把更多的玉米扔入,野豬最終會平靜下來,並繼續安心吃東西。

看到這個情景,你可能對著你抓到的野豬群微笑,並對自己說,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比豬聰明。但事實上,人並非總是比豬聰明。

其實,上面的描述正是如何把人類陷入集體奴役制度的方法。

當政府開始向民眾提供免費物品 (福利) 時,集體奴役制度就開始了。起初,這只是一些簡單的福利,例如為窮人提供免費教育或食物券。

但很快,政治領袖開始把這些免費的東西說成是你們應有的「權利」。這是一個奇妙的概念。Entitlements,從名字上就表明這是你應得的東西,而不是一種「施捨」。因此,所有其他政客都要爭先恐後,向你們提供更多的免費東西,更踴躍維護你們的「權利」,否則就會被指冷酷無情,剝奪你們的「權利」,莫視你們作為人的「尊嚴」。

一旦免費的東西成為常態,而更重要的是,當大眾開始依賴這些免費的東西,把它們視為他們「生活」的主要元素時,政府就會提供更多免費的東西,更多「權利」。

新的權利可能是福利、醫療保健、免費大學,薪酬補貼,收入保障,基本工資等。名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群體開始依賴這些由政府提供的「權利」。

這就是開始豎起柵欄的時候了。當然,為了提供更多的免費東西,政府需要徵收更多的稅。 為此要犧牲一些其他的權利,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吧,大眾可以接受。

就像誘捕野豬一樣,要把人類自願地進入一個集體奴役制度,真正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增加圍欄,不用太過急。這樣,人們就更加關注玉米,不會理會柵欄了。一旦人們徹底依賴政府時,那就是時候把柵欄全面關閉了。

這時候,野豬 (民眾) 就會四處亂跑,希望能逃脫新真偽增的限制 (大門鎖上了)。但政府將提供更多的權利 (舒困支助 / 消費券)。最終,為了獲得這些支助,民眾會接受放棄某些「奢侈」的權利,例如個人的自主權,個人的選擇權等。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仍會保持順從。但還有最後一個階段:由於政府的財政問題,玉米配給量被迫「暫時」削減。然後,一減再減,又再減。

放棄了的自由永遠消失了,但政府提供的免費東西也慢慢取消了。這就是如何一個國家(例如阿根廷、委內瑞拉,甚至美國)從非常繁榮的開始,最終轉變為貧窮的集體奴隸制度。

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這種模式一次又一次地,以同樣的方式上演。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人性不變。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15歲中四女生 , 疑腦中風 , 陸運會上暈倒 , 醫生:"多為先天性" (?! xyz ?!)

灣仔15歲中四女生疑腦中風 陸運會上暈倒昏迷 醫生:可全無症狀  (2024-01-1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009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一名15歲中四女生今日(11日)在灣仔運動場出席陸運會時,突然頭暈、頭痛和作嘔徵狀,其後暈倒,昏迷送院搶救。消息稱,事主後腦有血管瘤爆裂,疑出血性腦中風,須留醫東區醫院腦科病房。有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醫生解釋,年青人出現血管瘤多為先天性,可以全無症狀,而且突然發病難以預防,發病宜盡快送院。

彭姓事主為九龍區一女校中四學生,今日(11日)到灣仔運動場出席學校陸運會,負責維持秩序。上午10時35分,事主感到頭暈、頭痛及作嘔吐,同學發現事主身體不適,通知老師及急救員。

事主被帶到看台休息,半小時後,急救員發現事主情況惡化,將她送往運動場急診室。事主突然倒地不起,呼吸和脈搏一度停止,被施以心肺復甦法後恢復,在場人士隨即報警將她送醫。

據悉,事主後腦血管瘤爆裂,須留醫東區醫院腦科病房。有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醫生解釋,年青人出現血管瘤多為先天性 (*),可以全無症狀,「可能會頭痛,但好難講,一爆就流血。」而且出血性腦中風難以預防。發病時須維持各項維生指數,並盡快送院,開頭顱釋放壓力。病人渡過危險期後,中風亦會影響身體機能。

(*) 我才不相信。什麼都可以是 “先天性” 。任何 “不願解釋” 或 “不能說出” 的理由,最簡單就是歸咎於 “意外 / 先天性”。請問: 有沒有查明是否接鍾了Covid 疫苗?

