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原名林少坡。1959年加入香港商業廣播電台,其廣播大受歡迎。文革爆發後,英國政府治下的香港未能倖免,林彬因譴責發動暴動的香港左派極端份子,指他們擾亂香港秩序,成為香港第一位因言論而受到暴力襲擊的廣播從業員。
1930年出生的林彬是一名孤兒,在姑母的照顧下成長。長大後,文雅帥氣的他參加了中聯影業公司藝員訓練班的培訓,1957年加入香港電台。1959年香港商業廣播電台開播,林彬又加入其中,其廣播大受歡迎。1961年,他與當選的工展小姐鄭潔梅結婚,婚姻十分幸福,婚後育有3個孩子。
香港「六七暴動」
1966年,毛澤東為打倒黨內對手而發動的「文革」不僅徹底摧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害死和迫害了上億中國人;不僅讓中國大地血腥四起,而且還將暴力革命輸出國門,為禍他國。而毗鄰大陸、尚在英國政府治下的香港也未能倖免。1967年4月中旬,香港新蒲崗塑料花廠發生工潮,香港中共地下黨介入,開展了「反英抗暴」行動,公開呼籲左派人士走上街頭,使用暴力與英國政府抗爭。一些左派暴徒還在街上放置土製炸彈,並使香港市民受到了傷害。
6月24日,香港海陸空交通以及紡織、船塢等26個行業一齊罷工;到6月29日,63個賣糧油、百貨、土產、藥材、家禽的組織大罷市,有20萬小販、小店東等「響應」﹙有些因為大陸無副食品供應,不得不罷﹚。大罷市持續了4天,到7月2日晚宣佈『勝利結束』。
譴責左派極端份子暴行
面對中共與親共人士暗中挑起的暴行,香港商業廣播電台製作了一個旨在減少市民惶恐的「時事評論」節目,林彬擔任主播。在節目中,他猛烈批評發動該次暴動的左派人士,指他們擾亂香港秩序,並強烈譴責香港左派極端份子。該電台還推出了一個半小時的名為《欲罷不能》的廣播劇,嘲諷左派的行為和「想休兵也不行」的心理。林彬、尹芳玲等播音員,每日將暴徒所做的惡事通過廣播傳遞給大眾,揭露他們的醜惡面目。聲情並茂的廣播,將一個個惡徒的嘴臉曝光在大眾面前,引發大眾開懷大笑。林彬每日還加插一段評論,對左派行為加以痛罵。據說,全香港每天至少有100萬人收聽該節目。
林彬的言論引起親共人士的仇視,他不斷收到恐嚇信和恐嚇電話。8月20日下午,有兩個分別是8歲和2歲的姐弟倆在街上玩耍時被炸彈炸死,港民罵聲四起。林彬當即痛罵為野獸行為,指斥左派人士喪盡天良,罵他們是「無恥無良、低能邋遢、下流賤格的左派暴徒」。恨之入骨的親共媒體《文匯報》將林彬的名字改為「臨殯」,並公開聲稱要將其置之死地。
遭兇徒殺害
面對危險,林彬婉拒了警方的保護,結果遇害。1967年8月24日上午8時45分,林彬駕車回電台,途中被兩名偽裝成修路工人的兇徒攔截。兇徒潑汽油縱火,林彬全身著火,次日傷重死亡,終年37歲,與其同車的堂弟林光海則昏迷留醫至8月30日亦不治身亡。
後據報章披露,林彬臉部燒焦,頭髮燒光。他在救護車曾一度甦醒,並向妻子大喊:「左仔害死我咯!」
林彬遇害案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商業電台董事總經理何佐芝以及市民普遍譴責這種暗殺行為。事發翌日,親共媒體《大公報》以「地下突擊隊鋤奸 敗類林彬受重傷」為題譴責林彬。而其後有自稱「鋤奸突擊司令部」的匿名者承認是兇手,謀殺是「執行民族紀律」,並聲稱仍會繼續「制裁其他敗類」。當時警方懸賞5萬元緝兇,商業電台立即增加10萬元,但兇手迄今仍未被緝捕歸案。
關於兇手的真正身份,香港梁慕嫻撰寫的《回憶林彬兄弟慘案》及張家偉的著作《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均有透露一點線索。梁慕嫻指出,兇徒為「××總商會鬥委會」屬下的「戰鬥隊」成員,其中一名成員於行兇後移居澳洲;而張家偉的著作則指出,一名不願透露姓名之人士向張氏透露,其中一名兇徒姓許,來自福建,是該知情人士的同鄉,犯案時年約20歲,事後逃到福建南安市官橋鎮老家。
據悉,在林彬去世的當晚,商業電台在播到林彬之死的悲痛情況時,所有播音員大哭起來,而商業電台的辦公室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一直掛有林彬及林光海的遺像,以告誡員工不要忘記他的犧牲。而從林彬之死,我們亦可看到中共對香港的滲透。
林彬的妻子鄭潔梅及三名年幼女兒,在商台及市民捐助下,於同年9月17日赴台灣,三個女兒完成學業後移居加拿大,鄭潔梅近年定居法國。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將林彬封為烈士,靈位供奉於台北忠烈祠,相比之下,如今在中共治下的港府對於「六七暴動」處理的十分低調,更不用說提及林彬這樣敢於反抗中共暴政的勇士了。香港的淪落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