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李怡:為甚麼要由別人決定我們未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03/18956158

「如果來觀選只是看技術層次,那是沒有意義的。最重要是願不願意為民主而付出。」

這是筆者歷次在台灣觀選所聽到的最坦誠也最刺耳的話。選舉翌日,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舉辦政情論壇,通常這種論壇都只講台灣情勢,即使講到香港政情也是善頌善禱,不會對在場來觀選的香港政團有所批評。但當選市長柯文哲的競選執行副總幹事吳彥宏,卻講了這麼一句肺腑之言。

技術層次,是每次對台灣的民主都表達羨慕,感覺民主真好啦,又一次變天啦,政黨輪替真好等等。然而,卻沒有看到台灣人對民主的付出,更沒有反思香港人對民主的付出是否足夠。

筆者約40年前,即在主編的《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中,長期報道和評論台灣的民主運動,緊貼時局,雷震、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義雄案、陳文成案、鄭南榕自焚……對台灣人為自主權利而勇於抗爭、不惜犧牲的付出太熟悉了。梁振英昨天說:爭取普選不是靠抗爭,任何抗爭都是徒勞的。這種話在台灣已被掌權者和他們的傳聲筒重複了不知多少年。但為了命運自主,台灣人從來不吝付出,不吝抗爭。

香港人很奇怪,近十多年每次台灣選舉,都有民主派和支持民主的市民前去觀選,都興奮,但回香港後就只是每年7.1、元旦去遊行和喊喊口號。太陽花運動也吸引了民主派前去觀察,他們興奮讚頌台灣學生打碎玻璃、佔領立法院的勇武抗爭,不過回到香港,對市民為新界東北議題和最近雨傘運動期間衝擊立法會,就立刻與「暴力對抗」劃清界線


不能說香港民主派和支持民主的市民沒有付出,但努力的方向是:或想支持大陸爭取民主並由此帶給香港民主,或期待中共聽到港人呼聲而賜予香港民主。香港人對政治總是缺乏自主意識,並有太多依賴意識,過去依賴英國,現在依賴不可能實現的中共的改革和開明。

吳彥宏先生後來補充說,這次選舉最重要的訊息是年輕人發出的最強音,就是:為甚麼要別人來決定我們的未來?

這也是香港雨傘運動傳出來的年輕人的聲音。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的宣傳文書,則反其道而行,強調藍綠對決,叫首投族聽父母的話去投票,效果適得其反。

吳彥宏表示,這次16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得票46.7%,並沒有超過2010年五都選舉的49.9%,因此這次不是民進黨大勝,而只是國民黨山崩海嘯地大敗。勝的是誰?吳指出,這次台北由非國非民的無黨籍柯文哲高票當選,而16縣市議員當選席次也有32.3%屬無黨籍人士,這說明台灣的第三勢力已經興起。所謂第三勢力,就是不再是藍綠對決,甚至厭惡藍綠主導。藍營鐵票和綠營鐵票都靠不住,因為鐵票就是意味不管政黨表現得好還是壞,都支持到底。年輕人認為,鐵票是對自由意志的侮辱。

太陽花運動,新世代崛起,不僅積極投票,還積極支持無黨籍候選人,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改變由兩大板塊主導的困局。台灣這次選舉的結果,比過去任何一次選舉,包括總統大選,意義更為重要。可說是世代天翻地覆的改變。

吳認為,這顯示了,社會要2+1才能產生超穩定結構。2是兩大板塊,1是第三勢力。
 
回到香港。多年來也是兩大板塊的對決:建制派與民主派。與台灣不同的是:由於中共的操控,建制派獲政經利益強大支援,民主派永無輪替執政的機會。而中共也想建立超穩定社會結構,不過絕不是2+1,而是2-1,也就是消滅民主派,由只可以支持港共施政的建制派壟斷一切。大陸從政經社三方面對香港的全面侵凌,政治經濟雖朝2-1滑行,但社會的反彈力反而越見飆升。年輕人的本土意識與自主意識已成為主流,對新世代來說,唾棄建制派已無懸念,如民主派不能歸於本土自主意識,也會得不到新世代的支持。縱使背後有中共港共撐腰,在新世代衝擊下,建制派的鐵票也不可恃。
 
香港民主運動的未來,關鍵是承接雨傘運動的啟蒙,支持民主的市民尤其是新一代,能否擺脫由別人來決定我們未來的意識形態,能否比以前有更不顧私利地付出,以及會不會在兩大板塊之外,有第三勢力的興起。較為樂觀的是:以上趨勢已經出現,雨傘運動的成果將體現在立法會對港共政改方案的否決,和來年的區議會、後年的立法會選舉上(趕快辦選民登記)。
 
無可否認,我們面對的專權政治力量比台灣人面對的要大得多,爭民主的路途也崎嶇艱險得多。不過,未來是屬於新世代的,也就是羅范、梁愛詩及她們背後政治勢力所害怕的世代。害怕也無用,時代巨輪必定壓過腐朽的權貴滾滾前行。