原文網址: 灣仔15歲中四女生疑腦中風 陸運會上暈倒昏迷 醫生:可全無症狀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009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國泰機師不適 , 機組人員把飛機飛返香港 - Dr. Makis (2023-12-11)

Pilot Incapacitation: Cathay Pacific Flight (HKG-SYD), Captain Felt Unwell, Crew Turned Around and Returned to Hong Kong, Landed Safely Three Hours Later - By Dr. William Makis  (2023-12-11)

航空機師感到不適:國泰航空航班(HKG-SYD)機長身體不適,機組人員把飛機飛返香港,三小時後安全降落。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pilot-incapacitation-cathay-pacific-flight-cx101-hkg-syd-captain-felt-unwell-crew-turned-around-returned-hong-kong-landed-safely-three-hours-later/5844935

* William Makis 博士是一位加拿大醫生,擁有放射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他獲頒發總督獎章、多倫多大學學者銜頭,並曾經刊登100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醫學出版物。

事件:2023年12月11日,國泰航空A35K航班飛行途中,機長感到不適 - 作者:Simon Hradecky (2023-12-14)

https://www.avherald.com/h?article=51267922&opt=0

2023年12月11日,一架國泰航空Airbus空中巴士A350-1000,註冊號 B-LXM,航班 CX-101,從香港飛往雪梨(澳洲),位於Manado萬鴉老(印尼)東北偏北約80海裡,香港東南偏南約1360 海裡,剛起飛從飛行高度 FL370 逐步爬升至飛行高度 FL390。由於機長身體不適,機組人員決定折返香港。飛機在決定返航後約3時07分安全在香港降落。

該航空公司報告說,機長感到不適,因此返回香港。飛機降落後,由另一機組人員接手,把乘客送往雪梨(澳洲)。

出事飛機在香港地面停留約3小時,隨後再次起飛,抵達悉尼,延誤約9小時。

2023年,飛行員在飛行期間感到不適,或死亡的案例 :

2023年12月5日:Ryanair瑞安航空RK-8528 航班(STN-OZZ)從英國倫敦斯坦斯特德飛往摩洛哥Ouarzazate瓦爾紮紮特,機長incapacitated感到不適,機組人員改飛葡萄牙法魯,30 分鐘後安全著陸。

2023年11月29日:美國航空 AA755 CDG-PHL 航班,從法國巴黎飛往賓州費城,機長癲癇(心臟病)發作並倒在駕駛艙內。

2023 年11 月26 日 : 瑞安航空FR-3472 航班(LTN-RZE)從英國倫敦盧頓飛往熱舒夫(波蘭),其中一名飛行員incapacitated不能執行任務,飛機改道飛往克拉科夫並安全著陸。

2023 年11 月20日 : Air Transat 越洋航空 TS-186 航班 (YYZ-PUJ) 從加拿大多倫多飛往多明尼加共和國蓬塔卡納。機 incapacitated 不能執行任務,由一位飛行員乘客接手。

2023 年 10 月 30 日 :  Jet2 航班 LS-1711 (MAN-DLM) 曼徹斯特(英國)飛往達拉曼(土耳其)。副機師incapacitated不能執行任務,由另一名飛行員將飛機轉移到布達佩斯,安全降落。

2023 年 9 月 24 日 : 奧地利航空 OS-188 航班 (STR-VIE) 斯圖加特飛往維也納。機長喪incapacitated失行動能力,由副機師接管了飛機。

2023年9月23日:阿拉斯加航空飛行員死亡。37 歲的機長 Eric McRae 在當天早上飛行期間在飯店房間內突然死亡。

2023年9月22 日:達美航空 DL-291 航班(CDG-LAX)巴黎飛往洛杉磯。 機師喪失行動能力,送往機艙接受治療,飛機改飛往明尼阿波利斯,機師被送往醫院。

2023年8月27日:加拿大航空 AC348 航班 (YVR-YOW) 溫哥華飛往渥太華,其中一名飛行員在抵達渥太華前50分鐘感到不適並喪失工作能力。

2023年8月17日:IndiGo 航空 (NAG-PNQ) 從那格浦爾飛往印度浦那。40歲飛行員 Manoj Subramanium 在登機閘準備登機時暈倒,後來死亡。

2023 年 8 月 16 日:Qatar Airways卡達航空 QR579 航班 (DEL-DOH) 德里飛往Doha多哈。 51歲飛行員在飛行中倒地身亡,飛機改飛Dubai杜拜。

2023年8月14日:LATAM 航班 LA505(MIA-SCL)從邁阿密飛往智利聖地牙哥。 這是一次8小時的飛行。 但飛行2小時後,56歲的機長伊凡安道爾在廁所倒地身亡。飛機備降巴拿馬城!

2023年8月9日:聯合航空 UAL1309 (SRQ-EWR) 從薩拉索塔飛往紐華克。 飛行員心臟病發作,在飛行中失去意識。

2023年8月7日:TigerAIR 虎航 IT237 航班(CTS-TPE)從札幌飛往台北,副機師在台北降落後出現醫療緊急情況。

2023年7月19日:Eurowings Discover 4Y-1205 航班(HER-FRA)從伊拉克利翁飛往法蘭克福。 飛行員喪失行動能力,副駕駛控制了飛機,安全降落。

2023年7月16日:小型飛機 2006 Piper Meridian,從紐約州威徹斯特起飛,在準備著陸時,機師出現醫療緊急事故。飛機由一名乘客控制了,並試圖降落,最終在瑪莎葡萄園島機場墜毀。79歲的機師Randolph Bonnist後來在醫院死亡。

2023年6月7日:加拿大航空 ACA692 班機(YYZ-YYT)從多倫多飛往聖約翰市。 副機師失去工作能力,由機長接替駕駛。

2023年6月4日:小型飛機 Cessna Citation N611VG,從田納西州飛往長島。到來查看的戰鬥機發現小型飛機的機師倒在駕駛艙內不省人事。飛機終於墜毀,機上人員全數罹難。

2023年5月11日:HiSKy H4474 航班(DUB-KIV)從都柏林(愛爾蘭)飛往基希訥烏(摩爾多瓦),起飛20分鐘後,機師“無法行動”,飛機轉向曼徹斯特。

2023年5月4日:英國包機 TUI 航空公司 BY-1424 航班 (NCL-LPA)。從紐卡斯爾飛往拉斯帕爾馬斯(西班牙)。飛行員生病,飛機改道返回紐卡斯爾。

2023年5月3日:Air Transat 和加拿大航空飛行員Eddy Vorperian,48 歲,在Croatia克羅地亞停留期間突然死亡。

2023年4月21日:HiSKy U2-6469 航班 (LGW-AGA)。從倫敦蓋威克機場飛往摩洛哥阿加迪爾。副機師失去行動能力。飛機改飛往葡萄牙法魯。

2023年4月4日:聯合航空 2102 航班 (BOI-SFO)。機長喪失行動能力,由副機師單獨控制飛機。

2023年3月25日:羅馬尼亞航空 RO-7673 TSR-HRG 航班。30歲機師出現胸痛,隨後倒地。飛機改道飛往Bucharest布加勒斯特。

2023年3月22日:西南航空 WN6013 LAS-CMH 航班因飛行員在起飛後不久倒地而改道,由非西南航空的飛行員接替。

2023年3月18日:Air Transat TS739 FDF-YUL 航班副機師在Montreal蒙特婁以南約 200 海裡處喪失行動能力。

2023年3月13日:阿聯酋航空 EK205 MXP-JFK 航班 在起飛一個半小時​​後因飛行員生病而改道。

2023年3月11日:聯合航空 UA2007 GUA-ORD 航班因飛行員胸痛而改航。

2023年3月11日:英國航空 (CAI-LHR) 飛行員在Cairo 開羅飛往倫敦的航班之前,在開羅的機組酒店內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姓名和年齡未公佈)。

2023年3月3日:維珍澳洲航空 VA-717 ADL-PER 從阿德萊德(澳洲)飛往珀斯的航班在起飛30分鐘後,副機師突發心臟病,被迫緊急降落。

最近的飛行員死亡事件(非執勤期間):

2023年12月5 日:Volaris(薩爾瓦多)飛行員,30 歲 Jose Espinal,薩爾瓦多 Volaris(薩爾瓦多)、半島航空公司(科威特)和前 VECA 和 TACA 航空公司飛行員,於2023年12月5日突然死亡。

2023年11月16日:印度航空飛行員死亡,37歲的印度航空飛行員機長希馬尼爾·庫馬爾在德里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訓練期間心臟驟停。

2023年10月18日:奧地利航空飛行員死亡,43歲的AUA奧地利航空飛行員、Dorfgastein 山區救援成員克里斯蒂安·齊默雷布納(Christian Zimmerebner)於2023年10月18日因「重病」突然死亡。

2023年7月19日:俄亥俄州代,頓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37歲美國空軍中校 Andrew James Lingenfelter,於2023年7月19日,因胰腺渦輪癌死亡。

2023年6月17日:33歲的美國空軍上士Kory Wade,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第48救援中隊的醫療後勤技術員,於 2023年6月17日被發現死亡。

2023年5月9日:美國聯合航空和美國空軍飛行員Michael Fugett中校,46歲,在家中突然死亡。

2023年4月13日:西班牙加的斯飛行訓練飛行員學院 (FTEJerez) 畢業生 Phil Thomas 突然死亡。

2023年3月17日:39歲的西捷航空飛行員Benjamin Paul Vige 在卡加利(加拿大)突然死亡。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新加坡航空機長 , 2023-12-24 , 突然死亡 - Dr. Makis (2024-01-06)

Pilot Deaths: Singapore Airlines Captain Lee Meng Chye Martin Died Suddenly in December 2023 - by Dr. William Makis  (2024-01-06)

新加坡航空機長李明財Lee Meng Chye Martin於 2023 年 12 月突然死亡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pilot-deaths-singapore-airlines-captain-lee-meng-chye-martin-died-suddenly-december-2023/5845409

* William Makis 博士是一位加拿大醫生,擁有放射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他獲頒發總督獎章、多倫多大學學者銜頭,並曾經刊登100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醫學出版物。

2023年12月24日:李明財機長於2023年12月24日突然死亡

他是新加坡航空,2023年,第五位去世的飛行員。新加坡航空是世界上第一家,員工全面接種疫苗的航空公司。

2023年5月,新加坡航空4名飛行員突然死亡:

2023 年 5 月 26 日:新加坡航空機長 Sebestian Tan Aik Chuang 去世。死因:癌症

2023 年 5 月 25 日: 新加坡航空機長 Tan Joo Huat Colin逝世。死因:猝死

2023 年 5 月 24 日: 新加坡航空機長Capt Fernando Cid費爾南多·西德上尉去世。死因:癌症

2023 年 5 月 11 日: 新加坡航空機長Capt Wee Loong 去世。 死因:猝死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因抵受不了 COVID-19 疫苗副作用的折磨 而自殺身亡

Suicides Due to COVID-19 Vaccine Side Effects - By Dr. William Makis (2023-12-05)

因 COVID-19 疫苗副作用  而自殺身亡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suicides-due-to-covid-19-vaccine-side-effects/5842190

(*) William Makis 博士是一位加拿大醫生,擁有放射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他是總督勳章得主、多倫多大學學者名銜。他是 100 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醫學出版物的作者。

21歲的瑞典運動員(越野跑世界冠軍)艾米莉亞·布蘭格法爾特(Emilia Brangefalt)因心臟損傷結束了自己生命。 以下我將介紹10個類似的悲慘案例

(第 一 個案) 2023年11月13日-21歲的艾米莉亞·布蘭格法特(Emilia Brangefalt)是瑞典職業越野跑運動員,在2022年越野跑世界錦標賽中獲得銅牌。 她於 2023 年 7 月出現心率極高,導致訓練和跑步結束,並於 2023 年 11 月 13 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Emilia Brangefalt 的故事》由 R.Ghosh 敘述,Ibtimes.sg,2023年11月23日:

瑞典越野跑運動員艾米莉亞布蘭格法爾特 (Emilia Brangefalt) 自殺身亡。

她當時才21歲。 這位成就卓越的長跑運動員在 2022 年清邁越野世界錦標賽的 40 公里比賽中獲得銅牌。 今年,她在因斯布魯克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獲得第五名。

然而,Emilia 在被診斷出心率異常高後,不得不長時間中斷這項運動。11月4日,她在她的Instagram帳戶上分享了一篇帖文,公開討論了她被迫退出這項運動後,所面臨的身體和精神的挑戰。

「現在只是散步都很痛苦,」Emilia 寫道。「去過醫院、就診20多次,但每次驗血結果都很好。儘管過去幾個月我給予了它如此多的愛,但我的身體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我非常難過,因為跑步和訓練, 是我生命的一切」她補充道。

「但現在,想要過正常的生活已經很困難了。過去一個月,我躺在床上的時間比站著的時間還多。也許有一天我會回來。或者我不會。 我希望我的身體能從中恢復過來。”

週三晚上,瑞典田徑聯合會正式確認 Emilia 於本月初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Emilia 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 都感覺非常糟糕。她得到了最親近的人的大力支持,但在 11 月 13 日,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瑞典田徑聯合會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Dr. Makis 馬基斯博士的分析:

據推測 Emilia 已接種了 COVID-19 疫苗。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她接種了多少劑疫苗,以及何時接種?

她獲得Adidas Terrex的贊助,並廣泛行參加國際比賽,包括 2022年11月3日至6日,在泰國清邁舉行的世界越野錦標賽。 泰國當局要求她出示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她為比賽準備了幾個月。

Emilia說:「從7月底(2023年)開始,我的身體就停止運作了。由於站立時心率極高(每分鐘 120-150 次),無法進行任何訓練。”

她可能出現了COVID-19疫苗引起的POTS綜合症,這是一種極其常見的後遺症。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是一種當您從坐著或躺著轉變為站立時,導致您的心跳比正常情況更快的疾病:

Postural 姿勢:與身體的位置有關。

Orthostatic 直立:與直立有關。

Tachycardia 心跳過速:心跳超過每分鐘 100 次。

Syndrome 綜合症:一組同時發生的症狀。

(第 二個案)  2023年12月1日– 英國 39 歲的凱莉·路易絲·史密斯-梅 Kelly Louise Smith-May 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在過去的18 個月,她一直與長新冠「搏鬥」,使她感到好像是被「囚禁」在一間不見日光的密室中。持續的痛苦,和無法照顧孩子,終於令她想到瑞士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她正在為此籌集資金。 她的丈夫認為這是COVID-19疫苗的後遺症。

史密斯梅女士於 2021 年 12 月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逐漸惡化。

現在情況變得如此糟糕,這位來自格洛斯特郡奇平索德伯里的 39 歲女子「已經到了只有死亡才能結束她痛苦的地步」。

在一位親人發起了一場 10,000 英鎊的籌款活動以最終結束她的“折磨”後,梅先生分享了他令人心碎的經歷,講述了他們是如何做出這一決定的。

梅先生在家中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表示,他已經辭去了挖土機司機的工作,成為妻子的全職照顧者。他們結婚已經八年了。他們想充分珍惜這個可能是他們在一起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梅先生說:“我別無選擇,只能放棄工作,盡我所能。”

「人們說我們有一個可愛的家。 凱莉對自己的房子感到非常自豪,她像任何媽媽一樣,希望給她的孩子最好的。 但18個多月以來,她一直臥床不起。我每個月都會幫她洗一次頭髮,時不時得把她翻過來,她非常痛苦。

梅先生表示,他的妻子在近兩年前,感染病毒後不久就被診斷出患有長新冠病。她後來被診斷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症,也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E)。

但是,儘管無法證明這一點,梅先生相信他的妻子,在2022年 4月,接種的新冠疫苗,加劇了她的症狀。

他說:『我知道這是很難證明的。起初,醫生說這是心理原因,後來她被診斷出患有長新冠病。他們說這是慢性疲勞和ME,但他們不知道是哪一種,因為症狀是相同的。

至於這個病是否因接種了疫苗,而產生的,就沒有辦法以科學證明,或者這個病的出現,與接種疫苗,只是巧合。

無論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梅伊表示,為他妻子尋找幫助的過程是一種折磨。

他說:“過去兩年裡,凱莉對醫生感到失望。現在她已經到了希望以死亡來結束痛苦的地步。”

梅先生說,起初,醫生並不相信凱利真正生病,並「試圖說服她這只是心理病」。他們說我妻子在說謊。醫生對她的態度很無情。當她痛苦得無法下床時,他們都無動於衷。沒有一位醫生真正相信她。所有見過她的健康專業人士都不在乎。

梅先生說:“醫療服務使她感到好像一條垂死的狗一樣。她一直在受苦,每隔幾週就有一位醫生過來,但我們沒有任何進展。

「她病房的百葉窗簾長期都是拉下來。她沒有電視,只有一張電動床,和一個馬桶。這簡直是活著的折磨。隨後,我妻子接觸到了一名來自佛羅裡達州,同樣患有肌痛性腦脊髓炎的婦女。這名婦女前往瑞士,在瑞士Pegasos診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梅先生說:「這就令我妻子也希望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次。但凱利堅持想這樣做。


Dr. Makis 馬基斯博士的分析:

我相信梅先生說的是絕對正確。無論梅太太接種的是那一款 COVID-19疫苗,都會使她的長新冠症狀更加嚴重。梅先生描述太太的病情為「每一分鐘都在中毒」和「活生生的死刑」。這就是COVID-19疫苗,對數百萬人造成的影響。

(第三個案) 2023年6月1日,41歲模特兒,兼好萊塢女演員,卡特琳娜·帕維萊克Katerina Pavelek 於2023年6月1日,在瑞士巴塞爾的一家輔助自殺診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原因是COVID-19疫苗加強劑引致的副作用(ME、CFS、ALS)。

 加州洛杉磯– 斯洛伐克裔 Slovakian 模特兒,兼好萊塢女演員Katerina Pavelek,於上週末在瑞士一家診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1歲(2023年6月1日)(Pegasos Swiss Association,巴塞爾)。

(第四個案) 2023年5月25 日: Alysia 是一位年輕女士,為了保住餐廳的工作,她接種了第一支輝瑞疫苗。 她腰部以下癱瘓,這種病被稱為橫貫性脊髓炎,並且無法工作。 不幸的是,Alysia 於 2023年5月25日自殺,留下了她的丈夫。


(第五個案) 2023年3月14日,義大利薩薩裡:2023年3月14日,37歲的私人教練、游泳選手和鐵人三項運動員,克勞迪奧·萊斯 Claudio Rais 從義大利薩薩里市最高的橋樑(羅塞洛橋)上跳下自殺。他於2021年接種了兩劑輝瑞疫苗,並於2022年2月10 日,接種了Moderna加強劑。到2022年9月,他受到了嚴重的疫苗後遺症。


(第六個案)2022年11月3日,匈牙利:36歲的蒂米克·蒂米亞·巴洛(Timike Timea Balogh)於2022年11月3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貼文中寫道:“自從兩次Moderna 注射後,我的身體不斷發炎,頭髮脫落勢不可擋,我已經嘗試了一切,有誰可以幫幫我。”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Hussain Najadi 侯賽因·納賈迪

Hussain Najadi 侯賽因·納賈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ssain_Najadi

Hussain Najadi 於 1971 年與 Klaus Schwab 合作創辦了世界經濟論壇。十年後,他退出了這個組織,因他對施瓦布的反人類理念和願景,感到厭惡。

侯賽因·納賈迪 (Hussain Najadi,約1938年至2013年7月29日) 是國際銀行家,出生於巴林,父母是波斯裔。 他曾擔任馬來西亞吉隆坡 AIAK 集團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納賈迪是自1974 年以來第一位將中東國家與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協成員國的經濟聯繫起來的巴林商業銀行家。AIAK 集團於1975 年創立了阿拉伯馬來西亞開發銀行集團(AMDB),目前是一家價值320 億美元的亞洲銀行業集團的初始實收資本僅200萬美元。 AMDB 很快就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銀行之一,現更名為 AmBank。

納賈迪是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 Davos 達沃斯經濟研討會(現稱為WEF世界經濟論壇)上第一位發展中國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主席。

2013年7月29日,納賈迪被槍殺。 他49歲的馬來西亞華裔妻子張美娟離開吉隆坡觀音廟後,在停車場被近距離槍擊身重傷。 一名從後面悄悄潛入的槍手近距離向 75 歲的納賈迪和他 49 歲的妻子開槍,打死了這位著名的銀行家。

在調查過程中,納賈迪的兒子帕斯卡·納賈迪 (Pascal Najadi) 是一名居住在莫斯科的瑞士公民,他說:「我的父親因舉報馬來西亞境內的腐敗行為而去世。在這裡(莫斯科)我感到受到保護和安全。只有在我們知道是誰以及為什麼之後,我才能返回馬來西亞」。 帕斯卡的安全顧問告訴他,在兇手入獄前不要返回馬來西亞。 因此,他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 

上圖:(左)WEF主席 Klaus Schwab,(右)Pfizer 輝瑞藥廠主席 Albert Bourla,(最右)Pascal Najadi

Hussain Najadi 的兒子,國際銀行家,Pascal Najadi,敦促逮捕世界經濟論壇領導人,控訴他們透過 Covid 疫苗接種,進行“人類滅絕”。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舉報人呼籲,因「反人類罪」,逮捕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Klaus Schwab

Whistleblower Calls for WEF Founder Klaus Schwab to be Arrested Over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 By Ethan Huff  (2023-12-01)

舉報人呼籲,因「反人類罪」,逮捕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whistleblower-calls-wef-founder-klaus-schwab-arrested-over-crimes-against-humanity/5842050 

...他和母親,正因為接種了疫苗,而處於死亡邊緣。他說這個 “疫苗” 是施瓦布等人向世界傳播的「毒藥」...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聯合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 Klaus Schwab 的日子可能無多了。

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侯賽因·納賈迪 Hussain Najadi 的兒子,帕斯卡爾·納賈迪 Pascal Najadi 挺身而出,舉報世界經濟論壇 WEF 現任主席,指控他和該組織的其他領導人,犯了「反人類罪行」。

Pascal Najadi 表示,Klaus Schwab 施瓦布,及其同夥的罪行如此嚴重,需要立即逮捕施瓦布,和 Bill Gates 比爾蓋茲,世界經濟論壇的其他高層主管,以及世界衛生組織 WHO,大型製藥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等,的領導人。

Pascal Najadi 的父親 Hussain Najadi 於 1971 年與 Klaus Schwab 合作創辦了世界經濟論壇。十年後,他退出了這個組織,理由是他對施瓦布的反人類理念和願景,感到厭惡。

Pascal Najadi 也因為他和母親,都被騙接種了武漢冠狀病毒COVID-19 “疫苗”,而感到憤怒

據他說,他和母親,正因為接種了疫苗,而處於死亡邊緣。他說這個 “疫苗” 是施瓦布等人向世界傳播的「毒藥」

Najadi 說:“魔鬼住在日內瓦”(WEF,WHO等的總部都位於日內瓦)

納賈迪與檢察官一起努力最終追究施瓦布對人類犯下的罪行的責任。他的指控也引起了人們關注到聯合國等其他全球主義機構,因為這些機構在疫情和疫苗上,有密切的了合作。

目前,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人,都聲稱擁有外交豁免權,這意味著他們不能受到指控和審判,但Najadi 希望成功撤銷他們的外交豁免權,然後再發出逮捕令。

順便說一句,Najadi也是對瑞士總理Alain Berset阿蘭貝爾賽特,提起訴訟的同一個人。他起訴Berset在新冠注射問題上向公眾撒謊,最終迫使他在今年六月辭職。

現在,憑藉這一成功,Najadi 正在轉向他的下一個目標: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 Gavi、世界經濟論壇 WEF,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 等國際組織。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Stop Secretly Putting Deadly CV19 mRNA in Everything – Karen Kingston (2023-11-21)

當局必須停止秘密地將致命的 CV19mRNA疫苗放入一切日常的東西裡。

https://usawatchdog.com/stop-secretly-putting-deadly-cv19-mrna-in-everything-karen-kingston/

凱倫·金斯頓 (Karen Kingston) 是一名生物技術分析師,也是輝瑞公司的前員工,她從一開始就警告所謂的 CV19「疫苗」的危險性。

Kingston曾多次展示了mRNA 納米技術的危險性。

大型製藥公司的版權文件說明,mRNA 實際上是一種電磁裝置,目前已秘密應用於所有疫苗內。mRNA「合成生物學」也已經出現在我們的食物、水和許多藥物中。大型科技公司有意把 mRNA 技術滲透到一切領域。

Kingston 解釋說:「人們開始意識到 Covid 19 注射液中含有 mRNA。 據我了解,只有不到 2% 的美國人接受了最後一輪加強注射。 但是,儘管人們逐漸意識到新冠疫苗或任何 mRNA 注射都會導致疾病、殘疾和死亡,但他們無法預防。」

「人們也開始意識到 mRNA 被用於所有疫苗。這包括一般的兒童疫苗,和年度流感疫苗。但官方沒有作出任何澄清。由於新冠疫苗是根據「緊急使用授權」下推出的,這意味著政府沒有法律義務披露任何細節。」

「大型製藥公司有意將 mRNA 應用於所有領域:藥品、食品、水。人們必須有所警惕。我不希望我的身體,或我孩子的身體,被注入非人類DNA,或任何生物數碼技術。」 ……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26個駕駛時暈倒的案例 - 作者:William Makis 博士 (2023-11-27)

 “Dying Suddenly While Driving”: Firefighter Stops Ambulance From Going Over Cliff After Her COVID-19 mRNA Vaccinated Partner Collapses at the Wheel - By Dr. William Makis  (2023-11-27)

26個駕駛時暈倒的案例 - 作者:William Makis 博士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summer-dying-suddenly-while-driving-firefighter-stops-ambulance-from-going-over-cliff-covid-19-mrna-vaccinated-partner-collapses-wheel/5841366

(1) 2023年10月13日凌晨 3:30 - 消防員 Terra White 的夥伴在駕駛救護車時倒在軚盤上,差點墜落懸崖。 她的駕駛夥伴已接種了 COVID-19 mRNA 疫苗。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介紹最近發生的另外26個例子。據官方公佈,起因都是駕駛員遭遇「醫療緊急情況」而導致在駕駛時摔倒的案例:

(2) 2023年11月15 日 – 俄亥俄州 – 38 歲的 USPS 郵件卡車司機安德魯·多尼西 (Andrew Donisi) 在駕駛時發生醫療事故,車輛撞上了電線桿。

(3) 2023年11月10日 – 芝加哥 – 傑伊·卡羅爾 (Jay Carroll) 玩匹克球,走到車前,打開車門,然後倒下了。他心臟病發作,當場死亡。

(4) 2023年11月9日–真人蘇明星,40歲的布蘭迪·馬洛里(Brandi Mallory) 在前一天在Chipotle 吃完飯後,被發現死在自己的車裡,地點是在一家露天購物中心的停車場。 

(5) 2023年11月5日 – 德州格蘭伯里 – 東尼門羅 (Tony Monroe) 開車時突發醫療事故。他只是把車停在路邊就死了。

(6) 2023年10月25 日 – 57歲的 Hallandale Beach K-8 校長卡爾頓·坎貝爾 (Carlton Campbell) 在駕駛時發生緊急醫療事故,撞車並於 2023年10月25日死亡。

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年輕人死於癌症的比例呈現「爆炸性」增長

Young People Dying of Cancer at ‘Explosive’ Rates, UK Government Data Show. Study - By Mike Capuzzo and Ed Dowd  (Children's Health Defense 2023-11-21)

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年輕人死於癌症的比例呈現「爆炸性」增長。 研究 - Mike Capuzzo 和 Ed Dowd(兒童健康防禦 2023-11-21)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new-report-young-people-dying-cancer-explosive-rates-uk-government-data-show/5840985

根據 Edward Dowd 的一項新分析,自從大規模 COVID-19 疫苗接種開始以來,英國 20 多歲、30 多歲和 40 多歲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死於快速轉移和晚期癌症。

Edward Dowd 是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也是《『原因未明』:2021年和2022年猝死流行》一書的作者。

Dowd的這份長達45頁報告,令一些腫瘤學家感到震驚,他們將其描述為數十年死亡率數據的急劇逆轉。

Dowd 的分析是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現有的政府統計數據。

Dowd 在接受《衛士報》採訪時表示,他和他的研究夥伴(包括一些高級科學家、數據分析師,和金融專家)檢查了英國所有的國際疾病分類和死因 ICD-10 代碼,在2010- 2022年的研究期間,調查惡性腫瘤的趨勢。惡性腫瘤是一種癌性腫瘤。

ICD-10 代碼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國際醫生對診斷、症狀和索賠處理程序的分類。

Dowd 表示,他的研究團隊注意到一個驚人的不尋常事情:雖然威爾斯和英格蘭,2021年和2022年,幾乎所有老年人的死亡都已被編碼,但於2021年,15至44歲的死亡人數中,就有8%尚未被編碼。而於2022年,這個年齡組死亡人數的30%,亦仍然未被編碼。

Dowd 解釋說:「當你在醫院去世時,你會留下生與死的痕跡,並註明導致死亡的原因。當一個年輕人死於汽車或交通意外、突然在街上行走時死亡,或在睡夢中死亡,都會有一項調查來確定死因。”

Dowd 認為失蹤了的代碼,與「年輕人死亡過多」是有關連的。

但他表示,即使考慮到部份代碼失蹤的情況,2021年剩餘92%的死亡編碼,和2022年70%的死亡編碼,都已揭示了「年輕人癌症死亡的強烈信號」。我們發現,惡性腫瘤死亡率從 2021年開始大幅增加,並在2022年大幅加速。

多德在報告中寫道:“2022年超額死亡人數的增加,具有高度統計意義,可以被視為極端事件。研究結果表明,從2021年底開始,英國15歲至44歲人群中,似乎出現了一種導致惡性腫瘤死亡增加的新現象。”

新冠疫苗注射,與癌症上升之間的關聯“值得關注”

克里斯·弗勞爾斯(Chris Flowers) 博士是英國的一位醫學教授,放射科醫生,和乳腺癌專家。退休後,他義務參與了 War Room/DailyClout 輝瑞文件分析計畫,擔任首席科學研究員的角色。 他告訴《衛報》,英國的數據「非常非常令人擔憂」。

Flowers 表示,Dowd 的研究證實了,自實驗性輝瑞和 Moderna mRNA 疫苗在全球推出以來,許多美國、英國和整個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和癌症專家報告的癌症死亡急劇增加的類似數據。據估計,至今超過55.5億人(約佔全球人口的 72.3%)接受了疫苗注射。

Flowers 補充說,他和他的同事,包括美國和英國的病理學家、放射科醫生、腫瘤學家、內科醫生、重症監護醫生和研究人員,都從未見過2022年,年輕人中致命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爆發的嚴重程度。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社群媒體網紅 , 多死於心臟衰竭,和免疫系統受破壞 (2023-11-20)

Social Media Influencers Are Dying Mostly of Cardiac Arrests and Destroyed Immune Systems - By Dr. William Makis  (2023-11-20)

社群媒體網紅 (意見領袖 KOL) 多死於心臟衰竭,和免疫系統受破壞 - 作者:William Makis 博士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summer-died-suddenly-social-media-influencers-dying-mostly-cardiac-arrests-destroyed-immune-systems/5840695

* William Makis 博士是一位加拿大醫生,擁有放射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他獲頒發總督獎章、多倫多大學學者銜頭,並曾經刊登100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醫學出版物。

過去幾個月,已有20位網紅去世,死亡人數還在加速!

(1)  2023年11月15日–巴西薩爾瓦多–34 歲的美容網紅珍妮·帕索斯·多斯桑托斯 (Jeane Passos dos Santos) 因“血液病並發症”突然去世。

(2)  2023年11月12日–巴西–22歲模特兒兼演員伊西斯·弗雷塔斯 (Isis Freitas) 被緊急送往醫院但搶救無效,於2023年11月12日去世,有傳言她死於肺結核?

(3)  2023年11月9日 — 2023年11月9日,真人蘇 (Reality TV) 明星兼健身網紅,40歲的布蘭迪·馬洛里(Brandi Mallory) 前一天在 Chipotle 吃完飯後,被發現死在車內,地點是一家露天購物中心的停車場(推測是心臟驟停) 。

(4)  2023年11月7日 — 巴西真人蘇 (Reality TV) 電視明星29 歲的盧安娜·安德拉德(Luana Andrade) 於2023年11月7日,在聖保羅接受了膝蓋吸脂手術。手術後2.5小時,她四次同時發生心臟驟停,並被醫護人員復甦。當檢查顯示她出現大量血栓時,她被轉移到重症監護室。凌晨5點30分,她在加護病房去世。死亡原因:肺栓塞。

(5)  2023年11月6日 - 巴西網紅、41歲瓦妮莎·曼奇尼 (Vanessa Mancini) 於2023年11月6日突然去世。瓦妮莎在節日前夕,在她位於巴西的豪華公寓裡進行裝飾時,暈倒並心臟驟停。 醫護人員無法讓她甦醒。

(6)  2023 年11 月5 日– YouTube 網紅、兩個孩子的母親,36 歲的珍妮·蘋果 (Jenny Apple),儘管從未吸煙,但與晚期肺癌作鬥爭了兩年,於2023年11月5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